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 古代的村落、集镇和城市
人类居住的变迁史
1、居住形式的演变与世界各地民居
2、聚居形态的演变与特征
思考:下列是中国远古传说中的一些人物
请排列他们的出现顺序,说明理由
有巢氏
构木为巢
燧人氏
钻木取火
神农氏
教民植五谷
古者禽兽多而人少,民皆巢居以避之
昼拾橡栗,暮栖木上,号曰有巢氏之民
有鸟啄树,粲然火出,圣人感焉
因用小枝钻火,号燧人氏
人民众多,禽兽不足,神农制耒耜,教民劳作
有巢氏构木为巢
燧人氏钻木取火
神农氏教民植五谷
如果按年代表,他们可能出现在哪个时代?
新石器时代
旧石器时代
有巢氏
构木为巢
神农氏
教民植五谷
燧人氏
钻木取火
古者禽兽多而人少,民皆巢居以避之
昼拾橡栗,暮栖木上,号曰有巢氏之民
人民众多,禽兽不足,神农制耒耜,教民劳作
有鸟啄树,粲然火出,圣人感焉
因用小枝钻火,号燧人氏
与他们的生活方式相适应的居住条件如何?
有巢氏构木为巢
燧人氏钻木取火
神农氏教民植五谷
人类居住形式的演变趋势:
第一节 居住形式的演变与世界各地民居
南方
北方
穴居——半穴居——地面建屋
巢居——地面建筑
探究●核心问题:民居建造各具特色,造成差异的原因有哪些?
第一节 居住形式的演变与世界各地民居
探究:图中为哪些民居?有何特色?风格差异的原因?
第一节 居住形式的演变与世界各地民居
自然条件
社会经济
文化习俗
黄土高原 窑洞
湘西 吊脚楼
安徽 徽派建筑
福建 客家土楼
马头墙
防火
吊脚
防潮
挖洞
防晒
堡垒
防盗
类似地,造成下列各地民居差别的原因?
第一节 居住形式的演变与世界各地民居
黏土+芦苇
罕用木材
泥+木材
椰子叶铺顶
古代两河流域民居
古埃及民居
自然条件
威海 海草房
岭南 蚝屋
社会经济
文化风俗
看了那么多,中国传统建筑有怎样的特点?
第一节 居住形式的演变与世界各地民居
体现等级观念
讲究对称,主次分明
木构抬梁或砖石结构
风格多样,地域/民族特色明显
因 素
自然条件
社会经济
文化习俗
探究●核心问题:民居建造各具特色,造成差异的原因有哪些?
第一节 居住形式的演变与世界各地民居
探究●核心问题:人类聚落形态的演变趋势?背后原因?
第二节 聚居形态的演变与特征
村落
探究:村落何时出现、因何产生?
原始农业—村落
中华第一村 兴隆洼遗址
距今8000年前
世界原始村落的分布
第二节 聚居形态的演变与特征
村落
探究:以姜寨为例,村落为人类提供哪些功能?
姜寨遗址
物质生产
生存保障
定居
繁衍
防卫
第二节 聚居形态的演变与特征
村落
探究:以大槐树为例,村落为人类提供哪些功能?
族群身份
乡土认同
大村住一族,同姓数十家及百余家不等
精神纽带
第二节 聚居形态的演变与特征
村落
小节
1.村落产生的原因:生产力发展——农业——村落
2.村落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
物质生存:定居 繁衍 防卫
精神纽带:族群身份 乡土认同
第二节 聚居形态的演变与特征
谁住在集镇?
手工业者聚集地
生产力发展,农业/手工业分离
集镇
探究:集镇何时出现、因何产生?
第二节 聚居形态的演变与特征
你还知道哪些名镇?
食货富于南而输于北,由佛山镇至汉口镇,由汉口镇至朱仙镇“
四大名镇
河南朱仙镇、湖北汉口镇、广东佛山镇、江西景德镇并称“天下四大名镇”。
朱仙镇古代为北方地区水陆交通和商贸重地,以木版年画闻名。
汉口镇是水陆交通枢纽,明清商贾繁荣,为“楚中第一繁盛,九省通衢”。
佛山镇明清时为南方手工业重镇。
景德镇以青花瓷器闻名。
第二节 聚居形态的演变与特征
小游戏:找到四大名镇的位置?
朱仙镇
景德镇
中国古代集镇发展过程?
北魏六镇
集市
大运河沿岸工商集镇
石门镇(榨油)干家窑镇(陶业)盛泽镇(丝织)
探究:
从集市到集镇
从军事重镇到工商业经营
专业分工不断细化
第二节 聚居形态的演变与特征
北魏
两宋
元朝
明清
军镇
工商业集镇兴起
运河工商业集镇发展
工商业市镇大量兴起
出现专业分工
小节
集镇
1.集镇出现原因:
生产力发展—手工业/农业分离—手工业者聚居地—商贸繁荣—形成集镇
2.集镇的发展过程:
村落——集市——集镇
商品交换场所——商品生产/贸易中心
集市
原社末
中国古代集镇的发展
第二节 聚居形态的演变与特征
第二节 聚居形态的演变与特征
城市
探究:比较良渚和姜寨 早期城市有哪些功能?从何起源?
区域内政治权力,军事防御,经济活动,宗教祭祀的中心场所
中心场所
宫殿
贵族墓地
手工业
作坊区
水利系统
王陵
仓储区
城墙
平民居住区
军事
政治
经济
宗教
私有制—阶级分化
探究:选取两个典型 比较北京与罗马城市布局和功能的异同?
古代罗马城
明清北京城
同:
异:
第二节 聚居形态的演变与特征
城墙环绕;有军事防御、行政管理、商业功能
北京:中轴对称,皇权至上,政治功能突出;
罗马:规划较为随意,商业、娱乐功能突出
北魏
两宋
元朝
明清
军镇
工商业集镇兴起
运河工商业集镇发展
工商业市镇大量兴起
出现专业分工
小节
城市
1.城市出现原因:
生产力发展—私有制—阶级分化—中心城市
2.城市的布局与功能:
中西方城市对比
集市
原社末
中国古代集镇的发展
第二节 聚居形态的演变与特征
探究●核心问题:人类聚落形态的演变趋势?背后的原因?
生产力
农业/畜牧业分离
农业/手工业分离
阶级分化
第二节 聚居形态的演变与特征
农业发展
手工业发展
权力中心形成
村落
集镇
城市
本课总结
民居
聚落
南北东西
各具特色
生产力发展
不断变迁
1、有人说,唐朝长安城的布局体现“规范之美”,而北宋汴京城则体现“自由之风”,唐宋城市不同布局的根源是( )
A.理学成为官方哲学 B.城市商品经济发展
C.重农抑商政策松动 D.海外贸易得到发展
2、明清时期,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出现了大量新型的工商业城市,与传统市镇相比其主要的区别是( )
A.兴起和发展的基础不同 B.城市的密度前所未有
C.城市的结构发生了变化 D.城市的规模急剧扩大
B
A
3.“古之民,未知为宫室时,就陵阜而居,穴而处。下润湿伤民,故圣王作为宫室……”上述材料反映了古人营造宫室的原因。其解读准确的是( )
A.文化习俗影响民居的建筑
B.民居受到自然环境的影响
C.经济发展决定民居的建筑
D.村落的兴衰决定民居建筑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