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9张PPT)
尝试分析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
基因的行为 染色体的行为
体细胞中的存在形式
配子中的存在形式
在体细胞中的来源
形成配子时的组合方式
传递中的性质
成对
成对
成单
成单
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
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
等位基因分离
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同源染色体分开
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杂交过程保持完整性独立性
在配子形成和受精过程中保持稳定性
类比:基因和染色体之间具有平行关系
×
减数 分裂
减数 分裂
D
D
D
D
D
D
D
D
D
d
d
D
d
d
d
d
d
d
d
d
高茎
矮茎
P:
配子:
F1:
任务:
完成图中染色体上的基因标注
矮茎
P
F1
F2
红眼
白眼
3/4
1/4
红眼(雌,雄交配)
×
XWXW红眼(雌)
×
XwY白眼(雄)
XW
Y
Xw
XWY红眼(雄)
XWXw红眼(雌)
×
P
F2
F1
配子
Xw
XW
Y
XW
XWXW红眼(雌)
XWXw红眼(雌)
XWY红眼(雄)
XwY白眼(雄)
摩尔根设想,控制白眼的基因(w)在X染色体上,Y染色体不含其等位基因。
红眼(雌、雄)
白眼(雄)
3/4
1/4
F1红眼(雌)×白眼(雄)
白眼(雌)×红眼(雄)
摩尔根设计的测交实验:
红眼(雌)
红眼(雌、雄)
白眼(雄)
白眼(雌、雄)
——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
与理论推测一致,完全符合假说,假说完全正确!
提出假设
假设二: 控制白眼的基因在X、Y染色体上。
假设一:
控制白眼的基因是在Y染色体 上,而X染色体上没有它的等位基因。
假设三: 控制白眼的基因在X染色体上,而Y上不含有它的等位基因。
人的体细胞只有23对染色体,却有3~3.5万个基因,基因与染色体可能有怎样的对应关系呢?
思考?
一条染色体上含有多个基因。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结论:
三、孟德尔遗传规律的现代解释
分离定律:
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
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传给后代。
A
A
初级精母细胞
A
a
A
a
次级精母细胞
A
A
a
a
A
a
A
a
精细胞
分离定律:
等位基因:
位于同源染色体上同一位置,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
(等位基因一定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相同位置,但该位置上还可以存在相同的基因。如A与A)
A
a
精原细胞
基因自由组合定律:
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分离和组合是互不干扰的。
在形成配子时,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
自由组合定律实质:
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
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孟德尔遗传规律的现代解释
自由组合定律:
A
a
精原细胞
B
b
初级精母细胞
A
a
b
B
a
A
B
b
次级精母细胞
A
A
B
B
a
a
b
b
b
a
B
A
精细胞
B
A
b
a
A
a
b
B
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注意:非等位基因可以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也可以位于同源染色体上。
D
d
e
E
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能自由组合吗?
不能。 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减数第一次分裂时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存在于同一个染色体中,所以无论如何都是捆在一起的,不能发生自由组合。
C
c
任务:
利用类比推理法,推断基因与DNA长链有何关系?
小知识:
在生物细胞中,雌性(女性)个体和雄性(男性)个体相同的染色体叫常染色体;雌性(女性)个体和雄性(男性)个体不同的染色体叫性染色体。
人的染色体(23对)
常染色体
性染色体
:22对(1号——22号)
:1对
女性
男性
:同型的(用XX表示)
:异型的(用XY表示)
女性体内的23对染色体
性染色体
男性体内的23对染色体
性染色体
总结:
1.萨顿实验推论:
基因由染色体携带着从亲本传递给下一代——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2.萨顿实验的科学方法:类比推理法
3.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
①实验者:摩尔根和他的同事
②材料:果蝇
③采用的科学实验程序:
假说—演绎法
4.孟德尔遗传规律的现代解释:
5.小知识:
2、果绳的红眼为伴性显性遗传,其隐性性状为白眼,在下列杂交组合中,通过眼色即可直接判断子代果蝇性别的一组是 ( )
A、杂合红眼雌果蝇×红眼雄果蝇 B、白眼雌果蝇×红眼雄果蝇
C、杂合红眼雌果蝇×白眼雄果蝇 D、白眼雌果蝇×白眼雄果蝇
B
果蝇体细胞中的染色体组成可表示为 A.3+X或3+Y B.6+X或6+Y C.6+XX或6+YY D.6+XX或6+XY
D
某生物的基因型为AaBb,已知Aa和Bb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两对非同源染色体上,那么该生物的体细胞,在有丝分裂的后期,基因的走向是 A.A与B走向一极,a与b走向另一极 B.A与b走向一极,a与B走向另一极 C.A与a走向一极,b与B走向另一极 D.走向两极的分别为A、a、B、b
D
1.一个基因型为YyRr的精原细胞和一个同样基因型的卵细胞,按自由组合定律遗传,各能产生几种类型的精子和卵细胞
A. 2和1 B. 5和4 C. 4和1 D. 2和2
A
2.果蝇白眼为伴性X染色体隐性遗传,显性性状为红眼。下列哪组杂交子代中,通过眼色就可直接判断果蝇的性别 A.白♀×白♂ B.杂合红♀×红♂ C.白♀×红♂ D.杂合红♀×白♂
C
3.基因型为AaBb的动物,在其精子的形成过程中,基因AA分开发生在 A.精原细胞形成初级精母细胞的过程中 B.初级精母细胞形成次级精母细胞的过程中 C.次级精母细胞形成精细胞的过程中 D.精细胞形成精子的过程中
A
4.果蝇的红眼(W)对白眼(w)为显性。让红眼果蝇与白眼果蝇交配,其后代是红眼雄果蝇:白眼雄果蝇:红眼雌果蝇:白眼雌果蝇=1:1:1:1,亲代红眼果蝇的基因型为:
A.XWXw B.XWXW C.XWY D.XwY
A
5.果蝇的红眼(A)对白眼(a)为显性,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双亲中一方为红眼,另一方为白眼,杂交后代F1中雌果蝇颜色与亲代雄果蝇相同,雄果蝇颜色与亲代雌果蝇相同,则亲代雌果蝇、雄果蝇和F1代中雌果蝇、雄果蝇的基因型分别为
A. XaXa、XAY、XAXa、XaY B. XAXa、XaY、XAXa、XAY C. XaXa、XaY、XAXA、XAY D. XAXA、XAY、XaXa、XaY
A
6.猫的基因型与毛色的对应关系如下:
基因型 XbY或XbXb XBY或XBXB XBXb
表现型 黄色 黑色 虎斑色
现有虎斑色雌猫与黄色雄猫交配,生下3只虎斑色猫和1只黄色猫,这4只猫的性别是
A. 全为雄猫或3雄1雌 D. 全为雌猫或3雌1雄
B. 全为雌猫或全为雄猫 C. 2只雌猫和2只雄猫
B
7.在细胞正常分裂的情况下,雄性果蝇精巢中一定含有两条Y染色体的是
A.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初级精母细胞 B.有丝分裂中期的精原细胞 C.减数第二次分裂的次级精母细胞 D.有丝分裂后期的精原细胞
D
8.对一对夫妇所生的两个女儿(非双胞胎)甲和乙的X染色体进行DNA序列的分析,假定DNA序列不发生任何变异,则结果应当是
A.甲的两条彼此相同、乙的两条彼此相同的概率为1 B.甲来自母亲的一条与乙来自母亲的一条相同的概率为1 C.甲来自父亲的一条与乙来自父亲的一条相同的概率为1 D.甲的任何一条与乙的任何一条都不相同的概率为1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