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 近代以来的城市化进程【课件】(23张PPT)--2020-2021学年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二经济与社会生活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1课 近代以来的城市化进程【课件】(23张PPT)--2020-2021学年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二经济与社会生活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7-19 20:59: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3张PPT)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越来越多的人迁居到郊区,地产商与零售商把握商机,在城市郊区建起购物中心。
购物中心是城市化发展的具体体现,是城市化的新特征。
第11课 近代以来的城市化进程
课程标准:
了解近代以来城市化进程的影响——人们居住条件和生活环境的改善及问题。学会分析城市化的成因。
什么是城市化?城市化有何表现?
概念:
城市化又称城镇化,是人类的生产和生活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由农村向城市转移以及城市空间不断扩大的过程。
表现:
1、城市人口数量和质量不断上升,城镇人口比重增大。
2、自然资源开发利用,城市的规模不断扩大。
3、交通和通信条件改善、社会组织和管理系统不断完善。
任务一、城市化发展的原因——城市化的演进
原因:①圈地运动的推行;②工业革命的开展;③经济结构的变动;④生活观念的改变;⑤城市生活的吸引。
合作探究: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城市化的兴起的原因
大工厂,特别是从蒸汽机开始替代水力发动机的时候起,越来越多地开设在那里。据一个同时代的人说,在1786年,人们仅看到一个烟囱,即阿克赖特纱厂的烟囱矗立在屋上,十五年后,曼彻斯特约有五十个纱厂,大多数都拥有蒸汽机。那些赶忙建筑起来的、太小而不够人口居住的工人棚屋绵延在纱厂的周图,几乎把旧城围绕起来……设有商店的中心区域已经美化了。
——保 尔 ·芒图著 ,扬人根等译《十八世纪产业革命一英国近代大工业初期的概况》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发展中国家城市化速度加快。工业革命与经济的发展推动了城镇人口的增加。城市化成为衡量国家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
材料一 中国的城市近代化发轫于西方资本主义的侵入,一批有别于传统封建市镇的近代城市首先在通商口岸崛起。……这些通商城市以贸易为中介,并通过强行建立租界等手段,将西方资本主义社会新的技术、城市建设与管理、文化样式及价值观念移植嫁接到传统城市之中,从而使这些城市走出乡村社会及文化的包围而开始了艰难的近代之旅。
材料二 在此期间,城镇人口由1843年的2072万人,至1894年增至2351万人,从占总人口的5.1%上升至6%。至1949年增至5766万人,从占总人口的5.1%上升至10.6%……从五口通商始,至甲午战争前,全国通商口岸34个。这些口岸一直是被迫开放的……中国各地工厂有外资工厂、官办和商办工厂、民族资本主义工厂三大类。
材料三 时至今日,农村破产日益剧烈,农民痛苦日益深刻,……农民莫不纷纷离村,徙居城市。
③自然经济的解体和商品经济活跃;通商口岸的开放。
合作探究: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城市化的原因
①列强侵略下工业文明对中国的冲击
②近代工业的兴起、洋务运动和民族资本主义的推动
特点:起步晚,发展缓慢;具有半殖民地特征;受西方工业文明影响大;空间布局不均衡: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长江流域和平津等地。
合作探究:近代中国城市化的特点
鸦片战争后,具有近代化性质的工商业城市陆续出现。近代中国的城市化是在一个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结构中展开的,是一个畸变多态、步履维艰的社会变迁过程。停滞不前的生产力水平、发育不全的商品经济、落后保守的传统意识、频仍不断的天灾人祸等都有可能成为制约其正常发展的因素。
1992年之后,中国城市化进入快速发展阶段的原因是什么?
①改革开放的深入,经济的持续发展;②劳动力人口的增加;③乡镇企业异军突起;④前期城市化的积累;⑤市场与政府的推动;⑥人们的思想解放;⑦交通运输的改善等。
任务二、城市化发展的结果—— 基础设施的发展
居住条件的改善
进程中的问题
积极
消极
(影响)
(1)居住条件的改善
①19世纪50年代,美国人发明了电梯,并在楼房住宅中普及,使人们的生活更加便捷。
②19世纪70年代,比利时首次使用钢筋混凝土技术。
③20世纪以来,集中供暖和制冷得到推广,私人卫生间等快速普及。
社区服务: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城市中的社区蓬勃发展,社区的功能也从最早的慈善救济发展到教育、医疗、服务、娱乐、绿化等各个方面。
便捷丰富的城市生活服务
生活服务
①购物中心:仓储式商场、超市、购物中心等纷纷出现,很多购物中心将商品销售、金融服务、餐饮和娱乐休闲等功能整合到一起。
②文化娱乐:城市中图书馆、博物馆、影剧院、体育场馆的数量越来越多,居民的文化娱乐生活更加多样。
便捷丰富的城市生活服务
1)原因:城市经济的发展、规模的扩大以及功能的增加,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出更高的要求。
2)历程:
①西方国家
a、钢铁管道用于水网建设,自来水与排水系统逐渐普及到百姓家中。
b、煤气灯、电灯的出现创造了新的城市夜生活方式。
(2)基础设施的发展
C、电报、电话逐渐普及,便利了人们的通信联系。
19世纪末,第一条地铁线在伦敦问世,柏林、纽约等城市开始将铁路高架桥纳入交通网络。
20世纪以来,电车、汽车、自行车得到普及。城市交通呈现多样化、立体化趋势,便利了人们的出行。
②中国
a、近代:中国近代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主要集中在一些经济相对发达的城市,尤其是通商口岸。1864年,上海煤气公司成立。此后,自来水、电力、公路、电报、电话等事业逐渐发展,但是,当时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依然有限,且很不平衡。
b、现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国家经济飞速发展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进。自来水、天然气等通到家家户户,污水、垃圾处理设施逐步标准化和环保化。城市道路四通八达,人们可以乘坐公共汽车、电车、地铁等多种交通工具出行。
——环境污染
①工业废气、汽车尾气导致空气污染;
②生活与工业废水造成水源污染。
③城市集中了大量工厂,烟尘不断排放到大气中。
④工厂沿河而建,生活与工业废水排进合流,造成城市水污染。
⑤随着汽车的普及,汽车尾气污染等新问题。
工业化之后,伦敦的工厂如雨后春笋,高大的烟囱林立,处处浓烟滚滚,能见度极低。……(其他城市)正如恩格斯说的,“凡是可以用来形容伦敦的也可以用来形容曼彻斯特、伯明翰、利兹,形容所有的大城市”。在19世纪后期的英国,呼吸系统的疾病,特别是肺结核、支气管炎、肺炎和气喘等,已成为非常严重的公共健康问题……1873年、1880年和1892年,伦敦相继发生由燃煤造成的毒雾事件,先后夺去了1800人的生命。
(3)城市化进程中的问题
——贫富分化
工业化、城市化带来了巨大的社会财富,这些财富聚集在少数资本家手中,工人阶级生活贫困。
19世纪,城市的工人住房拥挤昏暗,条件恶劣,缺乏基本的生活设施和干净水源。
在整个工业革命时期,有1/3左右的工人家庭始终处于贫困……在19世纪上半叶的曼彻斯特,社会下层……成员平均寿命只有17岁……工人意识到不公平的分配使得他们受苦,因而滋生……反叛情绪,并汇合成一场声势浩大的群众运动。
(3)城市化进程中的问题
——交通拥堵
私人汽车的普及,使交通拥堵成为城市的普遍问题。
随着城市的发展,居住区与工作区逐渐分隔,为解决远距离出行的交通问题,人们越来越依赖汽车。
美国1950年城市公路里程为32.3万英里,到2000年达到85.9万英里,但新拓出的道路很快就被汹涌的车流淹没。2011年美国单位车辆平均年拥堵时间达到38小时。
(3)城市化进程中的问题
——发展中国家
面临着环境污染、交通拥堵、贫富矛盾等问题。与此同时,犯罪率上升、失业者增加等社会问题也日益突出。
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经历着起步晚、水平低;发展不平衡;虚假城市化;城市首位度畸高的特点
(3)城市化进程中的问题
1、与工业化协调发展。
2、坚持科学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3、科学决策、统筹城乡规划。
4、以人为本,改善人居环境。
中国和世界的城市化必由之路
(2020·浙江卷)近代有报章载,沪上“西人每于闲暇时,喜乘铁轮小车,不用推挽,而以足蹴之……其行如风,较马车尤迅疾,然须练习多时,方能疾趋”。下列项中与“铁轮小车”相关的信息是( )。
A. 机械牵引的新式交通工具出现
B. 20世纪初出现在中国城市的大街小巷
C. 标志着中国交通事业现代化的起步
D. 人们的生活方式由此发生根本性改变
B
【解析】根据“铁轮小车,不用推挽,而以足蹴之...其.行如风,较马车尤迅疾,然须练习多时,方能疾趋”可知,这里描述的铁轮小车是自行车,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自行车在20世纪初出现在中国城市的大街小巷,B正确;“不用推挽,而以足蹴之”说明其依靠的是人力而非机械牵引,排除A;题干中骑乘自行车的是西方人,因此其不能作为中国交通事业现代化的起步的标志,排除C;自行车的出现主要是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并未造成人们生活方式根本性变化,D夸大了自行车的影响,排除。
(2018年江苏卷单科历史7)7. 张园是清朝末年上海最大的私家园林,被主人开放为公共场所。下图为筠香斋刻印的年画《海上第一名园》,描绘的是当年张园门前的景象。该年画
A. 延续传统绘画的以形求神 B. 体现追求时尚的国民共识
C. 反映世界交通的最新成果 D. 表明社会生活的新旧杂陈
D
【解析】《海上第一名园》明显是写实的风俗画,不是以形求神的文人画,故A项错误;清末追求时尚还未成为国民共识,故B项错误;由图中的路灯和电线可知,此时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此时最新的交通工具是汽车,而年画中并没有,故C项错误;年画中张园建筑风格偏向西化,与传统风格合为一体,反映了市民阶层的生活场景,有马车、有人力车,有礼帽、马褂、路灯、电线等,这反映出当时社会生活的新旧杂陈,故D项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