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阿长与山海经》课件(共31张ppt)-2020-2021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0课《阿长与山海经》课件(共31张ppt)-2020-2021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7-17 15:05: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1张PPT)
阿长与《山海经》
鲁迅
本单元的学习注重熟读精思,要注意从标题、详略安排、角度选择等方面把握文章重点。还要从开头、结尾、文中的反复及特别之处发现关键语句,感受文章的意蕴。
1
单元提示
2
学习目标
1.诵读感知课文,理清文章的思路,理解文中带有感彩的词句,把握作者情感变化的过程。
2.学习详略得当来使主题更鲜明,人物更突出的写法。
3.体会先抑后扬的表现手法。
3
检查预习
惊骇
惶急
疮疤



掳去
渴慕
霹雳
憎恶
菩萨
震悚
诘问
惧惮
烦琐
疏懒
孤孀
茉莉
书斋
粗拙
hài
huáng
chuāng





zēng
sǒng
jié
dàn
lǎn
shuāng
zhuō
4
整体感知
1.文章围绕阿长写了哪些事情?
2.哪些事情详写?
3.哪些事情略写?
5
整体感知
为“我”买《山海经》
讲长毛的故事
摆成“大”字的睡相
元旦吃福橘其它烦琐的规矩和道理
切切察察的毛病
名字的来历



有详有略

详、重点写
1.从这些事中,你能看出阿长是一个怎样的人?在
文中圈点勾画相关语句做简要点评。
2.找出课文中表明作者对阿长情感的句子,对比前后感情的变化,这是一种什么写作手法?
5
“迅哥儿”的”阿长”

人物特点
我”的感情变化
写作手法
切切察察的毛病
摆成“大”字睡相
名字的来历
饶舌多事
粗俗,不拘小节
身份低微
“我”的感情变化
写作手法
不大佩服
5
“迅哥儿”的“阿长”
5
“迅哥儿”的“阿长”
“哥儿,你牢牢记住!”她极其郑重地说。“明天是正月初一,清早一睁开眼睛,第一句话就得对我说:‘阿妈,恭喜恭喜!’记得么?你要记着,这是一年的运气的事情。不许说别的话!说过之后,还得吃一点福橘。”她又拿起那橘子来在我的眼前摇了两摇,“那么,一年到头,顺顺流流……。”
语言描写
梦里也记得元旦的,第二天醒得特别早,一醒,就要坐起来。她却立刻伸出臂膊,一把将我按住。我惊异地看她时,只见她惶急地看着我。?
  她又有所要求似的,摇着我的肩。我忽而记得了——?
 
“阿妈,恭喜……。”?
 
“恭喜恭喜!大家恭喜!真聪明!恭喜恭喜!”她于是十分欢喜似的,笑将起来,同时将一点冰冷的东西,塞在我的嘴里。我大吃一惊之后,也就忽而记得,这就是所谓福橘,元旦辟头的磨难,总算已经受完,可以下床玩耍去了。
5
“迅哥儿”的“阿长”
动作描写

人物特点
我”的感情变化
写作手法
切切察察的毛病
摆成“大”字睡相
令人厌烦的规矩
讲“长毛”的故事
为“我”买《山海经》
名字的来历
饶舌多事
粗俗,不拘小节
善良真诚
无知淳朴
真诚、关心孩子
身份低微
“我”的感情变化
写作手法
新的敬意
特别的敬意
不耐烦
不大佩服
先抑后扬
5
“迅哥儿”的“阿长”
什么叫先抑后扬呢?
先抑后扬,又叫欲扬先抑,是从反面入手,反向入笔,极力渲染刻画对象的反面形象,然后笔墨突转,转入正面刻画,在叙述的曲折变化中,收到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
5
写作手法
5
助读资料
传说,唐伯虎应邀出席一财主婆甲子寿宴。轮到他致祝寿词时,遥指寿星开口便道:“这个婆娘不是人!”在座者个个目瞪口呆。气氛尚未缓和,他话锋一转:“九天仙女下凡尘。”主家宾客稍舒了口气,不待情绪安定又爆出第三句:“
儿孙个个都是贼!”满座皆惊,无不怒目而视。不料,唐伯虎笑着妙语回道:“
偷得蟠桃奉至亲。”这最后的压轴句引得众人开怀大笑,掌声雷鸣。
抑,即压抑、贬低;
扬,即昂扬、抬高。
即作者想要褒扬某人或某物,却不从褒扬处着墨,而是从相反的贬抑处落笔,使两者互相背离,造成强烈反差,最后在鲜明的对比中达到褒扬的目的。
5
写作手法
阿长与《山海经》
鲁迅
第二课时
山海经
我国古代地理名著。内容主要为古代民间传说中的地理知识,包括山川、民族、物产、药物、祭祀、巫医等。对古代历史、地理、文化、民俗、神话等研究,均有参考价值。其中保存了大量远古神话传说,诸如
“大禹治水”
“精卫填海”
“夸父逐日”等著名故事均有所记述。
1
学习目标
1、熟读精思,深入探究阿长的人物特征。
2、从结尾等处发现关键语句,感受文章的意蕴。体会作者对阿长的同情,赞美和怀念之情。
3、感悟“爱”这种博大的精神,培养关注小人物,积极向善的情操。
?
2
“迅哥儿”的“阿长”
1、买《山海经》一事的起因是什么?
2、写我的远房叔祖是不是离题太远?为什么?
3、当阿长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时,“我”是怎么想的?这种想法表现了“我”的什么心理?
4、当阿长说:“哥儿,有画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我”有什么反应?表现出怎样的心情?
5、“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为什么说“她确有伟大的神力”?

6、后来的书更加精美,但作者说“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为什么这么说?
2
“迅哥儿”的”阿长”
1、买《山海经》一事的起因是什么?
我买山海经的起因,是因为“我”从叔祖处得知山海经,画着人面的兽,九头的蛇,三脚的鸟,生着翅膀的人,没有头而以双乳当作眼睛的怪物……这些对一个孩子来说无疑充满了诱惑,可是叔祖又找不到书了,所以我想买一本。
2
“迅哥儿”的”阿长”
2、写我的远房叔祖是不是离题太远呢?
这样写不是离题。作者先用大段文字写远房叔祖,为
的是写“我”最初是怎么接近书籍,为什么会渴慕
《山海经》,为什么求之而不得,又是怎样地念念不忘,写了这些,才能更加表现阿长为什么使“我”大喜过望,而且感到她确有“伟大的神力”。也就是说,写叔祖是和阿长做对比。
2
“迅哥儿”的”阿长”
3、当阿长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时,“我”是怎么想的?这种想法表现了“我”的什么心理?
当阿长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时,“我”认为“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表明了“我”对阿长心存隔阂乃至轻视,表现了“我”对从她那儿得到《山海经》不抱任何希望。
2
“迅哥儿”的”阿长”
过了十多天,或者一个月罢,我还很记得,是她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
“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
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是四本小小的书,略略一翻,人面的兽,九头的蛇,果然都在内。
2
“迅哥儿”的”阿长”
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
这是一种强烈的出乎意料的震动,吃惊。这句话用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把“我”当时“震悚”的强烈,意外和感动的心情表现出来,极其凝练又极具震撼力。
2
“迅哥儿”的”阿长”
5、“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
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为
什么说“她确有伟大的神力”?

不懂
不可能
不必
伟大的神力
新的敬意
2
“迅哥儿”的”阿长”
6、后来的书更加精美,可是鲁迅却说“这四本书,
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为什么这么说?
因为这书不仅是“我”渴慕的、过于念念不忘的,
而且还代表一种热爱和关心。承载着阿长对我的深深的
爱。
2
“迅哥儿”的”阿长”
我的保姆,长妈妈即阿长,辞了这人世,大概也有了三十年了罢。我终于不知道她的姓名,她的经历;仅知道有一个过继的儿子,
她大约是青年守寡的孤孀。
仁厚黑暗的地母呵,
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
2
“迅哥儿”的”阿长”
1、文章最后两段,表达了鲁迅对长妈妈的怎样
的情感?
2、你怎么理解“地母”一词?
2
“迅哥儿”的”阿长”
1、文章最后两段,表达了鲁迅对长妈妈的怎样
的情感?
文章最后两段,表达了鲁迅对长妈妈的怀念和祝福之情。
2
“迅哥儿”的”阿长”
你怎么理解“地母”一词?
这里所说的“地母”有两层意思,一是指“坟墓”(因为它是“黑暗”的),阿长在那里休息;二是指“大地母亲”(因为它是“仁厚”的)。在鲁迅的心目中,阿长与“地母”已经融为一体了,她的灵魂已在那里“永安”了。文章以“仁厚黑暗的地母啊,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结束,表达了作者对长妈妈的深切怀念之情。
3
教师寄语
用心去聆听“小人物”的故事,做一个有
温度的、温情的、温暖的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