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字运用专题
江苏省连云港市2020-2021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调研考试高一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1)病无所医、医无所药,许多罕见病患者在求医路上倍加艰辛。除了医学诊疗艰难,对罕见病的救助等体制机制也有待完善。因此,罕见病的救治,
①
,也是一个社会问题,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才能解决。
(2)相关体制机制要着力完善。罕见病的救治,
②
。一些新研制的治疗某种罕见病的药品需要加快审批速度,尽快上市用于临床。国家相关部门要制定相应制度,简化审批流程。其次,就是要完善罕见病救助机制。同时,也要畅通社会慈善救助的渠道,吸引更多社会力量参与到罕见病患者的救治过程中。
(3)罕见病的防治根本还在于医学发展和科技创新。罕见病虽然罕见,却事关患者生命,所以应该鼓励对罕见病的研究。要鼓励医院和医生投身到罕见病的研究中去,对罕见病的发病原因和机制多加了解。国家应该鼓励和吸引医学、生物学等多学科力量,加大罕见病研究力度,为罕见病的研究提供更多的资金和人力保障,研制出更多的药品。
(4)同时,医生的培训不容忽视。业内流传着这样一句话,“认识、了解罕见病的医生比罕见病还要罕见”。许多医生不熟悉罕见病,有可能导致漏诊、误诊,进而影响患者的治疗。不知者不为怪,
③
,而是应着力去改善,争取让更多的医生熟悉和了解罕见病,能够尽早识别,从而为治疗争取更多的时间。
18.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6分)
19.请以“罕见病的救治需要”开头,分别对(2)(3)(4)三段文字的主要意思进行概括,每处不超过12个字。(3分)
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一处语病,请修改。(2分)
【分析】(1)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此类型题首先要通读语段,了解句意,然后注意上下句的衔接、呼应,做到话题统一,句序合理,衔接和呼应自然。
(2)本题考查提炼语意的能力,答题时应首先通读语段,了解大意,准确把握语段的主要信息,再进行合理压缩,且注意字数的限制。
(3)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语病题通常的做法是压缩看主干有没有残缺、搭配不当等毛病,再看压缩掉的修饰成分与主干之间是否存在修饰不当的毛病。
【解答】(1)第一处,由前面可知,此处是“罕见病的救治”,由后面“也是一个社会问题”可知,此处所用句式应为“不只是一个……问题”,而救治罕见病首先应是医学问题,据此可以填写。
第二处,由前面可知,此处依然是说“罕见病的救治”,结合后面“其次,就是……”,可见此处应是“首先……”,再结合“一些新研制的治疗某种罕见病的药品需要加快审批速度……”可知,此处应是说“首先就是药品”。
第三处,结合前面“许多医生不熟悉罕见病,有可能导致漏诊、误诊,进而影响患者的治疗。不知者不为怪”和后面“而是应着力去改善,争取让更多的医生熟悉和了解罕见病”可知,此处应是说不应该责怪医生。
(2)由第二段开头“相关体制机制要着力完善”可知,这一段是说“罕见病的救治需要完善相关体制机制”。
由第三段开头“罕见病的防治根本还在于医学发展和科技创新”可知,这一段是说“罕见病的救治需要促使医学发展和科技创新”。
由第四段开头“同时,医生的培训不容忽视”可知,这一段是说“罕见病的救治需要加强对医生的培训”。
(3)“医院和医生投身到罕见病的研究中去”搭配不当,“医生”可以“投身”,“医院”不能“投身”,应把“投身”改为“投入”。“投入”,置身其中,放进去,全身心的做一件事情,可以是投入金钱,也可以是投入时间、精力等后面可以加具体投入的事物;“投身”,把全部的热情献给它,以极大的精力投身到某个事情中之中,指全身心参加进去,一般指人。
答案:
(1)①不只是一个医学问题;②首先就是药品;③这并不应该责怪医生。
(2)①完善相关体制机制;②促进医学发展和科技创新;③加强对医生的培训。
(3)把“投身”改为“投入”。
【点评】语段综合考查立足于段,主要关注语文基础知识的综合性考查。一是通过一段文字考查包括拼音、汉字、词语、句子等在内的各项基础知识;二是不仅考查语文知识,还考查其它学科的相关知识。试题主要涉及这几个方面:1.在语段内根据拼音写出汉字或给汉字注音或改正句子中的错别字;2.理解和运用语段内的词语、成语和熟语;3.判断标点符号使用是否正确;4.在语段中调整句子顺序或把从语段中抽出的句子归位;5.改正语段中的病句;6.分析语段的基本内容,归纳语段主旨。
江苏省泰州市2020-2021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高一语文试题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王开岭理性精神的背后,我感受强烈的还有一股挥之不去的浪漫:性情的浪漫,心灵的浪漫,目光的浪漫。(
)看得出,王开岭是一个理想主义者,
在他最具现实性和批判性的文本中,
影影绰绰闪动着生命审美,正是这色彩,让我瞥见了一个浪漫主义者的挺拔背影,一个自由高蹈者的倔强。有一篇叫《精神明亮的人》的文章,
换了别人,是无论如何也走不出那么远的,文中,他提取了现代人生态中常常忽略的“看日出”这一细节,把生理惰性提升为精神遗憾:“迎接晨曦,
感官愉悦,
精神体验……按时看日出,乃生命健康和积极性情的一个标志。它意味着一次洗礼,一记被沐浴和照耀的仪式,赋予生命以新的索引、新的知觉、新的闪念与发现……”有谁表达过这样的细节?有谁曾对这样简单的自然情景进行过精神提纯?或许是天然性情,或许是后天定力,王开岭对读者有一种含蓄的谦让和尊重。而这种尊重,恰恰是我们很多——甚至包括被评价为“优秀”的作者所不具备的。
18.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虽然
也
如果
不
而是
B.
即使
也
如果
不仅是
更是
C.
即使
也
尽管
不是
而是
D.
虽然
也
尽管
不仅是
更是
19.
下列各句中的破折号,和文中破折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A.
赵太爷跳过去,给了他一个嘴巴。“你怎么会姓赵!——你那里配姓赵!
”
B.
我一直坚持读书,想借此唤起弟妹对生活的希望——无论环境多么困难。
C.
李时珍总共花了二十多年时间,才编成这部药学经典——《本草纲目》。
D.
你画得真好。——但是我就是想不通你为什么这样勇敢,就不怕他生气?
20.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这浪漫就像菌种,他的体悟和才华因此变得更加生动。
B.
他的体悟和才华变得更加生动了,这浪漫就像菌种。
C.
使他的体悟和才华变得更加生动的,正是这浪漫的菌种。
D.
这浪漫就像菌种,极大地生动了他的体悟和才华。
【答案】18.
B
19.
A
20.
D
【解析】
【分析】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
“虽然……也……”关联词搭配不当,应该是“即使……也……”;根据情境,“换了别人”只是假设,所以用“如果”更合适;王开岭看日出的体验应该既有感官愉悦,也有精神体验,而感官愉悦是浅层次的,精神体验是深层次的,更进一层,显然,用表递进关系的“更是”更恰切。
故选B。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
文中和A项的破折号都是表示递进。
B.表示补充说明;
C.表示解释说明;
D.表示话题的突转。
故选A。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情境补写的能力。
A选项前后两句陈述对象不一致,故排除A;承接上文,“浪漫”是陈述对象,应该作主语,排除B和C;根据下文,陈述对象是“王开岭”,这里承上启下,D项句式和语言表达上更和谐自然。
故选D。
江苏省宿迁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近代以来,学术界三大显学分别是敦煌学、甲骨学及红学,但前两门仅是少数专家的“显学”,而红学,不仅广大民众十分关注,还有王国维、胡适等学界泰斗。谈及《红楼梦》这部文学经典,毛泽东曾说:“读三遍不够,需要至少读五遍。”反复品读《红楼梦》,主要在于其是封建社会百科全书,作品(
),如同艺术宝库,其中诗词歌赋、建筑园林、琴棋书画、_______,______,_______等内容(
),涉及了众多传统文化,是广大民众认识传统的最佳途径。总之,作为中国古代小说百科全书式的作品,《红楼梦》具有如此丰富深刻的思想意蕴不是(
)的,这不仅与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成熟密不可分,甚至与中国古代哲学的发展也是密不可分的。
18.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词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包罗万象
司空见惯
偶然
B.面面俱到
俯拾皆是
巧合
C.包罗万象
俯拾皆是
偶然
D.面面俱到
司空见惯
巧合
19.在横线上依次填入恰当的四字短语,使语意完整。(3分)
20.文中画横线的语句有两处语病,请修改。(4分)
【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成语)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理解所给词语(包括成语)的含义,然后结合语境进行判断。
(2)本题考查补写语句(四字短语)的能力。解答此题,应结合语境补写,注意和上下文语意要连贯,同时要注意是填写四字短语。
(3)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解答此题,先分析画线句子,找出其中的语病,然后针对语病一一加以修改。
【解答】(1)包罗万象:形容内容丰富,应有尽有;无所不有。面面俱到:各方面都能照顾到,没有遗漏疏忽;也指虽然照顾到各方面,但一般化。此处强调作品内容丰富,故选“包罗万象”。司空见惯:指某事常见,不足为奇。俯拾皆是:只要低下头来捡取,到处都是,形容多而易得。此处是说作品中的“诗词歌赋、建筑园林、琴棋书画”等内容很多,故选“俯拾皆是”。偶然:表示突然的,意想不到的,不是经常的。巧合:即若干小概率事件一起发生,指恰好吻合;正巧一致。根据后文“这不仅……密不可分的”可知,此处应选“偶然”。
故选:C。
(2)该语境强调《红楼梦》包罗万象,填写时一要依据《红楼梦》属于“传统文化”范畴;二要注意要用四字短语。例如:酒令灯谜、医卜星象、纺织刺绣、中医药膳、烹饪美食、戏曲说唱、民情民俗、佛学道教等。意思对即可。
(3)不仅广大民众十分关注,还有王国维、胡适等学界泰斗原句语病有:一、语序不当,应先说“王国维、胡适等学界泰斗”,再说“广大民众”;二是成分残缺,应在“王国维、胡适等学界泰斗”后加谓语,如“倾心研究”。
答案:
(1)C
(2)示例:酒令灯谜、医卜星象、纺织刺绣、中医药膳、烹饪美食、戏曲说唱、民情民俗、佛学道教。
(3)不仅王国维、胡适等学界泰斗倾心研究,广大民众也十分关注。
【点评】“辨析并修改病句”在近11年的高考中年年出现,已成为必考题型之一。分值一般不少于3分。考查的病句类型主要是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六种。考查方式有两种:一是辨析病句,通常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二是修改病句,通常以主观题的形式出现。
江苏省扬州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2小题,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心血管疾病的治疗也受益于中医药学。中医的一个治则是活血化瘀,这一治则也适用于冠心病的术后维护。中药提取的芍药苷等被用于防止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的血管再狭窄,临床显示再狭窄率大幅降低。(
)。
心脑血管疾病相关的一个新领域也正在发展,即所谓的生物力药理学的发现,旨在以将中药的药效和血流的生物力学影响相结合为目的,用于防病治病。实验研究表明,保健运动可提高血流剪应力,再联合使用某些活血中药,可以减少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
18.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还有许多其他证据支持中医活血化瘀的临床疗效
B.
还有其他许多证据支持中医活血化瘀的临床疗效
C.
还有许多其他证据支撑中医活血化瘀的临床疗效
D.
还有其他许多证据支撑中医活血化瘀的临床疗效
19.
文中画横线的语句有三处语病,请修改。
【答案】18.
A
19.
修改为:和心脑血管疾病相关的一个新领域也正在发展,即所谓的生物力药理学,旨在将中药的药效和血流的生物力学影响相结合,用于防病治病。
【解析】
【分析】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
“其他许多证据”语序不当,应为“许多其他证据”,排除BD;“支撑……疗效”搭配不当,应为“支持……疗效”,排除C。
故选A。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原文语病有:“心脑血管疾病相关的一个新领域”介词残缺,应在前面加上“和”;“发现”与“新领域”搭配不当,应删掉“的发现”;“旨在”和“以……为目的”句式杂糅,语意重复,删掉“以……为目的”。
江苏省苏州市2020-2021学年第二学期学业质量阳光指标调研(期末)高一语文试卷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2小题,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19题。
一生中能有这样两个发现,该是很够了。
只能作出一个这样的发现,
已经是幸福的了。
马克思在他所研究的每一个领域,甚至在数学领域,
有独到的发现,这样的领域是很多的,
其中任何一个领域他都不是浅尝辄止。
正因为这样,所以马克思是当代最遭忌恨和最受诬蔑的人。各国政府——无论专制政府或共和政府,都驱逐他;资产者——无论保守派或极端民主派,都竞相诽谤他,诅咒他。他对这一切毫不在意,把它们当作蛛丝一样轻轻拂去,只是在万不得已时才给以回敬。现在他逝世了,在整个欧洲和美洲,从西伯利亚矿井到加利福尼亚,千百万革命战友无不对他表示尊敬、爱戴和悼念,而我可以大胆地说:他可能有过许多敌人,但未必有一个私敌。
18.依次填入文段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即使
也
但是
都
而且
B.虽然
但
然而
也
然而
C.即使
也
虽然
都
然而
D.虽然
却
不仅
也
而且
19.下列各项中,和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纤云弄巧,飞星传恨。
B.歌台暖响,春光融融。
C.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D.玉鉴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
【分析】(1)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关联词语的使用要熟悉关联词之间的搭配,还要分清句子之间的关系。(2)本题考查辨别修辞的能力。常用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等,要能够区分。
【解答】(1)句子先说“两个发现”,后面说“只能作出一个这样的发现”,可见“只能作出一个这样的发现”和“一生中能有这样两个发现,该是很够了”不是转折关系,而是让步假设关系,这就排除BD。“马克思在他所研究的每一个领域,甚至在数学领域”和前面的内容构成转折关系,而“虽然”是连词,用在上半句,表示让步,下半句说出正面意思,常用“可是”“但是”“却是”等词呼应。“但是”用在后半句话里表示转折。所以第三个横线应选择“但是”,这就排除C。
故选A。
(2)“把它们当作蛛丝一样轻轻拂去”运用了比喻修辞,把“驱逐他”“竞相诽谤他,诅咒他”比成“蛛丝”。
A.“纤云弄巧,飞星传恨”运用拟人修辞,把“云”“星”人格化。
B.运用了通感的修辞手法。歌声是听觉,而春光融融是感觉,是为通感。
C.运用了夸张的手法。意思是说洞庭湖浩瀚无际,把广袤的东南地区分裂成吴楚两大部分,天地万物也好像都日日夜夜漂浮在湖水中一样。
D.运用了比喻修辞。把一碧万顷的湖水比成“玉鉴”,把扁舟比成“一叶”。
故选D。
答案:
(1)A
(2)D
【点评】词语运用题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分析:
(1)意义轻重不同。
(2)意义侧重点不同。
(3)范围大小不同。
(4)适用对象不同。
(5)感彩不同。
(6)语体色彩不同。
(7)语法搭配不同。
江苏省南京市六校2020-2021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联考高一语文试卷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小题。
时令已近大雪,但幕阜山的一草一木由于生长在江南,似乎还没有做好和秋天告别的准备。天刚刚下过一场小雨,当汽车进入乡村公路的时候,打开车窗,窗外是清新湿润的,窗外是生机盎然的。
这是南方的初冬,寂静朗润。横贯湘鄂赣三省的幕阜山脉,(
)尽是红、黄、金、绿色组成的绚烂景致——(
)的是桂花,火红耀眼的是枫林,金黄挺拔的是银杏,青翠滴绿的是茶园。山间小路在斑斓的色彩中蜿蜒,两旁的青苔黄叶,枯荣相间,高低相依,错落有致。不知名的野花娇艳怒放,(
)。林间的小鸟欢快歌唱,节奏明快。不远处的山坡上,一阵轻风乍起,红叶如展翅欲飞的蝴蝶在风中翩翩起舞,又像一团团熊熊燃烧的烈焰在空中飘荡,尽情地向人们展示着幕阜山脉的美妙景色。
站在主峰黄龙山上,游客可见万里长江船影点点,鄱阳、洞庭(
)。汽车沿着盘旋的公路行驶不到一小时,就到了我们此行的目的地。
18.依次填入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漫山遍野
沁人心脾
千姿百态
波光粼粼
B.比比皆是
神清气爽
绰约多姿
波光粼粼
C.漫山遍野
沁人心脾
绰约多姿
水光潋滟
D.比比皆是
神清气爽
千姿百态
水光潋滟
19.下列各项中,和划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3
分)
A.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B.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
C.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
D.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20.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成“窗外是清新湿润且生机盎然的。”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3
分)
【分析】(1)本题考查理解和辨析近义成语的能力。要注意区分近义词中不同语素的含义,做题时根据语境分析看是否使用合适。
(2)本题主要考查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常见修辞手法有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设问和反问,应了解修辞的概念,结合语段的句子具体分析。
(3)本题考查语言运用的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阅读这两个句子,找到两者的不同点,从句子间关系、句式的使用、以及表达效果等方面分析原文表达效果更好的原因。
【解答】(1)第一空,漫山遍野:遍布山野,形容很多。比比皆是:到处都是。语境是对幕阜山脉环境的描写,突出色彩的绚烂夺目,用“漫山遍野”更合适。
第二空,沁人心脾:指呼吸道新鲜空气或喝了清凉饮料使人感到舒适。现也用来形容欣赏了美好的诗文、乐曲等给人以清新、爽朗的感觉。神清气爽:形容人神志清爽,心情舒畅;也形容人长得神态清明,气质爽朗(常用于人)。语境表述的是桂花的香味,用“沁人心脾”更合适。
第三空,千姿百态:形容姿态多种多样,各不相同。绰约多姿:形容女子姿态柔美。语境表述的是野花多种多样,用“千姿百态”更合适。
第四空,波光粼粼:波光闪动的样子。水光潋滟:水波荡漾、波光闪闪的样子。从两个词语的意思来看,两者都符合文意,但从语境前的叠词来分析,“船影点点”与“波光粼粼”相对应,更能增强语段的韵律感,故用“波光粼粼”更合适。
故选A。
(2)文中划横线句用“欢快歌唱”形容小鸟,运用了拟人手法。
A.“千山”“万径”为夸张手法;
B.将“眉毛”比作“小山”,“香腮”如“雪”,为比喻手法;
C.“呼晴”“窥”形容鸟雀,为比拟手法;
D.“朱门”代指豪门,为借代手法。
故选C。
(3)从句式角度看,相对改句,原句为分开的两句,为短句,二者句式节奏不同。原句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节奏感,功更表现出对美景的喜爱之情。
从内容看,“窗外”重复了一次,更有强调意味:用“清新湿润”“生机盎然”两个短语分列,更能强调突出窗外景致的美丽。
从整体风格上看,文段断句较多,语言灵动有韵味,原句更符合语段的整体语言风格。
答案:
(1)A
(2)C
(3)①句式节奏不同:原句为短句,富有节奏感,适合表现对美景的喜爱之情。
②强调的程度不同:原句用“清新湿润”“生机盎然”两个短语分列,更能强调突出窗外景致的美丽。
③从整体风格上看,原句更符合语段的整体语言风格。
【点评】语段综合考查立足于段,主要关注语文基础知识的综合性考查。一是通过一段文字考查包括拼音、汉字、词语、句子等在内的各项基础知识;二是不仅考查语文知识,还考查其它学科的相关知识。试题主要涉及这几个方面:1.在语段内根据拼音写出汉字或给汉字注音或改正句子中的错别字;2.理解和运用语段内的词语、成语和熟语;3.判断标点符号使用是否正确;4.在语段中调整句子顺序或把从语段中抽出的句子归位;5.改正语段中的病句;6.分析语段的基本内容,归纳语段主旨。
江苏省泰州中学2020-2021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高一语文试题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读者是一个美好的身份。在很大程度上,人类精神文明的成果是以书籍的形式保存的,(
)。换言之,唯有读书,才能使一个人加入人类精神文明成果的传承中。____,对于不是真正读者的人来说,_____在书籍中的人类精神财富等于不存在,他们无法享用和占有这笔宝贵的财富。一个人唯有在成为真正的读者以后才会知道,这是多么巨大的损失。历史上有许多伟大的人物,在他们_______的声誉背后,往往有一个人所不知的身份,便是终身读者,即一辈子爱读书的人。在某种意义上,一个民族的精神素质也取决于人口中高趣味读者的比例。
然而,一个人并不是随便读点什么就可以称作读者的,真正的读者应该养成读书的癖好,形成自己的读书趣味,有较高的读书品味。要让读书成为生活的必需,几天不读书就寝食不安,_____;要有自己的选择,体现自己的个性和兴趣,千万不要追随媒体的宣传只读一些畅销书和时尚书;要具备基本的判断力和鉴赏力,倾心好书,绝不容忍贫乏和浅薄的劣书。唯有做真正的读者,才能从人类精神文明的食粮中吸收营养,成为真正的文明人。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否则
凝聚
无所不晓
自惭形秽
B.相反
会聚
无所不晓
自愧不如
C.相反
凝聚
众所周知
自惭形秽
D.否则
会聚
众所周知
自愧不如
19.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而读者就是把这些成果据为己有并享用它们的人
B.而读书就是把这些成果据为己有并享用它们的过程
C.而读者就是享用这些成果并把它们据为已有的人
D.而读书就是享用这些成果并把它们据为己有的过程
20.下列各项中,和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相同修辞手法的一项是(3分)(
)
A.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B.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C.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D.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分析】(1)本题考查理解和辨析近义成语(词语)的能力。要注意区分近义词中不同语素的含义,做题时根据语境分析看是否使用合适。
(2)本题考查句子归位,理解句子的深刻含义。要注意结合语境进行探究,注意表述的先后对应与叙述对象的一致性。
(3)本题考查正确使用修辞手法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正确判断文中画波浪线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然后分析每个选项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最后做出选择。
【解答】(1)第一处,否则:连词,如果不是这样。相反:连词,用在下文句首或句中,表示转折或递进关系。前面说到“唯有读书,才能使一个人加入人类精神文明成果的传承中”,后面是“对于不是真正读者的人来说”,这里有语意的转折,前面是真正的读者读书的好处,后面是相反的情况,应填“相反”。
第二处,凝聚:聚集;积聚。会聚:聚集(多用于人)。这里形容“精神财富”,应用“凝聚”。
第三处,无所不晓:没有什么不知道的。众所周知:人们普遍都知道。后面说到“往往有一个人所不知的身份,便是终身读者,即一辈子爱读书的人”,这是伟人共有的特点,且这是大家都知道的,应用“众所周知”。
第四处,自惭形秽:因为自己不如别人而感到惭愧。自愧不如:自感不如别人而内心惭愧。这里是说真正的读者若是几天不读书就会觉得自己没有进步,觉得自己比不上别人,完全没有自信,应用“自惭形秽”。
故选C。
(2)根据下文“换言之,唯有读书,才能使一个人加入人类精神文明成果的传承中”可知,填入的句子应以“读书”为叙述对象,排除AC。后面还说到“他们无法享用和占有这笔宝贵的财富”,这里也应先“享用”后“占有”,排除B项。
故选D。
(3)画线句使用可比喻修辞,将人类精神文明比喻成食粮。
A.夸张、拟人。猿猱不能“愁”,这是拟人化了。
黄鹤飞的多高啊,它尚且不能过去;猿猱(乃攀援高手)想过去却也得为攀援发愁,这是夸张的手法。
B.借代。以丝竹借代音乐,以案牍借代公务。
C.使用了比喻修辞。诗人以“蓬”“雁”自比,说自己像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汉塞”,像振翮北飞的“归雁”一样进入“胡天”。
D.拟人。通过诗人丰富的想象,本来无知无情的明月,竟变成了一个了解自己,富于同情的知心人,她能够而且愿意接受自己的要求,将自己对朋友的怀念和同情带到辽远的夜郎之西。
故选C。
答案:
(1)C
(2)D
(3)C
【点评】语段综合考查立足于段,主要关注语文基础知识的综合性考查。一是通过一段文字考查包括拼音、汉字、词语、句子等在内的各项基础知识;二是不仅考查语文知识,还考查其它学科的相关知识。试题主要涉及这几个方面:1.在语段内根据拼音写出汉字或给汉字注音或改正句子中的错别字;2.理解和运用语段内的词语、成语和熟语;3.判断标点符号使用是否正确;4.在语段中调整句子顺序或把从语段中抽出的句子归位;5.改正语段中的病句;6.分析语段的基本内容,归纳语段主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