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6张PPT)
再游玄都观
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开尽菜花开。
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
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
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
陋室铭
刘禹锡
陋室,简陋的屋子。
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诫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
文言文诵读三步曲
1.读准字音,读好韵脚。
馨xīn
鸿儒
hóng
rú
案牍dú
2.读好停顿,读出节奏。
3.读出情趣,读懂情操。
韵脚是名、灵、馨、青、丁、经、形、亭
请按下暂停键,朗读课文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文言诵读
陋室铭
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请按下暂停键,朗读课文
疏通文意
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
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
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
就
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宾语前置的标志
使动用法,使……劳累
按下暂停键,结合课下注释,疏通文意。在课下注释中划出红笔标注的字词的解释、划线句子的翻译。
请按下暂停键,做好笔记,然后
结合注释和讲解疏通译文
名作动,出名,有名
疏通文意
山不一定要高,有仙人(居住)就有名;水不一定要深,有龙(居住)就显得神异。这是简陋的屋舍,只因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苔痕蔓延到台阶上,使台阶都绿了;草色映入竹帘,使室内染上青色。说说笑笑的是学问渊博者,来来往往的没有平民。可以弹奏素朴的古琴,浏览珍贵的佛经。没有世俗的乐曲扰乱心境,没有官府公文劳神伤身。它好比诸葛亮隐居南阳住的草庐,扬子云在西蜀的屋舍。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请按下暂停键,结合课文读译文
文言现象
1.词类活用: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2)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2.虚词用法:
之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何陋之有?
3.特殊句式:
1)何陋之有?
2)斯是陋室。
请按下暂停键,做好笔记
名
,名作动,出名、有名
劳,使动用法,使……劳累
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宾语前置的标志
倒装句,宾语前置
判断句
品读课文
1.你看到陋室有什么特点?从哪里看出来的?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请按下暂停键,思考问题
景色之雅
交往之雅
情趣之雅
惟吾德馨
背景资料
刘禹锡,唐代诗人。21岁中进士,官至监察御史。34岁时,因反对宦官专权和藩镇割据势力,被贬官,辗转朗州等偏远地区23年。刘禹锡初到和州,本应住衙门里三间三厢的房子,可当地县令故意刁难,让他在城南面江而居。刘禹锡不但不埋怨,反而高兴地撰写一联:“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县令又令他搬至城北门,住房由三间缩小到一间半。刘禹锡见附近杨柳依依,便又作一联:“杨柳青青江水平,人在历阳心在京”。县令气急败坏,又命他搬至城中另一处仅容一床、一桌、一椅的小屋。刘禹锡愤然提笔写下这篇千古流传的邵匾室铭。此时,距他遭贬离京已19年。
请按下暂停键,大声读一遍
品读课文
1.你看到陋室有什么特点?从哪里看出来的?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安贫乐道,高洁傲岸
品读课文
2.文中作者把陋室与“诸葛庐、子云亭”对比,用意何在?
作者借诸葛庐、子云亭来对比自己的陋室,表明作者以这二人为楷模,说明自己也有和他们一样的德操与才能。
好,下面带着你对安贫乐道、高洁傲岸的刘禹锡的敬意,朗读课文!
【请按下暂停键】
请按下暂停键,思考问题
品读课文
3.本文写了“陋室”的不陋与陋,篇末为何又
引用孔子的
“何陋之有”?
结尾引用孔子的话,暗含以“君子”自居的意思,巧妙地回应了开头“惟吾德馨”一句——陋室不陋,关键在于“惟吾德馨”。
请按下暂停键,思考问题
托物言志
志当存高远,
心澄天地宽!
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
家庭作业
1.背诵课文,掌握重点词义。
2.推荐背诵刘禹锡的《乌衣巷》《秋词》《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再游玄都观》。
“已过春分春欲去”
春日已过半,
莫负好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