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江苏省镇江市中考历史真题试卷(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年江苏省镇江市中考历史真题试卷(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7-18 07:23:0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1年江苏省镇江市中考
历史试题
第Ⅰ卷
选择题(共5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答案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计50分。
1.《史记·太史公自序》评诸子百家说:“儒者博,墨者俭,法家严,道家使人精神专一”。“严”字当头的代表人物是(

A.孔子
B.孟子
C.墨子
D.韩非
D【解析】据题干材料,“法家严”,故“严”字当头的代表人物是法家代表人物。据所学知识,题目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孟子是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墨子是墨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只有韩非是法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2.某同学在复习秦汉王朝开疆拓土、奠定中国大一统格局的历史时,绘制了右图所示的疆城示意图。其中在西北方向的空白方框内应该填写的汉代管理机构是(

A.西域都护
B.尚书省
C.澎湖巡检司
D.伊犁将军
A【解析】题目考查的是汉代疆域四至。据所学知识,西汉时期,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在西域设置西域都护,标志着西域地区正式归属中央政府的管辖,故选A。
3.据史料记载,唐太宗晚年拒绝纳谏,武则天耗费巨大财力建造佛教器物,唐玄宗在位后期怠慢朝政、宠信奸臣。我们从中获得的历史认识,正确的是(

A.三位帝王成就了“贞观之治”
B.他们“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C.封建帝王有明显的历史局限
D.武则天时朝政迅速走向腐败
C【解析】据所学知识,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三位皇帝均为中国古代历史上较有作为的皇帝,但他们的晚年出现了“拒绝纳谏”“耗费巨大财力建造佛教器物”“怠慢朝政、宠信奸臣”等现象,这说明封建帝王具有明显的历史局限性。
4.宋朝的全国总人口突破了一亿,大体是盛唐的两倍。宋朝的粮食亩产量特别是长江流域的亩产量达到了两至三石,也基本是唐代的两倍多。由此可见(

A.宋朝时生产力有显著进步
B.唐宋的经济部门仅限于农业
C.唐朝重文轻武致粮食减产
D.宋朝粮食增幅低于人口增长
A【解析】据题干材料,宋朝“粮食亩产量”
是唐代的两倍多,这说明宋代社会生产力与唐朝相比大有提高,“宋朝的全国总人口突破了一亿,大体是盛唐的两倍”是生产力提高带来的一个结果。
5.右图是《榜葛剌进麒麟图》,它描绘的是15世纪早期南亚地区的榜葛剌国王来中国进献长颈鹿的场景。当时的中国人将长颈鹿视为瑞兽麒麟。与这一场景的出现有直接关联的事件是(

A.张骞通西城
B.宋辽澶渊之盟
C.郑和下西洋
D.雅克萨之战
C【解析】据题干材料,15世纪早期南亚地区的榜葛剌国王来中国进献长颈鹿,这说明当时中国(明朝)与南亚地区各国友好交往,再结合15世纪早期这个时间,即可判断出与这一现象的出现直接关联的事件是1405~1433年的郑和下西洋。
6.右侧漫画形象地解释了近代一部历史文献的核心内容。这部文献是(

A.《天朝田亩制度》
B.《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C.《中国土地法大纲》
D.《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A【解析】据所学知识,由题干漫画中的“太平天国”及“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的信息,可知这一历史文献是出现在太平天国运动时期的《天朝田亩制度》。
7.以下是洋务运动时期部分企业信息简表,这些企业属于(

企业名称
情况简介
轮船招商局
中国第一家轮船运输企业,一度收购了美国旗昌轮船公司。
开平煤矿
近代大型新式采煤企业,因运煤需要修建了一条铁路。
汉阳铁厂
中国近代最早的官办钢铁企业,经营不善,多有亏损。
A.军事企业
B.民用企业
C.外资企业
D.中外合资企业
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题干表格中“轮船招商局”“开平煤”“汉阳铁厂”等均是洋务运动时期洋务派创办的近代民用企业。
8.近代某不平等条约第十款规定:各省督抚文武大吏所属境内,如有伤害诸国人民之事,必须立时弹压惩办,否则即行革职,永不叙用。这致使清政府沦为“洋人朝廷”的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D【解析】据所学知识,中国近代史上,使清政府沦为“洋人朝廷”的条约是1901年签订的《辛丑条约》。
9.陈独秀在《青年杂志》撰文:“三年来,吾人于共和国体之下,备受专制政体之痛苦。自经此次实验……珍爱共和之心,因以勃发。”陈独秀“此次实验”的矛头直指(

A.军阀混战
B.民主共和
C.君主立宪
D.专制政体
D【解析】据题干材料,陈独秀认为“三年来,吾人……备受专制政体之痛苦”,据此可知他的这次“实验”就是为了消除“专制政体之痛苦”,故选D。
10.伏击战胜利后的第二天(1937年9月26日),旅长陈赓在日记中记载:“这是八路军参战的第一次胜利,也是中日开战以来的第一次胜利。”这次伏击战是(

A.平型关大捷
B.淞沪会战
C.台儿庄战役
D.百团大战
A【解析】据所学知识,由题干材料中的“这是八路军参战的第一次胜利,也是中日开战以来的第一次胜利”及“1937年9月”“伏击战”可知这次伏击战是平型关大捷。
11.1945年,文学家郑振铎写道:“从毛泽东先生到了重庆,开始会谈以后,我们哪一天不在探问着会谈进行的情形,不在关心着会谈进行得顺利与否?”这反映出当时中国人民的迫切愿望是(

A.“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B.“打倒列强,铲除军阀”
C.“还我河山,守士抗战”
D.“要和平,争民主"
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由题干材料中的“1945年”“毛泽东先生到了重庆,开始会谈”可知,材料反映的是抗战胜利后的国共重庆谈判,当时人们迫切希望国内和平民主。
12.在建设的那些日子里,他身患重病也顾不上去医院;几百斤重的钻杆砸伤了腿,他拄着双拐继续指挥;他用自己的身体做搅拌机,并成功制服了油田井喷。房东心疼地说:“你可真是个铁人啊!”文中的“他”是(

A.焦裕禄
B.雷锋
C.王进喜
D.黄继光
C【解析】由题干材料中的“成功制服了油田井喷”“铁人”等信息可知,他是“铁人”王进喜。
13.以下从左至右所列四个城市体现了我国对外开放的格局。这格局是(

深圳
青岛
镇江
兰州
A.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经济特区——内地
B.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C.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沿海开放城市——内地
D.沿海经济开放区——经济特区——内地——沿海开放城市
B【解析】据所学知识,深圳是中国经济特区的代表,青岛是14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镇江属于沿海经济开放区城市之一,兰州属于内地,故题干图片反映了中国对外开放的格局是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14.“左图右史"是传统的历史学习方法。当某班同学使用下列示意图时,他们要借助此图来理解的历史概念,最有可能的是(

A.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B.“一带一路”建设
C.作为一项基本政治制度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一国两制”构想
C【解析】仔细观察题干图片,图片中用醒目的红色字体显示了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藏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据此可知图片反映的是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故选C。
15.阅读《2020年脱贫攻坚成果表》。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布局中,与表格内容有直接对应关系的是(

农村脱贫人口
贫困地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收入实际增长
与全国居民相比的增速
551万
12588元
5.6%
3.5%
A.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B.全面深化改革
C.全面依法治国
D.全面从严治党
A【解析】据题干表格可知,表格反映了我国人民脱贫方面的主要成就,与之有直接关系的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决策。
16.
20世纪初,考古学家发现了一块刻有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像的黑色石柱,它被称为“一件历史和文学作品……目前世界上最古老的司法典籍”。这件“作品”代表的古代文明是(

A.古代埃及文明
B.古代两河流城文明
C.古代印度文明
D.古代中国文明
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由题干材料中的“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像的黑色石柱”“目前世界上最古老的司法典籍”可知,这件作品是古代两河流域的《汉谟拉比法典》。
17.“为使城邦公民中生活无保障的阶层也确有可能参与国家大事,伯里克利为出庭陪审者发放履行义务的津贴。”材料描述的古代世界图景是(

A.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
B.《十二铜表法》的量刑
C.亚历山大大帝的东征
D.《查士丁尼法典》的讨论
A【解析】结合所学知识,由题干材料中的“城邦公民”“伯里克利”“津贴”即可联系到公元前5世纪后半期雅典民主政治的相关史实,故选A。
18.日本留学生积极吸收中国文化,传播唐朝典章制度。在他们的倡导下,日本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史称(

A.北魏孝文帝改革
B.大化改新
C.农奴制改革
D.明治维新
B【解析】据所学知识,公元7世纪中期,日本以中国唐朝制度为蓝本进行了一场改革——大化改新,故选B。
19.下列数轴图呈现了17~18
世纪的若干重大事件。它们反映的时代潮流是(

A.推翻本国封建统治
B.反抗外国殖民侵略
C.进行资产阶级革命
D.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C【解析】据所学知识,题干数轴中的“光荣革命”“来克星顿枪声”“《人权宣言》”等内容属于17~18世纪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重大史实,故题干数轴反映的时代潮流是资产阶级革命。
20.
20世纪20年代,世界上奔跑的每10辆汽车就有5辆是美国生产的T型汽车,流水线生产出的T型汽车成为美国普通家庭的交通工具。为流水线生产汽车做出重要贡献的人物是(

A.斯蒂芬森
B.亨利·福特
C.卡尔·本茨
D.法拉第
B【解析】据所学知识,1913年美国福特公司首次使用流水线生产汽车,降低了汽车的生产成本,为汽车进入千家万户作出了贡献。
21.“它使1921年春天的危机迅速消失,生产稳步恢复。它满足了劳动者的经济要求,受到广大农民工人的欢迎,使苏维埃政权日益巩固”。材料中的“它”指(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苏联模式
D.农业集体化
B【解析】据所学知识,题干材料是1921年列宁实施的新经济政策的作用,故选B。
22.右图是二战中一次登陆战的战役图解。这次登陆战对战争进程的影响是(

A.导致二战不断扩大
B.二战达到最大规模
C.开辟欧洲第二战场
D.促成二战胜利结束
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题干图片反映的是二战期间的诺曼底登陆,它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
23.1948
年9月,美、英、法占领区成立了“西德"。10
月,苏占区成立了“东德”。1961
年,“东德”首都柏林出现了如右图所示的建筑物。它是(

A.战胜国对德国进行敲诈勒索的体现
B.“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呈现的格局
C.《凡尔赛条约》调整国际秩序的象征
D.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冷战对峙的产物
D【解析】据所得知识,柏林墙是美苏对峙冷战的产物,故选D。
24.20年前中国为加入某一国际经济组织,接受了许多苛刻的条款,甚至放弃了很多本该享受的特殊待遇。20
年后,因为加入该组织而获得的机遇,中国已在188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了4.4万多家企业,拥有了超过220万人的外籍员工。中国加入该组织(

A.维护了世界的持久和平
B.适应了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C.构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
D.呼应了自主的不结盟政策
B【解析】据所学知识,20年前是2001年,这一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国加入该组织适应了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25.20世纪90年代,战后民族独立运动的“非殖民化”历史使命宣告完成,但大多数新兴独立国家却出现了如下图所示的现象。这说明(

(据联合国2016年的统计数据编制)
A.世界殖民体系的逐渐崩溃
B.民族独立浪潮风起云涌
C.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高涨
D.新兴国家面临发展问题
D【解析】据题干材料,二战后大多数新兴独立国家虽然国家取得了独立,但大多是不发达国家且贫困人口数量大,这说明这些新兴国家面临着严重的发展问题。
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50分)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26题13分,27题12分,28题12分,29题13分,计50分。
26.(13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近代以来中国社会进步和革命发展的客观需要。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
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和仁人志士进行了一系列挽救国家危亡的斗争……19世纪末20世纪初,改良派和革命派发起的政治运动都归于失败,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没有改变,救国的任务历史性地落到了先进生产力的代表中国工人阶级的身上。
——曲青山《中国共产党百年辉煌》
材料二
五四运动中,工人阶级以独立的姿态登上政治舞台。自6月5日起的几天内,上海就有六七万工人举行声援学生的罢工。随后,北京、汉口、南京等地工人相继罢工,工人阶级成为斗争的主力。面对工人声援带来的强大压力,北洋政府不得不释放被捕学生,罢免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工人阶级在五四运动中表现出的伟大力量,使一些革命知识分子开始同工人建立联系。这一联系,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简史》
材料三
大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第一个党纲,写明:(1)本党定名为“中国共产党”;(2)革命军队必须与无产阶级一起推翻资本家阶级的政权,必须支援工人阶级,直到社会的阶级区分消灭为止;(3)承认无产阶级专政,直到消灭社会的阶级区分;(4)消灭资本家私有制,……归社会公有。
——《中共中央文件选编》
(1)材料一中“归于失败”的政治运动有哪些?(2分)这些政治运动都是由哪个阶级领导的?(1分)作者认为它们“归于失败”的理由是什么?(1分)
(2)据材料二,概括“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在五四运动中表现出的伟大力量。(2分)说明这伟大力量所产生的影响。(1分)
(3)材料三中通过“第一个党纲”的大会是什么?(2分)概括该党纲所确定的奋斗目标。(3分)
(4)综合上述材料,概述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必然性。(1分)
【答案】
(1)运动:戊戌变法(百日维新)、辛亥革命(2分,每点1分)。领导阶级:资产阶级(1分)。理由:未能改变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分)
(2)伟大力量:成为五四运动后期的主力(以独立的姿态登上政治舞台),推动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迫使北洋政府释放被捕学生,罢免卖国贼)(2分,每点1分)。影响:促进马克思主义同工人运动相结合(1分)。
(3)大会: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共一大)(2分)奋斗目标: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3分,每点1分)。
(4)必然性:近代以来中国社会进步和革命发展的客观需要(1分)。
【解析】
(1)据材料一中的“19世纪末20世纪初,改良派和革命派发起的政治运动都归于失败”可知失败的政治运动主要包括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这两大运动都是资产阶级领导的,说明其失败的理由是“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没有改变”。
(2)据材料二,“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指的是工人阶级,它在五四运动中成为运动后期的主力,推动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其影响是“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3)据所学知识,通过“第一个党纲”的大会是1921年召开的中共一大,党纲确立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4)结合上述材料可以看出,中共的诞生是近代以来中国社会进步和革命发展的客观需要。
27.
(12分)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朝鲜战争结束后
,为争取国际局势的缓和,为国内即将开展的大规模经济建设争取和平环境,周恩来提出著名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它的提出可以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发展的一个阶段性界碑,它是从革命运动外交向国家外交过渡的一次关键性转变,标志着新中国外交的形成。
——摘编自章百家《我们怎样走向世界》和牛军<新中国外交的形成及主要特征》
材料二
(1954年确立的)这一制度能够在中国成为适宜的政治制度,是因为它体现了国家由人民当家作主的本质要求,便利人民群众经常通过这样的政治组织参加国家管理,行使自己的权力,从而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中国人民正是用这样的根本政治制度来保证国家沿着社会主义的道路前进。
——《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
材料三
建国初,资本主义工商业在数量上仍居多数,广大农村的个体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中更占绝对优势……(这些现象)到一九五六年已经根本改变,中国选择并建立了社会主义。它使全国的各项工作得以在一个新的制度基础上前进。离开这个起点,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可言,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可言。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1)材料一中,新中国提出了什么外交政策?(2分)这一政策体现了新中国外交的什么变化?(2分)
(2)材料二中的“这一制度"指什么制度?(2分)据材料概述这一政治制度的两大优势。(2分)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中根本改变”资本主义工商业和农村个体经济的手段分别是什么?(2分)这一“根本改变”对中国社会性质产生了什么影响?(1分)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指出中国共产党在20世纪50年代的政策与制度设计的共同目的。(1分)
【答案】
(1)政策:和平共处五项原则(2分)变化:从革命运动外交向国家外交过渡(2分)。
(2)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2分)优势: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保证人民行使权力),保证社会主义方向(2分,每点1分)。
(3)手段:公私合营、农业合作化(2分,每点1分)。性质: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进入社会主义社会)(1分)。
(4)共同目的:建设社会主义(1分)。
【解析】
(1)据材料一中的“周恩来提出著名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可知新中国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这一政策体现了新中国外交开始从从革命运动外交向国家外交过渡。
(2)据材料二中的“(1954年确立的)这一制度能够在中国成为适宜的政治制度,是因为它体现了国家由人民当家作主的本质要求,便利人民群众经常通过这样的政治组织参加国家管理,行使自己的权力”可知,这一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政治制度的两大优势在于:保证人民行使权力,保证社会主义方向。
(3)由题干材料中的“到一九五六年已经根本改变,中国选择并建立了社会主义”可知,改变”资本主义工商业和农村个体经济的手段分别是三大改造中的公私合营和农业合作化。这一变化使中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4)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共产党在20世纪50年代的政策与制度设计的共同目的是建设社会主义,即建立社会主义国家的基本政治制度和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28.(12分)工业革命造成了新的阶级对立,推动了思想的批判与创新,对人类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阅读下列史事年表,按要求回答问题。
1820年,英国总就业人口的63%已集中在工业和服务业领域,反映出工业革命的发展
1825年,英国爆发经济危机,暴露出资本主义制度固有的基本矛盾
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资产阶级的政治要求得到满足,但无产阶级却依然无权
1835年,英国棉纺厂工人的日劳动时间长达16小时,工资十分微薄,童工更占到52%
1836年,英国宪章运动兴起,表明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进入新阶段
1847年,欧洲多国工人参加的国际性工人组织——正义者同盟改名为共产主义者同盟
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的纲领在伦敦正式出版
1864年,第一国际在伦敦成立,国际工人运动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1871年,巴黎的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举行起义,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
1917年,俄国发生十月革命,建立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社会主义由理想变成现实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下卷)》和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工业革命造成了哪两大对立阶级?(2分)这两大阶级因何而处于对立地位?(1分)
(2)指出马克思、恩格斯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的纲领名称。(2分)据“纲领”出版前的相关史事和所学知识,概述“纲领”起草并出版的历史背景。(3分)
(3)依据“纲领”出版后的相关史事和所学知识,概述“纲领"在理论和实践方面产生的深远影响。(4分)
【答案】
(1)对立阶级: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2分)。理由:无产阶级在经济上遭受剥削,在政治上处于无权地位(1分,任答一点即可)。
(2)纲领:《共产党宣言》(2分)历史背景:工业革命的发展,资本主义制度基本矛盾的暴露(经济危机爆发);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进入新阶段);马克思和恩格斯批判地继承前人思想的精华(3分,每点1分,任答三点得3分)。
(3)理论: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无产阶级斗争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2分,每点1分)。实践: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获得蓬勃发展,社会主义由理想变成现实(2分,每点1分)。
【解析】
(1)据所学知识,工业革命造成了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两大对立阶级,因无产阶级在经济上遭受剥削、在政治上处于无权地位所以造成对立。
(2)马克思、恩格斯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的纲领是《共产党宣言》,其产生的时代背景是工业革命的发展,资本主义制度基本矛盾的暴露;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马克思和恩格斯批判地继承前人思想的精华;等等。
(3)《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无产阶级斗争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获得蓬勃发展,社会主义由理想变成现实。
29.(13分)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欧六国建立的煤钢共同市场获得成功后,欧洲的联合在20世纪60年代进入不断扩大的新阶段……欧洲联合的扩大,从经济上看,给它带来了内部市场的扩展和对外贸易竞争力加强的优势,从而对促进经济发展产生积极推动作用。从政治上看,对维持欧洲均势与和平具有重要战略意义……此外,欧洲联合体中的那些国家,在某些国际问题上坚持独立的外交政策,孤立于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之外,也不再唯美国马首是瞻。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编(下卷)》
材料二
——摘编自许军《20世纪末的美国经济与日本经济》
材料三
二战后,英国扩大了以社会保险和福利补助为主要内容的福利制度;法国为有子女的工人和雇员提供补助,还制定了广泛的社会保险立法,使半数以上的人口生活有了保障;联邦德国和意大利也是如此。
——摘编自刘宗绪主编《历史学科专题讲座》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欧洲联合进入“新阶段”后出现的两个组织。(2分)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欧洲联合的扩大”所产生的影响。(3分)
(2)据材料二,判断美国“新经济”的一大特征,(2分)并说明为此提供基础保障的科技成就。(1分)
(3)据材料三,概括指出“福利国家”制度大体包括哪两类内容?(2分)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二战后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变化”所在。(3分)
【答案】
(1)组织:欧洲共同体(欧共体);欧洲联盟(欧盟)(2分,每点1分)。影响:推动西欧经济的发展,维持欧洲均势与和平,冲击两极格局(3分,每点1分)。
(2)特征:信息化(2分)。科技成就:互联网(计算机网络)(1分)。
(3)内容:福利补助,社会保险(2分,每点1分)。
(4)变化:欧洲走上联合自强的道路;美国出现“新经济”模式;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福利国家”制度的建立);美国霸主地位遭遇挑战(3分,任答3点得3分)。
【解析】
(1)据所学知识,欧洲的联合在20世纪60年代进入不断扩大的新阶段后,出现的两大组织是欧共体和欧盟,这两大组织推动了西欧经济的发展,维持了欧洲均势与和平,冲击了两极格局。
(2)据所学知识和材料,20世纪90年代美国“新经济”的主要特征是信息化,为此提供基础保障的科技成果是计算机网络的出现和普及。
(3)由材料三中的“英国扩大了以社会保险和福利补助为主要内容的福利制度”可知,“福利国家”制度大体包括社会保险和福利补助两大内容。
(4)结合材料,可知二战后资本主义新变化主要表现在:欧洲走上联合自强的道路;美国出现“新经济”模式;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等方面。
《榜葛剌进麒麟图》
柏林墙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