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五四制2017秋)一年级上册科学表格式教案14《把它们放进水里》

文档属性

名称 青岛版(五四制2017秋)一年级上册科学表格式教案14《把它们放进水里》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9.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青岛版(五四制2017秋)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1-07-17 08:41:3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题 把它们放进水里 课型 新 课时 1 序号
教材 分析 本课是青岛版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四节课,本课以小苏打、沙子、食用油在水中能否溶解为探究内容,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溶解的意义,探究物质溶解的特点,在制造饮料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实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本课是属于物质科学领域最基础的知识,学习本科不仅是为了获得多少知识,而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孩子们的动手能力和做科学的态度。科学素养是需要长期的、连贯、进阶的科学学习与躬身实践才能形成。而入门最关键!所以把本科的教学目标从四个维度定位为:科学知识,认识谁的基本特征,科学探究,逐渐形成科学的探究过程。科学态度,毛泽东曾经说过做人要实事求是,那做学问要实事求是。还要勇敢的面对失败等品质。
最后是与生活的联系,引导学生欣赏自然界中的水体,激起学生观察水、欣赏水、认识水的欲望,从而感受水在大自然中的美,意识到水与自然界密切相连、人类与大自然要和谐相处。认识到水的宝贵和节约用水!其中最重要的是!让学生体验通过观察、提出问题、制定计划、得出结论、表达观点的过程。保护好孩子积极探索的好奇心。一年级学生活泼好动,特别是本节课刚好切合孩子爱玩水的天性,那么就要注意,活动设计要合理引导,要有目的的玩水,在玩中学。严格养成实验的严谨学习态度。
生活中很多元素都可以纳入课程中,往往看似常见、简单的小事其中却蕴含着丰富的知识和教育价值,“糖不见了”这种现象在幼儿生活中经常可以看到,但是学生从来没有真正了解这种现象中的科学道理。这次活动的目的在于给孩子提供一次实践操作的机会。既满足了学生动手操作的欲望,又能让学生在活动中主动学习,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积累经验,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对日常生活中得到一些司空见惯的现象进行探索的兴趣。
课标分析 一、科学知识目标:
知道有些物质能溶解到一定量的水里,如小苏打等;有些物质很难溶解在水里,如沙和食用油等。
科学探究目标:
1提出问题:在教师指导下,能从具体事物事物的观察提出感兴趣的问题。
2作出假设:在教师指导下,能根据已有的经验,对问题作出简单猜想。
3制定计划:在教师指导下,知道科学探究需要制定计划。
4信息处理:在教师指导下,能用语言初步描述信息。
5得出结论:在教师指导下,有运用观察与描述、得出结论的意识。
6表达交流:在教师指导下,能简单讲述探究过程与结论,并与同学讨论交流。
结合运水游戏观察水,能通过感官认识水的一些特征,并能用简单的器材设计运水方案,探索并掌握海绵具有吸水性,水流的方向。
三、科学态度目标:
追求创新:在教师指导下,能围绕一个主题做出猜测,尝试多个角度、多方式认识事物。
分享合作:愿意倾听、分享他人的信息;乐于表达、讲述自己的观点,能按要求进行合作探究学习。
四、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了解人类生活和生产需要从自然界获取资源,同时会产生废弃物,有些垃圾可以回收利用;珍爱生命,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学情分析 已知:水是生活中常见的一种物质,时时刻刻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孩子们都喜欢玩水。根据生活经验对水的形态与变化有所了解。一年级学生喜欢科学,爱动脑、爱动手,对实验感兴趣,已具备初步的观察能力,他们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
未知:对水能溶解一些物质的特性并不知道。他们设法自主去获取知识和自主探究能力不强,科学探究能力和意识不强。?
措施:培养学生会观察、质疑、假设、以及用科学的方法解决问题。儿童对水有一种天生的亲近,所以根据低年级孩子的兴趣,选择动手操作性比较强的活动设计来触发孩子们探究的欲望,使学生能够因为探究而认真,因为科学而变得有素养。
学习目标 1、能从身边常见的现象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能够按照设计实验,探究水能溶解固体物质的特性,并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达和交流探究的过程和结果。
2、体验到科学探究要尊重证据;养成细致观察的习惯;意识到科学可以改善人们的生活。
3、通学生动手尝试、实验从中发现并说出水有些物质可以溶解在水里,有些物质很难溶解在水里;观察和描述几种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和不溶解现象;能说出溶解在生活中的作用。学生在观察比较、探究过程中,能了解物质的溶解现象并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通过实验现象提出异议,锻炼学生交往合作的能力和科学探究的态度。
教学重难点 通过实验,知道有溶解物质的特性。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设计实验、动手实验的能力。观察和描述几种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和不溶解现象。
教学准备 沙子、小苏打、勺子、筷子
教 学 过 程
教学 环节 目标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故事导入 激发兴趣 谈话: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小故事,请看:三个小伙伴在森林里玩皮球,小兔子一使劲,把皮球踢进了一个深深的树洞,于是三个小伙伴开始想办法,小猴看到附近有一条小河,于是他们想到了一个好办法,你知道他们想到了什么办法吗?
同学们真聪明,和小伙伴们想到一块去了,于是他们抬来了水,把水倒进树洞,皮球就浮上来了。小伙伴们又开心的玩了起来。?
大家都是利用了皮球能在水里浮起来这一知识,帮小动物们解决了这个问题,皮球是固体,那是不是所有的固体放到水里都能浮起来呢??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把物体放到水里,看看是溶解在水里,还是浮在水面上。?
讨论:他们把水倒进树洞,皮球飘上来了吗?
二、自由探索 知道有些物质在水里容易溶解,有些物质在水里很难溶解 预测物体在水里的情况。?
1、认识材料。?
老师给每一个小组都准备许多好玩的物体,快看一看都有什么?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
3、猜一猜。把他们放到水里,会有什么现象?
学生汇报。(沙子、小苏打、食用油)?
生讨论:(有的沉、有的浮、有的不见了。)?
三、拓展活动 溶解在生活中的应用 1、饮料可以冲着喝,知道为什么吗?
2、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溶解?
说出饮料为什么可以冲着喝
四、课堂小结 回顾所学知识 有些物质在水里容易溶解,有些物质在水里很难溶解。 举例子:容易溶解在水里物质,很难溶解在水里物
板书设计 把他们放进水里
容易溶解物质:小苏打
很难溶解在水里物质:沙子、食用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