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 封建时代的亚洲国家 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四单元 封建时代的亚洲国家 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88.6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7-19 08:24: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九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测试题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5小题,共50分)
庄园在日本和中世纪的西欧曾是长期存在的最基本的土地经营单位,二者的相似之处有(?
?

A.
庄园主和农民之间存在雇佣关系
B.
庄园内耕地分为自营地和份地
C.
庄园内组成了私人武装——武士集团
D.
国王或天皇对庄园的控制能力不强
下图是某次学术讲座的宣传海报。下列选项中,适合本次学术讲座主题的是(?
?

A.
雅典民主政治
B.
《汉谟拉比法典》
C.
日本大化改新
D.
西欧城市的兴起
2019年的日本新年号出自日本传统古籍《万叶集》中的“初春令月,气淑风和”,不过从“大化”开始,日本先后有多个年号出自中国古籍。大化年间,通过学习中国的文化与典章制度,日本发生的实质性变化是(?
?

A.
天皇从此掌握了国家实权,直至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B.
缓和了各种矛盾,稳定了政局
C.
全面引进了中国先进的政治经济文化制度
D.
使日本发展成一个中央集权制封建国家
大化改新规定:国家每六年将土地颁给公民,死后归还,受田者需对国家负担租庸调。这表明日本实行的土地制度是(?
?

A.
奴隶社会土地国有制
B.
奴隶制土地私有制
C.
封建土地国有制
D.
封建领主土地所有制
大和国的世袭贵族拥有大量土地、奴隶以及地位近似奴隶的部民,他们之间战争不断,矛盾日益尖锐,与此同时,部民也不断进行反抗。此时中国唐朝的统一和兴盛,强烈刺激了大和政权的统治者。此则材料反映的是(?
?

A.
大化改新的背景
B.
大化改新的内容
C.
大化改新的性质
D.
大化改新的影响
大化改新从一个侧面突出反映了日本民族的哪一个特点(?
?

A.
故步自封
B.
善于学习
C.
忧患意识
D.
崇拜神灵
如图是亚洲某国家基本资料卡。有关这个国家的说法正确的有(?
?

在奴隶制国家的基础上发展而来??
5世纪时基本实现统一??
受中国文化直接影响??
???????7世纪中期发生历史转折
A.
B.
C.
D.
某历史活动课场景:同学们激烈讨论,畅所欲言,内容涉及孝德天皇、大化改新、阿拉伯半岛的统一、伊斯兰教。这堂课正在探究的是(?
?

A.
古代亚非文明
B.
古代欧洲文明
C.
欧洲封建国家
D.
亚洲封建国家
下列事件发生在同一个世纪的有(?
?
)???????
大和政权基本实现了统一
穆罕默德逝世
日本大化改新
穆罕默德建立起政教合一的国家
A.
B.
C.
D.
日本的大化改新,给世人留下了深刻启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是一场自下而上的改革
B.
日本社会环境逐步稳定了下来
C.
大化改新成功的根本原因是奴隶制已无法适应当时的社会
D.
体现了日本善于学习借鉴的特点
公元7世纪,日本整个朝野掀起了“中国化运动”,仿照中国的制度和文化,把处于蒙昧状态下的民族,凭空向前推进了几个世纪。日本实行大化改新的根本原因是(
?
?

A.
国家统一的需要
B.
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需要
C.
改革派积极提倡
D.
孝德天皇掌握了政权
班田六年一班,即政府每隔6年,班给6岁以上的男子口分田2段,女子为男子的2/3,私奴婢为公民的1/3,公奴婢同公民数。受田人死后,口分田归公。班田农民担负租庸调。同时,把贵族的土地收归国有,部民转为国家公民;国家定期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向他们收取赋税。上述材料强调的是()
A.
改革的背景
B.
政治制度
C.
经济措施
D.
改革的影响
7世纪前,日本贵族兼并土地,争战不休,并将兼并的土地出租。再加上征伐新罗,加重了人民的负担,社会上出现了“老者啃草根而死于道垂,幼者含乳以母子共死”的惨状,人民开始了反抗。于是日本政府开始进行改革。材料表明日本改革是为了()
A.
推翻幕府统治
B.
防止贵族争战
C.
加强君主专制
D.
缓和社会矛盾
大化改新百余年后,土地私有与土地兼并盛行。贵族、豪门、寺院大量购买、兼并土地,组成庄园。地方豪强为了保护自己的庄园,把自己家族和侍从中的青壮年男子武装起来,组成一种军事集团。这一集团形成的纽带是(?
?

A.
封赐土地
B.
血缘关系
C.
主仆关系
D.
血缘关系和主从制相结合
关于日本武士和武士集团的叙述,正确的有(?
?

①武士是随着庄园的建立而出现的②庄园主为维护自身利益,蓄养武士
???????③武士出现后,力量不断壮大,地位越来越高④武士集团的长期统治,逐渐形成了武士道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③④
D.
③④
12世纪末,日本中央政权的鲜明特点是(?
?

A.
建立了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
B.
武士阶层控制中央政权,天皇成为摆设
C.
孝德天皇掌握中央大权
D.
天皇与幕府共同掌握国家大权
下列关于大化改新和阿拉伯帝国建立的相同点叙述,正确的是
A.
都是由宗教主导下的改革
B.
都建立了地跨三洲的帝国
C.
都推动了文化的传播、交流
D.
都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古代穆斯林作家比鲁尼曾说:“我们的宗教和我们的帝国是一对阿拉伯孪生兄弟。”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A.
伊斯兰教和阿拉伯帝国同时产生
B.
伊斯兰教在阿拉伯国家广泛传播
C.
在阿拉伯帝国扩张过程中往往伴随着伊斯兰教的传播
D.
穆罕默德在麦加建立了一个政教合一的伊斯兰教国家
美国历史学家迈克尔?哈特在所著的《历史上百位影响最大的人物及其排列顺序》中说:“我选择穆罕默德作为世界历史上第一个最有影响的人物……但他确实是历史上在宗教和世俗两方面都取得了卓越成就的唯一人物。”下列有关穆罕默德的史实能够论证迈克尔?哈特理由的是
A.
创立了基督教
B.
建立起统一的阿拉伯国家
C.
在麦地那传教
D.
在麦加建立政教合一的帝国
下列人物在亚欧封建国家的确立和统一中作出过重大贡献的有()
①汉谟拉比?????②孝德天皇?
③伯里克利?
?
④穆罕默德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美国科学家迈克尔·哈特著有《人类史上最有影响的百位人物排名》一书,穆罕默德名列百位人物之一。这本书刚一出版,即成为畅销书。在这本书中有关穆罕默德的记述,你不可能看到的内容是()
A.
7世纪初创立了伊斯兰教
B.
完成创立宗教和建立统一国家的历史使命
C.
建立第一个伊斯兰教国家
D.
建立地跨欧、亚、非三洲的阿拉伯大帝国
如果要从网上探究古代阿拉伯的历史,不适合作为关键词在“百度”中搜索的是
A.
麦地那
B.
屋大维
C.
《天方夜谭》
D.
伊斯兰教
622年是阿拉伯国家值得纪念的一年,因为穆罕默德在这一年()
A.
建立起阿拉伯国家的雏形
B.
使麦加成为伊斯兰教圣地
C.
使各部落承认了他的独尊地位
D.
基本上统一了阿拉伯半岛
小凌同学代表小组发言时说:“这是个独特的民族,它是战争狂徒,用战车把宗教传播到西亚、北非等地,穆斯林的足迹从此遍及四方;它又是文明使者,用嘴巴将东西方文化传承、传播,某种数字因此冠上它的大名。”这个“独特民族”指的是()
A.
古代埃及
B.
古代阿拉伯
C.
古代罗马
D.
古代希腊
阿拉伯帝国时期创造了辉煌的阿拉伯文化。下面属于阿拉伯人创造的文化是()
①发明了从
0

9
计数法
??????????
②教堂是当地建筑艺术的代表
③著有《医学集成》医书?
????????????
④《一千零一夜》是不朽之作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0.分)
同学们学习世界历史,能感悟人类政治、经济等的不断进步发展。
481年,法兰克王国建立;???????????
618年,中国唐朝建立;
529年,《查士丁尼法典》编成;??????
8世纪,阿拉伯帝国建立;
9世纪,西欧庄园出现;?????????????
12世纪末,日本进入幕府时期
12世纪,巴黎大学、牛津大学创办;
(1)以上历史事件可分为两大类,请从时空的角度分别写出其主题。
(2)武士集团的长期统治,逐渐形成了武士道。武士效忠的对象不是国家,而是他的主公。请问“武士”产生的社会基础是什么?
(3)14世纪中叶以后,一些富裕农民采用新的生产方式进行经营,雇佣少地或无地的农民耕种,并将产品推向市场。租地农场主和农民是一种怎样的关系?这种新的生产和经营方式对欧洲有什么深远影响
公元7世纪,日本与阿拉伯帝国面对社会危机,选择了独特的发展道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630年,日本派遣第一批遣唐使来唐……渴望采纳中国文化和政治模式。649年,日本朝廷发动了一系列重要的政治改革,将日本重建成一个在法律、军事制度等和唐朝相似的中央集权制国家。
——陆威仪《世界性的帝国:唐朝》?
材料二:日本留学生对于唐朝实行均田制,制定律令,建立中央集权制国家,国泰民安,文化繁荣的大好形势,深为赞赏。回国后,积极倡导以“法制完备”的唐朝为典范,实行政治改革。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
材料三:现在,他给它带来了一个宗教和一部天启的经典,带来了一个具有良好的组织和武装、统治了整个半岛的社会和国家。一个世纪内,他的信徒们从胜利走向胜利,建立了一个横跨欧亚大陆的强大帝国,并传播了他的教义。如今,这一宗教在世界上拥有5亿信徒。如果对事态发展的影响为标准,那么,穆罕默德无疑是历史上的一位巨人。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据材料一指出日本派遣唐使的主要目的。?
(2)依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这场政治改革是指什么?它对日本社会发展起到了怎样的推动作用??
?
(3)结合所学知识,运用史实论证材料三中“穆罕默德无疑是历史上的一位巨人”这一观点是否正确。?
习近平总书记曾讲过:历史,总是在一些特殊年份给人们以汲取智慧、继续前行的力量。
不同民族、国家之间的战争、征服与被征服,这种激烈的暴力交往方式,会在短时期内改变政治地理面貌......这些无疑是古代史上突破相互孤立隔绝的重大事件。但横贯亚欧大陆丝绸古道上的商队来往,联系太平洋西海岸、印度洋、地中海、北海、波罗的海诸航路的船只航行,对传播生产技术、文化知识于古代世界各地也许是更为重要的。——摘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
(1)材料中对古代的征战是如何评价的?请列举两个古代不同文明间的征伐战争。
(2)古代文明交流的方式有哪些?请你谈谈现代文明交流中我们应该持何种态度。
(3)横贯亚欧大陆丝绸古道上的商队主要是哪个国家的人?请举出一例他们对世界文化的贡献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耶稣受死、埋葬,第三天复活,四十天升天,还要再来。圣经上预言多已应验,耶稣再来的预言,亦必成就。
——据《圣经》
(1)材料一反映的是什么宗教?这一宗教产生的背景是什么?
材料二?
真主安拉,除他外,绝无应受崇拜的;他是永生不灭的,是维护万物的。
(2)材料二反映的是什么宗教?其创始人是谁?
(3)材料一、二反映的两个宗教有哪些共同点?
【答案】
1.
D
2.
C
3.
D
4.
C
5.
A
6.
B
7.
A
8.
D
9.
D
10.
A
11.
B
12.
C
13.
D
14.
D
15.
C
16.
B
17.
C
18.
C
19.
B
20.
D
21.
D
22.
B
23.
A
24.
B
25.
D
26.
(1)封建(中世纪)时代的欧洲,封建时代的亚洲(国家)。
(2)大化改新百余年后,土地私有与土地兼并盛行。贵族、豪门、寺院大量购买、兼并土地,建立庄园。大庄园主等地方豪强为了保护自己的庄园,组建了私人武装,其成员便是武士。
(3)雇佣关系(契约关系)推动欧洲农业逐渐资本主义化,开始改变中世纪欧洲社会的整体面貌。??
27.
(1)学习唐朝先进文化,推动国内改革,仿效唐朝建立中央集权国家。
(2)大化改新。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或使日本从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
(3)是正确的。?
默罕默德创立了伊斯兰教,被阿拉伯人接受并不断向外传播,成为世界性三大宗教之一;建立政权合一的国家;阿拉伯半岛基本统一,并成为地跨三大洲的大帝国。??
28.
(1)古代的征服和扩张是古代史上突破相互孤立隔绝的重大事件,在征服和扩张过程中伴随着暴力、奴役和掠夺,在客观上促进了不同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使世界各地的联系越来越密切。亚历山大东征;罗马帝国的扩张等。
(2)暴力冲突与和平往来。文明交往追求的目标是民族之间、国家之间的平等互利和相互促进发展等。
(3)阿拉伯人;阿拉伯数字等。??
29.
(1)基督教;生活在巴勒斯坦地区的犹太人长期遭受苦难,渴望“救世主”的到来。
(2)伊斯兰教;穆罕默德。
(3)都主张忍耐、顺从;都曾为统治者所利用;都曾促进文化交流等。??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