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单元测试卷
(时间120分钟 满分100分)
班级: 姓名: 得分:
第一部分 积累与运用(共36分)
一、读拼音,写词语。(10分,每字0.5分)
yōu chóu qī hēi ɡuī lǜ yìnɡ jiē bù xiá
447421028575348361041275230251022225114363531750-571528575
shù zhuānɡ lí mínɡ pāo qì yè mù jiànɡ lín
4474210635350266069852378710101601191260635-571510160
二、单项选择题。(6分,每题1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红晕(yùn) 王孙(shùn) 湖畔(pàn) 聒噪(ɡuō)
B.涨潮(zhǎnɡ)树梢(shāo) 闲逸(yì) 榕树(rónɡ)
C.凛冽(niè) 袅袅(niǎo)缝隙(fènɡ)果实累累(léi)
D.嫦娥(chánɡ) 嫉妒(jí) 陆续(xù) 瓷碗(cí)
2.“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换成( )意思就会发生变化。
A.屈指可数 B.数不胜数
C.不计其数 D.不可胜数
3. 下列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心旷神怡(快乐,愉快。) B.面面相觑(看。)
C.比翼而飞(比方,比喻。) D.哀鸿遍野(大雁。)
4. 下列句中的加点词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
A.我们陆续跳上一只船。
B.我们都跑了出来,它果然就在院子里,但再也不是那么一个满满的圆了。?
C.我们这些孩子,什么都觉得清新,又常常什么都觉得不满足。?
D.当我说许多株榕树的时候,朋友们马上纠正我的错误。
5.《枫桥夜泊》全诗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B.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C.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6.巴金先生第二次经过鸟的天堂时,感叹道:“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下面对此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鸟的天堂就是鸟儿们生活的乐园,作者第一次没有仔细去看,觉得是眼睛骗了自己。
B.作者亲眼见到被人们誉为“鸟的天堂”的大榕树后,感到鸟儿们的生活十分自由、幸福,真像在天堂中一样。
C.加引号的“鸟的天堂”是作者引用别人的话,指那棵大榕树。
D.后一个“鸟的天堂”没加引号,是因为在作者心里,大榕树确确实实是鸟的天堂。
三、多项选择题。(6分,每题2分)
1.下列句子中,侧重于动态描写的是( )。
A.成群结队的大雁,在高空中比翼而飞,更是叫人感动。
B.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些的颤动,像闪电般,要穿过荷塘的那边去了。
C.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
D.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
2.下列句子中,修辞方法判断正确的是( )。
A.漆黑漆黑的暗夜,也有无数的萤火虫翩翩飞舞。(拟人)
B.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对偶)
C.榕树正值茂盛的时期,好像在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给我们看。(比喻)
D.朝阳喷薄而出,林中百鸟争鸣,园中鲜花怒放……。(排比)
3.下列对课文理解说法有误的是( )。
A.《枫桥夜泊》写的是一位游子夜间把船停泊在枫桥的所见所闻,勾画了一幅凄清、幽静的春江夜泊图,表达了诗人愁闷的心情。
B.《四季之美》细腻真挚地写出了每个季节的独特韵味,表达了作者对自然与生命的热爱。
C.《鸟的天堂》中作者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时,看到了“鸟的天堂”里群鸟齐飞的热闹场面。
D.《月迹》写的是山村儿童追月迹的故事,作者通过细腻的感受和动人的描写主要表现了中秋月亮的淡雅,表达了孩子们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四、照样子,把下面的画面写得具体、生动。(4分)
? 例:院子的中央处,有一棵桂树。?
院子的中央处,是那棵粗粗的桂树,疏疏的枝,疏疏的叶,桂花还没有开,却有了累累的骨朵儿了。?
1.密林中间,有一个湖泊。?
2.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五、根据积累和课文内容填空。(10分,每空0.5分。)
1.古诗之美,美在有如诗的白鹭,“西塞山前白鹭飞, ”;美在有丝丝细雨, “ ?, ,斜风细雨不须归”;美在有皓月、山泉, “明月松间照, ”。
2.“风一更,雪一更,聒 ,故园无此声。”词句选自 代 (作者) 的词《 》。“ ”一词写出了风雪声的嘈杂,与作者心中美好的故园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表达了作者 之情。我还知道饱含同样情感的诗句有:
,
。
3.《鸟的天堂》是著名作家 的作品,文中他两次经过“鸟的天堂”。第一次
是在 (时候),侧重于 描写;第二次是在 (时候),侧重于 描写,最美的一句话是 。
4.《月迹》一文中,“噢,月亮竟是这么多:只要你愿意,它就有了哩。”“噢”要用
的语气来读,“月亮”在这里指的是 。这句话的意思是 。
第二部分 阅读理解(共34分)
一、非连续性文本:(5分)
在我们身边,不经意你就会发现,不少小学生都佩戴上了眼镜。请根据“XX区小学一至六年级视力情况调查”主题活动中调查搜集到的相关数据,完成题目(调查人数:5412人,每个年级抽样20个班,900人左右)。?
2168525937260172人
020000172人
1029335121412099 人
02000099 人
3364230631825263人
020000263人
2745740829945210人
020000210人
15544801116330118人
118人
3973830351790335人
020000335人
false
1.观察统计图,我发现 年级近视人数最多, 年级近视人数最少。(1分)
2.观察统计图,用简洁精练的语言把你发现的问题写出来。(2分)
3.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你想对同学提出什么建议(至少两点)?(2分)
二、课内阅读:(12分)
四季之美(节选)
夏天最美是夜晚。明亮的月夜固然美,( )的暗夜,也有无数的萤火虫( )。即使是( )的夜晚,也有一只两只萤火虫,闪着朦胧的微光在飞行,这情景着实迷人。
冬天最美是早晨。落雪的早晨当然美,就是在遍地铺满白霜的早晨,或是在无雪无霜的凛冽的清晨,生起(????? ??)的炭火,手捧着暖和的火盆穿过走廊时,那闲逸的心情和这寒冷的冬晨多么和谐啊!只是到了中午,寒气渐退,火盆里的火炭,大多变成了一堆白灰,这未免令人有点扫兴。
打扮打扮欣赏欣赏商量商量讨论讨论 勃勃生机津津有味欣欣向荣洋洋得意熊熊烈火
1.在文中的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叠词。叠词不但强调了景物的特征,还增强了文章语言的感染力。我也能分别写出ABAB\AABC的叠词: 、 。(3分)
2.请仿照选文中划“ ”的句子,用上加点词语写一句话。(2分)
3. 回忆课文内容填空:春天最美是 ,夏天最美是夜晚,秋天最美是 ,冬天最美是早晨。课文是按照 顺序描写的,春夏秋冬四个部分是 关系,不分主次,目的是更好地表达 这个中心。(共3分。前4空0.5分,最后一空1分)
4.选文说“明亮的月夜固然美”,下列诗句写夏天月夜的一项是( )。(2分)
A.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B.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C.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D.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5.对文中划“ ”的句子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A.作者喜欢冬天早上寒冷的感觉,中午寒气渐退,难免扫兴。?
B.作者很享受在凛冽的清晨手捧暖和的火盆穿过走廊时那种闲逸的心情,中午炭化为白灰,难免扫兴。?
C.熊熊的炭火为寒冷的冬晨营造了美的氛围,到中午时炭火消失,那独特的韵味也消失了,难免扫兴。
三、课外阅读:(17分)
密西西比河上的黎明
(作者:马克·吐温)
黎明悄(qiǎo qiāo)然而至,黑幽幽的树林如同坚实的壁垒,这会儿成了灰白色。宽阔的河面在眼前打开,水面像玻璃一样平滑,泛着一圈圈幽幽的白雾。没有一丝风,树叶一动也不动,一切如此静谧,让人感到无比的惬( xiá qiè)意。
这时一只鸟儿唱起来,另一只鸟儿也跟着唱,不一会儿百鸟争鸣,成了一场热闹的音乐狂欢。可是你一只鸟儿也看不见,只是在歌声中穿行,仿佛歌声自己在唱。
天更亮了,可以看到近处稠密的树叶一片浓郁的绿色。这绿色在你面前越来越浅,一英里外或更远一点,在下一个伸进河里的岬①角上,已淡成春天娇柔的嫩(nèn lèn)绿。再远处的岬角几乎没了颜色,最远处的则在数英里外的地平线下,安静地睡在水面,化为一团氤氲②的雾,与周边的天际连成一片。这一片河面好像一面镜子,映出树叶、曲折的河岸和那些渐渐远去的岬角幽暗的倒(dǎo ?dào)影。
啊,这真是太美了,那么柔和,浓郁,美丽!太阳完全跃出了地平线,在这边的灌木丛上洒下了一片粉红,在那边撒(sǎ sā)下一缕金光,还有那最美不过的一抹紫烟,你得承认这是真正值得铭(mín?míng)记的美景。
[注]①岬(jiǎ)角:突入水中的尖形陆地。???②氤氲(yīn ?yūn):形容烟或云气浓郁。
1.用“\”划去文中加点字不正确的读音。(3分)
2.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填在括号里。(1分)
稀疏——( ) 难受——( )
3.短文按照 顺序,分别描写了密西西比河 时、 时和 时景色的变化,写出了密西西比河黎明的美丽迷人。(2分)
4.短文的第3自然段侧重于 态描写,按从 到 的顺序写了树叶颜色的变化:( )—越来越浅—( )—( )—化为氤氲的雾。(3分)
5.短文最后一个自然段说“你得承认这是真正值得铭记的美景”中的“这”指的是
。说它“真正值得铭记”是因为 。(2分)
6.下列对本文表达方式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动静结合,以动衬静,表现了密西西比河的黎明安宁祥和的静谧之美。
B.主要采用了动态描写的方法,表现了密西西比河的黎明热闹非凡的动态美。
C.运用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写景优美又不乏活泼、自然、清新,让人如临其境。
D.行文不紧不慢,流露出作者对密西西比河的赞美和热爱。
7.联系上下文,说说为什么听到“百鸟争鸣”,却“一只鸟儿也看不见”。(2分)
8.根据第一自然段所提到的景物,展开想象,用静态描写的方法写写密西西比河入夜的景色。(2分)
第三部分 习作表达(共30分)
题目:《一处美景惹人醉》
内容:如画的祖国河山,总有些风景能让你驻足,吸引你仔细地欣赏。那美丽的风景,是开启你快乐的钥匙。请以“一处美景惹人醉”为题写一写你印象最深刻的风景。
要求:按照一定顺序,做到动静结合,展开丰富的想象,使画面鲜活。400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