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测试卷
(时间120分钟 满分100分)
班级: 姓名: 得分:
第一部分 积累与运用(共36分)
一、读拼音,写字词。(5分,每字0.5分)
467233024257031838902425701958975220345281940243205dīng zhǔ chóu qī huǐ
谢 子 后
469709524257032073852717801952625284480276225284480bēng tā huǎng bān bèi
话 家 长
二、比一比,再组词。(6分,每个词语0.5分)
郎( ) 延( ) 趟( )
朗( ) 廷( ) 躺( )
珍( ) 纱( ) 挨( )
诊( ) 沙( ) 埃( )
三、单项选择题。(6分,每题1分)
1.下列带点字读音全对的一组是( )。
A. 珍(zhēng)藏 稀罕(hàn) 一趟(tàng)
B. 好歹(dǎi) 发誓(shì) 嫂(sǎo)子
C. 结婚(hūn) 床铺(pū) 车辆(niàng)
D . 纱(shā)布 游泳(yóng) 扶(fú)梯
2.“延”用部首查字法,应查部首,再查几画,第四画是什么,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 廴 5画 丨 B. 廴 5画
C. 廴 4画 C. 廴 4画 丨
3.下列多音字运用错误的一项是( )。
A.看(kān)守大门的老爷爷也喜欢看(kàn)书。
B.受了批评的那几个小号(hào)手都号(háo)啕大哭起来。
C.挨(āi)着晨明坐的诺熙经常因考不及格挨(ái)打。
D.小红是一个落(là)落大方的女孩,但总爱丢三落(luò)四。
4.“成家立业”中的“立”正确的解释是( )
A. 建立;树立 B.制定;订立
C.使树立;物体的上端向上 D.立刻
5.关于课文内容,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猎人海力布》主要讲了海力布救白蛇、得宝石、救乡亲、变石头四件事。
B.《牛郎织女》中有许多离奇的情节和丰富的想象,突出了民间故事的浪漫主义色彩。
C. 《牛郎织女》的故事歌颂了劳动人民反对压迫、争取自由幸福的精神。
D.《猎人海力布》中海力布救白蛇得到宝石为后文救乡亲变作石头设置了悬念。
6.用“然”字恰当组词填写在句子中,正确的一项是( )。
昨天天气预报说,有一股强冷空气南下,今天早上气温( )降了下来。我哆嗦着走在上学的路上,( )看见一道红光从我眼前闪过,哇!一位中年人( )穿着红色短袖在跑步,一股敬佩之情( )而生。
A.突然 骤然 竟然 油然 B.骤然 竟然 突然 油然
C.骤然 突然 竟然 油然 D.突然 竟然 骤然 油然
四、多项选择题。(2分,每题1分)
1.下列关于创造性复述故事的方法,表述正确的选项有( )。
A.把自己设想成故事中的人物,以他的口吻讲。
B.照着书上的内容,一字一句地叙述出来。
C.大胆想象,为故事增加合理的情节。
D.变换情节的顺序,可先讲结局,设置一些悬念吸引听众。
2.下列关于民间故事的说法正确的有( )
A.民间故事寄托着人们朴素美好的愿望。
B.民间故事存在于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C.《田螺姑娘》《哪吒闹海》《八仙过海》都是我国民间故事的经典。
D.“曼丁之狮”松迪亚塔的英雄故事是口口相传的非洲的民间故事。
五、用成语替换划线部分,使句子意思不变。(4分,每题1分)
1.像这样前怕狼后怕虎,我们必然一事无成。( )
2.他本想为自己开脱,但管理员却打开天窗说亮话,说他就是想偷书。( )
3.正所谓吃水不忘挖井人,面对别人的付出,我们一定要想着回报。( )
4.那个小孩总是做一些让人生气的事情,说了又不听,我真是鼻子都气歪了。( )
六、根据积累和课文内容填空。(7分,1题2分,2、3题1空1分)
1.发挥想象,把“农历七月初七那天,牛郎、织女终于会面了。”的情景写具体。
2.猎人海力布只要龙王嘴里含的宝石,是因为 ,他明明知道要是把鸟儿的话说出来,自己就会变成石头,可他还是那样做了,是因为 ,所以我们要学习海力布身上 的精神品质。?
3.唐代诗人林杰描写民间七夕乞巧盛况的古诗《乞巧》中诗句“
, ”描写了当时家家乞巧的盛况。
七、民间故事我知道。(6分,1题3分,2题1小题1分)
1.课外,我读过的最喜欢的民间故事是 ,这个故事主要讲了
2.判断正误,正确的请在( )里打“√”,错误的在( )打“×”。
(1)孟姜女的丈夫是范喜良。( )
(2)民间故事是一种书面相传的艺术,一般有固定的类型和不重复的段落。( )
(3)《牛郎织女》这个民间故事,是根据牵牛星和织女星的名字创作的。( )
第二部分 阅读理解(共34分)
一、文言文阅读。(6分)
刻舟求剑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①契②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③乎!
(《吕氏春秋·察今》)
注①遽:急忙,立刻。②契:用刀刻(记号)。③惑:愚蠢,糊涂。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2分)
(1)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2)求剑若此
2.楚人采用什么办法寻找失落的宝剑? (2分)
3.这个故事告诉我们( )(2分)
A.做事要切合实际情况。
B.不要存有侥幸心理,如果不付出努力,而寄希望于意外,结果只能是一事无成。
C.做任何事都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采取对策,不能因循守旧、不知变通。
二、课内阅读。(10分)
原来姑娘是天上王母娘娘的外孙女,织得一手好彩锦,名字叫织女。每天早晨和傍晚,王母娘娘拿她织的彩锦装饰天空,那就是灿烂的云霞,什么东西也没它美丽。王母娘娘需要的彩锦多,就叫织女成天成夜地织,一会儿也不许休息。织女身子老在机房里,手老在梭( )子上,劳累不用说,自由也没有了,等于关在监狱( )里,实在难受。她常常想,人人说天上好,天上好,天上有什么好呢?没有自由,又看不见什么。她总想离开天上,到人间去,哪怕是一天半天呢,也可以见识见识人间的景物。
——选自课文《牛郎织女》(一)
1.给文中加点的两个字注音。(2分)
2.“织女身子老在机房里”中的“老”与下列哪个句子中的“老”意思一样?( )
(2分)
A.我们要学会尊老爱幼。 B.这孩子老爱生病。 C.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3.在人物刻画上,文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 描写的方法,表现了织女 。(3分)?
4.织女想见识见识人间的景物,你能给她介绍介绍吗?(3分)
三、课外阅读。(18分)
梁山伯与祝英台
越州有一女子祝英台,喜欢吟读诗书,一心想外出求学,但是当时的女子不能在外抛头露面,于是她就和丫头银心乔装成男子,前往杭州读书。二人在半途遇见了也要前往杭州念书的书生梁山伯,梁山伯和祝英台二人一见如故,就义结金兰,一同前往杭州。
在杭州三年期间,梁山伯和祝英台形影不离,白天一同读书,晚上同床共枕,祝英台内心暗暗地爱慕梁山伯,但梁山伯个性憨直,始终不知道祝英台是个女的,更不知道她的心意。
有一次清明节放假,二人去西湖游玩的时候,祝英台借景屡次向梁山伯暗示,可是梁山伯完全无法明白,甚至取笑祝英台把自己比喻成女子,最后祝英台只得直接地向梁山伯表白,梁山伯才恍然大悟。可是这件事全被在一旁偷看的马文才得知,马文才也知道了祝英台原来是个女子。
后来家人写信催祝英台回家,临走前,祝英台留一封信告诉梁山伯“二八、三七、四六定”,意思是要梁山伯十天后去祝府提亲,但是梁山伯却以为是三个十天加在一起,所以一个月后才去提亲。等到梁山伯欢欢喜喜赶到祝家时,才知道马文才已经抢先一步提亲,并且下了聘礼。梁山伯只得伤心地离开,祝英台沿路相送、难舍难分。
梁山伯回家后,相思病重,写信向祝英台要一些找不到、拿不到的药方,表示病情绝望了,同时希望祝英台能前来探望一番。祝英台则回信告诉梁山伯,今生无缘,只希望二人死后可以一起安葬在南山。后来梁山伯病逝,祝英台假意应允马家婚事,但是要求迎亲队伍必须从南山经过,并且让她下轿祭拜梁山伯。当祝英台下轿拜墓时,一时之间风雨大作、阴风惨惨,梁山伯的坟墓竟然裂开,祝英台见状,奋不顾身地跳进去,坟墓马上又合起来,不久,便从坟墓里飞出一对形影相随的蝴蝶……
1.联系上下文理解下面的词语。(4分)
一见如故:
恍然大悟:
2.用比较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3分)
3.联系上下文写出你从以下句子中带点词中你体会到了什么?(4分)
(1)梁山伯只得伤心地离开,祝英台沿路相送、难舍难分。
(2)梁山伯回家后,相思病重,写信向祝英台要一些找不到、拿不到的药方,表示病情绝望了,同时希望祝英台能前来探望一番。
4.在课文《牛郎织女》中有许多不可思议的情节,如老牛说话……请你在这个民间故事中用“ ”画出一处不可思议的情节。(2分)
5.梁祝故事在民间流传已有一千多年,可谓家喻户晓,流传深远,被誉为爱情的千古绝唱,有东方 之称。(2分)?
6.从本文的介绍中,可以看出祝英台是一个什么样的人?(3分)
第三部分 习作表达(共30分)
《梁山伯与祝英台》是我国四大民间故事之一,请你将这个故事缩写成一个简短的故事。缩写的时候,故事完整,情节连贯,语句通顺,字数300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