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多彩的光第5节 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 课件(45张)

文档属性

名称 第4章 多彩的光第5节 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 课件(45张)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1.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1-07-18 07:03:0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四章 多彩的光
第5节 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 
以上都是生活中常见的透镜,他们成的像有什么不同呢?
新课引入
学习目标
1.能正确区分凸透镜和凹透镜.
2.能正确在图中标出凸透镜的主光轴、光心、焦点和焦距.
3.理解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4.知道凸透镜所成像的正倒、大小、虚实与物距的关系.

新课目标
凸透镜是利用光的折射原理制成的光学器件,其形状是中央较厚、边缘较薄.凸透镜镜面的两个表面或至少一个表面是球面的一部分.它是放大镜、照相机及望远镜等光学仪器的基本元件.
凸透镜

新课讲解
如图所示,平行光通过凸透镜后将会聚于一点.可见,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所以,凸透镜又叫做会聚透镜.
使平行于透镜主光轴的几束光射向凸透镜,光从凸透镜的另一侧射出,观察到凸透镜能使平行于主光轴的光会聚到一点上.
实验现象说明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
1.凸透镜对光的作用
2.透镜的光心与主光轴
主光轴:通过两个球面球心 的直线,叫做透镜的主光轴.简称光轴.
光心:凸透镜的中心 O 叫做光心.凡是经过这一点的光都不改变传播方向.
C2
C1
O
凡是通过透镜光心的光线,其传播方向不改变.
主光轴
光心
O
F
f
3. 凸透镜的焦点和焦距
焦点: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经凸透镜会聚的点称为凸透镜的焦点.凸透镜的两侧各有一个焦点.
焦距:焦点到光心的距离称为焦距.
焦距
焦点
主光轴
F
f
焦点
f
凸透镜有两个焦点
F
F
1.通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
2.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通过焦点.
3.经过凸透镜焦点的光线: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轴射出.
4.凸透镜的作图:三条特殊光线
拿一个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在把一张纸放在它的另一侧,改变透镜与纸的距离,直到纸上的光斑变得最小、最亮,测量这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到透镜光心的距离,这就是焦距.
太阳光离我们非常远,射到地面的阳光可以看做平行光.想一想,怎样利用阳光测量凸透镜的焦距?
(一)提出问题:
像的实虚、大小、正倒跟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有什么关系?
(二)猜想与假设:
可能与物体到透镜的距离有关.
实验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所需实验器材有哪些?
答:光具座(带刻度尺)、蜡烛、火柴、凸透镜、光屏.
2.实验器材的安装规则是什么?
答:摆放顺序可以从左到右依次为蜡烛、凸透镜、光屏.使蜡烛、凸透镜、光屏放在同一直线上.
注意:调整它们的高度,使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
(三)设计实验与制定计划
理解物距、像距、焦距概念
物距:物体离凸透镜的距离.
像距:像到凸透镜的距离.
焦距:焦点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
F
F
2F
2F
物距u
像距 v
焦距f

分别使物距u 在
1.大于二倍焦距(u > 2f )
2.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f 3.小于一倍焦距(u (四)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用一支蜡烛作为发光体,一块白色的硬纸板作为屏,研究蜡烛的成像情况.
物距与焦距的关系
物距u/cm
像的性质
像距v/cm
虚实
大小
正倒



















像与物距的关系
凸透镜的焦距f= cm
把实验中得到的数据和观察结果填入下表.每个小组可以选择适当的物距,并与各小组共享测量的数据.
1.像的虚实:凸透镜在什么条件下成实像?在什么条件下成虚像?
2.在实验中,你能发现放大的像和缩小的像的分界点在什么位置吗?
(五)分析与论证
焦点是实像和虚像的分界点,当物距小于焦距时,成虚像,当物距大于焦距时,成实像,当物距等于焦距时,不成像.
二倍焦距是缩小像和放大像的分界点.
分析上表的记录,找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3.像的正倒:凸透镜在什么条件下成正立的像?在什么条件下成倒立的像?
成实像时都是倒立的,成虚像时都是正立的.
4.实验过程中在光屏上找不到像的原因有:
(1)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中心
(2)当物体在焦点外侧处于靠近焦点处时,物体成像很,超过了光具座的范围,光屏接收不到像.
(3)烛焰 ,凸透镜不能成像.
(4)当烛焰 时,虚像不能用光屏承接到.
不在同一高度.

正好在焦点上
在焦点以内
大于2倍焦距
倒立、缩小、实像
①当u>2 f 时
1.凸透镜成像规律
等于2倍焦距
倒立、等大、实像
②当u=2 f 时
小于2倍焦距
大于1倍焦距
倒立、放大、实像
③当f等于1倍焦距
不成像
④当u= f 时
小于1倍焦距
正立、放大、虚像
⑤当u<f 时
1、什么情况下像和物体在凸透镜两侧?
什么情况下像和物体在凸透镜同侧?
成实像时物像异侧
成虚像时物像同侧
2、当凸透镜成实像时,随着物距的减少,像距是怎样变化的?
物距减少 像距增大
即物像同方向移动
像跟着物体在移动
一倍焦距分虚实;二倍焦距分大小.
实像总是异侧倒;物近像远像变大.
虚像总是同侧正;物近像近像变小.
像的大小像距定;像儿跟着物体跑.
凸透镜成像记忆口诀
知识拓展 凹透镜
凹透镜中央
薄、边缘厚,
中央比边缘薄的透镜叫凹透镜.
使平行于透镜主光轴的几束光射向凹透镜,光从凹
透镜的另一侧射出,观察到凹透镜能使平行于主光轴的
光向外发散.所以,凸透镜又叫做发散透镜.
1.凹透镜对光的作用

焦点
F
f
焦距
2. 凹透镜的焦点和焦距
平行于主光轴的光通过凹透镜发散后,其反向延长线的交点叫凹透镜的焦点( F ).
F
凹透镜有两个焦点
f
F
3.凹透镜的作图:三条特殊光线
F
F
1.通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
2.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发散,发散光线的反向
延长线通过焦点.
3.对着凹透镜异侧焦点入射的光线: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轴射出.
1.完成下图中的光路图(画出每条入射光线对应的折射光线).
解析:延长线过另一侧焦点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将平行于主光轴.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其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过焦点,如图所示:
凸透镜成像
中间厚、边缘薄
凹透镜
几个概念
对光有会聚作用
三条特殊光线
凸透镜
中间薄、边缘厚
对光有发散作用
三条特殊光线
主光轴
光心
焦点(F )
焦距(f )
课堂小结
1.透镜
fv=2f
v>2f

缩小
实像
相反

等大
实像
相反

放大
实像
相反


不 成 像

放大
虚像
相同
2.凸透镜成像规律
1.说出哪些是凸透镜,哪些是凹透镜.
凸透镜:B、E、F
凹透镜:A、C、G
课堂训练
2.要使小灯泡发出的光经某透镜后变成平行光,应把小灯泡放在( )
A. 凸透镜前任意位置
B. 凸透镜的焦点上
C. 凹透镜前任意位置   
D. 凹透镜的焦点上
B
3.将物体放在凸透镜前16厘米处,在光屏上得到倒立缩小的像,则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
A、10cm B、7cm
C、8cm D、16cm
B
4.在探究凸透镜成像实验中,当物距为20厘米时,得到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此时像距为13厘米,则凸透镜的焦距是( )
A、f > 20 cm
B、13 cm< f < 20 cm
C、10 cm < f < 13 cm
D、6.5 cm < f < 10 cm
D
5.小周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与烛焰等大的像,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为了得到清晰缩小的像,他应该( )
A.让蜡烛远离透镜,同时让光屏也远离透镜
B.让蜡烛远离透镜,同时让光屏靠近透镜
C.让蜡烛靠近透镜,同时让光屏也靠近透镜
D.让蜡烛靠近透镜,同时让光屏远离透镜
B
6.小明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蜡烛与光屏分别置于凸透镜两侧,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先后把蜡烛放在如图所的a、b、c、d四点,分别调整光屏的位置.当把蜡烛位于______点时,屏上出现放大的像;当蜡烛位于_______点时,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在光屏上都找不到像.
a
b
c
d
F
2f
b或c
d
7.下面两图是光线经过透镜后的光路图,请选择合适的透镜填入方框内.


8.完成下列光路图.




9.把物体放在凸透镜前10cm时,可以在凸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得到放大的像.据此可以推断这个凸透镜的焦距范围为多少?
解:因为是光屏上的像,故像是实像,又是放
大的,所以必须满足:2f > u > f, 即:
2f >10(cm)>f
由于2f >10(cm) 得: f >5(cm),
综合10(cm)>f 得:10cm >f >5c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