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 数据图表类题型的特点与解法

文档属性

名称 高考历史 数据图表类题型的特点与解法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86.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2-05-15 22:54:2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0张PPT)
“分析一道题,明白一个道理
纠正一道错题,会解一类题”
请记住……
重点:数据图表类题型的特点与解法
必修二专题三练习讲评
数据图表分析型
一、分类:柱状图、曲线图、表格类、饼状图等
二、特点: 1、以图表为载体创设新情境,考查同学能否从图表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进行分析概括及知识的迁移能力。
2、设问特点:一、数据变化的趋势或反映的历史现象;二、联系所学知识分析变化的原因。
三、解题方法:
1、四看:标题、时间、比较项、数据的增减
2、依据数据的增减判断相关历史现象发展变化的趋势。——考查提取、分析、概括信息能力
3、依据时间限制,联想相关历史事件(课本 知识),分析变化的原因。
——考查知识的迁移能力
A.抗战胜利后政府获得大量经济赔偿
B.货币大量增发造成严重的通货膨胀
C.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刺激了货币发行 D.布雷顿森林体系推动中国货币需求
【柱状图】
下图反映了国民政府统治时期某一经济状况,
对图中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
B
中国20世纪50~70年代末粮食产量变化
1949年
1952年
1957年
1958年
1959年
1960年
1962年
1970年
1978年
1980年
单位:亿斤
3278
3900
4000
3400
2870
3400
4800
6000
6411
1949-1958年增长,1958-1960年递减,1960-1980年又增长。
以下为我国经济发展中“单位GDP能耗”年度变化示意图。单位:吨标准煤/万元 图中“单位GDP能耗”出现最高峰值的直接原因是( )

A.实行“二五”计划
B.提出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C.建立人民公社
D.开展大跃进运动
D
【曲线图】
(2007年高考文综全国卷Ⅰ第21题)
下图反映的是1956-1965年间我国(  )
  
   A.煤炭生产的基本状况
   B.粮食生产的基本状况
   C.钢铁生产的基本状况
   D.石油生产的基本状况
【曲线图】
B
下图是“1970—1993年美国、日本与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曲线图”,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A.中日之间的经济差距逐步扩大
B.中国崛起导致美国经济急剧衰退 C.体制改革推动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
D.社会福利开支增多使日本经济出现负增长
【曲线图】
C
下图是我国某地城乡居民年人均收入表,图中的城乡差距最小年的出现是因为( )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建立
B.实行从沿海到内地的开放格局的确立
C.农村改革已全面展开,城市改革刚刚起步
D.对国有企业进行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曲线图】
C
据下图判断中国进出口总额开始出现较快增长的年代,与此同步发生的重大事件是( )
A.设立四个经济特区
B.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
C.开发上海浦东地区
D.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曲线图】
B
下表是中国某一时期不同所有制企业总产值对比表(单位:%)该表中的开始年和结束年是指( )
A.1946 1949 B.1952 1956
C.1966 1976 D.1978 1982
【表格类】
年代 全民 集体 公私合营 私营 个体手工业
开始年 41.5 3.2 4 30.7 20.6
结束年 54.5 17.1 27.2 0.04 1.2
B
下表为 1962 年我国国民经济状况表,
对此表理解最为准确的是( )
A .工农业比重严重失调 B .国民经济调整的任务完成
C .困难局面得到遏制,国民经济开始回升 D .工农业生产平衡发展
【表格类】
C
【表格类】
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同志庄严宣告:
中华民族将“创造自己的文明和幸福”。阅读下表:
中华人民共和国初期工农业生产统计表(金额单位:亿元)




请回答:(1)新中国这一时期经济呈现了怎样的趋势?
(2)出现这一趋势的原因是什么?
1952年 1956年 1957年
工业总产值 343.3 703.6 783.9
农业总产值 483.9 582.9 604.0
工农业总产值 827.2 1286.5 1387.9
(1)趋势:快速发展,工业化的程度在提高
(或工业发展快于农业)
(2)原因: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建设;
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三大改造的进行;
“一五”计划的指导作用;苏联的帮助。
左图反映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中什么现象的变化?它表明所有制转变的方向是什么?
变化:国有经济、集体经济的比重明显下降,城市个体及其他经济占有较大的比重。
方向:由单一公有制经济向
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转变。
【饼状图】
19世纪德国统计学家恩格尔根据统计资料,对消费结构的变化得出一个规律:一个家庭收入越少,家庭收入中(或总支出中)用来购买食物的支出所占的比例就越大,随着家庭收入的增加,家庭收入中(或总支出中)用来购买食物的支出比例则会下降。推而广之,一个国家越穷,每个国民的平均收入中(或平均支出中)用于购买食物的支出所占比例就越大,随着国家的富裕,这个比例呈下降趋势。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