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8张PPT)
学习主题:诵读欣赏《七子之歌》
理工分校 杨继华
教学目标
1、通过反复的诵读,体会诗歌所表达的主要内容。
2 、体会浸渍在字里行间的作者的深深的爱国情怀 。
创设情景 导入新课
播放年仅七岁半的澳门小姑娘容韵琳夹带着浓重澳门乡音的普通话领唱的《七子之歌 澳门》。
创设情景 导入新课
同学们听到的歌声,曾经牵动了亿万炎黄子孙的心,也打动了全世界正直善良的人。这歌的名字叫——《七子之歌》!今天我们学习的主题就是诵读欣赏《七子之歌》!《七子之歌》的曲子是作曲家李海鹰一遍遍地吟诵着歌词,流着泪在一夜之间完成的。使作曲者如此动容的歌词,它的作者叫——闻一多。
走进作者
闻一多,我国现代杰出的爱国诗人、学者。湖北浠水人。自幼便树立了坚定的爱国思想。他曾在给父母的信中说:“当知二十世纪少年当有二十世纪之思想,即爱国思想也。” 1922年7月,他赴美留学。因不堪美国社会的种族歧视,毅然于1925年5月回国。而“五卅惨案”就在他归国后数日发生。
走进作者
英、日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暴行激起了中国人民的极大愤怒。闻一多先生感慨万千地写下了一系列的爱国诗篇。《七子之歌》即是其中之一部。 1946年7月15日,在悼念李公朴先生的大会上,他怒斥国民党暗杀李公朴的罪行,发表了著名的《最后一次讲演》,当天下午被国民党特务暗杀,献出宝贵的生命。
蹒跚学步的时候有妈妈带着
娱乐玩耍的时候有妈妈陪着
幼小的燕鸥身上爬来了一群蚂蚁,觅食回来的母燕鸥正竭力为它驱赶
在风沙灾害严重的荒漠,小骆驼奄奄一息,重伤在身的母骆驼不忍离去。
《七子之歌》,这七个孩子唱的歌里,表现了怎样的母子关系?他们要传达怎样的情感?请同学们把书翻到197页,看《七子之歌》小序告诉我们诗人怎样的创作意图?
(师生齐读小序部分)
以抒其孤苦亡告,眷怀祖国之哀忱,亦以励国人之奋斗云尔。
诗人既要抒写七地——七个孩子“失养于祖国,受虐于异类”的孤苦和殷殷企盼回归祖国母亲怀抱的情怀;又要激励祖国人民为强国、为统一而奋斗!下面请同学们听《七子之歌》的朗读录音,体会诗人的感情。
同学自己放声的朗读课文,体会作者蕴含在字里行间的爱国情怀。思考这七首诗有什么共同点?
每一首诗都是用第一人称的拟人化手法写成的
每一首诗最后的结束句都是“母亲!我要回来,母亲!”不仅表现了被侵占的土地上的人们对于祖国的殷殷深情和盼望回归的信念”,还表现了中国人民在帝国主义的侵略下决不屈服的精神。
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体会每首诗的内涵
《澳门》:着重写一颗眷恋祖国的心。
《香港》:着重写受到的凌辱,表明回归的愿望。
《台湾》:着重写英雄的传统。
《威海卫》:着重写悲壮的历史和险要的地势。
《广州湾》:突出地理位置的重要。
《九龙》:突出悲苦,期盼回归。
《旅顺、大连》:突出列强的暴虐。
近80年以前,诗人就以“独白”的口吻写下了“七子之歌”,迫切企盼回到祖国怀抱的殷殷情怀。诗人有清醒和明智的预见。如今,“六子”都已回到祖国怀抱,台湾和祖国大陆的统一终将会实现。
背景链接
中国人是背负着八国联军侵占北京的民族耻辱进入20世纪的。那时,展现在中华民族面前的仿佛是一片濒临毁灭的悲惨黯淡的前景。
1925年夏,闻一多从美国留学归国。走下海轮,诗人难以抑制心头的兴奋,把西服和领带扔进江中,急切地扑向祖国怀抱。
然而,等待他的,却是无边的黑暗和奇耻大辱……
放眼家国故园,山河破碎,风雨如磐,豺狼当道,列强横行,祖国母亲被瓜分割占……诗人悲愤地写下了诗歌《发现》,并旋即在《现代评论》上发表了著名的爱国诗篇《七子之歌》。
背景链接
历史不会忘记1842年那个屈辱的8月,清政府官员卑躬屈膝,登上停泊在南京江面的英国军舰“康华丽”号,在荷枪实弹的英国士兵环视下签署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份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条约规定中国把香港岛割让给英国,列强瓜分中国的序幕从此拉开。
1860年,中英签署《北京条约》,英国割占九龙半岛南端;1898年,清政府被迫签署《展拓香港界址专条》,“香港的姐妹”九龙半岛其余部分划为“新界”,租给英国99年。
背景链接
1887年,中葡签署《友好通商条约》,在明代中叶以“晾晒货物”为名获准在澳门居留的葡萄牙人从此强据了“莲花宝地”澳门。
1895年,中日签署《马关条约》,“东海的一串珍珠”宝岛台湾割让日本,与她同时被割让的还有渤海湾畔的“孪生兄弟”旅顺和大连。
1898年,中英签署订租威海卫专条,“防海的健将”威海卫租借英国25年。
背景链接
1899年,中法签署广州湾租借专条,“神州后门上的一把铁锁”广州湾被租让给法国。
到1900年,帝国主义列强已在中国土地上强行开辟商埠上百处,在10多个城市划定租界20余处。“中华七子”在英、法、日、俄等帝国主义列强的淫威下四散飘零。有一首诗代表了当时爱国志士们的心境:“沉沉酣睡我中华,哪知爱国即爱家,国民知醒宜今醒,莫待土分裂似瓜。”
七子尽泪下,诗人独悲歌。闻一多目睹“国疆崩丧,积日既久”,有感于神州故土“失养于祖国,受虐于异类”,“因择其中与中华关系最亲切者七地,为作歌各一章,以抒其孤苦亡告,眷怀祖国之哀忱,亦以励国人之奋兴云尔。”
背景链接
100多年来,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为了国家富强、民族独立挺身而出,抛头颅,洒热血,前仆后继,上下求索,谱写了一首首恢弘壮丽的历史诗篇。
中国人民不屈不挠追求统一的意志汇成不可阻挡的洪流。1930年10月,中国收回威海卫;1945年,中国人民战胜日本侵略者,10月25日,日本在台湾的最后一任总督安藤利吉在台北中山堂向中国政府递交投降书,台湾从此重归中国版图。与此同时,广州湾、旅顺和大连也相继回到祖国的怀抱。1982年9月,邓小平在会见撒切尔夫人时明确表示,1997年中国将收回香港,1997年香港回归,1999年澳门回归。
课后作业
1.背诵《七子之歌》中你喜欢的诗
2.写出你读《七子之歌》的感想《七子之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文中8个字,联系上下文或利用工具书理解“襁褓、凤阙、狞恶、氤氲”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3、通过反复诵读,借助背景知识和音像资料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体会诗意,感受诗歌所表达的强烈的渴望回归之情。
教学准备:
1、有关闻一多先生生平及其创作的介绍。
2、《七子之歌》背景的文字、图片或音像资料。
3、关于香港、澳门回归的影像资料。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教时
一、解题导入
上课前,请同学们先听一首歌,会唱的同学可以跟着小声唱。(放音乐《七子之歌》)
这是一首什么歌?(《七子之歌》)对,这是大型电视纪录片《澳门岁月》中的主题曲,歌曲朴素真挚、深刻感人,引起中国亿万同胞的强烈反响,大家听了这首歌后不禁潸然泪下。然而,很多人并不知道,这首歌的歌词并非为澳门回归而写的新作,它是七十多年前一首题为《七子之歌》的组诗中的第一篇。
今天我们来共同学习这首诗歌《七子之歌》(板书:七子之歌* 闻一多)请齐读课题。“七子”指的是什么?(中国的澳门、香港、台湾、威海卫、九龙、广州湾和旅顺大连这七个地方)大家看这七个地方如同祖国母亲的七个孩子被侵略者掠去,他们曾经受尽了列强的欺凌,生活在水深火热的苦难当中。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七子” 。
二、介绍作者,创景激趣
1、课件出示有关闻一多先生的图片。
2、指名简介闻一多先生生平及其创作,互相补充。
闻一多原名亦多,族名家骅,字友三。1899年1月24日出生于湖北浠水县巴河镇闻家铺子村的一个书香门第。五岁入私塾启蒙,十岁到武昌就读于两湖师范附属高等小学,十三岁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清华留美预备学校(清华大学前身),在清华度过了10年学子生涯。其间,他刻苦学习,成绩优异,兴趣广泛,发起和参加了多种学生团体,是当年清华园内的一名活跃人物。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闻一多激情难奈,手书岳飞《满江红》,贴于学校食堂门前,之后,毅然投身于这一伟大斗争,并开始创作新诗,成为“五四”新文艺园地中的拓荒者之一。20世纪20年代,闻一多远涉重洋,到美国留学。从1922年开始,他先后在芝加哥美术学院、柯泉科罗拉大学和纽约艺术学院学习美术,同时继续用大量的精力从事新诗创作和文学研究。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放录音)请同学来听录音,课文中有许多难读的生字词,同学们听时一定要注意。
2、请同学用自己最好的读书姿势再来读课文,遇到难读的生字词同位可以互相交流。 [这首诗歌半文半白,生僻字词较多,教师先范读,有利于学生的正确朗读;配乐朗读可以更好地营造一种氛围,激发学生阅读的情趣。]
3、先来交流同学们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澳门 香港 灵魂 凤阙 吞咽 哭泣 号啕
(1)指名读,全班订正(解词:凤阙:宫殿 号啕:大声哭泣)
课件出示难读的词:襁褓 掳去 黄豹 狞恶 啖着
(2)指名领读。
4、教师小结过渡:同学们生字词掌握得很好,下面我们就来学习《澳门》
这首诗。
四、深入理解、体会感情
1、学习《澳门》
(1)请一位同学读第一首诗。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自己从这首诗中能体会到什么?(澳门离开母亲的太久了,渴望回归的强烈感情)从哪体会到的?(板书:太久了 梦寐不忘 我要回来)
太久了?有多久?(三百年)在这三百年里,他们抢去的是我的肉体,但抢不去的是什么?(我的灵魂、我那颗中国心) 梦寐不忘。(睡觉做梦都不忘记)多少年来我梦寐不忘自己的生母。同学们请你们想想,当你们离开自己的妈妈一天、十天、一个月,甚至更长的时间,你会怎样?三百年这是一段多长的时间,这又是一种多深的母子情啊?你能感受到吗?还从哪你能体会出来?“我要回来”同学们,你们想了解澳门吗?
澳门,自古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侵略者在澳门犯下的罪行令人愤慨,中国同胞所受的侮辱令人愤怒,那种想念祖国、渴望回归的情感在闻一多的笔下跃然纸上。
第二教时
一、导入:
上节课学的《澳门》这首诗,表达了儿女离开母亲也太久,渴望回归的强烈的感情,《香港》这个和澳门有着同样经历的“孩子”,在列强的凌辱下,他离开母亲太久了,他是多么想回到母亲的怀抱,感受母爱的温暖。
1、学习《香港》、《台湾》、《威海卫》、《广州湾》、《九龙》、《旅顺、大连》、《七子之歌》由七首独立的短章组成,它的总主题体现为那句话?
“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2、再把课文朗读一遍,结合文中插图分析图中那些画面给你的感触最深?
面容憔悴但目光坚定的学者
面容狰狞且趾高气扬的侵略者
阴森森的铁制的刑具
3、为什么这些东西会给你震撼呢?
学者既是闻一多的写照,也是广大澳门同胞的写照
侵略者和刑具是澳门同胞受苦受难最好的见证
4、同学说的都不错,那请你们在把课文读一下,然后思考:
1 、从你们的震撼中可以发现作者写这首诗的目的是什么?表达了诗人一种什么样的感情?失养于祖国,受虐于异类,七子之归来其在旦夕乎(见前面的古文)
2、 作者是通过什么手法来加强这种表达效果的呢?(通过拟人手法,把祖国比成母亲,通过最普通但是又最感人的母子之情来增强这种表达效果)
二、拓展
1、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两个“孩子”如今回到祖国母亲怀抱了吗?什么时候回归的?(香港:1997年7月1日 澳门:1999年12月20日)
2、那么,请你们设想一下,假如闻一多先生今天也在场,他心里会怎么想呢?
3、生自由发言。(不必要求统一答案,学生畅所欲言,怎么想,怎么说都可以。)
4、港、澳门已经回归。台湾与大陆最终也将实现统一,那这几首诗是不是也得改一改了呢?就请同学们试着改写其中的一首诗歌吧!
5、生改写诗歌,教师进行个别指导。
6、学生朗读自己改写的诗。进行评议.
7、我把自己创造的一首词也展示给学生:
清平乐
——读《七子之歌》有感
英帝逞强,
国家泪辛酸。
夺我港澳百年长,
蚕食神州嚣张。
喜今朝复主权,
赢得万民庆欢。
笑看炎黄崛起,
建九州万世昌!
三、作业教学设计:
1、把这两首诗的生字词写两遍。
2、抄写诗中最喜欢的一首。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