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测试题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5小题,共50.0分)
某旅行社为配合中学生研学旅行,制作了下面的旅行广告,其中符合历史事实的一句广告词是(?
?
)
A.
沿尼罗河而行,了解象形文字,领略胡夫金字塔的壮美
B.
在两河流域驻足,了解种姓制度,欣赏古巴比伦王国遗址
C.
在恒河南岸观光,了解楔形文字,感受古代印度的风采
D.
参观罗马历史博物馆,看《汉谟拉比法典》石柱,感叹海洋文明的魅力
遗址和文物是历史的见证。?下列序号对应正确的是(?
?
)
a.印度河流域
b.尼罗河流域
c.两河流域
A.
①——a;②——b;③——c
B.
①——b;②——c;③——a
C.
①——c;②——a;③——b
D.
①——c;②——b;③——a
下列人类古代文明中,发源于非洲地区的是()
A.
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
B.
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C.
古代尼罗河流域文明
D.
古代黄河流域文明
一考古队准备考察亚非古文明的发源地。他们从非洲出发,从西向东进行。其考察顺序应是
A.
①③②④
B.
②④①③
C.
④②①③
D.
②①④③
古埃及创造了辉煌的文明成就。下列文明成就不属于古埃及的是(
)
A.
太阳历
B.
象形文字
C.
金字塔
D.
种姓制度
“瞧,他信守诺言多么按时,馈赠礼物又多么大方!他向每一个人馈赠礼物,向上埃及,向下埃及,穷人,富人,强者,弱者,不加区别,毫不偏袒。这些就是他的礼物,比金银更贵重。”与“他”有关的古代文明成果是
(
)
A.
金字塔
B.
帕特农神庙
C.
?凯旋门
D.
万神庙
观察下图,对其解读不正确的是
A.
体现君权神授的思想
B.
用象形文字书写
C.
维护奴隶主的利益
D.
反映了古巴比伦社会状况
人类先祖创造这些文字主要是为了(?
?
)
古文明国
古埃及
古巴比伦
古印度
中国
古文字
象形文字
楔形文字
梵文
甲骨文
A.
生产生活的需要
B.
对外交流的需要
C.
祭祀祖先的需要
D.
记录战争的需要
2020年寒假即将来临,如果这期间你去世界文明古国研学旅行,以下可能经历的情景是
A.
在埃及欣赏大竞技场的异域风光
B.
在巴比伦的故土感受楔形文字的神秘
C.
在印度领略帕特农神庙的庄严
D.
在罗马博物馆品味佛教发祥地的沧桑
2003年3月20日,伊拉克战争爆发。伊拉克的国土,就是古代两河流域文明的所在地。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
两河流域文明主要由苏美尔文明、巴比伦文明等组成,又称美索不达米亚文明
B.
使用的文字是由一头粗、一头细的笔画构成
C.
两河流域是指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
D.
两河流域文明被称为西方文明之源
《汉谟拉比法典》、楔形文字、空中花园等文明成果应当属于
A.
古埃及
B.
古代中国
C.
古印度
D.
古巴比伦
公元前18世纪,两河流域中下游统一在一位帝王手中,这个时代被认为是古代两河流域文明的全盛时期,不仅因为政治军事,更因为一部人类法制史上的瑰宝。这位著名的帝王是()
A.
图特摩斯三世
B.
胡夫
C.
汉谟拉比
D.
阿育王
1901年,法国考古队在两河流域的苏撒遗址中发现了一黑色玄武岩圆柱。它的上面刻有维护奴隶主阶级利益的法律条文。这重要遗产属于
A.
古代埃及
B.
古巴比伦
C.
古代印度
D.
古代罗马
古埃及、古印度和古巴比伦王国的共同点有(?
?
)
①都处在大河流域,灌溉农业发达
②都建立了专制王权,维护国王、奴隶主贵族的利益
③都制定了完备的成文法典
④都在亚洲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②
D.
①
关于佛教,不正确的是(?
?
)
A.
佛教是在印度社会矛盾非常尖锐的情况下形成的
B.
佛教教义对当时渴望解除苦难的人们有很大的吸引力
C.
很多国王利用佛教“忍耐服从”的教义并大力扶持佛教
D.
佛教宣扬众生平等,但承认婆罗门的特权地位
“面对雅利安人的等级制度,它以‘众生平等’相抗,反对婆罗门特权。并在之后传到亚洲其他地区。”材料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A.
金字塔修建
B.
种姓制传播
C.
佛教的发展
D.
基督教诞生
2019年5月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在北京召开,以下不属于古代亚洲文明的是
A.
金字塔
B.
楔形文字
C.
佛教
D.
《汉谟拉比法典》
古印度是世界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化。下列文明属于古代印度的是
①种姓制度?
②《汉漠拉比法典》?
③阿拉伯数字?
④佛教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下图中的“?”处应填写的内容是
A.
古印度
B.
古埃及
C.
古希腊
D.
古罗马
公元前1500年左右伴随着下图入侵路线而产生的文明是
(
)
A.
金字塔
B.
楔形文字
C.
种姓制度
D.
《医学集成》
香蕉叶饭(如图)是一种典型的印度菜。印度贵族婚礼宴席上招待客人时,仍把香蕉叶当餐盘。据说是因为居上位者很忌讳接触较低阶级碰过的器皿,所以用后即丢的香蕉叶自然成了最佳选择。这个习俗适合用来说明(?
?
)
???????
A.
佛教影响人的生活
B.
印度的环保意识
C.
种姓制度的影响
D.
印度的种族歧视
城市的出现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之一。下列属于古印度早期文明遗址的是(?
?
)殷墟
哈拉帕遗址
空中花园
摩亨佐达罗遗址
A.
B.
C.
D.
2018年3月15日,以正慈法师为团长的中国佛教代表团一行10人赴韩国济州岛出席2018世界佛教青年交流会。下列关于佛教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
其诞生的背景是出于维护婆罗门特权的需要
B.
公元前4世纪在古代印度一带产生
C.
提倡众生平等、主张积极入世
D.
公元前1世纪,佛教经中亚传到中国
阿育王在位时,孔雀王朝成为印度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王国。按照古代印度种姓制度的划分,阿育王应属于哪一等级(?
?
)
A.
婆罗门
B.
刹帝利
C.
吠舍
D.
首陀罗
种姓制度,又称瓦尔那制度,是雅利安人进入印度之后创立的。它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等级制度。下列对印度种姓制度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
A.
是为了维护奴隶主的统治地位而采用的一种制度
B.
是古印度在向奴隶社会过渡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种制度
C.
种姓制度激化了当时的社会矛盾,并对后来印度社会的发展产生了不良影响
D.
各个等级中虽有高低贵贱之别,但可以互通婚姻,差别不大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50.0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杀害婆罗门者应损毁自己,
并三次投入火中。杀1个刹帝利,应立誓守戒6年,并交出1000头母牛和1头公牛。杀1个吠舍,应同样立誓守戒3年,并交出100头母牛和1头公牛。杀1个首陀罗,应同样立誓守戒1年,并交出10头母牛和1头公牛。
材料二?????????法典规定:
奴隶可以买卖,
可以用来抵债如果理发师不经奴隶主人许可,
就把不属于他的奴隶头上的奴隶标记剃掉,理发师的手指就要被砍掉。
(1)材料一中的内容出自古代哪个国家的什么制度?
(2)依据材料一,由高到低排列出上述四个阶层的等级。
(3)材料二中这部法典的名称是什么?它是哪国的哪位统治者制定的?维护的是哪一阶级的利益?这部法典的地位是什么?
(4)依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两则材料所反映的古代文明有哪些共同点。
阅读材料并观察下列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下面是有关三幅图的信息,请在信息中出现史实错误的文字下面画上横线,并将它们改正过来。
图1:战国时期李冰主持修建的综合性水利工程都江堰,消除了岷江水患,使关中平原成为“天府之国”。
改正:????????????????????
图2:金字塔是古希腊文明的象征,也是其人民劳动和智慧的结晶。
改正:????????????????????
图3:《汉谟拉比法典》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古罗马时期的社会情况,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
改正:????????????????????
(2)以上所述的三个国家都是亚非四大文明古国之一,请你写出第四个文明古国的名称。
(3)请你写出亚非四大文明古国的母亲河。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公元前数千年起,生活在底格里斯河——幼发拉底河、印度河、黄河——长江等流域的人们,开始耕耘灌溉、铸器造皿、建设家园。在数千年的发展历程中,亚洲人民创造了辉煌的文明成果,《诗经》《论语》、楔形文字、阿拉伯数字、造纸术、印刷术……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
——摘编自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
材料二
?公元前6-5世纪,东西方社会几乎同时诞生了一批伟大的思想先哲。其中一个人在黄河边思考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一个人在恒河边思考人与神的关系;一个人在爱琴海边思考人的灵魂、美德和幸福的问题。
——余秋雨《千年一叹》
材料三
?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动力。2019年5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深化文明交流互鉴共建亚洲命运共同体》的主旨演讲,提出“相互尊重”“开放包容”等4点主张。而与此同时,美国国务院政策规划办公室主任斯金纳则发表“文明冲突”的谬论。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生活在底格里斯河——幼发拉底河、印度河、黄河——长江流域的人们”所创造的文明属于哪一文明类型?请再举一例同类型的文明。
(2)材料二中,“在恒河边思考人与神的关系”的古印度思想先哲是谁?他的思想与当时古印度哪一社会制度形成鲜明的对立?
(3)请从材料一中找出一项与古代印度河——恒河流域有关的交流互鉴的文明成果。结合材料三,谈一谈我们应该如何对待人类世界的不同文明。
亚非大陆是人类文明的发源地,古老的大陆有着灿烂的文明。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从部落文化到古代文明的转变是技术进步和社会变革相互作用的结果,最终他们使最早的欧亚大陆诸文明在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尼罗河以及印度河和黄河岸边诞生。
?
?
?
?
?
?
?
?
?
?
?
?
?
?
?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在引言部分,汉谟拉比宣扬“君权神授”,颂扬其功绩,说他制定法典是为了在全国发扬正义与公道……法典明确规定,凡拐骗、藏匿他人或宫廷奴隶者处死刑;理发师未经奴隶主许可而剃掉奴隶发式标记,应处砍手之刑……奴隶打自由人的嘴巴或不承认自己的主人,将遭受割耳之刑。
??
??????????????
???
????????????????????????????????????????????—齐涛《世界通史教程》
材料三雅利安人进入印度时,只是初步形成三个阶层,武士、祭司以及部落民,不存在种姓的意识,职业也不是世袭的……当时没有清规戒律限制这些阶层之间通婚,也没有不能与某种人共餐的禁忌。经过旷日持久的战争打败达萨人后,雅利安人为把他们拒斥在社会之外,尤其是恐惧自己被同化,才开始了种姓制度的第一步
?????
——林太《印度通史》
材料四?
“尔时无有男女、尊卑、上下,亦无异名,众共生世故名众生。”
——《长阿含经》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尼罗河流域诞生了哪一世界古代文明?列举其文明成果一例。
(2)材料二中的“法典”出自古代哪一王国?该法典在世界法制史上具有怎样的历史地位?据材料二,指出汉谟拉比宣称其制定该法典的目的是什么?
(3)据材料三,指出雅利安人“开始了种姓制度的第一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祭司”属于种姓制度中的哪一等级?
(4)材料四体现了佛教的什么主张?该主张与材料三中的种姓制度有何联系?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以下是古代印度的法律条文
:杀害?
A??
者应损毁自己,并3次投入火中。杀1个刹帝利
,(应立誓)守戒6年,并交出1000头母牛和1头公牛。杀1个吠舍,(应同样立誓)守戒3年,并交出100头母牛和1头公牛。杀1个?
B??
,(应同样立誓)守戒1年,并交出10头母牛和1头公牛。
材料二法典规定
:奴隶可以买卖,可以用来抵债……如果理发师不经奴隶主人许可,就把不属于他的奴隶头上的奴隶标记剃掉,理发师的手指就要被砍掉。
请回答:
(1)材料一的A、B分别代表哪个种姓?
(2)材料二这部法典的名称是什么?该法典的实质是什么?这部法典的世界地位怎样?
(3)依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两则材料所反映的法律文件有哪些共同之处?
答案和解析
1.【答案】A
【解析】本题综合考查古代亚非文明。联系知识可知,种姓制度属于古印度文明,楔形文字和《汉谟拉比法典》石柱属于古代两河流域文明,故B、C、D项错误,A项正确。
2.【答案】B
【解析】①.狮身人面像是古埃及文明的,位于尼罗河流域,故①对应b。
②.《汉谟拉比法典》是古巴比伦王国的,位于两河流域,故②对应c。
③.摩亨佐·达罗遗址是古印度文明的,位于印度河流域,故③对应a。故选B。??
3.【答案】C
【解析】A.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属于亚洲文明,故排除A。
B.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古代两河流域文明属于亚洲文明,故排除B。
C.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在非洲东北部尼罗河,每年定期泛滥,水退后留下肥沃的黑土,便于农业种植,约从公元前3500年年开始,河流两岸陆续出现了几十个奴隶制小国大约,约公元前3000年左右,初步统一的古代埃及奴隶制国家建立,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是非洲尼罗河流域古埃及文明的代表作,古埃及文明的标志之一,是人类文明的杰出成就。故C正确。
D.古代黄河流域文明,属于中国古代文明,故排除D。故选C。??
4.【答案】B
【解析】②④①③.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考古队从非洲出发,从西向东去考查四大文明古国的发源地,应该是古埃及的金字塔,位于尼罗河流域;古巴比伦的《汉谟拉比法典》,位于两河流域;古印度的佛教,位于印度河流域;古代中国的长城,位于黄河流域,因此,正确的顺序是②④①③。故选B(②④①③)。??
5.【答案】D
【解析】略
6.【答案】A
【解析】A.题干中反复强调的是埃及,在非洲东北部尼罗河流域,大约在公元前3000年左右,初步统一的古代埃及奴隶制国家建立。金字塔属于古埃及文明,故A符合题意。
B.该项属于古希腊,故排除B。
C.凯旋门在巴黎,故排除C。
D.该项属于古罗马,故排除D。故选A。??
7.【答案】B
【解析】ACD.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图片反映的是《汉谟拉比法典》石柱,其内容体现了君权神授思想,维护的是古巴比伦奴隶主的利益,反映了古巴比伦社会状况,故ACD正确。
B.《汉谟拉比法典》的内容是由古巴比伦人使用楔形文字刻写,故B是错误选项。
故选B。??
8.【答案】A
【解析】题考查古代文明中文字诞生的意义。依据所学可知,人类先祖创造文字主要是为了适应生活的需要,便于记录,帮助表达、交换、记忆等,所以古埃及人发明了象形文字,苏美尔人发明了楔形文字,古印度人发明了梵文,古代中国人发明了甲骨文,A项符合题意。由此分析B、C、D三项均不是主要原因,排除。
9.【答案】B
【解析】A.大竞技场是古罗马的,故A错误。
B.楔形文字是两河流域古巴比伦文明的文字,故B说法正确。
C.帕特农神庙是古希腊的,故C错误。
D.佛教发祥地在古印度,故D错误。故选B。??
10.【答案】D
【解析】D.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文明,是西方文明之源,故D错误。
A.两河流域文明主要由苏美尔文明、巴比伦文明等组成,又称美索不达米亚文明,故A正确。
B.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创造了楔形文字。这种文字是用尖头的芦秆或木棒在软泥板上书写,笔画是由粗到细,很像木楔子,因此被称为楔形文字。故B正确。
C.两河流域就是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流经的地区,故C正确。?故选D。??
11.【答案】D
【解析】D.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统一了两河流域,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奴隶制国家。为了维护奴隶主的利益,汉谟拉比制定了一部法典,史称《汉谟拉比法典》,它是世界上现存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古代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创造了楔形文字,后来被西亚古代各民族所采用,《汉谟拉比法典》?是用两河流域的楔形文字记载的。空中花园是古代巴比伦的著名建筑。综上所述,上述文明成果应当属于古巴比伦。D正确。
ABC.三项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D。??
12.【答案】C
【解析】略
13.【答案】B
【解析】B.古代两河流域文明的主要成果是《汉谟拉比法典》。法典刻在一个黑色石柱上,上部是太阳神沙马什授予汉谟拉比象征统治权力权标的浮雕,下部是用楔形文字铭刻的法典全文。法典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古巴比伦王国的社会面貌。《汉谟拉比法典》是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是古巴比伦留给世界文明的重要遗产。1901年,法国考古队在两河流域的苏撒遗址中发现了一黑色玄武岩圆柱。它的上面刻有维护奴隶主阶级利益的法律条文。这一重要遗产属于古代巴比伦,故B正确。
ACD.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三项所述均不符合题干主旨。故选B。??
14.【答案】C
【解析】①.古埃及文明是尼罗河的赠礼,古印度位于恒河和印度河流域,古巴比伦位于两河流域。三个文明古国都有发达的灌溉农业。故①正确。
②.古埃及、古印度和古巴比伦都是实行君主专制制度,来维护国王、奴隶主贵族的利益,故②正确。
③.只有古巴比伦制定了完备的成文法典《汉谟拉比法典》,故③错误。
④.古埃及位于非洲,只有亚洲一小块地区曾被古埃及征服,故④错误。故选C。??
15.【答案】D
【解析】D.早期的佛教,反对第一等级婆罗门的特权,提出“众生平等”,不拒绝低种姓的人入教。故D说法错误。
ABC.均符合史实。故选D。
??16.【答案】C
【解析】C.“面对雅利安人的等级制度,它以‘众生平等’相抗,反对婆罗门特权。并在之后传到亚洲其他地区”反映的历史现象是佛教的发展。公元前6世纪古印度的乔达摩?悉达多(释迦牟尼)创立佛教,宣扬“众生平等”反对婆罗门的特权地位。它认为世间万物发展都有因果缘由,人的生老病死都是苦,人必须消灭欲望,刻苦修行。很多国王利用它“忍耐顺从”的说教,大力扶持佛教。故C正确。
ABD.综上,这三项与题干佛教的史实不符合,故排除ABD。故选C。??
17.【答案】A
【解析】A.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是非洲文明,不是亚洲文明。故A符合题意。
BD.楔形文字和《汉谟拉比法典》是两河流域巴比伦王国文明,是亚洲文明。故排除BD。
C.佛教是印度文明,是亚洲文明。故排除C。故选A。??
18.【答案】D
【解析】①③④.①雅利安人在进入古代印度后,逐渐产生不同等级,形成严格的等级制度,称“种姓制度”;③最初印度人用梵文的字头表示数字,创造了从0到9十个数字的计数法;阿拉伯人学会这一方法,对它加以改造,12世纪初,这一简便的计数法传到欧洲,被称为“阿拉伯数字”;④公元前6世纪古印度的乔达摩?悉达多(释迦牟尼)创立佛教,宣扬“众生平等”反对婆罗门的特权地位,①③④符合题意。
②.《汉谟拉比法典》是古巴比伦王国国王汉谟拉比制定的法典,②不符合题意。
故选D(①③④)。??
19.【答案】A
【解析】A.据所学知识可知,古代印度文明最早出现于印度河流域,在那里发现的哈拉巴和亨拉佐?达罗等早期文明遗址,年代约为公元前23世纪一前18世纪。公元前1500年左右,来自中亚的雅利安人,陆续在印度河流域和恒河流域定居下来,从事农业生产,印度北部逐渐出现了许多小国家。孔雀王朝(公元前324——前187)统治时期是古代印度文明的鼎盛时期。佛教创立于公元前6世纪。创始人乔达摩?悉达多,后来被称为“释迦牟尼”。佛教一度成为印度的国教。公元前3世纪后,佛教开始向外传播。故图中的“?”处应填古印度。故A正确。
B.据所学知识可知,古代印度在地理上是指今天的南亚次大陆。古代印度文明最早出现于印度河流域。在那里发现的哈拉巴和亨拉佐?达罗等早期文明遗址,古埃及在地理位置上位于非洲东北角,故B错误。
C.据所学知识可知,古代印度在地理上是指今天的南亚次大陆。古代印度文明最早出现于印度河流域。在那里发现的哈拉巴和亨拉佐?达罗等早期文明遗址。古希腊的主体是希腊半岛,故C不正确。
D.据所学知识可知,古代印度在地理上是指今天的南亚次大陆。古代印度文明最早出现于印度河流域。在那里发现的哈拉巴和亨拉佐?达罗等早期文明遗址。古罗马主要兴起于意大利半岛,故D错误。故选A。??
20.【答案】C
【解析】A.金字塔在古埃及,故排除A。
B.楔形文字是两河流域,故排除B。
C.依据图示“喜马拉雅山”并结合所学可知,公元前1500年左右伴随着如图入侵路线而产生的文明是种姓制度。公元前1500年左右,来自中亚的一支游牧部落侵人印度。他们自称雅利安人,陆续在印度河流域和恒河流域定居下来,从事农业生产,印度北部逐渐出现了许多小国家。雅利安人在进入古代印度后,逐渐产生不同等级,形成严格的等级制度,史称“种姓制度”,故C符合题意。?
D.《医学集成》是阿拉伯文化的代表,故排除D。故选C。??
21.【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古印度的种姓制度。根据题干信息“据说是因为居上位者很忌讳接触较低阶级碰过的器皿,所以用后即丢的香蕉叶自然成了最佳选择”可以得出各等级地位不同,贵贱分明,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古印度种姓制度的影响,C符合题意。
22.【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古印度早期文明。结合所学可知,在印度河流域发现的哈拉帕和摩亨佐达罗等早期文明遗址,年代大约为公元前23世纪一前18世纪。殷墟是古代中国商朝都城遗址,空中花园建于新巴比伦时期,属于古代两河流域的文明成果,故错误,选D。
23.【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佛教的基本史实。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1世纪,佛教经中亚传到中国新疆,再传入中国内地,故选D项。
24.【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印度种姓制度。依据所学可知,雅利安人在进入古代印度后,逐渐产生不同等级,形成严格的等级制度,史称"种姓制度"。第一等级婆罗门(祭司、贵族)掌握神权;第二等级刹帝利(国王、武士、官吏)把持国家军事行政大权。第三等级吠舍(农民、牧民、手工业者、商人)向国家纳税,向神庙上供,供养第一、第二等级;第四等级首陀罗(被征服者、贫困破产失去土地的人)几乎没有权利,受奴隶主阶级的剥削,干最低贱的工作。因此阿育王属于第二等级刹帝利,B项符合题意。
25.【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古代印度种姓制度的特征。种姓制度各等级之间贵贱分明,世代相袭,低等级的人不得从事高等级的人的职业,不同等级的人不得通婚,故D项符合题意。
26.【答案】(1)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
(2)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
(3)《汉谟拉比法典》;古巴比伦的汉谟拉比;奴隶主阶级;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
(4)都源于大河流域,都属于奴隶制文明。
27.【答案】(1)关中平原改为成都平原;古希腊改为古埃及;古罗马改为古巴比伦。
(2)古印度。
(3)古代中国:黄河、长江。
古埃及:尼罗河。
古巴比伦:底格里斯河、幼发拉底河。
古印度:印度河、恒河。
28.【答案】(1)大河文明或东方文明;古埃及。
(2)释迦牟尼或乔达摩·悉达多;种姓制度。
(3)阿拉伯数字;维护文明多样性;尊重各国各民族的文明;正确进行文明学习和借鉴等。
29.【答案】(1)古埃及;金字塔。
(2)古巴比伦;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完整的成文发典;在全国发扬正义与公道。(3)雅利安人为把他们拒斥在社会之外,尤其是恐惧自己被同化;婆罗门。
(4)众生平等;反对婆罗门教(种姓制度)的压迫。
30.【答案】(1)婆罗门、首陀罗。
(2)《汉谟拉比法典》,奴隶主阶级;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
(3)都是奴隶社会的产物,统治者都以法律条文的形式将社会秩序固定下来,都是为了维护统治者的利益。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