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第1课 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课件】(3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0-2021学年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第1课 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课件】(33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7-19 07:31:2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古代文明的产生与发展
第一单元
第一单元 第1课
文明的产生与
早期发展
巴别塔油画

重要名词
苏美尔、巴比伦、汉谟拉比法典、《吉尔伽美什》、法老、《摩诃婆罗多》、《摩罗衍那》、种姓制度、城邦制度

课程标准
(1)知道早期人类文明的产生;
(2)了解各文明古国发展的不同特点,并分析、认识这些特点形成的不同时空条件
本单元时间轴
{5C22544A-7EE6-4342-B048-85BDC9FD1C3A}区 域
代表文明
形成前提
实行制度
文化成就
两河流域
文明
古巴比伦文明
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提供了充足的水源
制度;《 法典》
楔形文字、《吉尔伽美什》史诗、 进位制、战车和车轮
尼罗河流域
古埃及文明
尼罗河为农业和交通提供便利
比较完善的官僚体系;法老至上的权威
神话和文学故事、象形文字、世界上第一部太阳历、建筑和数学、 纸
印度河和恒河流域
古印度文明
印度河流域平原广阔;恒河流域生产工具的进步,雨水丰沛、植被茂盛
制度
佛教;《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是世界上著名的史诗; 数字
巴尔干半岛南部和爱琴海地区
克里特文明
迈锡尼文明
古希腊文明
巴尔干半岛南部多山少平原,陆上交通不便,不利于地区性大国的兴起
制度
文学:悲剧、喜剧、神话
史学:希罗多德、修昔底德、
哲学: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
60
君主专制
汉谟拉比
阿拉伯
莎草
苏美尔
种姓
城邦
人类文明的产生
一、人类文明的产生
何谓“文明”
“文明”一词的含义确切地说,究竟是指什么呢?人类学者指出了将文明与新石器时代的部落文化区别开来的文明的一些特征。这些特征包括:城市中心,由制度确立的国家的政治权力,纳贡和税收,文字,社会分为阶级或等级,巨大的建筑物,各种专门的艺术或科学,等等。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文明的涵义是什么?如何才能称为“文明”
英文中的文明(Civilization)一词源于拉丁文“Civis”,拉丁文“civitas”意为城邦,“civilis”释义为“城邦中有组织和法制的市民生活”。
一、人类文明的产生
◎农耕畜牧的产生及其传播示意图
1.1 农业和畜牧业的产生
(1)表现
(2)影响
{69CF1AB2-1976-4502-BF36-3FF5EA218861}农业
西亚地区最早培植出大麦、小麦和豆类作物
南亚、中国和中南美洲等地也培育出各自的农作物
畜牧业
驯养了羊、猪和牛等动物
①生产方式:人类从食物的采集者变成食物的生产者。
②社会分工:一些人从农业中分离出来,专门从事手工业生产;一些人从社会生产活动中脱离出来,从事专门的管理和文化创造工作。
③贸易发展:不同地区的产品互通有无,促进了交换和交易。
④居住方式:农耕生产需要人们定居生活,一些较大的居住点逐渐发展为早期城市。
一、人类文明的产生
1.2 文明的产生
(1)阶级对立
①阶级分化:社会分工的发展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剩余产品→私有制逐渐产生→社会分化成统治者和被统治者两大阶级。
②阶级对立:为争夺土地和资源,部落之间爆发战争,被征服者成为奴隶,奴隶制成为人类第一种剥削制度。奴隶反抗奴隶主的斗争,成为最早的阶级斗争。
距今10000年前到距今2000年前,……全世界大部分的人类都转向农业。这种全新的生活方式,也就从几个农业革命的中心地区逐渐传播到了全球大部分地区。而农业生产率的增长使食物有了剩余,从而使得社会能够供养新产生的祭司阶级、军队和官吏。……人口不断增加,于是村庄拓展成城镇,城镇又扩张成拥有巨大的宫殿和庙宇以及聚敛来的财富的帝国。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
一、人类文明的产生
1.2 文明的产生
(2)国家的出现
①原因:阶级矛盾和部落战争的双重作用。(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
②形成:出现了政府、军队和监狱等强制机关;原来的部落首领,演变为阶级社会中国家的统治者。
③影响:人类进入奴隶社会。
农业生产率增长使食物有了剩余,能够供养新产生的祭司阶级、士兵和吏。……文字就是祭司们出于记事的需要而做出的一大发明。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
(3)文字的产生:出于记事和管理的需要,文字产生了。
◎古埃及象形文字
◎苏美尔楔形文字
◎玛雅文字
◎古印度印章文字
一、人类文明的产生
1.1 农业和畜牧业的产生
(1)表现
农业和畜牧业产生
剩余产品
私有制和剥削产生
阶级
产生
生产力的发展
阶级矛盾部落战争
政府、军队等强制机关产生
国家形成
文字出现
记事和管理的需要
人类文明产生
根本原因
前提
重要标志
古代文明的
多元特点
二、古代文明的多元特点
◎古代主要文明示意图
北纬30°
中国文明
古印度文明
古巴比伦文明
古埃及文明
古希腊文明
二、古代文明的多元特点
2.1 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1)自然条件
◎两河流域地理条件示意图
两河流域大部分地区干旱少雨,但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提供了充足的水源。
两河流域古希腊称之“美索不达米亚”,意为“两条河中间的地方”,《圣经》称为“伊甸园”。
恰恰是在这个气候湿润的关键时期,古代美索不达米亚人创造了人类历史上最古老的文明。
历史学家通过大量的研究证实,那时的两河平原上,曾经是一片林木繁茂,垄亩青青的绿野;也曾经沟渠纵横、河网密布、人烟稠密。犹太人和希腊人把这里称为“天堂”并非虚言。
——陈晓红、毛锐《失落的文明:巴比伦》
二、古代文明的多元特点
2.1 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2)发展过程
①公元前3500年左右,产生了最初的文明。
②约公元前2900年,两河下游的苏美尔地区出现一系列的城市国家。
③约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王国国王汉谟拉比基本统一了两河流域。
◎古巴比伦王国疆域图
A.制度:建立君主专制制度
B.法律:颁布《汉谟拉比法典》,宣扬君权神授,维护奴隶主的利益和权威,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
二、古代文明的多元特点
2.1 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2)发展过程
《汉谟拉比法典》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较完整的成文法典。请你根据所提供的法典条文,概括出该法典的主要特点。
◎汉谟拉比法典石柱,现存法国卢浮宫
第6条 如果一个人盗窃了寺庙或商行的货物,处死刑;接受赃物者也应处死刑。
第23条 如果没有抓获拦路的强盗,遭抢劫者须以发誓的形式说明自己的损失,然后由发生抢劫案的地方或地区的市长或地方长官偿还损失。
第196/197条 如果一个人伤了贵族的眼睛,还伤其眼。如果一个人折了贵族的手足,还折其手足。
施行严格的、保护私有财产的规定
颁行保护平民利益的规定
施行同态复仇法
二、古代文明的多元特点
2.1 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2)发展过程
《汉谟拉比法典》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较完整的成文法典。请你根据所提供的法典条文,概括出该法典的主要特点。
第203/205条 如果贵族阶层的人打了贵族出身的人,须罚银一明那。如果任何人的奴隶打了自由民出身的人,处割耳制刑。
结语 怨声载道的统治,寿命不会长,将出现连年饥荒、一片黑暗、突然死亡……他的城市将毁灭,人民将离散,王国将更换,他的名字将永远被人遗忘……他的幽魂[在地狱里]喝不到水。
维护奴隶主贵族的利益
宣扬君权神授
◎太阳神沙玛什
◎汉谟拉比
◎汉谟拉比法典
二、古代文明的多元特点
2.1 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3)文化成就
①文字:楔形文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
②文学:《吉尔伽美什》是目前所知最早的史诗;
③传说:在与经常泛滥的洪水斗争过程中,诞生了著名的洪水和方舟传说;
④数学:苏美尔人发明了60进位制,用于测量土地、计算粮食产量和人工;
⑤军事:最早使用战车作战的文明。
◎《吉尔伽美什》史诗楔形文字泥板
二、古代文明的多元特点
2.2 古代埃及文明
(1)自然条件
①水源:地处干旱地区,尼罗河的定期泛滥,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
②交通:尼罗河提供了连通上下埃及的交通条件。
◎尼罗河流域示意图
◎古埃及疆域示意图
二、古代文明的多元特点
2.2 古代埃及文明
(2)发展历程:公元前3500年左右,埃及文明兴起。公元前3100年左右,初步实现统一。
(3)主要成果:
①政治文明: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官僚系统。法老被视为神在人间的代表,掌握着政治、经济和军事等最重要的权力。法老之下,设有官员分别处理政务和地方事务。
◎图坦卡蒙黄金面具
法老作为全国的最高统治者,集军、政、财、神等大权于一身。在宗教上,法老被认为是“神之子”,具有无上权威。
尼罗河流域……自然屏障使它受到特别好的保护,不易遭到外族的犯。……(尼罗河)把整个流域连接成一个稳定有效的整体。……因此,埃及文明是稳定、保守的。……关心死亡,为来世——尤其是国王的来世——做好物质方面的准备,是埃及宗教信仰的一个主要特征。……法老始终被认为是神王……由于这个原因,埃及没有任何与美索不达米亚的法典相应的法律。法老作为神王,其权力亦被神化,他的话就是法律。
——斯塔夫利阿诺斯《全球通史》
二、古代文明的多元特点
2.2 古代埃及文明
(3)主要成果:
②文化成果:
A.丰富多彩的神话和文学故事和几乎和楔形文字一样古老的象形文字。(对字母文字产生重要影响)
B.制定了世界上第一部太阳历,一年分为三季,分别是泛滥季、播种季和收获季。
C.金字塔的建造不仅体现了法老的至上权威,还体现了埃及人在建筑和数学方面都达到了较高水平。
D.莎草纸是古代埃及主要的书写材料和重要的出口物资。(以莎草作为书写介质,并非当今概念的纸)
◎《亡灵书》残片
Ra me ses
拉美西斯二世
二、古代文明的多元特点
2.3 古代印度文明
(1)条件
①历史:公元前3千纪,古代印度文明诞生;铁器时代来临,生产工具进步。
②自然:恒河流域雨水丰沛、植被茂盛。
◎印度半岛地形图
◎印度古代历史更迭图
每次外来民族的人侵 ,都给印度文明带来了新的成份。他们与本土文化融为一体, 使之不断更新,不断丰富。与此同时,这些外来民族也无不在历史的长河中为印度民族所同化。……印度曾被称为是“人种的基因库”,几乎世界上所有的人种都能在印度被找到……另外,印度目前使用的语言共有18种之多,并且每种语言都包含有其他语言的些许成份。
——《浅论印度文明的特征》
二、古代文明的多元特点
2.3 古代印度文明
(2)形成:到公元前6世纪,恒河流域形成一系列雅利安人国家。
(3)主要成果
①种姓制度
{5C22544A-7EE6-4342-B048-85BDC9FD1C3A}
等级
名称
职业

婆罗门
主掌宗教祭祀

刹帝利
主要由以国王为首的武士集团构成,负责统治和保卫国家

吠舍
大多数是普通劳动者,少部分是富有的商人

首陀罗
地位最低,需要为前三个等级服务
种姓之外,贱民处在社会的最底层,被认为是“不可接触者
A.基础:婆罗门教的说教,为种姓制度提供理论和宗教基础。
B.特点:贵贱分明,职业世袭,法律地位不平等。
C.影响:延续下来,对印度社会和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雅利安人入侵示意图
二、古代文明的多元特点
2.3 古代印度文明
(3)主要成果
①种姓制度
★种姓制度的影响
积极:
A.在经济文化落后的古代,使印度人产生安于现状的平和心态,有利于维护统治,维持社会安定。
B.种姓制度对印度社会发展、民族文化、民族心理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消极:
C.种姓制度造成印度社会阶层的隔离,限制社会的阶层流动。
D.下层劳动群众备受压迫和歧视,延缓了社会发展的进程。
E.激化社会矛盾,不利于印度的统一与团结。
在《佛本生经》中留下了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理发师之子爱上了离车族(译为“边地主”)的一个少女。他的父亲劝告他说:“我的儿子,你不要把愿望执著在办不到的事情上,你是理发匠之子,属低级种姓(首陀罗),而离车族之女属高级出身,乃刹帝利之女,因而她是不能和你匹配的。我给你找另外一个与你属同一种姓和家庭之女。”理发师的儿子由于没有达到自己的愿望忧郁而死。
——崔连仲《古代印度种姓制度》
首陀罗或贱民以任何一部分肢体去打高种姓的人,那么他必须被截去那部分肢体;如果议论婆罗门,则用沸油灌进他的嘴巴和耳朵里。首陀罗不应有任何财产,他的主人可以拿走他的一切。 ——《摩奴法典》
材料一
材料二
二、古代文明的多元特点
2.3 古代印度文明
(3)主要成果
②文化成果
A.佛教:佛教是印度重要的思想流派,对种姓制度形成一定程度的冲击。
B.文学:《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是世界上著名的史诗。
C.科技:在天文、历法、数学、医学等领域都取得了重要成就。创造了从1到9的数字,发明了“0”,提出了按位计值的方法。
早期佛教作为反婆罗门教、反旧传统而出现的新宗教,首先它否定婆罗门教关于神能主宰人的命运的说教,……其次,他还针对婆罗门教宣扬的神创四个瓦尔那的学说,提出瓦尔那起源于社会职业分工的学说。……再次,早期佛教还主张消除宗教领域的不平等,提出了“众生平等”的口号,认为各等级的人都可以削发为僧,都可以通过自己的修行而解脱苦难。
——朱寰主编《世界上古中古史》
◎乔达摩·悉达多
二、古代文明的多元特点
2.4 古代希腊文明
(1)自然条件:古代希腊的中心区域是巴尔干半岛南部和爱琴海中的部分岛屿,这里多山少平原,陆上交通不便,不利于地区性大国的兴起。
◎古代希腊示意图
{B301B821-A1FF-4177-AEE7-76D212191A09}地理环境
造就优势
三面环水,港湾众多
古希腊半岛80%是山地,适宜农耕的土地少
地中海气候
海洋阻隔,陆地分离
航海贸易发达
粮食供给不足,发展海外贸易与对外扩张
盛产橄榄和葡萄等
难以统一,城邦众多
二、古代文明的多元特点
2.4 古代希腊文明
(2)主要成果
①政治成果:城邦制度
{5C22544A-7EE6-4342-B048-85BDC9FD1C3A}产生和发展
特征
代表
评价
公元前2千纪,克里特文明和迈锡尼文明诞生;公元前8-前6世纪,城邦逐渐发展起来。
小国寡民,公民直接参与国家管理
斯巴达实行寡头政治
雅典实行民主政治,公民都有出席公民大会和担任公职的权利,直接决定城邦的大政方针。
城邦民主政治建立在奴隶制基础之上,享有民主权利的仅是成年男性公民,妇女、外邦人和奴隶都被排斥在功名队伍之外。奴隶缺少最基本的权利。
◎希腊城邦想象图
①市场 ②神庙 ③卫城 ④私人住宅
⑤城墙 ⑥运动场 ⑦剧场
二、古代文明的多元特点
2.4 古代希腊文明
(2)主要成果:
②文化成果
A.古希腊的神话、悲剧和喜剧等,是世界文学的瑰宝,启迪了西方的文学创作和思想。
B.希罗多德首创“历史”一词,在西方,被认为是“史学之父“。
C.修昔底德成为政治史传统的奠基人。(代表作《伯罗奔尼撒战争史》)
◎古希腊神话:神人同形同性——人文色彩
二、古代文明的多元特点
2.4 古代希腊文明
(2)主要成果:
②文化成果
D.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奠定了西方哲学的基础。
◎苏格拉底
◎柏拉图
◎亚里士多德
{21E4AEA4-8DFA-4A89-87EB-49C32662AFE0}苏格
拉底
“认识你自己”;“知识即美德”;
要求人们追求真理和智慧, 成为道德完善的、真正的人。
柏拉图
“理想国”,追求智慧、正义、理性;
理念是万物本原。
亚里士多德
真理高于一切;
创立了逻辑学,提出了归纳和演绎的两种思维方式;被誉为“百科全书式的学者”;
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
——亚里士多德
二、古代文明的多元特点
2.4 古代希腊文明
{5C22544A-7EE6-4342-B048-85BDC9FD1C3A}时期
措施
地位
梭伦改革
①根据财产多寡,把公民分为4个等级。②公民大会成为最高权力机关。③建立四百人议事会,前三个等级公民均可入选。④建立公民陪审法庭。⑤废除债务奴隶制。
奠基
克里斯提尼改革
①建立十个地区部落,以部落为单位举行选举。②设立五百人议事会,由各部落轮流执政。③每部落各选一名将军组成十将军委员会。④扩大公民大会权力,实行“陶片放逐法”。
确立
伯里克利改革
①所有成年男子可担任几乎一切官职。②五百人议事会的职能进一步扩大。③陪审法庭成为最高司法与监察机关。④向担任公职和参与政治活动的公民发放工资。
黄金
时期
如何评价雅典城邦民主政治
二、古代文明的多元特点
2.4 古代希腊文明
如何评价雅典城邦民主政治
在雅典40万居民中,20万奴隶和3.2万外邦人是被剥夺政治的;剩下的16.8万人中,假定成人居半,是8.4万,其中妇女毫无权利,所剩公民男子就只有4.2万人了,人们因此把古希腊城邦比喻成“男性公民的俱乐部”。
公元前340年,雅典一下层女子弗里娜因亵渎神灵被控犯罪,按法律当处死。辩护人用动情的言辞质问:“难道你们忍心让这位阿芙洛狄特(古希腊美丽女神)的弟子香消玉殒吗?”这打动了陪审团。经投票,陪审法庭判其无罪。
“想参加陪审团的公民按先后秩序进入,直到人数到齐为止……开庭审理前,陪审团对案件一无所知,他们了解整个案情、进行判决的唯一依据是诉讼人的演说陈述。”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评价
(1)进步性
①雅典民主政治重视和强调公民的民主权利和责任感,体现人民主权,有利于调动公民参政的积极性和热情。
②雅典民主的理论与实践,为近现代西方政治制度奠定了最初的基础。
(2)局限性
①大量外邦人、妇女、奴隶被排除在民主范围之外,不是现代意义上的民主。
②服务于奴隶主专制。
③是小国寡民的产物,过于泛滥的直接民主,成为政治腐败、社会动乱的隐患。
二、古代文明的多元特点
2.5 总结
{B301B821-A1FF-4177-AEE7-76D212191A09}区 域
代表文明
形成前提
实行制度
文化成就
两河流域
苏美尔文明
古巴比伦文明
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提供了充足的水源
君主专制制度;《汉谟拉比法典》
楔形文字、《吉尔伽美什》史诗、洪水和方舟传说、60进位制、战车和车轮。
尼罗河流域
古埃及文明
尼罗河为农业和交通提供便利
比较完善的官僚体系;法老至上的权威
神话和文学故事、象形文字、世界上第一部太阳历、建筑和数学、莎草纸。
印度河和恒河流域
古印度文明
印度河流域平原广阔;恒河流域生产工具的进步,雨水丰沛、植被茂盛
种姓制度
佛教;《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是世界上著名的史诗;在天文、历法、数学、医学等领域都取得了重要成就。
巴尔干半岛南部和爱琴海地区
克里特文明
迈锡尼文明
古希腊文明
巴尔干半岛南部多山少平原,陆上交通不便,不利于地区性大国的兴起
城邦制度
古希腊神话、悲剧与喜剧;希罗多德、修昔底德;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
本课思维导图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