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6单元测试卷(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6单元测试卷(无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4.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7-18 13:11: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六单元测试卷
(时间120分钟 满分100分)
班级: 姓名: 得分:
第一部分 积累与运用(共30分)
一、读拼音,写出正确的汉字。(6分,每字0.5分)
jìng     意(    )   (    )然   (    )争
jūn    杀(    )   (     )裂  千(   )一发
tuō    (    )拉   (    )落    (    )运
zào    (    )声    干(    )    暴(   )
二、单项选择题。(12分,每题2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不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 压抑(yì)   忙碌(lù)    腼腆(tiǎn)  誊写(téng)  
B. 客栈(zhàn)  高跷(qiāo)   偏僻(pì)    钉鞋(dīng)
C. 疲惫(bèi)   谨慎(jǐn)    颓废(tuí)   歧途(qí)
D. 纸屑(xuè)  枕头(zhěn)   耽误(dān)   缴费(jiǎo)
2.下列各组词语中书写有误的一组是( )
A 瘦弱 口罩 辞退 一如既往
B 失魂落魄 权利 心酸 迫不及待
C 领略 摩灭 启迪 震耳欲聋
D 寄宿 暑天 精致 恋恋不舍
3.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用得不准确的一组是( )
A 要想成绩明显提高,我们就要改良学习方法。
B 我们要努力改正缺点,争取更大进步。
C 近年来,人们群众的生活有了很大的改善。
D 没有什么可以改变我们之间深厚的友谊。
4.下面对文章结尾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就这样,我有了第一本长篇小说……”这样的结尾不仅交代了事情的结果,还蕴含了作者对母亲言之不尽的感情。
B.“我笔尖一动,流泻下一时的感受: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把从事情中领悟到的道理写出来,点明了中心,这样的结尾能够给人启迪。
C.“在爱的鼓舞下,我努力地向前驶去。”这句结尾和题目没有太大关系,不能起到深化主题的作用。
5. 对课文以“父爱之舟”为题的原因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只有在船上,“我”才能感受到父爱,故以此为题。
B.“父爱之舟”把父爱与船联结起来,形象地揭示了父爱对“我”早期成长的承载作用。
C.“父爱之舟”实指姑爹的渔船,虚指父亲对孩子的爱。以此为题,把父爱具体化了。
6.对下面句子用到的描写方法表述准确的是( )
A 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 ( 神态描写 )
B 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 ( 外貌描写 )
C “亲爱的,我真不懂你是什么意思!”母亲嚷道,“这不是在你的公司里。巴迪还是个孩子,这是他写的第一首诗,他需要鼓励。” ( 语言描写 )
D 我拿着凑来的钱去缴学费,感到十分心酸。 ( 心理描写 )
三、判断下列句子的说法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 (4分)
1.写“脊”字要注意笔顺,上半部分要先写中间,再写两边。 ( )
2.家境贫寒的“我”本想买一本《青年近卫军》,就到母亲工作的厂房要钱,辛苦忙碌的母亲毫不犹豫地把钱给了“我”,“我”却因为贪吃买了一听水果罐头。 ( )
3.阅读时,品味印象深刻的场景、细节,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 )
4.“我什么时候能够用自己手中的笔,把那只载着父爱的小船画出来就好了!”这句话表达了“我”对父亲难忘的爱和深深的愧疚。 ( )
四、根据积累和课文内容填空。 (8分)
1.诸葛亮在《诫子书》中告诉自己的儿子: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 ,非 。司马光和朱用纯也告诫我们要保持俭朴节约,如果学校食堂要悬挂一幅标语,我觉得这句更合适:
。(4分)
2.《父爱之舟》以梦的形式呈现往事,描写了作者和父亲在一起的一个个生活场景,其中,我印象最深的是 ,从中我感受到了 。 (2分)
3. “精彩极了”“糟糕透了”是父母对“我”的两种态度,这两种态度是:母亲对“我” ;父亲对“我” 。(2分)
第二部分 阅读理解(共40分)
一、口语交际:(4分)
天下所有的父母都是爱自己的孩子的,他们表达爱的方式不尽相同,而每个孩子对父母爱的认同也是不一样的。王刚同学认为父母的严格要求,犯错后的严厉批评才是真正对我们的爱;李莉同学则喜欢父母无微不至的照顾,什么事都有父母去帮着做是最幸福的;陈欣同学觉得父母爱我们就应该在工作之余能够花更多的时间来陪伴我们。
你更赞同谁的观点?或者你对父母的爱有其他的理解?请围绕你的观点选择恰当的方式来表达清楚。(至少两点)



二、课内阅读:(12分)
母亲掏衣兜,掏出一卷揉得皱皱的毛票,用龟裂的手指数着。
旁边一个女人停止踏缝纫机,向母亲探过身,喊道:“大姐,别给他!你供他们吃,供他们穿,供他们上学,还供他们看闲书哇!”接着又对着我喊:“你看你妈这是在怎么挣钱?你忍心朝你妈要钱买书哇?”
母亲却已将钱塞在我手心里了,大声对那个女人说:“我挺高兴他爱看书的!”
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板上了,立刻又陷入了忙碌……
那一天我第一次发现 母亲原来是那么瘦小 那一天我第一次觉得自己长大了 应该是个大人了
我鼻子一酸 攥着钱跑了出去
1.片段选自《 》,作者是 。 (2分)
2.给片段中缺少标点的地方加上标点符号。 (2分)
3. “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板上了,立刻又 陷入手脚并用的机械忙碌状态……”对这句话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2分)
A.这是对母亲的动作描写,刻画出一位辛劳的母亲形象。
B.句中的四个“立刻”表明因为“我”找母亲要钱,所以母亲显得极不愿意理睬“我”。 C.句中的四个“立刻”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母亲为了一家人的生活,争分夺秒地 赚钱,十分辛苦。
4.“ 母亲掏衣兜,掏出一卷揉得皱皱的毛票,用龟裂的手指数着。”这句话是对母亲的
描写,从中我感受到 。(2分)
5.都说母爱是无私的,是伟大的,生活中,你一定感受到了母亲深深的爱。请选一个片段写下来,注意抓住母亲的外貌神态和动作来表现。 (4分)
5.联系上下文,说说“我”为什么拿到钱时“鼻子一酸”?你有过“鼻子一酸”的经历吗?试着写下来。 (4分)


三、课外阅读:(24分)
(一)塞翁失马?
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jù)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bì) 。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选自《淮南子.人间训》
1.请为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2分)
(1)近塞上之人(? ?)A.靠近;B.不久;C.距离短;D.亲密?
(2)有善术者( ??)A.善良;B.擅长;C.好;D.容易?
(3)马无故亡而入胡( )A.过去的,原来的;B.所以;C.原因;D.朋友
(4)其马将胡骏马而归( ?)A.快要;B.武官;C.拿,持;D.带领
?2.下列各组中与“人皆贺之”中加点的“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1分)
?A.近塞上之人????B.人皆吊之???C.此独以跛之故????D.而疑邻人之父
?3、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用现代汉语翻译这句话正确的是( )(1分)
? A人们都来安慰他,他的父亲却说:“这怎么就不是一件好事呢?”?
B人们都来安慰他,他的父亲却说:“这为什么是一件好事呢?”?
C人们都来安慰他,一位老人却说:“这怎么就不是一件好事呢?”?
D人们都来安慰他,一位老人却说:“这为什么是一件好事呢?”?
4.这个故事给我们什么启发?下面叙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1分)
A 事情是不断发展的,所以我们要辩证地看问题。?
B遇到好事情别太过高兴,碰到不好的事情也不必悲观绝望。?
C在一定的条件下,好事和坏事可以互相转换。?
D坏事一定会发展为好事,好事也一定会发展为坏事。
( 二 ) 目 送 (节选)
有些路啊,只能一个人走。
————题记
华安上小学第一天,我和他手牵着手,穿过好几条街,到维多利亚小学。九月初,家家户户院子里的苹果树和梨树都缀满了拳头大小的果子,枝丫因为负重而沉沉下垂,越出了树篱,(钩 勾)到过路行人的头发。
......
铃声一响,顿时人影错杂,奔往不同方向。但是在纷乱的人群里,我无比清楚地看着自己孩子的背影——就好像一百个婴儿同时啼哭时,你仍旧能够准确听出自己那一个的位置。华安背着一个彩色的书包往前走,但是他不断地回头,好像穿越一条无边无际的时空长河,他的视线和我凝望的眼光隔空交会。
我看着他瘦小的背影消失在门里。
十六岁,他到美国做交换生一年。我送他到机场。告别时,照(例 利)拥抱,我的头只能贴到他的胸口,好像抱住了长颈鹿的脚。他很明显地在勉强(qiǎng qiáng)忍受母亲的深情。
他在长长的行列里,等候护照检验;我就站在外面,用眼睛跟着他的背影一寸一寸往前挪。终于轮到他了在海关窗口停留片刻,然后拿回护照,闪入一扇门,倏忽不见。
我一直在等候,等候他消失前的回头一瞥。但是他没有,一次都没有。
现在他二十一岁,上的大学,正好是我教课的大学。但即使同路,他也不愿搭我的车。即使同车,他戴上耳机只有一个人能听的音乐,是一扇紧闭的门。有时他在马路对面等候公交车,我从高楼的窗口往下看:一个高高瘦瘦的青年,眼睛望向灰色的海。我只能想象,他的内在世界和我的一样波涛深邃(suí suì),但是,我进不去。一会儿公交车来了,挡住了他的身影。车子开走,一条空荡荡的街,只立着一个邮筒。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选择括号里正确的读音和汉字。(2分)
本文记述了几次“我”目送儿子的场景,请简要概括写下来。(3 分)



3.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2分)
缀满:
人影错杂:
4.下面是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将正确的说法打上“√”,错误的说法打上“×”。(3分)
(1) 小时候的华安去上学,在离开的那一时刻充满了对母亲的依恋,所以不断地回头。而“他的视线和我凝望的眼光隔空交会”也写出了母亲对孩子的牵挂,真切了写出了母爱的伟大。 ( )
(2)作者记叙了自己目送儿子的几个场景,表达出儿子成长的无情以及母亲难以释怀的落寞。 ( )
(3) “有些路啊,只能一个人走”的意思是在告诉我们生命中的有些成长是我们必须独立面对的,所以我们更应该珍惜属于我们的亲情。 ( )
5.下面句子的细节描写,表现了“我”当时怎样的心情? (4分)
(1)车子开走,一条空荡荡的街,只立着一个邮筒。

(2)我就站在外面,用眼睛跟着他的背影一寸一寸往前挪。

6.读完文章,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你对题目“目送”的理解。(5分)



第三部分 习作表达(共30分)
题目:《爱》
内容:父母之爱,宛如春风拂过;老师之爱,宛如春雨滋润;同学之爱,宛如春花盛开……生活中有许许多多关于爱的故事,请以“爱”为题写一写你印象最深刻的场景。
要求:选择具体的事例来表现爱,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