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测试卷
一、单选题(共15小题)
1.如图是我国能源消费结构比例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煤、石油是可再生能源
B.
化石燃料占能源消费比例68%
C.
应提倡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
D.
应适度发展水电、风电、核电等
2.用湿抹布扑盖实验桌上燃烧的酒精,其主要灭火原理是( )
A.
清楚可燃物
B.
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C.
隔绝空气
D.
使可燃物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3.下列有关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燃烧都是放热的反应
B.
条件是高温的化学反应都是吸热反应
C.
电解水的过程是吸收能量的
D.
有的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不是很明显
4.下列标志属于物品回收标志的是(
)
A.
A
B.
B
C.
C
D.
D
5.生活中处处蕴含着化学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家用电器着火,立即用水泼灭
B.
碳酸氢钠能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C.
发令枪中红磷燃烧时产生大量“白雾”
D.
生铁和钢都是铁合金,在用途上没有区别
6.2015年3月9日,太阳能飞机“阳光动力2号”开始环球飞行,并在名古屋和夏威夷之间创下了118小时不间断飞行的记录,下列有关能源和环保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阳光动力2号”所用太阳能是绿色环保新能源
B.
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是不可再生能源
C.
煤完全燃烧后就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D.
可燃冰具有能量高、燃烧值大等优点,其主要成分是CH4
7.下列做法不利于减轻环境污染的是(
)
A.
燃料脱硫以减少酸雨的产生
B.
随意丢弃废旧电池
C.
农药化肥的合理施用
D.
开发利用清洁能源
8.下列过程中,涉及的能量变化与化学反应有关的是(
)
A.航天飞机发射
B.水车汲水灌溉
C.太阳能供热
D.风力发电
9.保护地球、防止环境污染是我们的重要职责,合理利用资源是保护地球的重要途径,下列关于资源利用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减少煤炭资源的过度开采
B.
为方便出行,提倡多开私家车
C.
倡导“低碳生活”,绿色出行
D.
积极开发太阳能
10.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溶液中溶剂不一定都是水
B.
可燃物温度达到着火点一定会燃烧
C.
点燃可燃性气体前一定要验纯
D.
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
11.下列用化学知识解释“火上浇油”的说法合理的是( )
A.
增加易燃物,可以使燃烧更旺
B.
增大氧气浓度,可以使燃烧更旺
C.
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达到灭火的目的
D.
清除可燃物,达到灭火的目的
12.“防火胜于救火”,科学认识燃烧,增强安全防范意识是每个公民应具备的安全素养之一。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身上着火不可乱跑,要就地打滚使火熄灭
B.
水能灭火,是因为水能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C.
对于不明原因引起的失火,我们宁可让其自生自灭,也不能贸然采取灭火措施
D.
油库、面粉厂、纺织厂、轮穀厂、橡胶厂和煤矿的坑道内等场所要严禁烟火,以避免爆炸的发生
13.古代人有在元宵节燃放孔明灯(如图)祈福的风俗。孔明灯燃气的火焰温度可达300℃,但纸质(着火点约170℃)灯罩却没被点燃的原因是( )
A.
灯罩的材料不是可燃物
B.
灯罩没有与氧气充分接触
C.
风将热量吹散使纸质灯罩处温度低于纸的着火点
D.
风将热量吹散后纸质灯罩的着火点降低了
14.防火、灭火、自救等安全知识是每个人都应该了解的生活常识。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
A.
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携带酒精
B.
炒菜时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
C.
液化气着火,首先迅速关闭液化气罐阀门
D.
火场逃生时在有烟雾的地方匍匐前进
15.能源和环保是当今世界的重大问题,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风能属于“绿色能源”
B.
化石燃料的使用不会污染环境
C.
使用农药和化肥不会污染水
D.
大量使用天然气作燃料符合“低碳生活”理念
二、填空题(共3小题)
16.常见的燃烧是指_____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图书着火可用干粉灭火器灭火,其干粉主要成分为碳酸氢钠,灭火时发生的反应为:2NaHCO3=Na2CO3+CO2↑+H2O,从灭火原理说明该反应的作用:_____;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_____。
17.某居民早起忘记关闭电褥子的电源就去上班,下班后发现卧室门缝冒出黑烟,他立即打开门窗,原来只冒黑烟的卧室瞬间燃起火来。
(1)引起火势变大的原因是 。
(2)火势无法控制,他立即拨打了火警电话,火警电话是 。消防队员赶到后,首先切断电源,然后用高压水枪灭火,水能灭火的原因是 。
(3)若你在火灾现场,应怎样从现场逃离? 。
18.学习化学知识的目的之一是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1)甲烷、氢气都是可燃性气体,点燃可燃性气体之前都需要。
(2)喝了汽水以后,常常会打嗝。这说明气体的溶解度与有关。
(3)吸烟有害健康。香烟烟气中含有几百种对人体有害的物质,如尼古丁、焦油、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等,其中与血红蛋白结合能力强的有毒气体是。
(4)用洗涤剂清洗油污,是利用了洗涤剂的作用。
答案解析
1.【答案】D
【解析】A.煤、石油是不可再生的能源,A错误;B.由图可知化石燃料占能源消费比例90%,B错误;C.化石能源的大量使用,造成了空气污染,应减少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提高新能源的使用,C错误;D.应适度发展水电、风电、核电等,D正确。
2.【答案】C.
【解析】A.用湿抹布扑盖实验桌上燃烧的酒精,其主要灭火原理是隔绝空气,而不是清除可燃物,故选项错误。
B.用湿抹布扑盖实验桌上燃烧的酒精,其主要灭火原理是隔绝空气,而不是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故选项错误。
C.用湿抹布扑盖实验桌上燃烧的酒精,其主要灭火原理是隔绝空气,故选项正确。
D.用湿抹布扑盖实验桌上燃烧的酒精,其主要灭火原理是隔绝空气,而不是使可燃物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故选项错误。
3.【答案】B
【解析】A.燃烧都是放热的反应,正确;
B.条件是高温的化学反应都是吸热反应,不一定,也有可能是放热的,如铝与氧化铁高温下反应,这个反应用来金属焊接;C.电解水需要消耗电能,是吸收能量的,正确;D.有的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不是很明显,是正确的。
4.【答案】A
【解析】A是回收标志;B是节水标志;C是禁止烟火;D是节能标志。
5.【答案】B
【解析】A.电器着火,首先应切断电源,为防止触电,不能用水扑灭,故选项说法错误;
B.碳酸氢钠能与胃酸中的盐酸反应,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故选项说法正确;
C.发令枪中红磷燃烧时产生大量的白烟,而不是白雾,故选项说法错误;
D.生铁和钢都是铁合金,钢具有更加优良的性能,在生产、生活中用途更为广泛,故选项说法错误。
6.【答案】C
【解析】煤主要含有C
元素,还含有少量的H、S
等元素,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硫等污染性气体,造成酸雨。煤完全燃烧后会对环境造成污染,所以C是错误的。
7.【答案】B
【解析】煤中含有少量的硫元素,燃烧会产生二氧化硫导致酸雨,A是正确的;
随意丢弃废旧电池会导致水和土壤的污染,不利于减轻环境污染,B是错误的;
C.农药化肥的合理施用会减轻水的污染,正确;D.开发利用清洁能源,有利于减轻环境污染,正确。
8.【答案】A
【解析】A.航天飞机发射需要燃烧有化学变化;B.水车汲水灌溉主要利用了水能,没有化学变化;C.太阳能供热主要利用了太阳能,没有生成新物质;D.风力发电,利用了风能,也没有化学变化。
9.【答案】B
【解析】防止环境污染,要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或者开发新的能源,提倡多开私家车,会导致化石燃料的使用增多,汽车尾气排放也造成空气污染,所以B是错误的。
10.【答案】B
【解析】A.溶液中溶剂不一定都是水,如碘酒中溶剂为酒精,选项说法正确;B.可燃物要燃烧,必须满足两个条件: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与充足的氧气接触,二者同时满足,缺一不可,选项说法错误;C.因为点燃可燃性气体与氧气的混合物可能会发生爆炸,故点燃可燃性气体前一定要验纯,选项说法正确;D.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如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不属于中和反应,选项说法正确,故选B。
11.【答案】A
【解析】A.“火上浇油”的化学意思是向燃烧的物质中增加可燃物——油,可以使燃烧更旺,合理;
B.氧气的浓度能够促进燃烧,但是与“浇油”无关,不合理;
C.燃物的着火点一般情况下不能改变,不合理;
D.清除可燃物,可以达到灭火的目的,但是与“火上浇油”的说法相反,不合理。
12.【答案】B
【解析】水能灭火,是因为水能降低可燃物的温度,而不能降低着火点。
13.【答案】C
【解析】A.纸可以燃烧,所以纸质(着火点约170℃)灯罩属于可燃物;
B.灯罩在空气中却没被点燃原因是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而不是没有与氧气充分接触;
C.风将热量吹散使纸质灯罩处温度低于纸的着火点,所以灯罩却没被点燃;
D.物质的着火点一般不能改变。
14.【答案】A
【解析】A.酒精属于易燃液体,在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不能携带酒精,故A是错误的;
B.炒菜时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利用了隔绝空气的原理,所以是正确的;
C.液化气着火,首先迅速关闭液化气罐阀门,目的是防止爆炸,正确;
D.火场温度高,有害气体和烟尘在热空气的带动下,会集中在空间上方,所以匍匐前进。
15.【答案】A
【解析】A.风能属于绿色能源,故A正确;B.化石燃料的使用会造成空气污染,故B错误;C.施用农药化肥会造成水体污染,故C错误;D.大量使用天然气会增加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不符合低碳理念,故D错误。
16.【答案】可燃物;
隔绝空气并降低温度到着火点以下;分解反应
【解析】常见的燃烧是指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图书着火可用干粉灭火器灭火,其干粉主要成分为碳酸氢钠,灭火时发生的反应为:2NaHCO3=Na2CO3+CO2↑+H2O,从灭火原理说明该反应的作用:隔绝空气并降低温度到着火点以下;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分解反应。
17.【答案】(1)打开门窗,空气流通为燃烧提供充足的氧气
(2)119
降低温度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3)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俯下身体贴近地面逃离
【解析】(1)打开窗户则空气对流,提供了更为充足的氧气,引起火势变大;
(2)知道火警电话119是一个常识,水能灭火的原因是水蒸发吸热能使温度降低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3)在火灾现场由于燃烧产生大量的浓烟,需要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俯下身体贴近地面逃离。
18.【答案】(1)检验纯度
(2)温度
(3)一氧化碳
(4)乳化
【解析】(1)所有可燃性气体、粉尘,与空气混合后,遇到明火、高温甚至火星,都有可能发生爆炸,故点燃可燃性气体之前都需要检验纯度;
(2)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随压强的增大而增大,喝了汽水以后,常常会打嗝。这说明气体的溶解度与温度有关;
(3)与血红蛋白结合能力强的有毒气体是一氧化碳;
(4)用洗涤剂清洗油污,是利用了洗涤剂的乳化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