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数和因数
教学目标:
1、结合情境,初步理解倍数和因数的含义,理解倍数和因数相互依存的关系。
2、让学生依据倍数和因数的含义以及已有的乘除法知识,探索求一个数的倍数或因数的方法,让学生在探索中发现规律,总结方法。
3、使学生在认识倍数和因数以及探索一个数的倍数或因数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提高数学思考的水平。
教学重点: 理解因数和倍数的含义,知识他们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的;探索并掌握找一个数的倍数或因数的方法,让学生在探索活动中抽象、概括出规律,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学难点:探索并掌握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
教学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课前游戏:
同学们,看过爸爸去哪儿吗?你们认识林志颖和KIMI吗?他们之间有什么关系?谁是谁的父亲,谁是谁的儿子请你说清楚。
林志颖是kimi的爸爸,kimi是林志颖的儿子。
是啊,人与人之间有许多这样相互依存的关系,在数学中,数与数之间同样存在着相互依存的关系,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因数和倍数。
认识倍数和因数
到底什么是因数,什么是倍数呢?我们就从我们熟悉的事物开始研究。用12个同样大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
拼完以后思考:
1.拼完想一想你每排摆了几个,摆了几行?
2.用乘法算式表示自己的摆法。( )X( )=( )明白了吗?学生开始摆。
指答,根据学生回答出示课件:排成一排(课件出示1)学生说完整,课件出示图形,算式1×12=12;排成两排(课件出示2),每排摆6个,2×6=12;排成三排(课件出示3)每排摆4个,3×4=12;还有不同的摆法吗?排四排,每排摆3个,图形旋转一下和上一种摆法相同,我们可以把它忽略不计。(图形消失)排成5排呢?排成6排呢?出示图形,旋转一下和上一种摆法相同,我们也可以把它忽略不计。排成7、8、9、10、11排呢?排成12排,出示图,旋转一下和上一种摆法相同,我们也可以把它忽略不计。
2、根据同学们的摆法我们写出了3种不同的乘法算式,千万别小看这些乘法算式,今天我们研究的关系就在这里。咱们就以第三道乘法算式为例,3×4=12,我们可以说3是12的因数,那4(也是12的因数,)这是一种说法,我们还可以把两句话合成一句话,可以说成3和4都是12的因数。请同学说。倒过来12是3的倍数,12(也是4的倍数)。12是3和4的倍数。指名说。
这儿还有两道乘法算式,先自己说一说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行不行?
小结:在乘法算式里,两个乘数是积的因数,积是两个乘数的倍数。
11×7=77,在这道乘法算式里,你能说一说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吗?抢答。
1+2=3,你能说说这里的关系吗?没有。因为因数和倍数的关系是在乘法算式里。那减法呢?如果我给你一道除法算式呢?72÷9=8,
除法算式里除数和商就是被除数的因数,被除数是除数和商的倍数。
小结:因数和倍数的关系是在乘法算式和除法算式里。
探索找因数的方法
你能找出36的所有因数吗?说说你是怎么找的?
列乘法算式( )x( )=36想 还可以列除法算式36÷( )=( )来想
请你选择其中一种想法在纸上填一填。
不重复、不遗漏。试一试。你准备怎样找?
学生在作业纸上写,完成后选两种展示:一种有序,一种无序
让学生评一评两种想法。有序写法不会重复也不会遗漏。
谁用的除法算式,请你来报一报。
同学们我们虽然用了两种不同的方法,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点,我们都是两个一找两个一找的,我们也叫做是一对一对的找。一起来写一下36的因数怎么写。
小结:刚才我们找36的所有因数用的是列出乘法算式或者除法算式,然后再一对一对的写出来的方法。现在你能把这些想法放在脑子里,直接说出20的因数第一对是什么吗?
20的因数:1,2,4,5,10,20。
你能照着刚才的样子,直接写出15和16的因数吗?
找特点
20的因数:1,2,4,5,10,20。
15的因数:1,3,5,15。
16的因数:1,16。
仔细观察,这些数的因数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根据学生回答出示:一个数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一个数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
总结:我们刚才学会了找一个数的因数,我们用什么方法找的呢?
探索找倍数的方法
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一个数的倍数。会找一个数的倍数吗?找一个小一点的,3的倍数,想一想,3的1倍是多少?3的两倍呢?
3×1=(3 )
3×2=(6 )
3×3=(9 )
3×4=(12)
3×5=(15)
……
指出:一个数的倍数写得完吗?通常只写五六个数后用省略号表示。
寻找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掌握了吗?试一试:2的倍数、5的倍数、
仔细观察,一个数的倍数有什么特征?
根据学生回答出示:一个数的倍数是无限的。一个数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齐读)
40以内6的倍数,谁来说说这一次你找了哪几个?为什么不加省略号?
全课总结
今天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你学到了什么知识。
拓展练习
判断题
找朋友
七、全课总结。
数学家们能透过枯燥的数学本身看到里面的东西 ,就像我们今天这堂课一样,透过数字表面找到里面蕴藏着大量丰富的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