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性必修二第9课 20世纪以来人类的经济与生活【课件】(3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选择性必修二第9课 20世纪以来人类的经济与生活【课件】(31张PPT)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6.8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7-18 07:42: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高中历史统编教材选择性必修二《经济与社会生活》
第三单元《商业贸易与日常生活》
第7课
古代的商业贸易
第8课
世界市场与商业贸易
第9课
20世纪以来人类的经济与生活
【课程标准】
(1)了解商业贸易的起源和古代商贸活动与贸易通道,知道货币、信贷、商业契约等在日常生活中的角色。
(2)认识世界市场的形成对商业贸易的意义;
(3)认识20世纪以来贸易、金融的变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学习目标】
通过本专题的学习,使学生在唯物史观指导下,把商业贸易活动放在特定的时空环境中,理解其产生、发展以及对人们生活的影响;运用证据对商贸活动相关问题作出合理的解释;感受我国商贸发展成就和国际贸易、金融中心地位的变化,树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责任意识。
(1)通过学习古代的商业贸易,引导学生通过考古出土的文物和文献印证古代的商贸活动;
(2)学商业贸易时与古代的商贸对比,展现近代商业贸易的变化和延续,继承和发展;
(3)在学习20世纪以来的商业贸易时,从学生感受最深的商贸活动或现象入手,从现在了解过去,通过了解过去,更深刻地认识和理解现在的各种经济现象。
第9课
20世纪以来人类的经济与生活
高中历史统编教材选择性必修二《经济与社会生活》
第三单元《商业贸易与日常生活》
【课标要求】
认识20世纪以来贸易、金融的变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学习目标】
1.学习20世纪以来世界经济的发展,认识20世界以来贸易、金融的变化及其对人类生活的影响。(素养:唯物史观)
2.从时空观念出发了解20世纪世界经济的发展情况,通过史料实证对比不同社会制度下经济政策的调整。(素养:时空观念、史料实证)
3.通过史料了解20世纪以来世界贸易、金融的变化历程,结合20世界以来人类生活的史实,分析世界贸易、金融的变化带来的影响。(素养:历史解释)
4.通过史料与课堂探究,了解中国举世瞩目的经济建设成就。(素养:家国情怀)
20世纪60年代以来,电子商务发展、普及给人们工作和生活带来巨大变化,深刻影响着人类的经济与生活。
电子
商务
互联网
1914
1921
1928
1945
1947
1978
1991
1995
2008
新经济政策
社会主义经济发展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1929~1933)
二战(1939~1945)
布雷顿森林体系
IMF、WB
GATT
中国改革开放
WTO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第三次科技革命
极大提高生产效率
新兴国家60-70年代高速发展
注:IM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WB,世界银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GATT,《关税及贸易总协定》;WTO,世界贸易组织。
20世纪以来人类的经济与生活
时空定位,建构知识体系
一战
东欧
剧变
1989
苏联
解体
社会主义经济
面临挑战
国际金
融危机
2010
中国成
为世界
第二大
经济体
世界金融和经贸格局“三大支柱”
建立多边贸易体制
经济与生活
【自主学习】:根据时空定位图示,阅读教材内容,梳理20世纪以来人类的经济与生
活的表现。
一、20世纪以来世界经济的发展
经济发展的基本线索
(一)现代化发展模式的创新与调整
1.苏俄(苏联)的现代化模式
十月革命,建立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现代化
模式的
探索
列宁时代
(1918-1924)
斯大林时代
(1924-1937)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1918-1920)
新经济政策
(1921-1928)
逐渐建立起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斯大林体制“)
集中发展重工业(建设强大国防);利用单一的行政手段管理经济;
1937年,苏联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为战胜德国法西斯奠定物质基础。
恢复了国民经济,巩固了苏维埃政权
认清国情,变革生产关系必须与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918-1920)
1.背景:1918年,国内战争开始,为了把有限的力量集中起来保证战争的胜利,苏维埃政权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行政和军事手段)
2.措施:实行余量征集制,将农民口粮、种子粮以外的余粮收集到国家手中。
3.影响:(积极)余粮收集制保证了前线的粮食供应,保证了军事斗争的胜利;
(消极)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导致战后的经济和政治危机。
新经济政策(1921-1928)1921年3月,苏俄决定实行新经济政策
1.措施:以固定的粮食税取代余粮收集制,允许私营企业一定程度的发展,并以租让制等形式在一些经济部门引入外国资本。
2.特点: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经济;
3.影响:得到了工农的支持,稳定和恢复了国民经济,巩固了苏维埃政权。
温故而知新
“我们在夺取政权后就知道,不存在将资本主义制度具体改造成社会主义制度的现成方法。我不知道哪位社会主义者处理过这些问题。我们必须根据实验做出判断。”----列宁
"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邓小平
国家工业化
农业集体化
经济计划化
斯大林体制(模式):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1.特点:集中发展重工业(建设强大国防);利用单一的行政手段管理经济;
2.成就:1937年,苏联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
为战胜德国法西斯奠定物质基础。
斯大林体制(模式)
2.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调整
(1)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世界经济发展
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
美国通过罗斯福新政扭转了危机,稳定了资本主义经济
德日意走上法西斯道路,引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
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导致了资本主义世界空前的经济危机
罗斯福新政
核心内容:救济(Relief)、复兴(Recovery)和改革(Reform),因此有时亦称“三R”新政。
“新政”,新在哪里?
新的理论和政策:实践凯恩斯主义;
新的特点:政府对经济全面干预;
新的起点:私人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新的模式: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
实质是:在保证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对生产关系进行的局部调整。
(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经济发展
经济发展的基本线索
1.黄金时期: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通过经济计划、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收入政策以及福利政策等,将政府宏观调控与市场调节结合起来,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增长。
2.滞胀及调整:20世纪7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出现经济发展的停滞和通货膨胀,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纷纷调整经济政策,减少对经济的干预;现代科技进步促进了新兴产业的发展与传统产业的升级,极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3.复苏和发展:20世纪80年代经济复苏,20世纪90年代进入新经济时代。
【问题探究】:二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黄金时期的原因?
①第三次科技革命
②战后资本主义的调整
③战后相对安定的环境
④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积极: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还能容纳生产力发展;出现了20年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
消极:没有解决资本主义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固有矛盾。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世界范围内贫富分化加剧,经济危机时有发生,并且波及范围更大。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年份
国别
1951-1960
1961-1970
1971-
1980
联邦德国
8.6
4.7
2.8
美国
3.2
3.8
3.1
日本
7.9
11.2
4.8
法国
5.0
5.6
3.7
英国
2.8
2.9
1.8
材料:1951-1980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速度表
【问题探究】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
谈谈对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的看法。
3.社会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的调整
(1)苏联和东欧国家经济的改革
斯大林
赫鲁晓夫
勃列日涅夫
戈尔巴乔夫
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指令性计划和官僚化管理效率低下、运转不灵等问题突出,随后的改革陷入困境。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改革没有从根本上改变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戈尔巴乔夫改革从根本上改变了斯大林体制,但背离了社会主义方向。
1989年,东欧发生剧变;1991年苏联解体。社会主义经济面临挑战
(2)中国经济的改革--伟大转折
改革开放: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伟大的历史转折;中国通过改革开放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1世纪初),成功开辟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经济飞速发展,2010年,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2018年,中国经济总量突破90万亿元,对全球经济增长贡献率接近30%。2020年,中国经济总量首次突破100万亿元。
凯恩斯主义的核心思想就是刺激需求和加强国家的宏观干预。凯恩斯主义刺激了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的繁荣,但凯恩斯主义也是一个麻烦的制造者。
现代西方经济学最有影响的经济学家之一凯恩斯
第三次科技革命
2021年
政府宏观调控和市场调节相结合是经济增长的主要手段之一,科学技术在推动经济增长方面的作用越来越大;全球化趋势明显,贫富分化加剧,经济危机时有发展;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不断提升。
问题探究: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思考:第二次世界大战
后,世界经济的发展有何特点?
4.新独立的国家经济的发展
史料:第三世界的多数国家是工业基础薄弱的农业国,经济结构单一,生产力水平低,人民生活贫困。经过半个世纪的建设,发展中国家都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总的看来,前30年经济发展较快,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陷入停滞状态(被称为“失去的10年”)。90年代以后,才又出现新的发展势头。表现为:第一,创造了比独立前更高的经济发展速度,甚至创造了比发达国家更高的经济发展速度。第二,畸形的经济结构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改变。第三,民族经济有了较大的发展。第四,在世界经济中的比重增大。
------摘自《世界文明史》
二战后,原先的殖民地与半殖民地国家纷纷独立。这些国家将经济独立作为首要目标,并通过发展国有经济与制定经济计划加速自身的工业化进程。20世纪60年代至7年代前期,一些国家的经济实现了高速发展。
但此后由于自身经济结构存在问题,加上西方发达国家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道路仍然充满挑战。
【问题探究】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行独立国家经济发展的状况及存在的问题。
5.21世纪以来的世界经济与中国
问题:21世纪以来,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各国相互联系和依存日益加深。世界经济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突出,增长动能不足,贫富分化日益严重。
对策(“中国方案”):面对挑战,中国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倡议推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打造国际合作新平台,增添共同发展新动力。
【问题探究】根据所学知识,分析21世纪以来的世界经济存在的哪些问题?对此“中国方案”是什么?
二、现代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
国际贸易:泛指世界各国(或地区)之间所进行的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活动。它既包含着有形商品交换,也包含着无形商品的交换,一般由进口贸易和出口贸易所组成。
国际金融:就是国家和地区之间由于经济、政治、文化等联系而产生的货币资金的周转和运动。
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发展的基本线索
“布雷顿森林体系”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
世界银行(WBG)
以美元为中心的世界金融体系
《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GATT)
以美国为主导的世界贸易体系
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温故知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是如何形成的?
(请阅读教材P49-50页,并结合所学知识自主回答)
思考:二战后世界经济体系的“三大支柱”是什么?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世界银行
关贸总协定
标志
时间
宗旨
作用
性质
1945
1945
1947
稳定汇率提供短期贷款
提供长期贷款促进经济恢复发展
降低关税实现贸易自由化
国际货币金融组织
多边贸易协定
稳定世界金融和经济秩序
恢复和促进世界经济发展
扩大世界贸易
自主学习:请结合导学案完成下列表格
展示你的风采!
(一)国际贸易与人类生活
1、二战后国际贸易体系的建立和发展
(结合教材知识自主学习)
建立: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美国主导下,1947年达成《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宗旨:提高生活水平、保证充分就业、保证实际收入和有效需求的持续增长
作用:各缔约国通过谈判,削减关税和其他贸易壁垒,取消国际贸易中的歧视待遇,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
发展:关贸总协定是一个有关关税及贸易政策的国际性多边协定,不是一个正式的国际组织,1995年,在关贸总协定的基础上,世界贸易组织成立。
材料一:(面对经济危机)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为了摆脱困境,纷纷采取以邻为壑,转嫁危机的办法。他们提高关税,阻止外国商品进入本国市场;实行货币贬值,让本国商品打入别国市场。导致世界经济进一步陷入混乱,加深了经济危机,国际关系日趋恶化
材料二:1930年美国通过了美国历史上最高的关税法——《斯穆特—霍利关税法》,该法案大幅度提高了800多种商品的关税。
--—杰里·本特利等《新全球史》
问题: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战后国际贸易体系建立的背景。据右图分析“关贸总协定”
在战后世界经济发展中起到什么作用?
【问题探究】国际贸易体系建立的背景与影响
背景:从19世纪70年代到第二次世界大战,①由于战争与经济危机,各国通过贸易封锁与提高关税保护本国贸易,②国际贸易总量因此增速放缓,落后于生产的增长速度。世界经济萧条,人民生活困难。
作用:取消国际贸易中的歧视待遇,推动了国际贸易的增长
材料:世界贸易组织(WTO),是一个独立于联合国的永久性国际组织。该机构是当代最重要的国际经济组织之一,截至2020年5月,世界贸易组织有164个成员,24个观察员,其成员之间的贸易额占世界的绝大多数,因此被称为"经济联合国"。
【问题探究】世界贸易组织
积极影响:世界贸易组织成员间关税的下降和服务贸易市场的开放,直接降低了相关产品和服务的费用,刺激了有效需求,提高了生活水平。
举例:①1997年,69个世界贸易组织成员签署了《全球基础电信协定》,电报、电话、移动数据服务等电信市场相互开放,大大降低了人们的通信成本
②世贸组织在扩大货物生产与贸易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服务贸易,涉及旅游、运输、教育、金融、通信、信息等12大类,服务贸易对于经济的推动作用越来越大,为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提供了很大便利
问题: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世界贸易组织(WTO)成立,对人类生活带来哪些积极影响?(要求举例说明,做到“史论结合)
材料:2001年11月10日,在卡塔尔多哈举行的世界贸易组织(WTO)第四届部长级会议通过了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法律文件,它标志着中国成为世贸组织新成员;也标志着中国有了享受与其他世贸成员同等待遇的权利。这是我国改革开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进程中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伟大事件,也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一件具有历史意义的伟大事件。无论是对中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推动,还是对世界经济的促进,都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问题探究: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重大意义是什么?
意义:使中国经济在全球化进程中获得参与制定规则和竞争的有利位置,从而得到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对经济体制改革和现代化建设产生深刻影响,标志着中国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让中国与世界实现共赢。
新阶段:对外开放实现了由政策性开放到制度性开放。
①商品贸易同国际投资、技术贸易、劳务承包等结合在一起,实现了更多样的经济合作方式。②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传统的交易手段。③电子商务兴起,人们利用互联网技术和通信技术进行商品、技术和服务交换。④突破了时空障碍,极大提高了商业效率,降低了相关成本,便利了人们的生活。
问题探究: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以来世界贸易变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二)国际金融与人类生活
1、二战后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
确定国际货币制度
(双挂钩一固定)
(1)背景:吸取大危机和二战的教训;美国战后经济实力膨胀。
(2)内容
实质是建立一种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基本内容包括美元与黄金挂钩、国际货币基金会员国的货币与美元保持固定汇率(实行固定汇率制度)。
建立国际金融机构
机构
徽标
宗旨
业务活动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国际复兴开发银行世界银行
重建国际货币制度,以维持汇率的稳定和国际收支的平衡,增强会员国维持经济繁荣的信心。
鼓励对外投资,促进战后经济的复苏与发展。成立初期贷款对象集中在西欧国家,后来重点转向发展中国家。
向会员国发放短期贷款,用于进行国际收支调整。
向会员国发放中长期贷款,用于恢复和发展经济。
【自主学习】阅读教材,填写下列表格。
2、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金融的发展
(1)资本流动全球化、金融市场一体化和金融机构全球扩张成为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主导趋势。
(2)非银行金融机构迅速发展,特别是证券市场的融资规模不断扩大。
(3)不同金融机构的业务界限被打破,银行、证券和保险三者的产品日益趋同并相互融合,大型金融集团和跨国金融企业不断涌现。为人们提供资金便利
现代国际金融具有一定的风险,金融风险一旦失控,就会导致大范围金融波动,甚至引起全球性的金融危机。
3、中国在国际金融中的影响力上升
(1)2009年,中国政府开始推进人民币的国际化。
(2)2010年,中国成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第三大成员,仅次于美国和日本。
(3)2015年,中国发起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
(4)2016年,人民币成为主要的国际储备货币之一。
人民币加入SDR对完善国际货币体系和全球治理结构有深远影响:
一方面,人民币加入SDR有助于提高SDR篮子货币所代表的经济体在世界经济中的比重,从而大幅增强SDR的代表性。另一方面,人民币加入SDR将有助于降低SDR汇率的波动性,从而提高其作为储备资产的吸引力,减少储备货币波动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在当前对SDR讨论较少的时候进入,将来SDR进一步发挥作用时我国就能更多地参与国际货币体系改革和规则制定。
课堂小结
建构教材知识的思维导图
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要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加强创新能力开放合作,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拓展对外贸易,培育贸易新业态新模式,推进贸易强国建设。
——习近平《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谢谢!欢迎批评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