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将相和 课件 (共3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6.将相和 课件 (共39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7-18 14:21:3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将相和
课前预习篇
6 将相和
人类的智慧
新课导入
和,一个简单的汉字,不仅渗透着中国几千年来待人接物的处事智慧,更体现了中国思想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源远流长。汉朝司马迁在《史记》中给我们讲了一个关于“和”的故事——《将相和》,让我们来一起走进这则千古流芳的故事吧。
目标导学
2. 朗读课文,了解人物特点,领悟三个故事之间的内在联系。(重点)
3. 感受人物形象,体会人物的爱国思想及他们各自的美好品质。(难点)
1. 会认“璧、诺”等16个生字,会写“召、臣”等13个生字。
知识链接
《史记》 是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一部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
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
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三千多年的历史。它既是一部很
有价值的历史著作,又是一部杰出的文学著作。被鲁迅先生称为“史家之
绝唱,无韵之《离骚》”。
字词识记篇
我会写的字
我会认的字
词语天地
读写易错提示
多音字辨别
近、反义词
近义词辨析
强 qiáng(强大)
qiǎng(勉强)
jiàng(倔强)
运用:1.一位瘦削(xuē)的老人一边和男孩说话,一边帮他削(xiāo)铅笔。
2.我们计划(huà)周末去新沁公园
划(huá)船。
正音:划4
归(huá huà) 诺4言(luò nuò) 公卿4 (jì qīng)
辨形:“臣”字内部是“ ”而不是“口”。“荆”字的左下部是“开”,不要写成“井”。
近义词
着急——焦急 商议——商讨
理屈——理亏 允诺——承诺
抵御——抵挡 能耐——本事
削弱——减弱 称赞——夸赞
反义词
进攻——撤退 胆怯——勇敢
失信——守信 拒绝——答应
抵御——进攻 推辞——应允
理直气壮——理屈词穷
抵抗  抵御
辨析:同为动词。抵抗:用力量制止对方的进攻。可以指军事行动和非军
事行动。着重于反抗、抗拒,是主动、积极的行动。抵御:着重于防御、
阻止,常用于相当多或相当强的人力、物力抵挡。
运用:1. 对于外来压迫,我们要坚决抵抗。
   2. 厚实的皮毛能够帮助动物们抵御严寒。

划 huá(划船)
huà(计划)

将 jiāng(将来)
jiàng(名将)

削 xuē(瘦削)
xiāo(削铅笔)

特殊词语
词语拓展
词语搭配
源自历史故事的词语:完璧归赵
源自历史故事的词语:四面楚歌 围魏救赵 纸上谈兵 三顾茅庐 卧薪尝胆
隆重的典礼 隆重的节日 隆重的仪式 隆重的婚礼
词语天地
? 六年级语文(部编版)上册 ?
词语听写
召集 大臣 商议 进宫 献上 允诺 典礼 抄写 得罪 胆怯 拒绝 荆条
? 六年级语文(部编版)上册 ?
方法目标
重点方法
写作方法
典型事件表现人物性格
其他方法
阅读方法
快速默读课文
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描写来感受人物形象
课文品读
?1 战国时,秦国很强大,常常进攻别的国家。? ?2 有一回,赵王得了一件无价之宝①,叫和氏璧(bì)。秦王知道了,就写了一封信给赵
王,说是愿意拿十五座城换这块璧。【段解】写赵王得了一块和氏璧,秦王要拿十五座城来换。
?3 赵王接到信后非常着急,立即召集②大臣(chén)来商议。大家说秦王不过是想把和氏璧骗到手罢了,不能上他的当;可要是不答应,又怕他派兵来进攻。
?4 正在为难的时候,有人说有个叫蔺(lìn)
相如的人,勇敢机智③,也许他能解决这个难
题。
【段解】写正在赵王为难之时,有人向他推荐了蔺相如。
课文讲解篇
名师赏析
①无价之宝:形容物品特别珍贵,用多少钱也买不到。
造句:时间是无价之宝,我们
每个人都应该珍惜它。
②召集:召,召唤。通知人们
聚集起来。
造句:小李是这次会议的召集者,有什么问题可以找他。
③机智:脑筋灵活,能够随机
应变。
造句:他是一位机智的政治家。
④理亏:理由不充足,没有道理。
造句:他觉得自己有点理亏,就
没有再说下去。
?品析:开篇直接点出故事发生的背景,简洁有力。“强大”说明秦国在当时处于霸主地位。从“常常进攻”可以看出秦国以大欺小,经常发动战争,导致诸侯国之间纷争不断。“将相和”这一历史故事就在这样的背景下自然发生的。
?5 赵王把蔺相如找来,问他该怎么办。
?6 蔺相如想了一会儿,说:“如果秦国提出用城换璧,我国却不答应,那理亏④的是我们。如果我们把和氏璧给了秦国,秦国却不给我们十五座城,那理亏的就是他们。我愿意带着和氏璧到秦国去。如果秦王真的拿十五座城来换,我就把璧交给他;如果他不肯交出十五座城,我一定把璧完好无缺地送回来。”于是赵王就派蔺相如带着和氏璧去了秦国。?
【段解】经过一番商议后,赵王派蔺相如出使秦国。
?7 蔺相如到了秦国,进宫见了秦王,献上和氏璧。秦王双手捧住璧,一边看一边称赞,绝口不提⑤十五座城的事。蔺相如看这情形,知道秦王没有拿城换璧的诚意,就上前一步说∶“这块璧有点儿小毛病,让我指给您看。”【句解:蔺相如觉察到秦王根本没有诚意拿城换玉,就上前一步,故意说璧上有瑕,巧妙地将和氏璧要回手中这一言行充分表现了他的机智。璧当时在秦王手里,硬上去夺,既失礼,秦王的左右也会上来阻拦。】
? 思考:阅读第6自然段,蔺
相如说话前为什么要“想一会
儿”?
一是因为这是一个事关国家是否受辱和生死存亡的重大问题,必须思考成熟;二是因为这是一个难题,不能不假思索就可以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所以要思考但蔺相如“想”了“一会儿”就有了解决问题的办法,表现出蔺相如的才智的确超过一般人。而解决问题的办法是蔺相如自己带着和氏璧到强大的秦国去,表现出蔺相如胆识过人和为了国家的利益勇于牺牲自我的精神。
⑤绝口不提:因回避而不说。
造句:她只顾和我闲聊,却绝
口不提失约的事。
⑥怒发冲冠:指愤怒得头发直
竖,顶着帽子。形容极端愤怒。
造句:听到这种荒唐的事,连脾
气最好的老李也气得怒发冲冠。
⑦隆重:盛大庄重。
造句:大会在北京隆重召开。
秦王听他这么一说,就把和氏璧交给蔺相如。蔺相如捧着璧,往后退了几步,靠着柱子站定。他
怒发冲冠⑥,说∶“我看您并不想交付十五座城。现在璧在我手里,您要是强(qiǎng)逼我,我的脑袋就和璧一起撞碎在这柱子上!”?说着,他举起和氏璧就要向柱子上撞。【句解:一个“撞”字足以表现出蔺相如的勇敢无畏,也可看出他的才智过人。】?
秦王怕他真的把璧撞碎了,连忙说一切都好商量,就叫人拿出地图,把允诺(nuò)划(huà)归赵国的十五座城指给他看。蔺相如说和氏璧是无价之宝,要举行个隆重⑦的典礼,他才能交出来。秦王只好跟他约定了举行典礼的日期。
【段解】写蔺相如把和氏璧献给秦王,见秦王没有拿城换璧的诚意,用计取回和氏璧,并要求举行隆重的典礼。
?8 蔺相如反复思量,觉得秦王还是不会信守承诺的,一到客舍,就叫手下人化了装,带着和氏璧抄小路先回赵国去了。到了举行典礼那一天,蔺相如进宫见了秦王,说∶“秦国的国君历来不守信用,我怕有负赵王所托,已经让人把和氏璧送回赵国了。
?思考:蔺相如为什么怒发冲
冠?
因为蔺相如已经把璧献给了秦王,秦王自食其言,不打算给城,所以他怒发冲冠。
?思考: 蔺相如真的要把脑袋
和和氏璧一起撞碎在这柱子上
吗?
蔺相如利用秦王喜欢璧的心理,用要撞碎和氏璧来威胁秦王,目的是把璧要回来,送回赵国,不是真的要“撞”。但如果秦王硬逼他,他也会真撞的,他决不会让和氏璧落到秦王手里。
如果您有诚意,先把十五座城交给我国,我国马上派人把璧送来。我们怎么敢为了一块璧而得
罪(zuì)强大的秦国呢?我知道欺骗⑧了您是
死罪,您可以杀了我,但请好好考虑我的话。”【句解:蔺相如非常聪明,派人把璧送回赵国,先发制人。蔺相如是个勇敢机智,不畏强暴的人。】
秦王没有办法,只得客客气气地把蔺相如送回了赵国。??【段解】写蔺相如派人悄悄地把和氏璧送回赵国,并在典礼的那一天巧妙地说服了秦王。
?9 这就是“完璧归赵⑨”的故事。蔺相如立了功,赵王封他做上大夫。
?10过了几年,秦王约赵王在渑(miǎn)池会面。赵王胆怯,不敢去。但蔺相如和大将军廉(lián)颇认为对秦王不能示弱⑩,还是去的好,赵王才决定动身,让蔺相如随行。廉颇带着军队送他们到边境上,作好了抵(dǐ)御(yù)11秦军的准备。?
⑧欺骗:以虚假的言行掩盖事实真相,使人上当。
造句:我们不能欺骗他人。
⑨完璧归赵:完,完整无缺。
璧,古代玉器的一种,本课指和氏璧。赵,战国时期的赵国。比喻把东西完好无损地归还原主。
⑩示弱:表示比对方软弱,不敢较量。
造句:他实力不如对方,但是气势上却毫不示弱。
11抵御:抵抗、抵挡。
造句:全国人民团结一心,英勇抵御外来的侵略。
12推辞:表示拒绝。
造句:对于朋友的请求,他从不推辞。
第一部分(第1~9自然段):写的是“完璧归赵”的故事。
?拓展:阅读第8自然段,哪些词语可以形容这个时候蔺相如的心理状态?
踏实、坦然、轻松、放心、沉着、无惧无畏。
【段解】赵王同意渑池会面。
?11赵王到渑池与秦王会面。秦王要赵王鼓瑟。赵王不好推辞(cí)12,鼓了一段。秦王就叫人记录下来,说在渑池会上,秦王令赵王鼓瑟。
?12蔺相如看秦王存心侮辱(rǔ)赵王,便向前走了几步,说∶“赵王听说秦王擅(shàn)长秦国的音乐,希望您能击缶助兴。”秦王很生气,拒绝了。蔺相如再次上前要求,秦王还是拒绝。蔺相如说∶“您现在离我只有五步远。如果您不答应,我就跟您同归于尽13!”秦王左右的卫士想杀了蔺相如,但蔺相如怒目圆睁14,厉声呵斥,卫士竟不敢上前。秦王被逼得没办法,只好敲了一下缶。蔺相如也叫人记录下来,说在渑池会上,秦王为赵王击缶。?
【段解】蔺相如看到秦王侮辱赵王,他为了维护国家尊严,所以逼秦王击缶。
?13秦国的大臣不甘心,继续发难,但蔺相
如毫不示弱,直到会面结束,秦王也没占到便
宜。秦王知道廉颇已经在边境上作好了准备,
不敢拿赵王怎么样,只好让赵王回去。?
?思考:从“只得”“客客气
气”中你读懂了什么?
秦王的“客客气气”与蔺相
如的“大大方方”形成对比,
说明不可一世的秦王终于在蔺相如的面前败下阵来,而蔺相如则取得了第一个回合的胜利。“只得”说明秦王的“客客气气”,是无可奈何,没有别的办法,不是甘心失败。
?思考:赵王在什么情况下动身去渑池会面?
对秦王不能示弱,赵王决
定动身,让蔺相如随行。大将军廉颇带着军队送他们到边界上,做好了抵御秦兵的准备。
13同归于尽:指一同走向死亡或毁灭。
造句:他身绑炸弹,准备冲入敌营,和敌人同归于尽。
14怒目圆睁:形容很愤怒。
造句:他那一副怒目圆睁的样子,真令人害怕。
【段解】秦王知道廉颇在边境上作好了抵御秦军的准备,只好让赵王回去。
?14蔺相如在渑池会上又立了功。赵王封蔺相
如为上卿(qīng),职位比廉颇还高。
?15廉颇很不服气,他对别人说∶“我廉颇立下了那么多战功。他蔺相如就靠一张嘴,反而爬到我头上去了。要是我碰见他,一定要让他下不来台!”?【句解:这是廉颇在蔺相如位居其上后的认识,这一认识是将相不和的原因。】蔺相如听说了,就请病假不上朝,免得跟廉颇见面。【句解:廉颇英勇善战,战功赫赫,这是实情。但是,对于蔺相如的认识,却失之偏颇。蔺相如虽没有持刀作战,但他的能言善辩,同样为赵国保住了尊严。何况在“完璧归赵”和“渑池会面”中,他都是牺牲性命来逼秦王,置个人生死于不顾。】
【段解】廉颇对蔺相如不满,蔺相如回避。
?思考:蔺相如为何拼命地坚持要秦王为赵王击缶?
蔺相如为了维护赵王与赵
国的尊严,与秦王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逼秦王为赵王击缶。表现了蔺相如为了国家的荣誉,毅然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不畏强暴、机智勇敢的高尚品质。
?思考:秦王为何不敢拿赵王怎么样?
照应第10自然段,大将军廉
颇在边境上作好了抵御秦军的准备,赵国大军压境,使秦王不敢轻举妄动,在维护国家尊严上也有廉颇的功劳,这为下文写他对蔺相如不服气作了铺垫。
第二部分(第10~14自然段):写的是“渑池会面”的故事。
?思考:从这句话中你读出了廉颇什么样的情绪?
不满、不服。
?16有一天,蔺相如坐车出去,远远看见廉
颇过来了,他赶紧叫车夫把车往回赶。蔺相如
的门客们可看不顺眼了,对蔺相如说:“您见了廉颇像老鼠见了猫似的,为什么要怕他呢?”蔺相如说∶“诸位请想一想,廉将军和秦王比,谁厉害?”门客们说∶“当然是秦王厉害!”蔺相如说∶“秦王我都不怕,还会怕廉将军吗?秦王之所以不敢进攻我们赵国,就是因为有我们两个人在。如果我们俩闹不和,就会削(xuē)弱15赵国的力量,秦国必然乘机来攻打我们。我之所以避着廉将军,为的是我们赵国啊!”1【句解:说出了秦国不敢攻打赵国的原因,表现了蔺相如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大局、识大体的高尚品质。】
【段解】写蔺相如说明避着廉颇的原因。
?17蔺相如的话传到了廉颇的耳朵里。廉颇静下心来想了想,觉得自己为了争一口气,就不顾国家利益,真不应该。于是,他脱下战袍(páo),背上绑着荆条,到蔺相如门上请罪(zuì)。
【句解:反映了廉颇以国家利益为重,勇于认错,知错就改的性格特点。】
15削弱:力量、势力减弱,使变弱。本课指国家力量由强变弱。
造句:敌军师长被俘了,这极大地削弱了他们的气势。
16同心协力:协,合。统一认识,共同努力。
造句:只要我们同心协力,就能战胜一切困难。
11 思考:蔺相如说的这段话是什么意思?
这段话说了两层意思:一
是说蔺相如回避廉颇并不是怕他,而是为了国家的利益,为国家着想;二说将相“和”与“不和”与国家安危的关系:将相和,国家则安;将相不和,国家则危。“武有廉颇,文有蔺相如”,突出了廉颇、蔺相如在赵国的地位,同时也说出了秦国不敢攻打赵国的原因。这几句话,表现了蔺相如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大局、识大体的高尚品质。
蔺相如见廉颇来请罪,连忙出来迎接。从此以后,他们俩成了好朋友,同心协力16保卫赵国。【句
解:蔺相如的这一举动,既表现了他以国家利
益为重的思想,也从侧面烘托出了他博大的胸
襟和高尚的品格。】12 13
12 思考:廉颇负荆请罪,可以看出廉颇是个怎样的人?你对蔺相如又有哪些认识?
廉颇:知错就改,以国家
利益为重。蔺相如: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全大局,胸怀宽广。
13 拓展:“完璧归赵”“渑池
会面”与“负荆请罪”之间有
什么联系?
“渑池会面”是“完璧归赵”的发展,“完璧归赵”和“渑池会面”又是“负荆请罪”的起因,“完璧归赵”“渑池会面”和“负荆请罪”合起来又组成了“将相和”这一完整曲折的故事。
第三部分(第15~17自然段):写的是“负荆请罪”这个故事的前因是廉颇看到蔺相如职位比自己高,很不服气 ,结果是负荆请罪。
结构图示
完璧归赵

渑池会面

负荆请罪
搭 石
秦王欲骗和氏璧
机智勇敢斗秦王
完璧归赵封大夫
侮辱赵王要鼓瑟
针锋相对逼击缶
再立大功封上卿
廉颇不服欲羞辱
相如回避屡退让
负荆请罪将相和
智勇双全
顾全大局
以国为重品格高尚
知错就改精神可嘉
维护尊严
主题感悟
主题归纳
本文通过对“完璧归赵”“渑池”“负荆请罪”三个小故事的记述,写出了将相之间由不和到和好的经过,赞扬了蔺相如勇敢机智、不畏强暴的斗争精神和以国家利益为重,
顾大局、识大体的可贵品质及政治远见,也赞扬了廉颇勇于改过的精神,同时还赞颂了他们的爱国思想。
感悟心语
学习完课文,我们知道了蔺相如的心胸宽广,也知道了团结的重要性。我们都知道家和万事兴,国家也是同样,一个国家既要有骁勇善战的武将,又要有能言善辩的文官,大家团结一致,国家才能兴旺发达。
写法练笔
写作特点:本文运用语言描写鲜明地展示人物的性格,生动地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反映人物的内心世界。
仿写思路:本课在具体事件中通过对人物的语言描写,来突出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如:在渑池会面中,蔺相如对秦王说的话,简练有力,不容秦王有回旋的余地,表现出了蔺相如勇敢无畏、机智过人的特点。
我的练笔:我们的老师有很多!认真观察,选择其中一位运用语言描写写一段话,写出他(她)的特点。
课后习题解答
◎你读这篇课文用了几分钟?了解了哪些内容?和同学交流自己的阅读体会。
教师指导:根据自身实际情况作答即可。
◎读下面这段话的时候,你一眼看到了多少内容?
教师指导:画关键词,加快阅读速度。寻找关键语句即可。
◎根据下面的提示,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完璧归赵——渑池会面——负荆请罪
参考答案:战国时期,廉颇是赵国有名的良将,他战功赫赫,被拜为上卿,蔺相如“完璧归赵”有功,被封为上大夫不久,又在渑池秦王与赵王相会的时候,维护了赵王的尊严,因此也被提升为上卿,且位在廉颇之上。廉颇对此不服,扬言说:“我要是见了他,一定要羞辱他一番。”蔺相如知道后,就有意不与廉颇会面。别人以为蔺相如害怕廉颇,廉颇为此很得意。可是蔺相如却说:“我哪里会怕廉将军?不过,现在秦国不敢进攻我们赵国,这主要是因为有廉将军和我两个人在。如果我跟他不和,那就对我国不利。我之所以避开
课后作业篇
廉将军,是以国事为重!”这话传到了廉颇耳朵里,廉颇十分
感动,便光着上身,背负荆条,来到蔺相如门上请罪。他羞愧地对蔺相如说:“我真是一个糊涂人,想不到你能这样地宽宏大量!”两个人终于结成生死与共的朋友。 这个故事称之为“将相和”。
◎蔺相如、廉颇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结合具体事例说一说。
参案考答:在渑池会上,蔺相如对秦王说的话,简练有力,不容秦王有回旋的余地,表现出了蔺相如勇敢无畏、机智过人的特点。面对廉颇的质疑和咄咄逼人,蔺相如没有斤斤计较、针锋相对,而是宽容忍让、顾全大局,一心为赵国着想。
课后习题解答
廉颇听了蔺相如的以国家为重的话后,十分感动,便脱下战袍,背上负着荆条来到蔺相如门下请罪,从他这一举动,可以看出廉颇是知错能改,以国家利益为重的人。将相和好了,但将相和好的关键是他们都以国家利益为重,都有一颗爱国的心。
课后习题解答
拓展阅读
听读《甘罗》,完成练习:
1. 甘罗是怎样帮助爷爷解决难题的?
2. 甘罗是个怎样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