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古诗二首 2(湘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古诗二首 2(湘教版)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5.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0-07-08 20:17: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古诗二首》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反复朗读古诗,体会诗歌的意境,了解诗歌的意思,培养学生自学能力。2.入情入境学习古诗,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想像能力以及互相交往、合作学习的能力。3.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描述的意境,体会诗人同情戍边将士、渴望和平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 有感情朗读古诗,理解古诗,体会古诗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的想象古诗内容的能力。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教师激情:同学们,我们生活在一个诗的国度里,胸有诗书气自华。读诗,能够陶冶人的情操;读诗,能够使我们的生活浪漫多彩;读诗,能够把我们带入古代惊心动魄的战争场景。现在,让我们到古代多事的边塞去看看吧! 2.课件播放:古代战争场景。 学生在观看录像后自由谈感受。 3.板书课题,学生齐读之后,谈谈对题目的理解。 [这样学习开始有电教媒体创设情景,把学生带入惊心动魄的古战争场面,并且利用音乐创设情景,从而为学生学习与创造提供一个良好的感知环境。]二、创设情景,初步感知诗意 1.下面请大家自由读诗,把古诗读正确、读流利。(学生自由读诗) 2.检查读书情况。 根据学生朗读情况教师相机点拨、引导学生把诗句读正确、读流利。三、想象画面,理解诗意1.学生自由读诗,边读边想象诗句描写的画面。2.教师进行学法指导:大家借助工具书、课文的注释、课前收集的资料,尝试着理解一下诗句的意思。如果有不懂的地方,就请你和小组等同学交流一下。 3.汇报交流: 这一环节引导学生采用不同的学习成果,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张扬学生的个性,促进学生主体的创新发展,激发学生创新性思维能力。 展示的形式可以有朗读汇报,诉说诗意,想象古诗描绘的画面…… 4.指导感情朗读 在学生理解诗意的基础上,采用学生自己练读、指名朗读、同学评议、小组赛读、教师范读等不同的形式指导学生朗读课文。这一过程中教师适时发挥电教媒体的作用,创设情景,激发感情,指导朗读。 四、诵读涵咏,感情升华。 1.师创设情景:(音乐起,出示课件)夜色中,荒远苍凉的塞外山峰,一轮明月照着边关,那些背井离乡、长途跋涉来戍守边关的战士们,白天军务繁忙,到了静夜,面对边塞荒凉的关山,面对一轮明月,他们可能会想些什么呢? 2.学生展开想象,发表看法。 3.引导学生体会诗歌的意境,读出诗的韵味。五、适当拓展,引申探究 1.师:一首《出塞》把我们带到了古代凄凉悲怆的战争生活。其实,有许多诗人从不同的角度接触到这个题材。课外,你收集到了哪些边塞诗词,能不能运用我们刚才学习古诗的方法,自读你最喜欢的一首诗呢? 2.学生自学古诗,教师巡视指导。 3.小组交流自学成果。 4.全班交流汇报,注意引导学生采用不同的形式,可以读诗谈体会、合作背诗、轮流背诗、诗配画……不同的形式汇报。 5.小结:读了这么多首边塞诗歌,大家有什么感受?能不能选用自己最擅长的形式来谈谈呢? 六、教学小结,结束授课 1.师:网上有一位朋友读了现代诗人席慕蓉的《出塞曲》,感受很深,用歌声唱出了自己内心的感受,下面我们一起欣赏一番。 2.演示课件,结束授课。
板书设计 出 塞 王昌龄(唐代)人未还 表达了对将士们的同情飞将在 和强烈爱国精神
作业布置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反复朗读古诗,体会诗歌的意境,了解诗歌的意思,培养学生自学能力。2.入情入境学习古诗,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想像能力以及互相交往、合作学习的能力。3.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描述的意境,体会诗人同情戍边将士、渴望和平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 有感情朗读古诗,理解古诗,体会古诗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的想象古诗内容的能力。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音画时尚导入。 1.教师播放两段有特色的乐曲,引导学生想象情境,再根据情境联想古诗。 2.学生交流汇报并背诵相关诗句。 3.揭示新课,板书课题,读题,解题。 解题:凉州词为盛唐时流行的一种曲子(凉州歌)配的唱词,不是诗题,而是一种曲调名。当时许多诗人都喜欢这个曲调,为它填写新词。因此,唐代许多诗人都写有《凉州词》。 二、初读感知。 ⑴将这首诗读给同桌听,要求读准、读通。 ⑵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主要意思。 ⑶将自学中不懂的地方标出来或写下来。 2.学生按要求学习。 3.汇报。 ⑴指名读文,齐读课文。 ⑵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主要意思。 ⑶质疑。 三、品读悟诗情。 1.针对学生的疑问,引导学生悟情。 2.练读诗句,将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 3. 配乐赛读、齐读。 4.背诵。 四、拓展延伸。 1.学生交流背诵其它的边塞诗。(略) 2.教师推介。 君不见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桤。 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 ——杜甫《兵车行》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边地多阴风,草木自凄凉。 ——李益《从军苦乐行》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五、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2.把你喜欢的诗句抄写下来.有兴趣的同学可用毛笔写一写。 3.积累其它的边塞诗。
板书设计 凉州词王之涣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春风不度玉门关。 孤城:这里指玉门关。 何须:何必要。 怨:吹奏哀怨的乐曲。 杨柳:《折杨柳》古代一种歌曲名称。 度:越过
作业布置
教学反思:(记述教学的成功与遗憾、乐趣与困惑)
我首先谈话揭趣,揭示课题,然后让学生自由练读,学生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自在地读,无拘无束地读,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可使我发现学生在练读中出现的问题,为下一步“正音”探清虚实。  在理解诗意时,我只让学生初步体会感情,自学古诗确有难度,所以教师只要求学生初步体会感情,我只是抓住古诗最凝练的语言,表达最丰富的感情的基本特点。把对学生情感的引发,激荡,升华,贯穿教学的全过程。以“情”为主线,把“读”的活动在教学中一以贯之,从自由练读到品析美读再到深情诵读,使学生逐步加深对诗歌的理解,并在不知不觉中熟读成诵,积累语言。在汇报学习成果时,气氛非常活跃。他们有的用朗读的方法向大家汇报,读得很有感情,从他们的朗读中,能够感受到他们对诗意的理解程度。有的用画一画的方法,看他们一边看着自己的画一边讲述着诗意,非常的流畅和贴近诗意,使我们全班同学受到了一次美的熏陶。有的用说一说的方法,你一句我一言把诗意说得头头是道。还有的既读又说,把一首古诗嚼得滚瓜烂熟,一堂课下来,一首诗大部分学生都能背诵说出诗意学会运用了,但由于自己对古诗的理解程度很肤浅,所以学生的理解也没有更深的层次。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