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8张PPT)
课外古诗词诵读
你怎样读懂一首小诗
王维
竹里馆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相思》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鸟鸣涧》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山居秋暝》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课前质疑
王维晚年曾隐居陕西蓝田辋川,这里环境清幽,以湖为中心,王维在屋舍旁边依自然景物自设了二十几个景点,比如“白石滩”、“临湖亭”等,其中将自然界的竹林划为自己的“竹里馆”,以此独享“山间之明月与江上之清风”。诗人闲暇时每到一个景点便赋诗一首,与好友裴迪各作二十首结集《辋川集》,这也成为王维山水田园派的重要作品。
竹里馆做客
《竹里馆》是王维晚年隐居蓝田辋川时期所创作的一首五绝,王维早年信奉佛教,思想超脱,加之仕途坎坷,40岁以后就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正如他自己所说:“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因而常常独自坐在幽深的竹林之中,弹着古琴以抒宁静、淡泊的情怀。
写作背景
核心
整体感知
独坐/幽篁里,
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
明月/来相照。
竹 里 馆
王维
huáng
xiào
独坐幽篁里,
弹琴复长啸。
竹里馆
王维
幽是深的意思,篁指竹林。
(人)撮口发出长而清脆的声音。
译文:独自一人坐在幽深寂静的竹林里,一边弹着琴一边清脆地发出长啸的声音。
精细研读
一个人,一片幽深的竹林,还有一颗向往宁静的佛子心。诗人在竹林里“独坐”,“弹琴”,“长啸”,内心的淡定与自然的幽静融合在一起了。
深林人不知,
明月来相照。
幽深的树林,指幽篁。
与“独坐”相应,意思是说,独坐幽篁,无人相伴,唯有明月似解人意,偏来相照。
译文:在这片幽深的竹林里,没有人知道(我在这里),只有一轮明月来(与我)相伴。
精细研读
王维的琴声是不是美妙,长啸合不合韵律,无人知道,反正是弹了,反正是啸了,反正是没人听到。虽然“人不知”,但明月好像了解我的心思,独来相照。有明月相伴,所以也并不感到孤独。
看似平淡无奇,
实则妙谛自成,境界自出
赏析
幽篁
深林
明月
写景物
独坐
弹琴
长啸
写人的活动
1.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请赏析“独坐幽篁里”这句中的“独”字。
合作探究
“独”是“独自”的意思,诗人独自坐在幽静的竹林里,时而弹琴,时而长啸,体现了作者的与众不同,传达出诗人宁静、淡泊、愉悦的心境。
主题思想
这首田园小诗写山林幽居的情趣,属于闲情偶寄,全诗虽然只有二十字,但有景有情,有声有色,遣词造句,简朴清丽,描写月夜竹林弹琴长啸的图景,表达了诗人悠然闲适的心境和自得其乐的情趣。
正如评论所说:王维的灵魂是天蓝色的,他好像同一切自然之美,结不解之缘。他给我的印象是一个有素质、有宗教涵养的人,他的上帝是严父而不是慈母。
——吴经熊《唐诗四季》
再谈王维
李白
春夜洛城闻笛
写作背景
这首诗是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李白游洛城,也就是洛阳的时候所作,当时李白客居洛阳,大约就在客栈里,因偶然听到笛声而触发了故园情,于是欣然提笔写下此诗。
核心
整体感知
春夜洛城闻笛
李
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
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
何人/不起/故园情。
sàn
zhé
译文:阵阵悠扬的笛声,从谁的家中飘出?(它)随着春风飘扬,传遍洛阳全城。
笛子的美称
洛阳城
精细研读
春夜洛城闻笛
李
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
散入春风满洛城。
表现出出乎听众的意料,使无形的声音形象化。
笛声暗送,传满洛阳城,引发游子离愁别恨的感慨。
“满”字从“散”字引申而出,二者密合无间,同时衬托其城之静,表达诗人的思乡心切。
三、四两句写诗人自己的情怀,却从他人反说。诗人由己及人,想到此时许多闻听笛声的游子,又有谁能不被唤起浓浓的思乡情!
此夜曲中闻折柳,
何人不起故园情。
译文:就在今夜,听到哀伤的《折扬柳》,有谁能不生发思乡之情呢?
指《折杨柳》,汉代乐府曲名,内容多叙离别之情
故乡,家乡。
精细研读
合作探究
1.“暗飞声”中的“暗”字,这个字妙在何处呢?
(1)有断断续续,隐隐约约的意思,给人一种缥缈的感觉。
(2)诗人写笛声暗送,好像是特意给客居他乡的人听的,这就更突出了诗人心中的离愁别恨。
(3)一个暗字,还包含了诗人的猜测,究竟是什么人在吹笛呢?
合作探究
用典,“柳”谐音“留”,古人有折柳送别的习俗,“折柳”的寓意是“惜别怀远”,而诗歌的主旨正是思乡之情,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的笛声引起的。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
2.前人评价“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认为其中
“折柳”是全诗关键,为什么?
主题思想
全诗扣紧一个“闻”字,前两句描写笛声随春风而传遍洛阳城,后两句写因闻笛而思乡。抒发了作者客居洛阳夜深人静之时被笛声引起的思乡之情。
终南别业
王维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拓展积累
终南别业
王维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拓展积累
秋浦歌
李白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拓展积累
当堂检测
1.《竹里馆》写夜静人寂,明月相伴的句子是:
,
。
2.《竹里馆》中表现诗人高雅的日常情趣的句子是:
,
。
3.诗人选择“独坐”“人不知”的隐居生活,却不觉得孤独的原因是:
,
。
深林人不知
明月来相照
独坐幽篁里
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
明月来相照
当堂检测
3.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此诗作于王维晚年隐居蓝田辋川时期,写山林幽居情趣,属闲情偶者。
B.前两句写诗人独自一人坐在幽深茂密的竹林之中,一边弹着琴弦,一边又发出长长的啸声。
C.后两句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把倾酒眷银辉的一轮明月当成心心相印的知己朋友,显示出诗人新颖而独到的想象力。
D.四句诗的用字造语气势磅礴,妙谛自成,境界自出,蕴含着一种特殊的艺术魅力。
D
当堂检测
1.《春夜洛城闻笛》中写诗人听到《折杨柳》曲调,不觉思念自己的家乡和亲人的一句是:
,
。
2.《春夜洛城闻笛》中描写笛声随春风而传遍洛阳城的诗句是:
,
。
3.《春夜洛城闻笛》中诗人由己及人,想到此时许多闻听笛声的游子,又有谁能不被唤起浓浓的思乡之情的诗句是:
,
。
此夜曲中闻折柳
何人不起故园情
谁家玉笛暗飞声
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
何人不起故园情
单击此处添加题
当堂检测
4.下面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
A.古人离别常折柳相赠,表达依依不舍之意。汉乐府古曲《折杨柳》抒发的也正是旅人伤别之情。
B.这首诗全篇扣紧一个“夜”字,抒写自己闻笛的感受。这笛声不期然而然地打动了许许多多的听众。
C.“散入春风满洛城”,是艺术的拟人,在诗人的想象中,这优美的笛声飞遍了洛城,仿佛全城的人都听到了。
D.李白这首诗写的是闻笛,但它的意义全在于描写音乐之美,笛声之婉转。
A
作业布置
1.熟练背诵两首诗并默写。
2.完成《竹里馆》和《春夜洛城闻笛》的课后测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