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六副》导学案
课前准备:学生预习本课,查找有关对联的资料:如对联的起源、类型、形式、要求,并摘录自己喜欢的对联等。
学习目标:1、在学生课前学习的基础上梳理对联的起源、类型、形式、要求等有关对联的知识。
2、对自己喜欢的对联进行赏析。
3、能运用所学对联知识对对子。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上课之前,我先给大家讲个故事:清代文学家纪晓岚自幼聪颖好学,兴趣甚广。他的私塾老师石先生是个非常古板的老学究,晓岚对他很反感。一天晓岚去喂养家雀,将砖墙挖一深洞,喂饱家雀后便将它送回洞内,堵上砖头,以防飞走。后来,被石先生发现,便把家雀摔死,仍旧送回洞内堵好,并在墙上戏书一联: 细羽家禽砖后死; 当晓岚再去喂家雀时,发现它已经死了。心里正在疑惑,忽见墙上有一对联,他断定这是石先生所为,于是续写了下联: 粗毛野兽石先生。 石先生见了大为恼火,觉得晓岚不该辱骂老师,于是手执教鞭责问晓岚。只见晓岚从容不迫地解释说,我是按着先生的上联套写的。有'细'必有'粗',有'羽'必有'毛',有'家'必有'野',有'禽'必有'兽',有'砖'必有'石',有'后'必有'先',有'死'必有'生'。所以,我便写了粗毛野兽石先生,如不应这样写,请先生改写一下吧。" 石先生捻着胡子想了半天,也没有想出满意的下联,最后无可奈何地叹了口气,扔下教鞭,拂袖而去。看了这副对联,大家都会哑然失笑,都回佩服纪晓岚的聪明机智,这副对联既对得工整,又痛骂了石先生。同学们是不是也想成为纪晓岚那样能对出妙对的人?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对联六副》,学完了也来对一对。
前几天请同学们搜集有关对联的知识,大家搜集了什么?(1-2位生答)
二、 梳理有关对联的知识:
1、 看来大家搜集了不少,下面就请同学们小组交流,准备小组发言,介绍有关对联的起源、类型、形式等方面的知识。
2、 小组交流,教师巡回指导。
3、 小组发言,其他小组进行补充或评价。
4、 展示对联的起源、类型、形式等知识。
有关对联的知识:
(1)、对联的起源:
宋代诗人王安石在《元日》中写道: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新桃”和“旧符”是什么意思?用现代话说就是春联。春联是对联的一种,我国的春联是怎样发展起来的呢? 春联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它从五代十国时开始,明清两代尤为兴盛,发展到今天已经有一千多年了。
早在秦汉以前,我国民间每逢过年,有在大门的左右悬挂桃符的习俗。桃符就是用桃木做的两块大板,上面分别书写上传说中的降鬼大神“神荼(tu)”和“郁垒”的名字,用以驱鬼压邪。这种习俗延续了一千多年。到了五代,人们才开始把联语题在桃木板上代替了降鬼大神的名字。据历史记载,后蜀之主孟昶(chang)在公元964年除夕题于卧室门上的对联“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是我国最早的一副春联。宋代以后,民间新年悬挂春联已经相当普遍了,所以王安石的《元日》诗中写的“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就是当时春联盛况的真实写照。由于春联的出现和桃符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古人又称春联为“桃符”。 到了明代,明太祖朱元璋大力提倡对联。他在金陵(现在的南京)定都以后,命令大臣、官员和一般老百姓家除夕前都必须书写一副对联贴在门上,他亲自穿便装出巡,挨门挨户观赏取乐。当时的文人也把题联作对当成文雅的乐事,写春联便成为一时的社会风尚。入清以后,乾隆、嘉庆、道光三朝,对联犹如盛唐的律诗一样兴盛 ,出现了不少脍炙人口的名联佳对。 随着各国文化交流的发展,对联传入越南、朝鲜、日本、新加坡等国。这些国家至今还保留着贴对联的风俗。
(2)、对联的类型: 从反映的内容和使用的场合来看,对联可以分为:
春联: 以除旧迎新,言明志向,充满豪情,展望未来为主要内容,专门在元旦、春节时粘贴的对联,因时效性较强,人们就称为春联。
楹联:为了表达某种愿望或满足装饰需要,过去常在官廷、府宅、庙宇、园林的楹柱之上,或用木板刻制,或在壁石上雕琢的联语,统称为楹联。
婚联: 专门在举行结婚仪式那天选用或编写的能够表达热烈气氛的对联。
挽联:为了评价先人的生平业绩,抒发后人诚挚的怀念之情,在追悼会或纪念会上所用的对联。
寿联: 当老人喜过生日,子女为了表达对长辈的祝福之情,常以延年益寿、福满家门为主要内容,精心书写一些吉祥的词语,或贴在门上,或挂在厅堂 ,这样的对联就叫寿联。
名胜联:用于风景名胜处的对联。
行业联:贴在门旁,使人对其行业特点一目了然,起到行业广告的作用,是楹联中不可小视的一个品种。
集句联:用古文、诗词中的句子合成的对联
(3)、对联的形式:对联有正对、反对、串对等形式。
正对:上下两联所表达的内容相似或相关
反对:顾名思义,反对即上下两联意思相反。
串对:又名流水对,单看上或下联,意思不全,上下联连起来,表达一个完整的思想意境。
三、 运用所学知识赏析对联。
1、 刚刚我们了解了对联的一些知识,下面我们就用所了解的知识来赏析对联。
首先请同学们欣赏几副对联,同时注意阅读对联旁的赏析文字,学习一下该如何赏析对联,看完之后告诉大家。
这些对联配上优美的画面,舒缓的音乐,的确是一种美的享受。在享受的同时,你是否也知道了该如何赏析对联,下面请几位同学说一说。
对联可以从以下三方面进行赏析:1、对联丰富的内容。 2、上下联对仗的形式。3、对联深刻的内涵及深远的意境。
2、下面就请同学们反复放声诵读对联六副,从中找一副你最喜欢的对联,写下你的赏析。
2、 学生诵读、体会。
3、 请5—6位学生谈谈六副中自己最喜欢的对联的赏析。要求其他同学认真听,可以适当记录,并做好点评。
4、 从同学们刚刚的赏析中,我们可以看出,之所以产生对联,主要是因为汉字是一种表意文字,一字一音,一字一溢,便于组成两两相对,整齐优美的句子,而其他一些拼音文字,是很难做到的。我们是不是也应该为中华民族的这一特有的文学样式而感到自豪?
四、 运用所学知识对出所给上句:
1、 好,我们了解了对联的很多知识,大家现在是不是也跃跃欲试,想要来对一对?好,我们先来帮一位古代秀才解决一个难题:有一个秀才,家对面住着一户财主,财主家有一片很大的竹园,秀才据此写了一副对联:门对千竿竹,家藏万卷书。财主想捉弄秀才,就命人将竹子砍了。秀才不慌不忙,在上下联的末尾各添了一个字,就成了一副新对联:门对千竿竹短,家藏万卷书长。财主火了,叫人把竹子连根拔了。秀才还是在联尾添了一个字,又成了一副好对联。你们猜猜他又添了哪两个字“门对千竿竹短,家藏万卷书长”。
2、 通过这个简单的练习以及刚刚的学习,同学们能说说对联该怎样来对吗?
3、 学生发言,全班讨论,明确:
(1) 字数相同,断句一致
(2) 内容相关,上下衔接
(3) 词性相对,结构相同
(4) 平仄相反,音调和谐
4、 通过刚刚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对联知识并运用对联知识赏析了课文中的几副对联。通过对它语言特点的分析,其实对对联也不很难,下面我们就来试一试。
5、 在掌握了对联的基本要求之后,下面我们就来对几副对联:
(1)这一题对联题就差点成为去年的中考题,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水浒传,传梁山好汉,杀富济贫,梁山聚义。
西游记,记唐僧师徒,降妖捉怪,西天取经。
(2)这副对联出自我们的课文《幼时记趣》
耳闻夏蚊如雷 眼观群鹤舞空
(3)这副对联出自我们的课文《寓言二则》
楚子刻舟求剑,舟行丢剑;郑人度足买履,度忘失履。
五、 布置作业
1、 今天的作业是:请同学们为你的班级、学校、家庭或同学朋友、家长、老师等拟一副对联。
2、 今天我们这一节课,我们对对联这一艺术形式有了更深的了解,丛中我们也领略了中国民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希望我们的同学能继续发扬光大我们民族的、传统的文化,让我们的传统文化在世界文明史上熠熠生辉,永放光彩。(共23张PPT)
欢迎光临
对 联 六 副
诵读欣赏
对 联 六 副
细羽家禽砖后死
粗毛野兽石先生
介绍你所了解的有关对联的知识。(对联的起源、对联的类型、对联的形式等)
对联的起源
对联作为春联出现在门上是在公元959年的除夕,后蜀主孟昶曾亲自在桃符板上写了“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一联挂在寝门的两边,称为“题桃符”,距今已有一千多年。至宋时推广用在楹柱上。后至明代,经明太祖朱元璋大力提倡,贴春联方成为我国民间的一大习俗。这一习俗还流传到朝鲜、日本和东南亚,并由华侨带到欧洲、美洲及大洋州。
对联的类型
春联: 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 楹联: 淡泊以明志 宁静而致远 婚联: 互敬互重,红莲并蒂
相亲相爱,比翼齐飞
寿联: 颜如东海长流水 寿比南山不老松
挽联: 寿终德望在 身去音容存
名胜联:痛饮读离骚,放开今古才子胆 狂歌吊湘水,照见江潭渔父心 集句联:桃花尽日随流水 江月何年初照人
集唐诗。上联:张旭《桃花溪》
下联: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行业联:但愿世间人常健,何愁架上药生尘
(诸葛草庐中门联)
(湖南长沙屈原祠)
对联的形式
正对:福如东海 寿比南山
反对:心平积福 欲重招殃
串对: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诗写梅花月 茶煎谷雨春
该联文词优美,意境高雅,平仄协调。读来琅琅上口、优美悦耳。对仗颇显工整。上联论诗,诗中有画,下联讲茶,煮茶品茗。当我们读完此联,吟诗品茗的愉悦之情不禁油然而生 。
重重红树秋山晚
猎猎青帘杜酒香
此联写秋景,先从自然景物着笔,“红树”“秋山”就抓住了秋季的特点。一个“晚”字,点明是深秋。下联改变写作角度,从生活环境上写秋。全联对仗讲究,有叠字对,如“重重”对“猎猎”;颜色对,如“红”对“青”。上联为平平平仄平平仄,下联为仄仄平平仄仄平,其中“红”字最好是仄声,但在第三字的位置,按常规是可以“不论”的。
春在江山上
人入画图中
本联仅十个字,却有景有情,语言简洁,淡雅朴实,很好地点出画山这一风景区的主要特点。“春在江山上”,既点明了画山的地理位置——依江而待,而且点明了游人游山时的季节——万紫千红、万物勃兴的春天。本联另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它的工对,给人一种整齐和谐的美感。
对联赏析:
1、对联丰富的内容
2、上下联对仗的形式
3、对联深刻的内涵及形成的意境
请同学们反复放声诵读对联六副,从中找一副你最喜欢的对联,写下你的赏析。
★ 《湖南岳阳楼对联》
★ 《杭州岳墓对联》
★ 《林则徐书两广总督府对联》
★ 《山海关孟姜女庙联》
★ 《集句联》
★ 《方志敏卧室联》
★ 岳阳楼
★岳墓
★ 林 则 徐 像
★ 孟姜女庙
方志敏手稿《可爱的中国》和 《清贫》。
★ 方志敏
(1899-1935) 在狱中。
门对千竿竹,家藏万卷书
门对千竿竹短,家藏万卷书长
门对千竿竹短无,家藏万卷书长有
对联要求:
1、字数相同,断句一致
2、内容相关,上下衔接
3、词性相对,结构相同
4、平仄相反,音调和谐
青山有幸埋忠骨
白铁无辜铸佞臣
︳ ︳-- ︳ ︳-
-- ︳︳
- - ︳
- ︳-- ︳ ︳-
-- ︳︳
- - ︳
一、水浒传,传梁山好汉,杀富济贫,
梁山聚义
西游记,记唐僧师徒,降妖捉怪,
西天取经
眼观群鹤舞空
郑人度足买履,度忘失履
二、耳闻夏蚊如雷
三、楚子刻舟求剑,舟行丢剑
为班级、学校、家庭或同学、老师、朋友 拟一副对联
谢谢光临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