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7张PPT)
大雁归来
《沙乡年鉴》是享誉世界的美国伦理学家奥尔多·利奥波德逝世后出版的著作。这本书问世于1949年,正值战后经济复苏时期,人们都在充满信心地征服和利用自然,生态学的意识和概念对人们来说也还十分陌生,这本书的出版在当时并没有引起很大的影响。 从60年代开始,人们逐渐发现了潜藏在富裕生活中的各种危机——征服自然带来的环境破坏。在这种清新的空气中,人们又发现了早已存在的《沙乡年鉴》。 《沙乡年鉴》是一本自然随笔和哲学论文集。在他的文章里,可以看到大自然的伟力,也可以看出他对人类为自身利益蹂躏自然而发出的悲叹。
阅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
作者对大雁作了哪些描写?表达了他怎样的感情?
十一月南飞的大雁
三月大雁归来
春雁觅食过程的鸣叫
孤雁
四月夜间大雁群居的鸣叫
字里行间充满爱鸟之情。
作者笔下描写的大雁有哪些个性特点?
1、具有灵性的候鸟
2、报春的使者
3、善远飞,喜群居,重友情
4、有联合观念
作者在大雁身上找到
了哪些“失去的东西”?
作者找到了善性、友情、亲情,找到了联合的观念,找到了大自然的诗情。
总结归纳:
保护野生动物,珍爱野生动物。
通过以上的学习,你认为本文
的主旨是什么?
大雁,属鸟纲,鸭科, 是雁亚科各种类的通称,一 种大型游禽。
形状略像家鹅,群居水边,
往往是千百成群。主食嫩叶、
细根、种子、或农田谷物。
每年春分后飞回北方繁殖,秋分后飞往
南方越冬。群雁飞行,排成
“一”字或人字形。
品味语言
选自《辞海》
一只燕子的来临说明不了春天,但当一群大雁冲破了三月的雾霭时,春天就来到了。
一触到水,我们刚到的客人就会叫起来,似乎
它们溅起的水花能够抖掉那脆弱的香蒲身
上的冬天。
品味语言
在这种每年一度的迁徙中,整个大陆所获得
的是从三月的天空洒下来的一首有益无损的
带着野性的诗歌。
重说明,客观介绍科学知识。
《辞海》中的语言
课文中的语言
知识性
形象性
抒情性
文中作者多用拟人手法描写大雁,找
一找这样的句子,读出来,并体会其作用。
作用:
(1)使文章充满生动性和趣味性。
(2)表达了作者对大雁的喜爱之情。
拓展延伸
请回顾学过的诗歌,积累有关写“雁”
的诗句。
1、征蓬出汗塞,归雁入胡天。
——王维《使至塞上》
2、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3、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王湾《次北固山下》
4、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范仲淹《渔家》
拓展练习
大自然是一位杰出的哲人,作者在大雁身上
找到了善性、友情、亲情,找到了联合的观念,
找到了大自然的诗情。我们还可以从大自然中
得到许多启示:蚂蚁告诉我们应该合作;麦穗
启示我们应该谦虚……你还在大自然中有哪些
领悟?展示出来与我们分享好吗?
观察大雁飞行的姿势,你还会从它身上得到什么启示 (提示:注意前后两只大雁的翅膀)
最后让我们闭目静听文章的朗读,感受作者的爱鸟情节!
拓展延伸
请回顾学过的诗歌,积累有关写“雁”
的诗句。
1、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王维《使至塞上》
2、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3、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王湾《次北固山下》
4、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范仲淹《渔家》
写一封保护野生动物,珍爱野生动物的倡议书。
作业:《大雁归来》说课稿
一、说教材
1.课标要求
新课程标准提出:初中语文教学应注重对学生基本功的培养与提高,尤其应加强语言表达能力、阅读能力及写作能力,并且充实词语积累量,培养科学理性的精神和人文关怀的精神,全面提高语文素养。而这一切都应在保证教学以学生为主体及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前提下进行,并通过“自主、合作、探究”以及师生互动的形式实现教学目标。
2.教材分析
本文是一篇自读课文,篇幅不算短。内容上虽介绍大雁的生活习性,但同时又象一首抒情诗,抒发了对大雁的喜爱之情,面对大雁的联合观念,人类应该自愧不如。遗憾的是人类的猎杀行经给大雁制造着灾难。作者多用拟人手法描写大雁,因为大雁在作者的心中就像人类一样具有灵性,雁群就像人群似的。从写作上来说,形象性、知识性、抒情性的完美结合是本文的一大特色,字里行间注满爱鸟之情。
3.教学理念
本课设计主要以体现新课标为主,突出学生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整个课堂以学生的动脑、动手、动口为主,以教师的引导为辅,以四人小组、同桌研读交流法为学习方式,鼓励学生大胆冲破心理束缚,说出自己独特的阅读感受与见解。
4.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分析,将本课目标确定为:
知识与能力:1.了解作者的相关情况;理解并积累文中的生字生词学会运用。
2.整体把握文意,理解本文主旨,训练概括能力。
过程与方法1.品读课文,体会本文的写作特色;揣摩语句,体味句子表达的思想感情。
2.了解大雁的生活习性,体会作者对大雁的喜爱之情。
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感受作者的爱鸟情怀,激发珍爱野生动物,倾心大自然、回归大自然的情怀。
重点 品位语言,理解作者对大雁倾注的感情
难点 理解文中表意含蓄的几个难句
关键 在快速阅读的基础上进行概括、讨论、归纳
二、教学过程
(一)设疑创境
大雁,我们并不陌生,那么,你对大雁有哪些了解呢?能不能介绍一下你眼中的大雁?(外形、候鸟、合群性、叫声嘹亮……)据说大雁还能传递书信,因此很容易牵动文人的情思,因此在文学史上留下了许多咏雁作品。你能不能说出与雁有关的成语、典故、诗句,借以描绘你心中的大雁?(如:惊弓之鸟、“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刚才咱们谈的是自己眼中及文人笔下的大雁,那么,大雁在环境保护主义者眼里又会是什么样呢?今天就让我们随着美国著名环境保护主义者利奥波德一起走进《大雁归来》的世界
(二)整体感知
1.由题目,大家猜想一下此文可能会写什么内容呢?(大雁回来了……)提示一下,作者是环境保护主义者,他写此文是否还有其他用意呢?通过阅读,大家自会明白。
2.速读 首先请大家速读课文,边读边作常规的勾画圈点,同时思考文章围绕大雁归来写了哪些内容?你从中读懂了什么?
(三)问题探究
1.为了观察、研究大雁这些不为人知的特点,作者是怎么做的?请跳读课文,快速在文中抓取信息。
2.你认为又是什么力量推动他为大雁付出那么多呢?(爱)在文中有直接的表露吗?再次跳读。
3.文中还对大雁的活动作了细致描写,在字里行间也流露出对大雁的深情,请从文中找出你最喜欢的一个词,或一句话,或最能激发想象的一组画面,有感情地朗读,并试着作批注。
(四)整合小结
1.通过刚才的猜读、速读、跳读、品读,我们对课文内容有了更深的了解,你从中获得了哪些启示呢?
2.教师小结: 正如同学们所说,这篇文章给了我们很多启示,同时也引人深思:我们现在平静的较高的生活水准,是否值得以牺牲自然的、野外的、无拘无束的东西为代价呢?曾几何时,我们远离了自然,躲在了钢筋混凝土做成的阁楼里,生活简化得只剩下自己,环境浓缩得只剩下公园,一切纯朴的、本真的、自然的东西从我们的视野中悄然离去。感谢利奥波德,他让我们明白了:热爱自然,是人类的共同情感;回归自然,是人类的终极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