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七年级上册《“诺曼底号”遇难记》(教学课件+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诺曼底号”遇难记》(教学课件+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61.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2-05-16 18:58:35

文档简介

(共20张PPT)
诺曼底号遇难记
雨果
1、介绍作者。
2、展示一下自己整理的生字词、成语。
雨果(1802----1885)
雨果是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旗手和领袖。 代表作有小说《巴黎圣母院》 、《悲惨世界》、《九三年》《海上劳工》、《笑面人》等。雨果是一位高龄多产作家,在长达60多年的文学生涯中,为后人留下了79卷文学作品和4000多幅绘画作品,是法国和人类文化宝库中的一份宝贵遗产。
《巴黎圣母院》(1831)是雨果第一部大型浪漫主义小说。它以离奇和对比手法写了一个发生在15世纪法国的故事:巴黎圣母院副主教克罗德道貌岸然、蛇蝎心肠,先爱后恨,迫害吉卜赛女郎爱斯梅拉尔达。面目丑陋、心地善良的敲钟人卡西莫多为救女郎舍身。小说揭露了宗教的虚伪,宣告禁欲主义的破产,歌颂了下层劳动人民的善良、友爱、舍己为人,反映了雨果的人道主义思想。
雨果代表作(一)
雨果代表作(二)
《悲惨世界》最能代表雨果的思想艺术风格,他以卓越的艺术魅力展示了资本主义社会奴役劳动人民的残酷的现实。然而,作家深信唯有道德感化是医治社会灾难的良方。小说虽不乏现实主义因素,但就人物形象的塑造、环境的描写,象征和对比手法的运用等方面而言,仍然是一部浪漫主义的杰作。
安普敦( ) 弥漫( )
船桅( ) 瞬间( )
窟窿( ) 湍急( )
推搡( ) 猝然( )
蓦地( ) 屹立( )
肇祸( ) 主宰( )
dūn

wéi
shùn
kū lonɡ
tuān

sǎnɡ

mò dì
zhào
zǎi
用自己的话说说这篇小小说讲的
是什么?
1、要求同桌的两个人互说一遍。
2、比比看谁说得好。
方法指点
如果是一两句话概括,只要说出其中的关键信息即可:时、地、人、事。
如果是比较详细地介绍,则除了“时、地、人、事”这几个关键信息外,还可简单说说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示例:这篇小小说写了十九世纪一位英国船长在自己的轮船不幸被撞,即将沉没时,镇定地指挥别人逃生,自己却勇敢地与船同沉,为船负责的悲壮故事。
本文按照“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可以分为几部分?
一、(开头至“像这类英国船,……没有什么可怕的”)“诺曼底”号雾海航行。
二、(从“突然”到“终于停了下来” )海难发生。
三、(从“诺曼底”号到“海水把船尾也浸没了”)船长舍己救人。
四、(从“哈尔威船长”到最后)歌颂英雄船长。
还原事情真相
⑴“诺曼底”号是在什么时间、什么情况下出航的?
⑵海难是怎样发生的?
1870年3月17日夜晚,大海上夜色正浓,薄雾弥漫。
全速前进的“玛丽”号撞向了“诺曼底”号的侧舷,
将船身剖开了一个大窟窿。
⑶相撞的程度怎样?
从“大窟窿”“震荡可怕极了”“海水哗哗往里灌,汹涌
湍急,势不可当”等词语可以看出相撞的严重程度。
(4)船被撞以后,乘客们是什么表现?
人们惊慌失措,“奔跑着,尖叫着,哭泣着,
惊恐万状,一片混乱”。
(5)在紧急情况下,哈尔威船长是怎样指挥救人的?
先消除惊恐,强调“必须把60人救出去”
了解情况,确保没有其他险情
严肃纪律,优先救出弱势群体
指示“快干”,确保全体人员获救
屹立舰桥,随着轮船一起沉入深渊。
(7)在你眼中哈尔威船长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严谨细心——“小心翼翼地驾驶”;
果敢决断——临危不惧,沉着指挥;
忘我救人,严守职责——舍已救人,与船同沉等。
(6)你认为事故的责任方是谁?为什么?
责任在“玛丽”号。因为这是一个浓雾弥漫的黑夜,
“诺曼底”号尽管“最漂亮”“很年轻”且没有故障,“照例”
走的老航线,船长还是“小心翼翼”“缓缓”地驾驶,而
“飞驶”的“玛丽”号则“行驶速度非常快,负载又特别大”
“笔直地朝‘诺曼底’号逼了过来”,使“诺曼底”号避无可避。
分角色朗读课文17-34段。
1、同桌的两位同学互相读一遍,体会一下应是什么样的语气语调?这种语气语调表现了小说中的对话者此时怎样的心情?你是从小说中的什么地方看出来的?(两人可讨论)
2、向同学们展示你的朗读水平。
(角色:哈尔威船长、洛克机械师、奥克勒福大副)
1、船被撞以后,乘客们是什么表现?写乘客的表现对哈尔威船长起什么作用?
2、在你眼中哈尔威船长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你是从他的哪些表现看出来的?
严谨细心——“小心翼翼地驾驶”;
果敢决断——临危不惧,沉着指挥;
忘我救人,严守职责——舍已救人,与船同沉等。
文章中有两个“谜”,请大家来共同揭开谜底。
谜一:哈尔威船长说:“必须把60人救出去。”文章指出:“实际上一共有61人,但是他把自己给忘了。”
船长真的把自己忘了吗?
谜二:哈尔威船长,他屹立在舰桥上,一个手势也没有做,一句话也没有说,犹如铁铸,纹丝不动,随着轮船一起沉入了深渊。
哈尔威船长在沉没之前,就没有办法救出自己吗?
谜底二:从道理上说,哈尔威船长能把那么多人救出去,也一定能救出自己;他可以最后一个下救生艇,但决非不能上救生艇;他可以在水面上漂浮等人来救,但决非连在水面上漂浮一会儿都不可能。哈尔威已经抱定了与轮船共存亡的决心,以葬身大海作为最后归宿,所以他不想救出自己。
[参考答案]
谜底一:有两种可能,一是危急关头,救人至上,心中只有救人的信念,忽略了自己;二是已抱定与船共存亡的决心,只要能把他人全部救出,自己愿与心爱的轮船一起葬身大海,意念清楚明确,并未忘记自己。
夜航
遇难
救援
殉职
开端
发展
高潮
结局
船上一片混乱
乘客惊恐万状
救援井然有序


镇定沉着考虑周密
船长


忠于职守
忘我无畏
成就一个英雄的“权利”人人都有,关键在于你是否“运用”这个“权利”,在灾难面前,最能够显现出人性的本色,在生死存亡关头,能够克服恐惧、镇定自若、为别人考虑的人都可以称得上是英雄。
这种精神在当今社会中有没有体现?你
能说出现实中的一个事例吗?
她是中原大地上的又一个女英雄。扫恶打黑,除暴安良,她铁面无私;嘘寒问暖,扶危济困,她柔肠百转。十里长街,白花胜雪,挽幛如云,那是流动在百姓心中的丰碑!一个弱女子能赢得百姓的爱戴,是因为,在她的心里有对百姓最虔诚的尊重!
她就是感动中国2004年的杰出人物之一,河南省登封市公安局局长,在执行任务中殉职的女警官——任长霞。
抓住语言,结合神态,描写本班一位具有人格之美的同学。(150字左右)《“诺曼底号”遇难记》学案
学习目标:
1.体会哈尔威船长的英雄形象;
2.感受什么是英雄行为。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走近作者
雨果:19世纪前期积极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领袖,他一生创作的主导思想是人道主义,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九三年》等。一生为后人留下79卷文学作品和4000多幅绘画作品,是法国和全人类文化宝库的一份宝贵遗产,1885年5月22日,83岁的雨果老人与世长辞,法兰西为他举行了隆重的国葬。
二、整体感知
1.字词
(1)注音
弥( )漫 船舷( ) 你推我搡( )
猝( )然 肇( )祸 须臾( )
(2)解词
①蓦地
②肇祸
(3)理清文章结构
①什么是小说?小说的三要素是什么?
小说是运用叙述、描写、议论等艺术手法,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环境的描写以人物形象的刻画为中心,广泛的多方面的反映社会生活的叙事作品。
小说的三要素是:(   )(   )(   )。
②完整的故事情节一般包括哪几部分?
                         
③根据故事情节,划分层次,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内容。
ⅰ( -- 段)       
ⅱ( -- 段)        
ⅲ( -- 段)      
ⅳ( -- 段)        
三、分析人物形象
1.小说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主要有哪些?本文刻画哈尔威船长的方法主要有哪些?找出来。说一说这些描写刻画了人物什么特点?
2.说说你对《“诺曼底”号遇难记》中“履行做人之道”成为一名英雄的权利的理解和感受
3.本文是一篇______(体裁),通过写“诺曼底”号的船长哈尔威在一次猝不及防的海难关头,______、______、______,在死亡面前,成就了一个伟大的英雄形象。
四、拓展探究
中国是英雄辈出的国度,今年四川发生了百年罕见的“汶川大地震”,此间涌现出一些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震撼了我们的心灵,你能列举一些么吗?想一想,他们为什么能成为人们心目中的英雄人物?
五、课堂检测
1.给加点的字注音:
弥( )漫 船( )舷 你推我搡( )
猝( )然 肇( )祸 须臾( )
2.解词造句:
(1)猝不及防
(2)相提并论
3.仔细阅读课文,找出文中的环境描写的句子,体会其作用。
4.片段练习:
假如你亲身经历了四川“汶川”大地震,作为新时代的一名中学生,你该怎样应用手中的权利,成为一名英雄?
写一段话,200字左右,想象合理,表达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