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1张PPT)
敬鬼神而远之
季路问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曰:“敢问死。”曰:“未知生,焉知死?”
子不语怪、力、乱、神。
孔子所说的“鬼”和“神”分别指的是什么
樊迟问知,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问仁,曰:“仁者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
对“鬼神” “远之” 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要对鬼神 “敬而远之” ?
祭如在,祭神如神在。子曰:“吾不与祭,如不祭。”
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子贡曰:“夫子之文章,可得而闻也;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
结合上下文段,你觉得孔子具有怎样的天命观?
孔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圣人之言。”
公伯寮愬子路于季孙。子服景伯以告,曰:“夫子固有惑志。于公伯寮,吾力犹能肆诸市朝。” 子曰:“道之将行也与,命也;道之将废也与,命也。公伯寮其如命何!”
王孙贾问曰:“与其媚于奥,宁媚于灶,何谓也?”子曰:“不然。获罪于天,无所祷也。”
孔子认为应该“媚于奥”还是“媚于灶”?为什么?
司马牛忧曰:“人皆有兄弟,我独亡。”子夏曰:“商闻之矣: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
结合课后荀子、董仲舒的文章,你认为荀子、董仲舒具有怎样的天命观?他们的天命观和孔子的天命观有什么不同?
【读解】 在“智”的问题上,典妙地表现了圣人现实而理性的精神。一 方面是“务民(人)之义”,着眼于人间事;另一方面是“敬鬼神 而远之”,对于我们搞不太清楚的事情,既不轻易相信,也不盲目否定,姑且把它放在一边存而不论、前一方面是现实的精神,后 一方面是理性的精神。为什么要这样呢?在《先进》篇里,当子 路问怎样侍奉鬼神时,孔于作了明确回答:“未能事人,焉能事鬼?” 连近在眼前的人都没能侍奉好,谈什么恃奉远在天边的鬼神呢? 凡事从眼前做起,从身边做起,不要好高骛远,不切实际地 异想天开。
“智”的问题上是这样,“仁”的问题上也是这样。所以,当樊迟问什么是“仁”时,圣人作出了“先难而后 获”的回答。而且,不仅这次这样回答。另有一次,樊迟跟随孔 子到舞字台下去游览,当他问孔子怎样才能提高道德修养时,孔子照样回答说:“问得好!先事后得,非崇德与?”(《颜渊》意 思是说,先做事后收获,这不是提高了道德修养了吗? 先难后获,先事后得,用我们的话来说,就是:没有耕耘,哪 来的收获?或者从正面说,只间耕耘,不问收获。或者再说行优 美一点,那就是------ 十五的月儿十六, 要想收获先种田, 要想登山先探路, 要想致富得开财。《敬鬼神而远之》教学设计
一导语:
《祝福》中祥林嫂,《雷雨》中鲁侍萍,她们都用一个字总结了她们的一生--------------命。“命”在宗教中的体现,或主宰者的称法就是“鬼神”。千百年来,所有的百姓在鬼神的敬畏下,战战兢兢的生存着,千年前的孔子对鬼神的态度是什么呢?------题目
二、分析课文
1、题目中的可见孔子的态度重要落在那个字上?
敬、远----------解释(出自11.12,朗读)
2、鬼神解释?这两种相对我们来说亲近的是什么?“敬”是如何体现?
11.12注释朗读;
鬼;
祭--------虔诚----------道德与心理功能体现而非宗教-------教化功能-------孝道的继续、深化
3、对宗教的信仰与道德的培养是什么关系?
祭--------孝-----------民德归厚(民风淳厚)
慎终----孝道的最后表现
追远----孝道的延伸
4、祭祀在古代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比如重阳节祭祀黄帝陵,是中华民族的共同愿望祈祷,是中华民族的凝聚力的体现。对先祖的尊敬流淌的我们的骨髓里,孔子为什么还要远离“鬼神”?孔子究竟是怎样的态度?
“先事人”,“先知生”
---------直面人生:重视今生今世,教育如何做人,如何成为高尚的人
“不语-----”:无益于教,提倡仁德,礼治
文章:诗书礼乐等知识
(7.21和5.13)
5、用课文一个字来表述“先事人”,“先知生”该具有的品德素养?
义-------人伦十义
6、看示例14.36,朗读,理解。
7、总结:命与义的关系。------尽人事而听天命,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8、在孔子看来,当时代,尘世中神—天的代表者是谁?当时代人有没有听天命?
周天子
诸侯纷争,家臣、内臣夺权不息,大部分不听周天子,不听天命
--------------孔子的使命:周游列国,恢复周礼。
9、鬼神为虚无,不可知,尘世的中“义”是具体的,可知的,“义”又是从何而来?
大人、圣人之言
10、尘世中的人啊,该如何面对?
天命-------------------信仰皈依
大人-------------------社会规范
圣人-------------------思想引导
11、朗读12.5,孔子教导我们还有什么?
敬、恭-----------------修德
12、总结:敬德保民,以德配天
三、全文总结
P74最后一段
四、布置作业(略)
五、板书:(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