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张PPT)
第四课
高中历史 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
课标:了解古代社会的主要农业生产工具及劳作方式,理解生产工具的变革在社会发展中的关键作用。
古代的生产工具
与劳作
耕
织
全
图
农业工具的变化
生产工具:
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用来对劳动对象进行加工的物件。
生产工具的进步是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标志。
生产工具的不断改进,标志着人类征服自然能力的加强。
生产力的变革,终将引起生产关系的变化。
社会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工具的进步和生产方式的变革,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标志,也是人类历史演进的强大动力。
2
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被称为生产力。
劳动者
生产工具
劳动对象
生产力三要素
决定性作用
主要标志
材质:
主要有骨、竹、木、石、蚌、铜、铁等
农业工具的变化——耕作工具
材质分期 特征
非金属时代 旧石器时代的制作方法以打击为主;
新石器时代增加了磨制。
金石并用时代 新石器时代晚期,中国出现小件青铜器,青铜农具数量有限。
大量非金属工具仍然是生产工具的主体。
铁器时代
公元前15-前14世纪,小亚细亚率先掌握冶铁技术;
中国在战国时期,铁农具在农业生产中推广;南北朝时期出现以灌钢法制作的农具。
灌钢法:在高温下,液态生铁中的碳、硅、锰等与熟铁中的氧化物夹杂发生反应,去除杂质,纯化金属组织,提高金属品质。
刀耕火种
石器锄犁
铁犁牛耕
生产工具进步促进耕作方式变革,推动农业生产水平提高。
二牛三人
二牛一人
一牛一人
农业工具的变化——耕作工具
原始社会末期
陶器
三国时期
翻车(马钧改进)
唐代
筒车
春秋时期
桔槔
宋代
高转筒车
明清
风力水车
变化趋势:①灌溉装置日益复杂; ②从人力到自然力。
P20思考点:耕作工具和灌溉工具的进步是怎样促进农业发展的?
①提高劳动生产效率,促进农业的精耕细作;
②扩大农耕区域,加速对土地的开发利用。
农业工具的变化——灌溉工具
1.弓箭、网——捕捉动物
2.圈、厩、槽——饲养牲畜
不少工具仍然在发挥作用。
农业工具的变化——畜牧业工具
探究一
材料一 战国时期的铁器
(1)材料一反映了怎样的经济现象?
这一现象对当时社会经济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材料二 下列三幅图反映的是中国古代生产工具翻车的演变历程
(2)材料二中的三幅图片反映了古代农具的发展呈现怎样的特点?
手工业工具的进步
手工业工具的进步
——纺织工具
时空 概况
古代中国 3万年前 山顶洞人已经用骨针缝制兽皮
新石器
晚期 使用陶纺轮作为纺线工具
汉朝 使用纺车纺纱;
能够使用提花机 【历史纵横】
元朝以后 黄道婆改进棉纺织工具和技术,使得棉布成为人们的常用服装材料。
纺织机成为家庭不可或缺的生产工具。
古代西方 出现过纺纱用的纺车
上古缫丝西周展,汉称丝国唐缂丝。宋元棉花边传内,
黄道脚踏三锭车。松江元明为中心,明后棉为主衣料。
素纱单衣49g
时期 概况
最初 泥条盘筑制造陶器
新石器晚期 坯车——制坯
南朝 匣钵——防止污损
唐宋时期 支钉——防止粘连
新石器时代
彩黑白陶现新石,东汉青瓷南朝白。唐代制瓷始独立,
北宋景德为瓷都。元朝青花彩瓷现,明清畅销海内外。
手工业工具的进步
——陶瓷工具
手工业工具的进步
——冶炼工具
冶金方式 工具 作用
锻打
(小型) 土炉 熔化金属原料
锤 打击金属原料
锉 磨平金属
铸造
(大型) 坩埚 熔化金属原料
范 定型。商周时用于制作青铜器,战国以后大量铁农具范。
东汉杜诗发明水力风箱——水排“用力少,见功多,百姓便之。”
劳作方式的发展
劳作方式的发展
劳作方式 特点 代表
农 业 集体劳作 生产力水平低;生产工具简单;
春秋晚期之前的劳动形式。 商周时期,实行土地国有制(井田制);奴隶集体耕作
家庭式劳作 以家庭为生产单位,
男耕女织,自给自足。…… 中国古代的小农经济
古希腊罗马的家庭式劳作。
庄园式劳作 ①生产力不够发达;
②国家权力弱而割据权力强;
③生产的社会化程度和市场化程度低;
④劳动者存在人身依附关系。
罗马共和国的奴隶制庄园。
欧洲中世纪的庄园。
中国魏晋时期的坞堡(田庄)。
手工业 家庭式劳作 以家庭为单位,进行分散生产。 手工业者世代传承,或父子相继,或师徒传授;
统治者登记造册进行管理。
民营作坊
以作坊为场所集中生产
官营作坊
【P22学思之窗】
思考:农业家庭式劳作对社会的发展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劳作方式的发展
地位:是封建社会重要的劳作方式。
积极:
①保证小农家庭的自给自足,农民生产积极性高,有利于社会稳定.
②推动精耕细作农业的发展和手工业发展,为国家提供赋税。
局限:具有分散性、封闭性、落后性、脆弱性。
阻碍社会分工和商品经济发展,难以产生技术突破。
明清时期阻碍了新经济因素的发展,阻碍了社会的进步和转型
小农经济
三国至隋代也就是唐代以前,北方广大地区为预防游牧民族的侵扰,建立乌堡,乌堡内以宗族集团为核心,拥有部曲。部曲各有自家的私有经济,但对乌主负有封建义务,不能随意离开主人和土地。南方的情况有所不同。南方的土地大部分是移民拓殖而来,大地主封占山水,修营别业,招律农民开发,即“募招浮客,分耕其中”。在这种分种制下,主人向田客抑配,有时配给耕牛、种子,生产过程和收割分配时都由田主或知庄、典计等监督。《汉书》记载:“豪民侵陵,分田劫假,厥名三十,实什税五。”此外,有时还有一定的劳役。在分种制下,田客不能“起移”,有的“随田细客”。
可见,在这种制度下农民的依附性较强,而独立自主性较差。这主要是因为社会动荡,农民在政治上要依靠地主的保护,而在经济上要依靠地主的支持。这种经济、政治上的依赖,导致了人身依附。
——高德步《世界经济史》
解读:
①中国庄园式劳作方式出现于战乱及土地兼并的社会背景之下;
②庄园主占有大量土地,庄园内劳动者对庄园主有依附关系,其生产也不具有自主性。
田庄经济——田庄是一个包括农、林、牧、副、渔综合经营的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单位,东汉末年的庄园经济不单纯是生产组织,也有军事组织的作用,都呈现出庄园武装化、堡垒化的趋势。
青瓷坞堡三国时期的青瓷坞堡, 1986 年出土于黄陂滠口镇,是一件能充分反映当时地主庄园经济缩影的典型器物。长方形。由围墙、前门楼、四隅角楼、左右厢房和四个盖钵式谷仓组成。门楼内站立一个武士俑,周边一圈有回廊栏板。
家庭纺织
官府纺织作坊
民间冶金作坊
手工业多种经营方式并存
个体独立经营
从帮工到雇工
民间消费
在市场流通
个体农户的副业
自己消费
交纳赋税
很少进入市场
官营手工业
管理
方式
流通方式
产品
用途
私营手工业
家庭手工业
形态
方面
一直存在于社会经济生活中。稳定小农经济;但技术落后,生产分散,妨碍市场发育。
西周到明代前期,一直占据主导地位,明中叶萎缩。
春秋战国兴起;唐宋后显著发展,商品化程度加深;明代中叶后,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
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规模经营为细密分 工和协作创造条件;严格管理有利于技艺的提高。但产品不进入市场,缺乏竞争;强制服役工匠不满。
家庭手工业——作坊手工业(官营+民营)——工场手工业
公元元年
BC4000年
BC2000年
2000年
人 类 社 会 发 展 轨 迹
农耕文明时代
工业文明时代
知识经济时代
史前时代
石器
铁器牛耕
机器
生产力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根本原因。
知识科技
*
从中国之优到中国之忧
——古代生产工具变化的影响
如果说, 在传统农业社会, 欧洲乘坐的是牛车, 中国乘坐的是马车, 长时间内中国保持着它的相对领先的地位。明清时期, 中国农业的马车不仅没有停顿, 而是驷马驱动, 跑得更快了。然而, 19 世纪以后, 西欧改乘汽车、火车, 牛车、马车逐渐淘汰, 但中国仍然继续以马车为主要工具, 尽管中国也在前行, 但后劲不足的态势已经越来越明显。
认识:生产工具是反映生产力性质的综合性标志,生产力是社会进步的根本推动力;生产工具的变革对人类社会展所具有的革命性意义。
从迟滞落后到风骚独领
——生产工具变化的启示
(1800年前后)在世界工业化、城市化日新月异的进程中,中国仍然固守传统,不思变化,终于导致在新一轮世界性竞争中落到了后面。
不同于3G的跟跑、4G的并跑,5G时代中国在关键核心技术、国际标准制定、商用测试等方面实现了领跑。更值得一提的是,前不久华为面向全球推出了手机芯片——麒麟98,创造了多个“世界第一”。
“虽然华为在自己所从事的领域里处于世界顶级技术水准上,但仍然希望中国加强教育,因为中国还有更多的公司仍然在技术研发上落后于西方国家,如果没有足够强大的技术研发实力,将来这些公司或可能同样遭遇到当下华为面临的困境。” ——任正非
必须切实提高我国关键核心技术创新能力,把科技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为我国发展提供有力科技保障。——习近平
据以上材料,你能得到什么启示,并加以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