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各地2020-2021学年下学期高一语文期末试卷分类汇编:语言文字运用专题(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江苏省各地2020-2021学年下学期高一语文期末试卷分类汇编:语言文字运用专题(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4.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7-17 22:41: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语言文字运用专题
江苏省连云港市2020-2021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调研考试高一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1)病无所医、医无所药,许多罕见病患者在求医路上倍加艰辛。除了医学诊疗艰难,对罕见病的救助等体制机制也有待完善。因此,罕见病的救治,

,也是一个社会问题,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才能解决。
(2)相关体制机制要着力完善。罕见病的救治,

。一些新研制的治疗某种罕见病的药品需要加快审批速度,尽快上市用于临床。国家相关部门要制定相应制度,简化审批流程。其次,就是要完善罕见病救助机制。同时,也要畅通社会慈善救助的渠道,吸引更多社会力量参与到罕见病患者的救治过程中。
(3)罕见病的防治根本还在于医学发展和科技创新。罕见病虽然罕见,却事关患者生命,所以应该鼓励对罕见病的研究。要鼓励医院和医生投身到罕见病的研究中去,对罕见病的发病原因和机制多加了解。国家应该鼓励和吸引医学、生物学等多学科力量,加大罕见病研究力度,为罕见病的研究提供更多的资金和人力保障,研制出更多的药品。
(4)同时,医生的培训不容忽视。业内流传着这样一句话,“认识、了解罕见病的医生比罕见病还要罕见”。许多医生不熟悉罕见病,有可能导致漏诊、误诊,进而影响患者的治疗。不知者不为怪,

,而是应着力去改善,争取让更多的医生熟悉和了解罕见病,能够尽早识别,从而为治疗争取更多的时间。
18.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6分)
19.请以“罕见病的救治需要”开头,分别对(2)(3)(4)三段文字的主要意思进行概括,每处不超过12个字。(3分)
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一处语病,请修改。(2分)
【分析】(1)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此类型题首先要通读语段,了解句意,然后注意上下句的衔接、呼应,做到话题统一,句序合理,衔接和呼应自然。
(2)本题考查提炼语意的能力,答题时应首先通读语段,了解大意,准确把握语段的主要信息,再进行合理压缩,且注意字数的限制。
(3)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语病题通常的做法是压缩看主干有没有残缺、搭配不当等毛病,再看压缩掉的修饰成分与主干之间是否存在修饰不当的毛病。
【解答】(1)第一处,由前面可知,此处是“罕见病的救治”,由后面“也是一个社会问题”可知,此处所用句式应为“不只是一个……问题”,而救治罕见病首先应是医学问题,据此可以填写。
第二处,由前面可知,此处依然是说“罕见病的救治”,结合后面“其次,就是……”,可见此处应是“首先……”,再结合“一些新研制的治疗某种罕见病的药品需要加快审批速度……”可知,此处应是说“首先就是药品”。
第三处,结合前面“许多医生不熟悉罕见病,有可能导致漏诊、误诊,进而影响患者的治疗。不知者不为怪”和后面“而是应着力去改善,争取让更多的医生熟悉和了解罕见病”可知,此处应是说不应该责怪医生。
(2)由第二段开头“相关体制机制要着力完善”可知,这一段是说“罕见病的救治需要完善相关体制机制”。
由第三段开头“罕见病的防治根本还在于医学发展和科技创新”可知,这一段是说“罕见病的救治需要促使医学发展和科技创新”。
由第四段开头“同时,医生的培训不容忽视”可知,这一段是说“罕见病的救治需要加强对医生的培训”。
(3)“医院和医生投身到罕见病的研究中去”搭配不当,“医生”可以“投身”,“医院”不能“投身”,应把“投身”改为“投入”。“投入”,置身其中,放进去,全身心的做一件事情,可以是投入金钱,也可以是投入时间、精力等后面可以加具体投入的事物;“投身”,把全部的热情献给它,以极大的精力投身到某个事情中之中,指全身心参加进去,一般指人。
答案:
(1)①不只是一个医学问题;②首先就是药品;③这并不应该责怪医生。
(2)①完善相关体制机制;②促进医学发展和科技创新;③加强对医生的培训。
(3)把“投身”改为“投入”。
【点评】语段综合考查立足于段,主要关注语文基础知识的综合性考查。一是通过一段文字考查包括拼音、汉字、词语、句子等在内的各项基础知识;二是不仅考查语文知识,还考查其它学科的相关知识。试题主要涉及这几个方面:1.在语段内根据拼音写出汉字或给汉字注音或改正句子中的错别字;2.理解和运用语段内的词语、成语和熟语;3.判断标点符号使用是否正确;4.在语段中调整句子顺序或把从语段中抽出的句子归位;5.改正语段中的病句;6.分析语段的基本内容,归纳语段主旨。
江苏省泰州市2020-2021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高一语文试题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王开岭理性精神的背后,我感受强烈的还有一股挥之不去的浪漫:性情的浪漫,心灵的浪漫,目光的浪漫。(
)看得出,王开岭是一个理想主义者,
在他最具现实性和批判性的文本中,
影影绰绰闪动着生命审美,正是这色彩,让我瞥见了一个浪漫主义者的挺拔背影,一个自由高蹈者的倔强。有一篇叫《精神明亮的人》的文章,
换了别人,是无论如何也走不出那么远的,文中,他提取了现代人生态中常常忽略的“看日出”这一细节,把生理惰性提升为精神遗憾:“迎接晨曦,
感官愉悦,
精神体验……按时看日出,乃生命健康和积极性情的一个标志。它意味着一次洗礼,一记被沐浴和照耀的仪式,赋予生命以新的索引、新的知觉、新的闪念与发现……”有谁表达过这样的细节?有谁曾对这样简单的自然情景进行过精神提纯?或许是天然性情,或许是后天定力,王开岭对读者有一种含蓄的谦让和尊重。而这种尊重,恰恰是我们很多——甚至包括被评价为“优秀”的作者所不具备的。
18.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虽然

如果

而是
B.
即使

如果
不仅是
更是
C.
即使

尽管
不是
而是
D.
虽然

尽管
不仅是
更是
19.
下列各句中的破折号,和文中破折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A.
赵太爷跳过去,给了他一个嘴巴。“你怎么会姓赵!——你那里配姓赵!

B.
我一直坚持读书,想借此唤起弟妹对生活的希望——无论环境多么困难。
C.
李时珍总共花了二十多年时间,才编成这部药学经典——《本草纲目》。
D.
你画得真好。——但是我就是想不通你为什么这样勇敢,就不怕他生气?
20.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这浪漫就像菌种,他的体悟和才华因此变得更加生动。
B.
他的体悟和才华变得更加生动了,这浪漫就像菌种。
C.
使他的体悟和才华变得更加生动的,正是这浪漫的菌种。
D.
这浪漫就像菌种,极大地生动了他的体悟和才华。
【答案】18.
B
19.
A
20.
D
【解析】
【分析】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
“虽然……也……”关联词搭配不当,应该是“即使……也……”;根据情境,“换了别人”只是假设,所以用“如果”更合适;王开岭看日出的体验应该既有感官愉悦,也有精神体验,而感官愉悦是浅层次的,精神体验是深层次的,更进一层,显然,用表递进关系的“更是”更恰切。
故选B。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
文中和A项的破折号都是表示递进。
B.表示补充说明;
C.表示解释说明;
D.表示话题的突转。
故选A。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情境补写的能力。
A选项前后两句陈述对象不一致,故排除A;承接上文,“浪漫”是陈述对象,应该作主语,排除B和C;根据下文,陈述对象是“王开岭”,这里承上启下,D项句式和语言表达上更和谐自然。
故选D。
江苏省宿迁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近代以来,学术界三大显学分别是敦煌学、甲骨学及红学,但前两门仅是少数专家的“显学”,而红学,不仅广大民众十分关注,还有王国维、胡适等学界泰斗。谈及《红楼梦》这部文学经典,毛泽东曾说:“读三遍不够,需要至少读五遍。”反复品读《红楼梦》,主要在于其是封建社会百科全书,作品(
),如同艺术宝库,其中诗词歌赋、建筑园林、琴棋书画、_______,______,_______等内容(
),涉及了众多传统文化,是广大民众认识传统的最佳途径。总之,作为中国古代小说百科全书式的作品,《红楼梦》具有如此丰富深刻的思想意蕴不是(
)的,这不仅与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成熟密不可分,甚至与中国古代哲学的发展也是密不可分的。
18.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词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包罗万象
司空见惯
偶然
B.面面俱到
俯拾皆是
巧合
C.包罗万象
俯拾皆是
偶然
D.面面俱到
司空见惯
巧合
19.在横线上依次填入恰当的四字短语,使语意完整。(3分)
20.文中画横线的语句有两处语病,请修改。(4分)
【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成语)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理解所给词语(包括成语)的含义,然后结合语境进行判断。
(2)本题考查补写语句(四字短语)的能力。解答此题,应结合语境补写,注意和上下文语意要连贯,同时要注意是填写四字短语。
(3)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解答此题,先分析画线句子,找出其中的语病,然后针对语病一一加以修改。
【解答】(1)包罗万象:形容内容丰富,应有尽有;无所不有。面面俱到:各方面都能照顾到,没有遗漏疏忽;也指虽然照顾到各方面,但一般化。此处强调作品内容丰富,故选“包罗万象”。司空见惯:指某事常见,不足为奇。俯拾皆是:只要低下头来捡取,到处都是,形容多而易得。此处是说作品中的“诗词歌赋、建筑园林、琴棋书画”等内容很多,故选“俯拾皆是”。偶然:表示突然的,意想不到的,不是经常的。巧合:即若干小概率事件一起发生,指恰好吻合;正巧一致。根据后文“这不仅……密不可分的”可知,此处应选“偶然”。
故选:C。
(2)该语境强调《红楼梦》包罗万象,填写时一要依据《红楼梦》属于“传统文化”范畴;二要注意要用四字短语。例如:酒令灯谜、医卜星象、纺织刺绣、中医药膳、烹饪美食、戏曲说唱、民情民俗、佛学道教等。意思对即可。
(3)不仅广大民众十分关注,还有王国维、胡适等学界泰斗原句语病有:一、语序不当,应先说“王国维、胡适等学界泰斗”,再说“广大民众”;二是成分残缺,应在“王国维、胡适等学界泰斗”后加谓语,如“倾心研究”。
答案:
(1)C
(2)示例:酒令灯谜、医卜星象、纺织刺绣、中医药膳、烹饪美食、戏曲说唱、民情民俗、佛学道教。
(3)不仅王国维、胡适等学界泰斗倾心研究,广大民众也十分关注。
【点评】“辨析并修改病句”在近11年的高考中年年出现,已成为必考题型之一。分值一般不少于3分。考查的病句类型主要是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六种。考查方式有两种:一是辨析病句,通常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二是修改病句,通常以主观题的形式出现。
江苏省扬州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2小题,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心血管疾病的治疗也受益于中医药学。中医的一个治则是活血化瘀,这一治则也适用于冠心病的术后维护。中药提取的芍药苷等被用于防止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的血管再狭窄,临床显示再狭窄率大幅降低。(
)。
心脑血管疾病相关的一个新领域也正在发展,即所谓的生物力药理学的发现,旨在以将中药的药效和血流的生物力学影响相结合为目的,用于防病治病。实验研究表明,保健运动可提高血流剪应力,再联合使用某些活血中药,可以减少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
18.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还有许多其他证据支持中医活血化瘀的临床疗效
B.
还有其他许多证据支持中医活血化瘀的临床疗效
C.
还有许多其他证据支撑中医活血化瘀的临床疗效
D.
还有其他许多证据支撑中医活血化瘀的临床疗效
19.
文中画横线的语句有三处语病,请修改。
【答案】18.
A
19.
修改为:和心脑血管疾病相关的一个新领域也正在发展,即所谓的生物力药理学,旨在将中药的药效和血流的生物力学影响相结合,用于防病治病。
【解析】
【分析】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
“其他许多证据”语序不当,应为“许多其他证据”,排除BD;“支撑……疗效”搭配不当,应为“支持……疗效”,排除C。
故选A。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原文语病有:“心脑血管疾病相关的一个新领域”介词残缺,应在前面加上“和”;“发现”与“新领域”搭配不当,应删掉“的发现”;“旨在”和“以……为目的”句式杂糅,语意重复,删掉“以……为目的”。
江苏省苏州市2020-2021学年第二学期学业质量阳光指标调研(期末)高一语文试卷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2小题,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19题。
一生中能有这样两个发现,该是很够了。
只能作出一个这样的发现,
已经是幸福的了。
马克思在他所研究的每一个领域,甚至在数学领域,
有独到的发现,这样的领域是很多的,
其中任何一个领域他都不是浅尝辄止。
正因为这样,所以马克思是当代最遭忌恨和最受诬蔑的人。各国政府——无论专制政府或共和政府,都驱逐他;资产者——无论保守派或极端民主派,都竞相诽谤他,诅咒他。他对这一切毫不在意,把它们当作蛛丝一样轻轻拂去,只是在万不得已时才给以回敬。现在他逝世了,在整个欧洲和美洲,从西伯利亚矿井到加利福尼亚,千百万革命战友无不对他表示尊敬、爱戴和悼念,而我可以大胆地说:他可能有过许多敌人,但未必有一个私敌。
18.依次填入文段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即使

但是

而且
B.虽然

然而

然而
C.即使

虽然

然而
D.虽然

不仅

而且
19.下列各项中,和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纤云弄巧,飞星传恨。
B.歌台暖响,春光融融。
C.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D.玉鉴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
【分析】(1)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关联词语的使用要熟悉关联词之间的搭配,还要分清句子之间的关系。(2)本题考查辨别修辞的能力。常用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等,要能够区分。
【解答】(1)句子先说“两个发现”,后面说“只能作出一个这样的发现”,可见“只能作出一个这样的发现”和“一生中能有这样两个发现,该是很够了”不是转折关系,而是让步假设关系,这就排除BD。“马克思在他所研究的每一个领域,甚至在数学领域”和前面的内容构成转折关系,而“虽然”是连词,用在上半句,表示让步,下半句说出正面意思,常用“可是”“但是”“却是”等词呼应。“但是”用在后半句话里表示转折。所以第三个横线应选择“但是”,这就排除C。
故选A。
(2)“把它们当作蛛丝一样轻轻拂去”运用了比喻修辞,把“驱逐他”“竞相诽谤他,诅咒他”比成“蛛丝”。
A.“纤云弄巧,飞星传恨”运用拟人修辞,把“云”“星”人格化。
B.运用了通感的修辞手法。歌声是听觉,而春光融融是感觉,是为通感。
C.运用了夸张的手法。意思是说洞庭湖浩瀚无际,把广袤的东南地区分裂成吴楚两大部分,天地万物也好像都日日夜夜漂浮在湖水中一样。
D.运用了比喻修辞。把一碧万顷的湖水比成“玉鉴”,把扁舟比成“一叶”。
故选D。
答案:
(1)A
(2)D
【点评】词语运用题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分析:
(1)意义轻重不同。
(2)意义侧重点不同。
(3)范围大小不同。
(4)适用对象不同。
(5)感彩不同。
(6)语体色彩不同。
(7)语法搭配不同。
江苏省南京市六校2020-2021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联考高一语文试卷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小题。
时令已近大雪,但幕阜山的一草一木由于生长在江南,似乎还没有做好和秋天告别的准备。天刚刚下过一场小雨,当汽车进入乡村公路的时候,打开车窗,窗外是清新湿润的,窗外是生机盎然的。
这是南方的初冬,寂静朗润。横贯湘鄂赣三省的幕阜山脉,(
)尽是红、黄、金、绿色组成的绚烂景致——(
)的是桂花,火红耀眼的是枫林,金黄挺拔的是银杏,青翠滴绿的是茶园。山间小路在斑斓的色彩中蜿蜒,两旁的青苔黄叶,枯荣相间,高低相依,错落有致。不知名的野花娇艳怒放,(
)。林间的小鸟欢快歌唱,节奏明快。不远处的山坡上,一阵轻风乍起,红叶如展翅欲飞的蝴蝶在风中翩翩起舞,又像一团团熊熊燃烧的烈焰在空中飘荡,尽情地向人们展示着幕阜山脉的美妙景色。
站在主峰黄龙山上,游客可见万里长江船影点点,鄱阳、洞庭(
)。汽车沿着盘旋的公路行驶不到一小时,就到了我们此行的目的地。
18.依次填入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漫山遍野
沁人心脾
千姿百态
波光粼粼
B.比比皆是
神清气爽
绰约多姿
波光粼粼
C.漫山遍野
沁人心脾
绰约多姿
水光潋滟
D.比比皆是
神清气爽
千姿百态
水光潋滟
19.下列各项中,和划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3
分)
A.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B.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
C.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
D.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20.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成“窗外是清新湿润且生机盎然的。”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3
分)
【分析】(1)本题考查理解和辨析近义成语的能力。要注意区分近义词中不同语素的含义,做题时根据语境分析看是否使用合适。
(2)本题主要考查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常见修辞手法有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设问和反问,应了解修辞的概念,结合语段的句子具体分析。
(3)本题考查语言运用的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阅读这两个句子,找到两者的不同点,从句子间关系、句式的使用、以及表达效果等方面分析原文表达效果更好的原因。
【解答】(1)第一空,漫山遍野:遍布山野,形容很多。比比皆是:到处都是。语境是对幕阜山脉环境的描写,突出色彩的绚烂夺目,用“漫山遍野”更合适。
第二空,沁人心脾:指呼吸道新鲜空气或喝了清凉饮料使人感到舒适。现也用来形容欣赏了美好的诗文、乐曲等给人以清新、爽朗的感觉。神清气爽:形容人神志清爽,心情舒畅;也形容人长得神态清明,气质爽朗(常用于人)。语境表述的是桂花的香味,用“沁人心脾”更合适。
第三空,千姿百态:形容姿态多种多样,各不相同。绰约多姿:形容女子姿态柔美。语境表述的是野花多种多样,用“千姿百态”更合适。
第四空,波光粼粼:波光闪动的样子。水光潋滟:水波荡漾、波光闪闪的样子。从两个词语的意思来看,两者都符合文意,但从语境前的叠词来分析,“船影点点”与“波光粼粼”相对应,更能增强语段的韵律感,故用“波光粼粼”更合适。
故选A。
(2)文中划横线句用“欢快歌唱”形容小鸟,运用了拟人手法。
A.“千山”“万径”为夸张手法;
B.将“眉毛”比作“小山”,“香腮”如“雪”,为比喻手法;
C.“呼晴”“窥”形容鸟雀,为比拟手法;
D.“朱门”代指豪门,为借代手法。
故选C。
(3)从句式角度看,相对改句,原句为分开的两句,为短句,二者句式节奏不同。原句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节奏感,功更表现出对美景的喜爱之情。
从内容看,“窗外”重复了一次,更有强调意味:用“清新湿润”“生机盎然”两个短语分列,更能强调突出窗外景致的美丽。
从整体风格上看,文段断句较多,语言灵动有韵味,原句更符合语段的整体语言风格。
答案:
(1)A
(2)C
(3)①句式节奏不同:原句为短句,富有节奏感,适合表现对美景的喜爱之情。
②强调的程度不同:原句用“清新湿润”“生机盎然”两个短语分列,更能强调突出窗外景致的美丽。
③从整体风格上看,原句更符合语段的整体语言风格。
【点评】语段综合考查立足于段,主要关注语文基础知识的综合性考查。一是通过一段文字考查包括拼音、汉字、词语、句子等在内的各项基础知识;二是不仅考查语文知识,还考查其它学科的相关知识。试题主要涉及这几个方面:1.在语段内根据拼音写出汉字或给汉字注音或改正句子中的错别字;2.理解和运用语段内的词语、成语和熟语;3.判断标点符号使用是否正确;4.在语段中调整句子顺序或把从语段中抽出的句子归位;5.改正语段中的病句;6.分析语段的基本内容,归纳语段主旨。
江苏省泰州中学2020-2021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高一语文试题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读者是一个美好的身份。在很大程度上,人类精神文明的成果是以书籍的形式保存的,(
)。换言之,唯有读书,才能使一个人加入人类精神文明成果的传承中。____,对于不是真正读者的人来说,_____在书籍中的人类精神财富等于不存在,他们无法享用和占有这笔宝贵的财富。一个人唯有在成为真正的读者以后才会知道,这是多么巨大的损失。历史上有许多伟大的人物,在他们_______的声誉背后,往往有一个人所不知的身份,便是终身读者,即一辈子爱读书的人。在某种意义上,一个民族的精神素质也取决于人口中高趣味读者的比例。
然而,一个人并不是随便读点什么就可以称作读者的,真正的读者应该养成读书的癖好,形成自己的读书趣味,有较高的读书品味。要让读书成为生活的必需,几天不读书就寝食不安,_____;要有自己的选择,体现自己的个性和兴趣,千万不要追随媒体的宣传只读一些畅销书和时尚书;要具备基本的判断力和鉴赏力,倾心好书,绝不容忍贫乏和浅薄的劣书。唯有做真正的读者,才能从人类精神文明的食粮中吸收营养,成为真正的文明人。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否则
凝聚
无所不晓
自惭形秽
B.相反
会聚
无所不晓
自愧不如
C.相反
凝聚
众所周知
自惭形秽
D.否则
会聚
众所周知
自愧不如
19.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而读者就是把这些成果据为己有并享用它们的人
B.而读书就是把这些成果据为己有并享用它们的过程
C.而读者就是享用这些成果并把它们据为已有的人
D.而读书就是享用这些成果并把它们据为己有的过程
20.下列各项中,和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相同修辞手法的一项是(3分)(

A.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B.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C.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D.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分析】(1)本题考查理解和辨析近义成语(词语)的能力。要注意区分近义词中不同语素的含义,做题时根据语境分析看是否使用合适。
(2)本题考查句子归位,理解句子的深刻含义。要注意结合语境进行探究,注意表述的先后对应与叙述对象的一致性。
(3)本题考查正确使用修辞手法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正确判断文中画波浪线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然后分析每个选项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最后做出选择。
【解答】(1)第一处,否则:连词,如果不是这样。相反:连词,用在下文句首或句中,表示转折或递进关系。前面说到“唯有读书,才能使一个人加入人类精神文明成果的传承中”,后面是“对于不是真正读者的人来说”,这里有语意的转折,前面是真正的读者读书的好处,后面是相反的情况,应填“相反”。
第二处,凝聚:聚集;积聚。会聚:聚集(多用于人)。这里形容“精神财富”,应用“凝聚”。
第三处,无所不晓:没有什么不知道的。众所周知:人们普遍都知道。后面说到“往往有一个人所不知的身份,便是终身读者,即一辈子爱读书的人”,这是伟人共有的特点,且这是大家都知道的,应用“众所周知”。
第四处,自惭形秽:因为自己不如别人而感到惭愧。自愧不如:自感不如别人而内心惭愧。这里是说真正的读者若是几天不读书就会觉得自己没有进步,觉得自己比不上别人,完全没有自信,应用“自惭形秽”。
故选C。
(2)根据下文“换言之,唯有读书,才能使一个人加入人类精神文明成果的传承中”可知,填入的句子应以“读书”为叙述对象,排除AC。后面还说到“他们无法享用和占有这笔宝贵的财富”,这里也应先“享用”后“占有”,排除B项。
故选D。
(3)画线句使用可比喻修辞,将人类精神文明比喻成食粮。
A.夸张、拟人。猿猱不能“愁”,这是拟人化了。
黄鹤飞的多高啊,它尚且不能过去;猿猱(乃攀援高手)想过去却也得为攀援发愁,这是夸张的手法。
B.借代。以丝竹借代音乐,以案牍借代公务。
C.使用了比喻修辞。诗人以“蓬”“雁”自比,说自己像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汉塞”,像振翮北飞的“归雁”一样进入“胡天”。
D.拟人。通过诗人丰富的想象,本来无知无情的明月,竟变成了一个了解自己,富于同情的知心人,她能够而且愿意接受自己的要求,将自己对朋友的怀念和同情带到辽远的夜郎之西。
故选C。
答案:
(1)C
(2)D
(3)C
【点评】语段综合考查立足于段,主要关注语文基础知识的综合性考查。一是通过一段文字考查包括拼音、汉字、词语、句子等在内的各项基础知识;二是不仅考查语文知识,还考查其它学科的相关知识。试题主要涉及这几个方面:1.在语段内根据拼音写出汉字或给汉字注音或改正句子中的错别字;2.理解和运用语段内的词语、成语和熟语;3.判断标点符号使用是否正确;4.在语段中调整句子顺序或把从语段中抽出的句子归位;5.改正语段中的病句;6.分析语段的基本内容,归纳语段主旨。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