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第四章 多彩的光 达标检测试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第四章 多彩的光 达标检测试卷(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747.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1-07-17 16:31:1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四章达标检测试卷
(满分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个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小题3分,共30分)
1.如图所示的现象中,由于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是(  )
2.下列光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
A.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形成彩色光带是光的反射现象
B.小明面镜的过程中,他在镜中所成的像逐渐变大
C.人在岸边看到水中的鱼比鱼在水中的实际位置浅
D.太阳通过树叶小孔所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虚像
3.如图所示的光路图中不正确的是(  )
4.暗室里,在桌上铺上一张白纸,把一块小平面镜放在白纸上,用手电筒的光正对着平面镜和白纸照射,从侧面看去(  )
A.镜子比较亮,因为发生了镜面反射
B.镜子比较亮,因为发生了漫反射
C.白纸比较亮,因为发生了镜面反射
D.白纸比较亮,因为发生了漫反射
5.在清澈的天鹅湖,天鹅常俯冲向湖面捕食.在天鹅向下俯冲的过程中,下列关于它在湖水中的像说法正确的是(  )
A.像变小、实像,像与湖面距离变大
B.像变大、实像,像与湖面距离变小
C.像大小不变、虚像,像与湖面距离变小
D.像大小不变、虚像,像与湖面距离变大
6.戴蓝色眼镜看白纸,白纸变成蓝色,关于此现象的解释最合理的是(  )
A.白纸反射的光通过蓝色镜片时,被镜片染上了蓝色
B.眼镜反射的光映蓝了白纸
C.通过蓝色镜片看一切颜色的物体都是蓝色
D.蓝色镜片透过了白纸反射光中的蓝光
7.如图所示,水平桌面上斜放着一块平面镜M,桌面上的小球按图示方向滚动.要使小球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沿竖直方向下落,则镜面与桌面间的夹角α应为(  )
A.90°
B.60°
C.45°
D.30°
8.小燕同学在做“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将点燃的蜡烛、凸透镜、光屏调节到如图所示的位置,光屏中心正好出现清晰的像(未画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凸透镜的焦距为25
cm
B.屏上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C.蜡烛燃烧变短,屏上烛焰的像的位置会下降
D.取走光屏,则凸透镜不成像
9.下列关于眼睛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晶状体和角膜相当于光屏
B.物体在视网膜上成正立的像
C.看清远处物体时,晶状体较薄
D.患近视眼,应使用凸透镜矫正
10.如图所示是小芳同学制作的模型照相机.通过调整内外纸筒的相对距离,可以在半透明膜上看到远处景物倒立的像.使用此模型照相机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当透镜对着近处书本上的字时,调整膜的位置可以在膜上看到字的正立、放大的像
B.当透镜对着远处山上的凉亭时,调整膜的位置可以在膜上看到凉亭倒立、放大的像
C.当透镜对着远处向上移动的观光电梯时,会看到膜上观光电梯的像也向上移动
D.看远景时像很清晰,看近景时应把内纸筒向外拉一些,才能在膜上得到清晰的像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1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2分)
11.2020年6月,昆明市民看到了难得一见的日偏食现象.发生日偏食的时候,阳光透过茂密的大树,人们在树下的地上看到了月牙形的光斑,这些光斑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太阳光从太阳传到地球上用时8
min
20
s,则太阳到地球的距离为________m.
12.如图所示,小明在实验室研究光的三基色时,把三种强度相同的光照在一起.图中的区域1应标________色,区域2应标________色.
13.如图所示,早晨的太阳光与水平方向成30°角射到一水平放置的平面镜上,经镜面反射后,反射角为________,随着时间的推移,从早晨到中午,反射角将________(选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14.潜水员看岸边的游客,看到的是________(选填“变矮”或“变高”)的虚像.如图所示,游客在A处看到B处有一块鹅卵石,若想从A处发射激光照到鹅卵石上,则激光应射向________(选填“B点”“B点上方”或“B点下方”).
15.小敏去配眼镜,验光医师给她检查视力时,她发现视力表放在她头部的后上方,医师让她识别对面墙上镜子里的像(如图所示).视力表在镜中的像与她相距__________m;验完光,医师说她是近视眼,应该配一副由__________(选填“凹透镜”或“凸透镜”)制作的眼镜.
16.雨后彩虹,十分壮丽.彩虹的形成可用太阳光通过玻璃三棱镜的实验(如图所示)来解释:由图可知,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后,被分解成各种颜色的光,这是光的________现象;通过三棱镜时,紫光的偏折程度比红光的偏折程度要________(选填“大”或“小”).
17.我国首个5G测温警用巡逻机器人配备有5个高清摄像机,可实现全景无死角巡逻.机器人上的摄像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________透镜,它的成像原理和我们生活中的________(选填“照相机”“幻灯机”或“放大镜”)的成像原理相同.
18.车载香水的主要成分是易燃酒精.如图所示的三瓶车载香水的透明玻璃瓶盖形状各异,其中最容易在阳光下引发火灾的是________(选填“A”“B”或“C”),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小明照镜子时看到镜子里的时钟如图所示,它的秒针在沿________(选填“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转动;时钟实际显示的时间是________.
20.如图所示,一束光在空气和玻璃两种介质的界面上发生了反射和折射.请判断:折射角为______,玻璃在______________(选填“CD的左方”“CD的右方”“AB的上方”或“AB的下方”).
21.为测量一个凸透镜的焦距,小明将它正对太阳光,把一张纸放在它的正下方,移动白纸,在距透镜16
cm处得到与透镜等大的光斑,则该凸透镜的焦距为________cm;将白纸逐渐向透镜靠近,白纸上光斑的大小将________________(选填“先变小后变大”或“先变大后变小”).
三、作图、实验及探究题(本大题共4个小题,共48分)
22.(9分)(1)小明的乒乓球掉到沙发下,没有手电筒,小明借助平面镜反射灯光找到了乒乓球.图甲中已标示了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请在图中适当位置画出平面镜,并标出反射角的大小.

(2)如图乙所示,A′B′是物体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请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作出物体AB.

(3)如图丙所示,请画出由烛焰上S点发出的两条光线经过凸透镜后的折射光线,并画出发光点S的像点S′.(F是凸透镜的焦点,O是凸透镜的光心,光线SP平行于主光轴)

23.(14分)如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情景:竖立的透明玻璃板放在一块带刻度的木板上,玻璃板与木板垂直;两支相同的蜡烛A、B竖立于玻璃板两侧,以A蜡烛为成像物体.
(1)采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虽然成像不如平面镜清晰,但却能在观察到A蜡烛像的同时,也能观察到__________,巧妙地解决了确定像的位置和大小的问题.
(2)点燃A蜡烛,小心地移动B蜡烛,直到与A蜡烛的像__________为止,这说明像与物的大小相等,这种确定像与物大小关系的方法是__________(选填
“控制变量法”“等效替代法”或“科学推理法”).进一步观察A、B两支蜡烛在木板上的位置发现,像与物到玻璃板的距离__________.
(3)为证实上述有关成像特点是否可靠,你认为接下来的操作应该是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保持A、B两支蜡烛的位置不变,多次改变玻璃板的位置进行观察
B.保持玻璃板位置不变,多次改变A蜡烛的位置,并移动蜡烛B,进行观察
(4)在实验过程中,如果把玻璃板沿CD水平向右移动,可以观察到像相对于蜡烛A__________(选填“向右”“向左”或“不”)移动;如果将玻璃板绕EF轴顺时针转动,可以观察到像__________(选填“顺时针转动”“逆时针转动”或“不动”).
24.(16分)小兰和小芳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光的折射规律,其中竖直放置的光屏EF的右半部分可绕其上NM所在直线前后折转.
(1)实验时小兰让光束贴着光屏沿AO射入水中,光束进入水中后折射光线会向________(选填“OM”或“OF”)方向偏折,说明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传播方向发生了改变.
(2)小兰让光束贴着光屏从空气斜射入水中,当小芳将光屏EF的右半部分向后折转一定角度时,在光屏EF的右半部分上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看到折射光,此时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________(选填“在”或“不在”)同一平面内.
(3)小兰和小芳多次改变入射光线AO与ON的夹角进行实验,测量记录如表所示,分析数据得出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一条即可)
入射角α

15°
30°
45°
60°
折射角β

11.3°
22.1°
35.4°
40.9°
25.(9分)如图所示是某物理实验小组用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在光具座上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
(1)将蜡烛、凸透镜和光屏依次摆放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后,发现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找不到蜡烛的像,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光屏、凸透镜和烛焰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
B.物距小于透镜的一倍焦距
C.蜡烛在透镜的两倍焦距处
D.蜡烛在透镜的焦点上
(2)如果凸透镜焦距为10
cm,当透镜到蜡烛的距离为15
cm时,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可得到倒立、__________(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
(3)当光屏上出现蜡烛清晰的像时,如果用遮光板挡住透镜的上半部分,我们将会在光屏上看到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蜡烛像的下半部分
B.蜡烛像的上半部分
C.蜡烛完整的像,像的亮度变暗
D.蜡烛完整的像,像的亮度不变
参考答案
第四章达标检测试卷
一、1.A 2.C 3.D 4.D 解析:当用手电筒正对着镜子和白纸照射时,镜子表面很平,发生镜面反射,反射光线逆着手电筒的光线反射回去,故从镜子的侧面看去,并没有反射光线进入人眼,看到的镜子是暗的;白纸表面凹凸不平,用手电筒光照射时发生漫反射,反射光线射向四面八方,从侧面看去,会有一部分光线进入人眼,所以看到的白纸比较亮. 5.C 6.D 7.C 解析:根据题意,如图所示,小球水平向右运动,小球的像竖直向下运动,所以小球到达A点时,像也到达A点,所以平面镜应过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的交点A.根据题意,当小球在图示中的B点时,像点在竖直方向的C点,平面镜过BC连线的中点D,故平面镜一定在AD连线上,因为BD=CD,AD⊥BC,所以AD是∠BAC的角平分线,又因为∠BAC=90°,所以∠BAD=45°,则夹角α应为45°.
8.B 解析:由题图可知,物距为40
cm,像距为30
cm,物距大于像距,所以光屏上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故B正确. 9.C 10.D 解析:凸透镜对着近处的字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膜上不能呈现.凸透镜对着远处山上的凉亭时,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凸透镜对着远处向上移动的观光电梯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电梯向上移动,像向下移动.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变小,像距变大,故D正确.
二、11.光的直线传播 1.5×1011 12.绿 白 13.60° 减小 14.变高 B点 15.4.6 凹透镜 16.色散 大 17.凸 照相机 18.B 瓶盖是一个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19.逆时针 3:40 20.∠GOB CD的左方 21.8 先变小后变大
三、22.(1)
(2)
(3)
23.(1)B蜡烛 (2)重合 等效替代法 相等 (3)B (4)不 顺时针转动 24.(1)OM (2)不能 在 (3)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答案合理即可)
25.(1)ABD (2)放大 (3)C 解析:(1)若光屏、凸透镜和烛焰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则可能不能成像在光屏上.若物距小于透镜的一倍焦距,成放大、正立的虚像,则像不能成在光屏上.蜡烛在透镜的两倍焦距处,成倒立、等大的实像,像可以成在光屏上.若蜡烛在透镜的焦点上,此时不能成像.(2)凸透镜焦距为10
cm,当透镜到蜡烛的距离为15
cm时,物距处于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成倒立、放大的实像.(3)如果用遮光板挡住透镜的上半部分,下半部分仍能会聚光线形成完整的像,但由于会聚的光线比原来减少,所以像的亮度变暗.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