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9课:新文化运动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9课:新文化运动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21.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2-05-16 15:30: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1张PPT)
材料:1912—1919年,中国新建厂矿企业达470多家,投资近1亿元,加上原有扩建新增资本达1.3亿元以上,相当于革命前50年的投资总额。
辛亥革命之后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
材料:1915年,袁世凯公开复辟帝制,遭到全国人民的强烈反对,83天后,被迫取消帝制。1917年,军阀张勋拥戴清朝废帝溥仪登基,在全国人民的怒斥声中,12天后复辟丑剧就草草收场。
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1914年9月,袁世凯率百官到孔庙祭孔
民主、自由、
平等、博爱等思想观念
思想领域发生新旧思潮的激烈冲突
“国民教育,
以孔子之道
为修身大本”
一、背景:
1、辛亥革命后,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等思想观念深入人心。
2、袁世凯复辟帝制,掀起了“尊孔”、“复古”思潮。
二、开始的标志:
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为《新青年》,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开始。
三、代表人物:
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
四、主要阵地:
《新青年》
五、旗帜(口号):
民主(德先生)、科学(赛先生)
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来,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的一切黑暗。 ——陈独秀《敬告青年》

民主
科学
六、主要内容
1、前期:(四提倡四反对)
中国欲求生存,必须抛弃官僚专制的个人政治,实行自由的自治的国民政治。
——陈独秀
科学之兴,不在人劝说下,若车之有两轮。
——陈独秀
我翻开历史一看,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
——《狂人日记》
旧道德主要指以孔子学说为代表的儒家传统道
德,其核心内容是三纲五常,即君为臣纲,父
为子纲,夫为妻纲,礼、义、仁、智、信,历
代统治者以此来束缚人们的思想。
新道德就是男女平等、个性解放、人格
独立、权利平等。
文学革命
须言之有物,不作无病之呻吟。
——胡适
提倡____,反对
民主
独裁专制
1、前期:(四提倡四反对)
提倡____,反对
提倡______,反对
提倡______,反对
科学
迷信盲从
新道德
旧道德
新文学
旧文学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
2、后期:
十月革命后,宣传马克思主义。
代表人物:李大钊
中国马克思主义传播先驱: 李大钊
材料1:
《新青年》受到广大青年知识分子的普遍欢迎,被誉为”青年界之金针“和青年的“良师益友”。青年得此,如清夜闻钟,如当头一棒。
新文化运动的意义
材料2:
无论政治学术道德文章,西洋的法子和中国的法子,绝对是两样,断不可调和迁就。若是决计革新,一切都应该采用西洋的新法子,不必拿什么国粹、国情的话来捣乱。
——陈独秀
材料3:
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钱玄同认为“惟有将中国书籍一概束之高阁一法”,才能避免“中毒”,甚至要“废灭汉文”、采用世界语。
七、影响:
进步性:
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启发着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
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
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
为五四运动的爆发做了思想准备。
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条件。
局限性:
新文化运动中也有对东西方文化绝对否定或肯定的偏向,这一直影响到后来。
“打倒孔家店!”
运动名称 领导人物 学习层面 目的
洋务运动
地主阶级洋务派
科学技术
(器物)
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
戊戌变法
资产阶级维新派
政治制度
建立君主立宪制
辛亥革命
政治制度
资产阶级革命派
追求民主共和,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新文化运动
激进的民主主义者
思想文化
追求民主和科学
根据以上表格,请总结出中国近代化的特点:
中国近代化探索的特点:层层递进、由表及里、由浅入深。
中国近代化探索的启示
要勇于探索,为国家的强大而贡献自己的力量;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资本主义道路是行不通的;
只有社会主义道路、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