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 三国鼎立 课件(2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6课 三国鼎立 课件(23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7-18 22:41:4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关公面前耍大刀,
周瑜打黄盖,
课题导入
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下面这些歇后语都出自三国故事,请补上后半句:
刘备借荆州,
班门弄斧
有借无还
趣味竞猜:下列成语的迷底均为三国人物,请你猜一猜
孔雀收屏——
展翅翱翔——
小人掌印——
凿壁偷光——
娃娃献计——
关羽
张飞
孙权
孔明
孙策
第16课 三国鼎立
识记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目标引领
结合材料,说说军阀割据对当时社会造成什么影响?
材料一:经“光武中兴”到105年,全国人口达5300万,可东汉末年,只剩下760万。
材料二: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曹操《蒿里行》
经济凋敝,人口减少,百姓生活困苦。
人民渴望统一
请阅读课本P80-82正文及地图,简要解说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时间、双方、地点、战术、结果)
独立自学1
谋士甲:丞相为何如此烦躁??
谋士乙:可是为了袁绍大军来犯??
曹操:正是为此忧心。
谋士甲:丞相尽可放心,天子在许都,袁绍来犯,是为大逆不道,丞相奉天子之命抗袁,天下人必拥护丞相,?民心所向,丞相胜券在握呀!
曹操:可袁绍大军精兵十万,我军不足四万,胜负实难预料。?
谋士乙:丞相礼贤下士,这是袁绍万万不可相比的,且丞相多年来募民垦荒屯田,积蓄军粮,深固根本,又怎知袁绍必胜呢?
曹操:如此说,我方当胜券在握了。全赖各位鼎立相助,曹操感激不尽。
曹操的优势与劣势?
第一幕:曹军大营
“挟天子以令诸侯”
礼贤下士,重用人才。
实行屯田,重视农业。
第二幕:袁军大营
袁绍高坐堂前,饮酒作乐。
谋士: 主公,大敌当前,这样做怕不合适吧。
袁绍: 小小曹操,算什么大敌,你们多虑了。?
谋士: 主公,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再加上近几年势力大增,不可小看 啊。
袁绍: 什么不可小看?我袁绍十万精兵,骑万匹,他曹操不过三万余人, 他要和我对抗,真是以卵击石,螳臂当车。
谋士: 主公,大战将至,万万不可轻敌呀。
袁绍: 你这厮,尚未开战,就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乱我军心,给 我拉出去,斩了。
袁绍的优势与劣势?
轻敌
不重用人才
官渡
十万人
三四万人
曹 操
袁 绍
公元200年
夜袭乌巢,烧毁袁军粮草
曹操迎许攸
结果:曹操以少胜多,为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
引导探究
当时已经53岁的曹操,他的“壮心”到底是什么呢?他将遇到的对手会是何许人也?
207年,曹操基本统一了北方,当他得胜还朝途经渤海边时,留下了豪情满怀的诗句——
官渡之战
刘备
(161年-223年)
三顾茅庐
隆中对
依附于荆州割据势力的刘备
割据江东的孙权
孙权
(182年-252年)
周瑜
孙、刘联军:5万
参战方兵力
曹操军:20万(称80万)
草船借箭
赤壁之战
论从史出
孙、刘联军
①组成联军,战略得当
②采用火攻,战术得当
③利用气候、地理 条件
曹操
客观:官兵来自北方,不习水战,水土不服
主观:骄傲自满;松懈、轻敌;战术失误。
时曹公军众已有疾病,初一交战,公军败退……瑜部将黄盖曰:“……观操军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 ——《三国志》
据《三国志》记载,诸葛亮分析出曹操的劣势:劳师远征,士卒疲惫;北人不习水战… …
在曹操兵败赤壁中,传统的史学家强调其思想轻敌骄傲。如张作耀《曹操传》说:“曹操其人极易激动,易被胜利冲昏头脑”。
赤壁之战
曹操惨败---无力南下
孙权---巩固江南
刘备---巩固与发展
三方都不具备
统一全国的条件
统一条件不成熟
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奠定了基础
请说出图中三国的名称、建国时间、建国者和都城。
孙权 222年 建业






三国鼎立
刘备 221年 成都
曹丕 220年 洛阳
假如你是魏蜀吴三国的新闻发言人,请你介绍本国经济发展的特点?
新闻发布会
三国致富秘籍
特别提醒
这是大陆与台湾联系的最早记录。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多 少
从东汉末年到三国,你认为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呢?
材料二 三国时期社会经济发展情况:曹魏重视农业生产,大力兴修水利。孙吴开发江东,造船业发达,发展了海外贸易……蜀汉在丞相诸葛亮的治理下,发展经济,改善民族关系,加速了江南地区的发展。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魏国:
农业
蜀国:
手工业
吴国:
造船业
东汉末年 三国时期
1.群雄并起 三大军事集团
政权林立 魏蜀吴政权
2.经济衰微 经济恢复发展
3.人口锐减 人口增多
从多到少
从乱到治
历史的进步
为西晋统一全国奠定基础
国家统一是历史发展的趋势
目标升华
东汉末年军阀混战
曹操(官渡之战 统一北方)
刘备
孙权
联合抗曹
赤壁之战 ( 208年)



天下大势是分久必合,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当堂诊学
1、下列有关官渡之战的叙述,说法正确的是( )
A.发生在三国时期 B.袁绍全军覆没
C.发生在公元前220年 D.曹操火烧袁绍粮草
2、曹操以少胜多,为统一北方奠定基础的是( )
A.牧野之战 B.赤壁之战
C.长平之战 D.官渡之战
3、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栏目播放了易中天的《品三国》后,引起了巨大反响。三国鼎立局面形成于 ( )
A.城濮之战后 B.官渡之战后
C.赤壁之战后 D.马陵之战后
D
D
C
当堂诊学
4、《三国》里的“借东风”“草船借箭”“连环计”的故事为人们津津乐道,而它们都与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关键战役有关。这场战役是 ( )
A.巨鹿之战 B.官渡之战
C.赤壁之战 D.淝水之战
5、三国时期哪个国家与台湾加强了联系 (   )
A.魏  B.蜀  C.吴  D.东汉
6、下列战役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
?涿鹿之战?巨鹿之战?赤壁之战?长平之战
A. ????    B.????
C.????   D.????
C
C
C
材料1:曹操多谋善断,于196年去洛阳,迎献帝
到许,用皇帝的名义向其他军阀发号施令,
“挟天子以令诸侯”,占有政治优势。
材料2:三次发布求贤令 ,选拔和任用一些有才
能的人。他们辅佐曹操成就大业。
材料3:曹操在北方实行屯田招募农民垦荒,组织
兵士耕田,既保证了军粮又赢得了民心,实
力不断增强。
引导探究
请结合材料思考,为什么曹操能在官渡之战中以少胜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