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历史纲要(下)
第一课 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
古希腊
课标要求
·知道早期人类的产生;
·了解各文明古国发展的不同特点;
·并分析、认识这些特点形成的不同时空条件。
壹
1、什么是文明?
{5C22544A-7EE6-4342-B048-85BDC9FD1C3A}文明的要素
产生原因
阶级
国家
城市
文字
“文明”一词的含义确切地说,究竟是指什么呢?人类学者指出了将文明与新石器时代的部落文化区别开来的文明的一些特征。这些特征包括:城市中心,由制度确立的国家的政治权力,纳贡和税收,文字,社会分为阶级或等级,巨大的建筑物,各种专门的艺术或科学,等等。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上册)》第49-50页
?
2、文明产生的原因
培育种植兴起发展
早期农业和畜牧业
生产工具,生活用品——手工业——地区、交换
脱离社会生产、从事管理和文化创造
行业分工
社会分工
人口聚集
生产效率
行业分工
社会分工
人口聚集
生产效率
剩余产品
私有制、剥削
阶级(墓葬、宫殿)
部落战争(土地、资源、人口)
奴隶
阶级矛盾
强制机关、公共权力;政府、军队、法律等。 ——“国家”诞生
服务记事和管理——文字
{5C22544A-7EE6-4342-B048-85BDC9FD1C3A}文明的要素
产生原因
阶级
生产力发展,剩余产品出现;战俘沦为奴隶
国家
解决阶级矛盾和部落战争的需要
文字
记事和管理的需要
城市
农耕文明要求定居
主题升华:何为文明?文明为何而生?
文明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
我们应该用创新增添文明发展的动力,激活文明进步的源头活水,不断创造出跨越时空、富有永恒魅力的文明成果。
探知——多元文明的特点
贰
古希腊文明
约BC2千纪
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约BC3500年左右
古埃及文明
约BC3500年左右
古印度文明
约BC3千纪
中国文明
约BC2070年
{5C22544A-7EE6-4342-B048-85BDC9FD1C3A}文明发源地
地理环境
时间
政治
文化
西亚——两河流域
埃及——尼罗河流域
印度——两河流域
古希腊
二、探索——多元文明的特点
二、古代文明的多元特点
1.古代西亚——两河流域的苏美尔
与古巴比伦文明
伊拉克
两河流域
(1)自然环境:大部分地区干旱少雨,但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提供了充足的水源。两条河流中间围成了一个肥沃的冲积平原-美索不达米亚。
过渡
二、古代文明的多元特点
1.古代西亚——两河流域的苏美尔文明与古巴比伦文明
(2)文明发展概况
约公元前4000年,开始向文明过渡
约公元前2900年,苏美尔地区出现一系列城市国家
约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的汉谟拉比基本统一了两河流域。
最早的美索不达米亚文明的类型是城市类型。第一个中心在苏美尔;到公元前3000年时,苏美尔地区已出现12个独立的城邦。各城邦相互征战不休,结果轻易地就被来自北方的印欧入侵者和来自南方的闪米特入侵者所征服。……另一位伟大帝国创立者也是闪米特人,即汉谟拉比。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二、古代文明的多元特点
1.古代西亚——两河流域的苏美尔文明与古巴比伦文明
(3)古巴比伦文明:
制度:建立君主专制制度
法律:颁行《汉谟拉比法典》
①内容:涉及社会结构、婚姻、土地租赁、借贷等
②地位: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较完整的成文法典
原文刻在一段高2.25米的黑色玄武岩石柱上,故又名“石柱法”。
上端是汉谟拉比王站在太阳和正义之神沙马什面前接受象征王权的权标的浮雕;
下端是用阿卡德楔形文字刻
写的法典铭文,共282条。
材料一:《汉谟拉比法典》共有282条:
1至5条是关于诉讼审判的规定,
6至126条是关于保护私有财产的规定;
127至195条关于婚姻、家庭与财产继承;
196至214条关于人身保护和“同态复仇法”……
242至277条关于租赁牲畜、船只以及佣工和报酬;
278至282条是关于奴隶的规定
材料二:……若贵族使平民及奴隶的眼睛受损可以免于赔款,无需赔偿; 奴隶将贵族的眼睛损坏则要在耳内灌油灌铅。
根据材料,分析《汉谟拉比法典》的特点?
【问题探究】
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较完整的成文法典,保护私有财产,宣扬君权神授,维护奴隶主贵族阶级的利益和权威。
二、古代文明的多元特点
1.古代西亚——两河流域的苏美尔文明与古巴比伦文明
(3)古巴比伦文明:
文化成就:
①楔形文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
②《吉尔伽美什》是目前所知最早的史诗;
③在与经常泛滥的洪水斗争过程中,诞生了著名的洪水和方舟传说;
④苏美尔人发明了60进位制,用于测量土地、计算粮食产量和人工;
⑤最早使用战车作战的文明(军事成就)。
二、古代文明的多元特点
2.古埃及文明——尼罗河流域
(1)自然环境:东北非的埃及虽然干旱,但尼罗河的定期泛滥,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尼罗河还提供了连通上下埃及的交通条件。
埃及是“尼罗河的馈赠”
撒哈拉大沙漠
二、古代文明的多元特点
(2)文明概况
①政治:
公元前3100年左右,初步实现统一。
完善的官僚系统。
法老拥有至上权威,是神在人间代表。
法老被认为是神之子,古埃及人赞扬他说:“威令在你的口中,认知在你的心中,而你的舌头可以产生正义。
-----刘文鹏《古代埃及史》
2.古埃及文明——尼罗河流域
二、古代文明的多元特点
②文化成就
文字:象形文字
历法:制定了世界上第一部太阳历
建筑:金字塔(法老权威)
数学:计算圆周率,开平方根
书写材料:纸莎草纸
2.古埃及文明——尼罗河流域
胡夫金字塔内部的直角三角形厅室,各边之比为3:4:5,体现了勾股定理的数值。底部周长如果除以其高度的两倍,得到的商为3.14159,这就是圆周率。
地理环境
产生发展
文 明 成 就
政 治
文 化
两河流域的文明
古埃及文明
古印度文明
古希腊文明
前3500年左右
约前2900年
前18世纪
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提供充足的水源
前3500年左右
前3100年左右
尼罗河的定期泛滥,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
二、古代文明的特点
①君主专制制度
②《汉谟拉比法典》
①楔形文字
②《吉尔伽美什》
③洪水方舟传说
④60进位制⑤战车
①法老具有至上的权威;
②建立比较完善的官僚系统。
①神话和文学故事
②象形文字。
③制定太阳历④金字塔
⑤莎( suō )草纸
〖思考点〗
古代西亚的两河流域和埃及的尼罗河流域的自然环境如何影响了
它们各自文化的特点?
古代西亚人在与经常泛滥的洪水斗争过程中,诞生了著名的洪水和方舟传说。
古代埃及人根据尼罗河的涨落制定世界上第一部太阳历;尼罗河作为快速交通要道,连接埃及全境,有利于统一国家的形成及法老的专制等。
二、古代文明的多元特点
3.印度河和恒河流域——古印度文明
(1)自然环境:
印度河流域的大平原
雨水丰沛、植被茂盛的恒河流域逐步得到开发,成为印度历史的中心舞台。
印度河流域
恒河流域
印度地形图◎
二、古代文明的多元特点
政治:①种姓制度
2.古印度文明——印度河和恒河流域
(2)文明概况
① 约公元前2300-前1750年,哈拉巴文化(印度河流域)
②公元前6世纪,一些雅利安人国家形成(恒河流域)
影响:对印度社会和历史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政治:②佛教产生
创始人:释迦摩尼
作用:主张众生平等,抨击种姓制度高下分明的等级体系,赢得了大批信众,对种姓制度形成一定程度的冲击。
当他们分割普鲁沙时,
……
其口为婆罗门,
由其双臂造成罗惹尼耶,其双腿变成吠舍,
从其双脚生出首陀罗。
---崔连仲等选译
首陀罗或贱民以任何一部分肢体去打高种姓的人,那么他必须被截去那部分肢体;如果议论婆罗门,则用沸油灌进他的嘴巴和耳朵里。首陀罗不应有任何财产,他的主人可以拿走他的一切。 ——《摩奴法典》
婆罗门
主掌宗教祭祀
刹帝利
主要由以国王为首的武士集团构成,负责统治和保卫国家
吠舍
大多数是普通劳动者,少部分是富有的商人
首陀罗
地位最低,需要为前三个等级服务
贱民
社会的最底层,被认为是“不可接触者”
统治阶级
被统治阶级
二、古代文明的多元特点
3.印度河和恒河流域——古印度文明
文化成就:
①史诗:《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是世界上最长)
②建筑:犍陀罗的建筑和雕刻融合了印度和希腊艺术
③科学:创造了从1到9的数字,发明了“0”,提出了按位计值的方法。
④文字:象形文字
⑤宗教:婆罗门教和佛教
古印度文明
印度河平原;
恒河雨水丰沛,植被茂盛
前3千纪
前6世纪
种姓制度
①佛教
②《摩诃》《罗摩》; ③1到9,0,按位计值
。。
yu
二、古代文明的多元特点
4.巴尔干半岛南部和爱琴海地区——古希腊文明
(1)自然环境:多山多岛环海,不利于地区性大国的兴起。
◎古代希腊示意图
(2)概况:
①约公元前2000年,克里特-迈锡尼文明(爱琴文明)
②前8世纪-前6世纪,城邦发展起来
特征:小国寡民、独立自主
表现:斯巴达(少数人掌权的寡头政治)
雅典(多数公民掌权的民主政治)
二、古代文明的多元特点
4.巴尔干半岛南部和爱琴海地区——古希腊文明
(3)雅典民主政治
①产生条件:
地理位置:多山多岛环海
经济条件:海外贸易、工商业发达
政治条件:小国寡民、独立自主的城邦形成
人文条件:平等互利、进取精神
公民能够直接参与民主政治
注意:地理环境起重要作用而非决定作用
二、古代文明的多元特点
4.巴尔干半岛南部和爱琴海地区——古希腊文明
(3)雅典民主政治
②发展过程:
梭伦改革: 前6世纪初 奠定基础
措施:财产等级制度、四百人议事会、公民大会、废除债奴制
伯里克利改革: 前5世纪 黄金时代
措施:一切官职向各等级公民开放(除十将军委员会)、发放参政工资和观剧津贴
克里斯提尼改革: 前6世纪末 确立起来
措施:地区部落取代血缘部落、五百人议事会、十将军委员会、陶片放逐法
特点:主权在民、轮番而治、直接民主、权力分立与制约
二、古代文明的多元特点
③评价雅典民主政治
4.巴尔干半岛南部和爱琴海地区——古希腊文明
希罗多德首创“历史”一词,在西方被认为是“史学之父”;修昔底德成为政治史传统的奠基人;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奠定了西方哲学的基础。
b雅典民主政治成为近现代西方民主制的源头。
积极:a城邦制度有利于发挥公民的创造力,造就了辉煌灿烂的古希腊文化。
差额选举制、任期制、议会制、比例代表制
古希腊神话:神人同形同性——人文色彩
二、古代文明的多元特点
③评价雅典民主政治
4.巴尔干半岛南部和爱琴海地区——古希腊文明
运作方式的随意性:过于泛滥的直接民主成为社会动乱的隐患。
局限性:
狭隘性:建立在奴隶制基础上的少数人的民主(实质)
原始性:只适用于小国寡民的城邦体制
地理环境
产生发展
文 明 成 就
政治(制度)
文 化
两河流域的文明
古埃及文明
古印度文明
古希腊文明
前3500年左右
约前2900年
前18世纪
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提供充足的水源
前3500年左右
前3100年左右
前3千纪
前6世纪
前2千纪
前8--前6C
尼罗河的定期泛滥,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
印度河平原;
恒河雨水丰沛,植被茂盛
巴尔干半岛和爱琴海部分岛屿多山少平原
二、古代文明的特点
①君主专制制度
②《汉谟拉比法典》
①楔形文字
②《吉尔伽美什》
③洪水方舟传说
④60进位制⑤战车
①法老具有至上的权威;
②建立比较完善的官僚系统。
①神话和文学故事
②象形文字。
③制定太阳历④金字塔
⑤莎( suō )草纸
种姓制度
①佛教
② 《摩诃》《罗摩》; ③1到9,0,按位计值。
城邦制度
哲学:苏、柏、亚
文学:神话、戏剧
历史:希罗多德、修昔底德
基本独立发展,明显的多元特征
古代文明的特征?
农
耕
文
明
海洋文明
主题升华
每个国家和民族的文明都扎根于本国本民族的土壤之中,都有自己的本色、长处、优点。
主题升华
三、如何看待世界文明的多样性
文明是平等的,
要尊重各民族文明。
文明是包容的,
要积极推动文明交流互鉴。
“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
【课堂总结】
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
人类文明的产生
古代文明的多元特点:
前提:农耕畜牧的产生
标志:阶级的产生、国家的形成、文字的出现
{5940675A-B579-460E-94D1-54222C63F5DA}区 域
代表文明
形成前提
实行制度
文化成就
两河流域
苏美尔文明
古巴比伦文明
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提供了充足的水源
君主专制制度;《汉谟拉比法典》
楔形文字、《吉尔伽美什》史诗、洪水和方舟传说、60进位制、战车和车轮
尼罗河流域
古埃及文明
尼罗河为农业和交通提供便利
比较完善的官僚体系;法老至上的权威
神话和文学故事、象形文字、世界上第一部太阳历、建筑和数学、莎草纸
印度河和恒河流域
古印度文明
印度河流域平原广阔;恒河流域生产工具的进步,雨水丰沛、植被茂盛
种姓制度
佛教;《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是世界上著名的史诗;在天文、历法、数学、医学等领域都取得了重要成就
巴尔干半岛南部和爱琴海地区
克里特文明
迈锡尼文明
古希腊文明
巴尔干半岛南部多山少平原,陆上交通不便,不利于地区性大国的兴起
城邦制度
世界文学瑰宝、希罗多德、修昔底德、柏拉图、亚里士多德
您的欣赏
感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