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导入
西汉
东汉
公元前202年—公元9年
公元25年——公元220年
王莽 新朝
9
年
25
年
220
年
前
202
年
文景之治
汉武盛世
第13课 东汉的兴衰
光武帝 刘秀
目标引领
1.知道东汉的建立和光武中兴出现的原因。
2.掌握外戚宦官交替专权造成的社会动荡。
3.掌握黄巾起义的原因、特点和影响
王 莽
(公元前45-公元23年)
西汉末年,帝国日衰,社会矛盾空前激化,王莽趁机夺取了西汉政权。公元9年,王莽宣布自己承受天命,迫不得已“即真天子位”,建国号为“新”,王莽的新朝取代了汉朝。
王莽是汉元帝的皇后王政君的侄子。王氏家族利用外戚的身份,长期握有朝廷内外的军政大权。王莽谦恭俭让,礼贤下士,在朝野素有威名。
王莽称帝后,实行“改制”。结果改制彻底失败了,王莽的施政不仅没有缓和社会矛盾,反而加剧社会动荡,终于激起了绿林赤眉农民大起义。公元23年,赤眉绿林军攻入长安,王莽被杀。
绿林赤眉起义
独立自学1
1.东汉的建立者是谁?他采取了哪些措施?出现了怎样的局面?
2.东汉中期以后,继位皇帝大多年幼,这使朝政出现了什么现象?有什么影响?
阅读课本63-65页,找到下列问题的答案。4分钟。
东汉
时间:
建立者:
都城:
公元25年
刘秀(汉光武帝)
洛阳
长安
引导探究
材料二 父子流亡,夫妇离散,庐落(房舍)丘墟,田畴芜(荒芜)秽(杂草)”,以致“匹夫僮妇(儿童妇女),咸(都)怀怨怒 。
—— 《后汉书·冯衍传》
东汉建立之初的社会情况:
经济凋敝,百姓心怀怨恨
材料反映了东汉初年怎样的社会景象?
人口少了,政府机构却没有少。大量的官员需要政府发放薪水,谁知道里面有多少贪官。
长期战乱中北方少数民族日子也很艰苦,和我们关系不好,我们刚刚建国,是战还是和?
长期战乱使人口由6000万锐减到1200万人,越来越多的农民因为交不起田租而卖身为奴婢,受到随意虐待。
我为皇帝献计策
没人!
没钱!
没安宁!
下令释放奴婢,减轻农民的负担,减轻刑罚
合并郡县,裁减官员,加强对官吏的监督,惩处贪官污吏。
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缓和民族矛盾。
有人!
有钱!
有安宁!
全国户籍人口
全国户籍人口
东汉射猎收获画像砖
四川成都出土的东汉射猎收获画像砖。此砖画像由上下两部分组成。上半部分表现了射猎和捕鱼的的活动;下半部分为农业收获图。
到光武帝统治后期,社会出现比较安定的局面,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史称“光武中兴”。
引导探究
1957年出土于四川成都天回山崖墓,高56厘米,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是一件富有浓厚民间气息和地方风貌的优秀雕塑作品,属国家一级文物。表现了汉代民间极为盛行的说唱表演艺术。
东汉彩绘陶击鼓说唱俑
统治者吸取前朝灭亡的教训;
调整统治政策,轻徭薄赋、
减轻农民负担;
统治者善于用人、勇于纳谏等;
以史为鉴
启示:
统治者要体察民情、爱惜民力,才能使社会出现盛世局面。
概括治世局面形成的共同点:
引导探究
{5C22544A-7EE6-4342-B048-85BDC9FD1C3A}皇帝
和帝
殇帝
安帝
顺帝
冲帝
质帝
桓帝
灵帝
少帝
献帝
即位年龄
10
1
13
11
2
8
15
12
14
9
寿命
27
2
31
30
3
9
36
34
14
54
算一算:10位皇帝继位平均年龄是多少?平均寿命是多少?
东汉后期10位皇帝即位年龄和寿命
即位时的平均年龄是:9.5岁
平均寿命是:24岁
诛杀_____夺回君权
皇帝早逝
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幼主继位_____听政
皇帝长大依靠____
____得宠把持朝政
权力的游戏
太后
宦官
外戚
宦官
_____专权 大权旁落
外戚
东汉中期以后的政治特点:
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结果:外戚宦官交替专权,导致政治腐朽不堪,动摇了东汉的统治,东汉王朝走向衰亡。
外戚宦官交替专权的危害
“宗室权落,外戚兴起;外戚势衰,而宦官又盛”
外戚和宦官都是利用君权作乱,并非自身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其根本原因是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和皇位世袭制。
引导探究
【材料研读】 汉顺帝末年,京都流行的童谣: “直如弦,死道边;曲如钩,反封侯。”
这首童谣反映了当时什么样的政治状况?
统治腐朽不堪,社会不公、混乱,人民遭殃
翻译:性格如弓弦般正直的人,最后不免沦落天涯,曝尸路旁;而不正直的谄佞奸徒,趋炎附势,欺世盗名之徒,反倒被封侯拜相,享尽荣华。
黄巾起义爆发的原因有哪些?领导者是谁?时间?黄巾起义的结果如何?起义对东汉王朝产生什么影响?
独立自学2
阅读课本65页,找到下列问题的答案。4分钟。
政治统治腐朽
人民苦难深重
自然灾害频繁
材料二 (元嘉元年)京师旱。任城、梁国饥,民相食。
(永兴二年)蝗灾为害,五谷不登,人无宿储。
——《后汉书》卷七《孝桓帝纪》
官逼民反
1.时间: 2.领导人:
3.特点:
4.结果:
5.影响:
苍天已死,
黄天当立。
岁在甲子,
天下大吉。
184年
张角
有组织、有准备、利用宗教组织发起的起义
历时9个月的黄巾起义,最后被镇压
沉重打击了东汉的统治,使其一蹶不振
引导探究
公元220年 曹丕建立魏国。
东汉灭亡。
东汉王朝为加强对地方的统治,改刺史为州牧。
黄巾起义沉重打击了东汉统治,地方州郡乱作一团。
州牧割据,加速东汉王朝瓦解
目标升华
公元25年刘秀建立东汉
减轻农民负担,整顿吏治。
“光武中兴”
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黄巾起义,
东汉衰败。
朝政腐败,
民不聊生。
民
民拥则国立
损民则国衰
利民则国兴
民动则国危
“水能载舟, 亦能覆舟”
1.“文景之治”和“光武中兴”局面出现的共同原因是( )
①轻徭薄赋,减轻农民负担 ②吸取前朝灭亡教训
③减轻刑罚 ④严惩贪官污吏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A
当堂诊学:
2.“光武中兴”与下列哪个皇帝有直接关系( )
A.汉高祖 B.汉武帝
C.光武帝 D.汉明帝
c
3.下列关于东汉中后期政治局面,说法正确的是( )
①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②人民生活贫困
③时局动荡不安 ④农民起义一触即发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A
西汉后期,朝政腐败,公元9年外戚张角夺取政权,建立新朝,西汉灭亡。
公元25年,西汉宗室刘邦建立东汉,他巩固统治,使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史称“汉武中兴”。
东汉中期后,即位的皇帝大多年迈,导致外戚权力膨胀,后来外戚宦官交替专权,东汉走向衰亡。
东汉后期,天灾人祸,时局动荡,184年,经过精心策划,陈胜吴广领导的大泽乡起义爆发了,使东汉一蹶不振。
火眼金睛
王莽
刘秀
光武中兴
年幼
张角
黄巾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这种历史现象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
2、材料二所反映历史事件和材料一所示现象之间有何关联?
材料一
材料二
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动摇了东汉统治,使东汉王朝走向衰亡。
外戚宦官交替专权使得东汉后期朝政腐败,社会动荡,引起人民不满,最终爆发黄巾起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