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七年级上册优化教案《过故人庄》(教学课件+创新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优化教案《过故人庄》(教学课件+创新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17.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2-05-16 19:07:38

文档简介

(共26张PPT)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事情
感情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邀”我”做客
(真挚的友情,愉悦的情趣)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山村风光
(清幽恬静的气氛)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把酒闲谈
(心情舒畅.令人陶醉)

优美宁静的
田园生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重阳再来
(依依不舍,情深意重)
这首诗叙述了诗人(
)的经过,描绘了( )
的田园风光,表达了老朋友之间的
( ),也流露了诗人对田园生
活的( ).
到农家朋友家做
客,受到热情款待
恬静
真挚友谊
向往
莫笑 农家 腊酒浑,
丰年 留客 足鸡豚。
山重 水复 疑无路,
柳暗 花明 又一村。
箫鼓追随 春社近,
衣冠简朴 古风存。
从今 若许 闲乘月,
拄杖 无时 夜叩门。














事情
感情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丰盛的饭食
------朋友热情好客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明媚绚丽,变化万千的自然风光
------喜悦.激动.忘情
既写出山西村山环水绕,花团锦簇,春光无限,另一方面它又富于哲理,表现了人生变化发展的某种规律性,令人回味无穷。现在多用来




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比喻人在遇到困境时
会生出许多希望。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淳朴的风土人情
------新奇.亲切
还想再来
------情意美
风景美
民风美
我们看到了:
农民朋友的( ),
农村( ),
山西村( )
.这真是一副意趣浓郁.色彩明丽
的( )风光画
热情好客
明媚绚丽,变化万千的自然风光
淳朴的风土人情
农村
这首诗叙述了诗人( )的经过,表现了(
)的特点,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 ).
游山西村
农家的殷勤好客和风俗古朴
热爱和向往《过故人庄》创新教案
一、导入。
我们又遇到一位“话桑麻”的诗人了,他被别人用“只鸡”招去喝酒,这就是孟浩然,他比陶渊明晚了二百多年,只能算半个田园诗人。他早年隐居湖北襄阳的鹿门山,中年曾去京城应考,又去各地漫游,最后做了三年小官,死在任上,年51。他写了一些田园诗,但更多的诗与田园无关。
二、读读讲讲问问。
问:这首诗算得田园诗吗 有什么理由 (算得。诗人去的地方是田园;诗中又写田园风光;用鸡待客是农村习俗;谈话内容是农事。)
问:开头两句是叙事,这番叙述跟诗题有什么关系 (交代“过故人庄”的原因。)你们看,主人待客仅用“鸡黍”,客人一请就到,这说明了什么 (主宾之间感情融洽,不拘常礼,可见友谊极深。)
问:这是一首律诗,开头两句叫“起”,下面两句(即第三、四句)叫“承”,承接之义。这两句承上文哪两个字 (“田家”,写田家四周的风景。)好,现在请大家用自己的话来描述一下。(大意是,村庄四周有绿树环绕,远处可以望见城郭,郭外有青山横斜。)你对这样的风景有什么感受 (清新,淡远,幽静,色调丰富)这是写诗人初到时的观感。
问:第五、六句叫“转”,这里是从写景转而写人事,就是写朋友相聚饮酒的情形。说说饮酒中的气氛怎么样。(酒桌摆在廊子里,打开窗子,眼前是农家的晒谷场和菜园子,显得安静、平和;双方一边喝酒一边说农事,又是多么愉悦,简直是“世外桃源”,可以使人心旷神怡,把世间的忧愁都忘得一干二净。)
问:第七、八句叫做“合”,也就是收拢全诗。同学们读过诗人的《春晓》,它最后一句是——(“花落知多少”)这是用感叹方式收尾。这首诗的收尾方式跟《春晓》不同,用的是普通的道别语。“重阳日”是哪一天 (农历9月9日)现在是什么时候 (从“绿水”“青山”“桑麻”等语可以判定是农历三四月间)“就菊花”的“就”是到跟前来的意思,暗含欣赏之意。过半年再来欣赏故人家里的菊花,包含了怎样的意思 (再来做客)这个道别语好在什么地方 请大家各抒己见。(主人家很可爱,值得再来;主人待客热情,愿意再来;诗人率真,主动提出再来;主宾之间极其融洽;等等。)
三、总结。
这首诗看起来也很平淡,从头到尾都是平铺直叙,从接受邀请、赴宴、喝酒一直写到辞别,毫无夸张铺排之意,用的都是口语。我们平时说话用的,“淡而无味”“淡乎寡味”,都是把“淡”和“无味”看作一回事,既如此,这首诗是否无味呢 (不是)它的味在哪里呢 (写出了朋友之间的真情,也表达了诗人旷达的胸襟。)这当然不是一眼能看出来的。这告诉我们,读诗一定要反复地细心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