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高一生物学案 2.1 细胞的元素和化合物 (人教版必修1)

文档属性

名称 2012高一生物学案 2.1 细胞的元素和化合物 (人教版必修1)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67.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2-05-16 15:34:5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1 细胞的元素和化合物 学案
【学习目标】
1、简述组成细胞的主要元素,说明构成细胞的基本元素是碳。
2、尝试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淀粉和蛋白质
3、认同生命的物质性
【学习重点】组成细胞的主要元素和化合物
【学习难点】
1、构成细胞的最基本元素是碳
2、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淀粉和蛋白质
【学习方法】质疑讨论、反馈矫正、迁移训练、讨论法
【知识结构】
1.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的统一性与差异性的原因
2.组成细胞的元素
3.还原性糖鉴定过程中颜色变化过程:蓝色(氢氧化铜的颜色)→棕色(氢氧化铜和氧化亚铜混合物的颜色)→砖红色(氧化亚铜的颜色)。
4、 斐林试剂与双缩脲试剂的区别
【学习过程】
1.组成细胞的化学元素,在 中都可以找到,没有一种 为细胞所特有的,这说明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具有 性。但是,细胞与非生物相比,各种元素的相对含量又 ,这说明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具有 性。
2.细胞中常见的化学元素有 种,其中大量元素主要有
等,微量元素主要有 等。
3.占人体细胞鲜重最多的元素是 ,占人体细胞干重最多的元素是 ,在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有 ,构成细胞的最基本元素是 。
4.细胞中最多的无机化合物是 ,最多的有机化合物是 。
5、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蛋白质和淀粉
【典例分析】
【例1】下列有关组成细胞的化学元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在不同细胞内,组成它们的化学元素种类大体相同
B.在所有细胞中,各种元素含量相同
C.组成细胞的化学元素,在无机自然界都能找到
D.组成细胞的最基本元素是碳
2、将面团包在纱布中在清水中搓洗,鉴定粘留在纱布上的黏稠物和洗出的白浆分别用的试剂是
A.碘液、苏丹Ⅲ溶液 B.双缩脲试剂、碘液 ( )
C.亚甲基蓝溶液、苏丹Ⅲ溶液 D.碘液、斐林试剂
变式训练:鉴定苹果白色果肉中含有葡萄糖或果糖等还原糖,是将其与某一试剂作用,产生特定的颜色反应。能证明还原糖存在的是 ( )
A.与斐林试剂发生作用,生成砖红色沉淀 B.被苏丹Ⅲ染液染成橘红色
C.与双缩脲试剂发生作用,可以产生紫色反应 D.被苏丹Ⅳ染液染成红色
【巩固练习】
1.生活在沙漠中的仙人掌和生活在珊瑚礁中美丽的珊瑚鱼,组成它们的化学元素种类要是 ( )
A.差异很大 B.有些差异 C.大体相同 D. 没有一定标准
2.非生物自然界中最丰富的元素是O、Si、Al、Fe,而生物体的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四种元素是C、H、O、N,这说明生物界和非生物界具有 ( )
A.多样性 B.分割性 C.隔绝性 D.差异性
3、下列都属于微量元素的一组是 ( )
A.Fe、Mn、K、B B.Fe、Mn、Cu、Mo
C.Mn、Ca、Mg、Cu D.Cu、Ca、K、Zn
4、组成玉米和人体的最基本元素是 ( )
A、氢 B、氧 C、氮 D、碳
5.肝脏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学元素是 ( )
A.C B.O C.H D.N
6、沙漠中的仙人掌,其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 ( )
A、水 B、蛋白质 C、无机盐 D、核酸
7.人的肝脏细胞中最多的有机化合物是 ( )
A.水 B.蛋白质 C.脂肪 D.肝糖原
8.科学家在利用无土栽培法培养一些名贵花卉时,培养液中添加了多种必需化学元素。其配方如下:
其中花卉根细胞吸收最少的离子是 ( )
A.Ca2+ B.SO C.Zn2+ D.H2PO
9.在生物组织中还原性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实验中,对实验材料的选择叙述中,错误的是( )
A.甘蔗茎的薄壁组织、甜菜的块根等,都含有较多的糖且近于白色,因此可以用于进行还原性糖的鉴定
B.花生种子含脂肪多且子叶肥厚,是用于脂肪鉴定的理想材料
C.大豆种子蛋白质含量高,是进行蛋白质鉴定的理想植物组织材料
D.鸡蛋清含蛋白质多,是进行蛋白质鉴定的动物组织材料
10.在检测还原糖的实验中,对试管中的溶液加热时,操作不正确的是 ( )
A.将试管放进盛有开水的大烧杯中
B.试管底部不要触及烧杯底部
C.试管在加热前应作编号处理
D.应将实验组和对照组试管同时放到烧杯中加热
11、生物组织中普遍存在可溶性还原糖,试回答有关鉴定实验的问题:
(1)实验材料的选择,下面哪一组较为适宜 ( )
A、西瓜和甜菜 B、甘蔗和甜橙 C、苹果和梨子 D、淀粉和蛋清
(2)下述糖类物质中,不能与斐林试剂发生作用生成砖红色沉淀的是 ( )
A、葡萄糖 B、果糖 C、麦芽糖 D、蔗糖
(3)用斐林试剂鉴定可溶性还原糖时,溶液的颜色变化过程是 ( )
A、浅绿色→棕色→砖红色(沉淀) B、浅蓝色→棕色→砖红色(沉淀)
C、棕色→浅蓝色→砖红色(沉淀) D、棕色→浅绿色→砖红色(沉淀)
12.鉴定脱脂奶粉是否为伪劣产品,需用的化学试剂是 ( )
A.斐林试剂 B.苏丹Ⅲ染液 C.石蕊试纸 D.红墨水
13、鉴定还原糖、脂肪、蛋白质所用的试剂和所出现的颜色分别是 ( )
A、斐林试剂(砖红色)、双缩脲试剂(紫色)、苏丹III染液(橘黄色)
B、双缩脲试剂(紫色)、斐林试剂(砖红色)、苏丹III染液(橘黄色)
C、苏丹III染液(橘黄色)、双缩脲试剂(紫色)、斐林试剂(砖红色)
D、斐林试剂(砖红色)、苏丹III染液(橘黄色)、双缩脲试剂(紫色)
14、在做脂肪鉴定的实验中用到50%的酒精溶液,其作用是 ( )
A、消毒 B、作为染色的辅助剂 C、便于观察 D、洗去切片的浮色
15、蛋白质的鉴定实验适用的材料是 ( )
A.苹果 B.马铃薯匀浆 C.鲜肝提取液 D.花生种子
16.检测蛋白质时,事先留出一些黄豆组织样液,主要目的是 ( )
A.重复两次,结果准确
B.与加入双缩脲试剂后发生的颜色反应作对照
C.再用于还原糖的鉴定
D.失败后还可重做
17.用不同的化学试剂可以鉴定不同物质的存在。用斐林试剂可以鉴定还原糖(葡萄糖、麦芽糖)的存在,用双缩脲试剂可以鉴定蛋白质的存在。医学上,可用这两种试剂检验尿液辅助进行疾病诊断。请分析这两种试剂能够诊断的疾病应该是 ( )
A.糖尿病、肠炎 B.胃炎、肾炎
C.糖尿病、肾炎 D.胃炎、肠炎
二、简答题:
18.右图为细胞的组成成分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如该图表示组成生活状态细胞内的元素组成相对比例示意图,则A表示______________元素。
(2)如果该图表示组成生活状态细胞的各种化合物相对含量比例示意图,则A表示_______________。
(3)如果该图表示完脱水处理后细胞内各种化学元素的相对含量比例示意图,则A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
19.某同学进行探究实验如下,请回答有关问题:
通常情况下,正常人的尿液中没有葡萄糖。当一次食用大量糖时,尿液中是否有葡萄糖存在
下面是利用对照的方法来设计实验方案进行鉴定。
第一步:取3支洁净的相同的试管,分别标号1、
2、3;其中3号试管为实验研究试管。
第二步:分别向3支试管中加入相应实验液体。
1号:加2mI正常尿液;
2号:加2mI葡萄糖溶液;
3号:加 ,
第三步:向3支试管内分别加入刚配制好的斐林试剂2mL。振荡试管,使溶液混合均匀,并将这3支试管放入盛有开水的大烧杯中,用酒精灯加热煮沸2min左右。
第四步:观察并分析实验结果。
(1)1号试管现象: ;
(2)2号试管现象: ;
(3)3号试管若 现象,说明不含葡萄糖;若 现象,则说明 。
20、某商场所卖脱脂奶粉被怀疑为假冒伪劣产品。生物学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想把调查脱脂奶粉的合格率作为研究课题。假如你是课题组成员,交给你的任务是鉴定真假脱脂奶粉。
⑴搜集资料:
a. 全脂奶粉含有蛋白质、脂肪和蔗糖等成分,脱脂奶粉含有高蛋白、低脂肪等成分。b.假冒脱脂奶粉有两种:一是用全脂奶粉冒充脱脂奶粉,二是用淀粉冒充。
⑵鉴定是否用淀粉冒充。
⑶鉴定是否用全脂奶粉冒充。
⑷通过以上鉴定,我们并不能完全肯定是正宗的脱脂奶粉,还必须对其      含量进行鉴定。
21.健康人尿中只含有极微量的蛋白质,若尿中蛋白质含量过高,则称为蛋白尿。除了肾脏疾病和累及肾脏的其他疾病会引起蛋白尿外,健康人在剧烈运动后也会出现暂时性蛋白尿。临床上常用相关的试剂定性和定量检测尿中蛋白质。请你完成下列实验设计,以对比验证在某次剧烈运动后出现了蛋白质。
实验原理:检测蛋白质的试剂在碱性环境下能与Cu2+作用产生络合物而呈特定的颜色。由于蛋白质分子中含有很多与该试剂相似的肽键,因此,蛋白质可与该试剂发生颜色反应。
实验材料:试管、量筒、剧烈运动前后的尿液、检测蛋白质所需的试剂等。
问:临床上常用 试剂定性和定量检测蛋白质。该试剂与蛋白质反应呈 色。
附答案 细胞的元素和化合物
【学习过程】
1、无机自然界 化学元素 统一 大不相同 差异
2、20多种 C、H、O、N、P、S、K、Ca、Mg Fe、Mm、B、Zn、Mo、Cu
3、氧 碳 氧 碳 4、水 蛋白质
5、略
【例1】B 【例2】B 变式训练: A
巩固练习:
1、C 2、D 3、B 4、D 5、B 6、A 7、B 8、C 9、A 10、A
11、⑴C、⑵D、⑶B 12、B 13、D 14、D 15、C 16、B 17、C
18、氧 水 碳
19、2ml检尿液; 无砖红色沉淀; 有砖红色沉淀; 无砖红色沉淀; 有砖红色沉淀; 有葡萄糖
20、 取组织样液2ml 2滴碘液→ 观察; 取组织样液2ml 3滴苏丹Ⅲ染色→ 观察; 蛋白质
21、双缩脲 紫色
非生物界
生物界
差异性
统一性
原 因
原 因
组成元素的含量差异很大
组成元素的种类基本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