人音版 (五线谱)六年级上册音乐 2 《赶圩归来阿哩哩》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音版 (五线谱)六年级上册音乐 2 《赶圩归来阿哩哩》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9.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音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21-07-17 19:55:5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赶圩归来阿哩哩》教案
教材简析:
本首歌曲选自义务教育人音版小学音乐教科书六年级上册,本首歌曲具有浓郁的西南地区民族风格的歌曲。4/4拍,曲调采用了彝族民歌的音调为素材旋律流畅明快.活泼,歌曲生动的描绘了彝族农家姑娘在赶圩归来的路上,嬉戏欢笑.愉快歌唱的欢乐场面。歌曲以节奏贯穿全曲,衬词“阿哩哩”不仅增强了歌曲的民族风格特点,而且使歌曲的情绪表达更为热烈。
设计理念:
借此机会让学生好好的去逛逛彝族大家庭,感受彝族人民的幸福生活,体验彝族的民族文化,同时也能提高了学生对音乐的表现和创造能力。最后通过教学及各种生动的音乐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爱好音乐的情趣,发展音乐感受与鉴赏能力及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同时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学唱新歌歌曲,掌握歌曲节奏。
2 情感目标:学习歌曲《赶圩归来啊哩哩》,并有感情地进行演唱歌曲,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我们的民族文化,激发学生对民歌的兴趣。
3 能力目标:创编歌曲伴奏,培养学生的创编能力及相互合作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歌曲的学唱和创编节奏,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教法.学法:
教法:听唱法.示范法.自主探究法.创设情景法。
学法:模仿法.游戏互动法。
教学用具:
钢琴.多媒体.U盘,打击乐器,CD等。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教学过程
1:情景导入(设计意图:为了培养学生的兴趣,营造浓郁的音乐课堂氛围,我采用提问法来创设情景。)
师:上课之前老师有几个问题要考考大家?
? 问:第一题,我们国家有多少个民族?
? 师:回答正确,我们国家是有着56个民族的大家庭,每个民族都有着不同的风俗。每个民族的歌舞也都有着独特的魅力。
问:第二题,大家知道的有哪些少数民族呢?大家仔细想一想!
师:回答真确,有回族,壮族,满族,白族,傣族,苗族,布依族,哈萨克族,蒙古族等。
师:请问哪个民族会有七月火把节?
师:是的,彝族。
2:简介彝族 :
师:彝族是我们56个民族中的一个,彝族人世世代代在高山河谷间辛勤的劳作.繁衍生息。在这神奇秀美而广袤丰饶的土地养育了一代代的彝族人,也孕育出彝族人悠远的历史和朴素而多彩的民族文化。
3:新课教学(设计意图:初次聆听让学生感受音乐及情趣。)
师:同学们:“请聆听彝族歌曲《赶圩归来阿哩哩》跟着老师一起去彝家山寨去游玩。”播放背景音乐《赶圩归来啊哩哩》? 师:听完这首歌曲同学们有什么感受?
师;旋律流畅,明快,活泼。
4、词作者简介:
?古笛:壮族,1932年出生,国家一级作家,歌舞剧《刘三姐》的执笔者之一,歌曲《赶圩归来啊哩哩》的词作者,并以这些优秀作品享誉国内外。
?
曲作者简介
?黄有异:广西著名作曲家、音乐教育家、打击乐专家、国家一级作曲。从事艺术创作已有55年,至今,他已发表作品5000多首(部),获奖作品达227篇(次)。知名歌曲有《毛主席来到我广西》、《青山里流出一条红水河》、和《赶圩归来啊哩哩》等。
5:学唱新歌:
(1).再次聆听范唱打开书本。感受彝族民族音调的风格及姑娘们边唱边跳的音乐情绪,并且回答问题。
(2). 师:通过刚刚歌曲的聆听猜猜“赶圩”是什么意思?
师:解题“赶圩”,在彝族地区就是赶集,“阿哩哩”是衬词,表示很高兴的心情。因此歌名的意思就是赶集回来很高兴。
(3).学习新歌曲4/4拍的强弱节奏,感受歌曲的速度及力度。
(4).学生一起给歌曲打节奏,使其对号入座。
(5).学生跟着钢琴边打节奏边唱旋律,感受歌曲。
(6).按节奏朗诵歌词。
(7).学生跟着音乐做口型学唱歌曲。
(8).学生跟着音乐轻声哼唱歌曲。
(9).学生跟着音乐伴奏唱歌曲。(学生自己找出唱的不好的地方,由教师范唱学生跟着钢琴模唱。)
(10).学生跟着音乐伴奏分组比赛唱新歌。
(11). 让学生听辨并感受沙锤,双响筒,铃鼓打击乐器的音色。
(12).歌曲伴奏(出示节奏谱):
4/4 沙 锤:
4/4 双响筒:
4/4 铃 鼓:
(13).给学生分组用打击乐器为歌曲进行节奏创编。(播放歌曲伴奏音乐,将学生分成三个组,一组一个节奏,合奏。
(14).师生合作,结束新课。(教师弹奏钢琴,学生边唱边用打击乐器完成歌曲。)
板书设计:
赶圩归来阿哩哩
1=G 4/4 古 笛词
中速稍快 黄有异曲
4/4 沙 锤:
4/4 双响筒:
4/4 铃 鼓:
小结:
本课使用了许多激发学生兴趣的导入,歌曲的学唱在聆听的基础上,采用自主学习的方法进行,由学生自己找出唱得不好的地方,重点学唱,是学生快速准确的掌握歌曲。
在学生对歌曲有一定的理解.感受的基础上,设计了即兴创编节奏的环节,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想象.创编歌曲节奏,达到学生的创作思维,培养学生的创作自信心,提高学生的音乐创造能力的目的。
在本课教师的角色是一个引导着.激励着.参与者,学生不是被动的学唱一首歌,而是主动地投入到音乐学习之中,学生成了表现音乐.创作音乐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