轴对称图形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教材在编排上,借助于生活中的实例和学生的操作活动如观察、折一折、画一画、剪一剪、帮助学生发展空间观念,层次分明,循序渐进地指导学生认识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具有轴对称性质的事物,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前面所学的平面图形的本质特征,了解对称在生活中的应用性,体验生活中的数学美,并学会欣赏数学美。
学情分析:
这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过一些平面图形的特征形成一定空间观念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轴对称的现象并不太熟悉,因此通过学生看一看、折一折、画一画、剪一剪,做一做,在感受到学习的乐趣的同时,加深对轴图形的认识。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初步认识对称现象,知道轴对称图形的含义,并能正确辨认轴对称图形。
方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动手操作、交流讨论等过程,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轴对称图形的认识。
情感与态度:让学生感受到对称的美,学会欣赏数学美。
教学重点:理解对称的现象和正确辨认轴对称图形。
教学难点:剪出轴对称图形
教学方法:谈话导入法、实际操作法、探究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电脑课件、剪刀、彩色纸
教学过程:
一、从生活常识引入课题
1、出示一副眼镜图
师问:我昨天到眼镜店看到了一副眼镜,请大家帮我看一看,我要不要买呢?
2、让学生说一下不买的理由,引出:是啊,两边大小不一样,那眼镜对不对称?到底怎样才是对称呢?
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两边一样
(设计意图:从实际的生活情境中,引起学生认知的共鸣,激发了他们对“对称”的初步理解。)
3、判断以下的图片是否对称。
师:看,老师这里有些图片,是不是对称的呢?如果你认为是对称的就打“√”不是的就打“×”说不准的就打“?”
(设计意图:用带有争议的图片,引发学生思考:两边一样的图片就是对称吗?为完善轴对称这一概念作下铺垫。)
二、验证对称
1、提出:如何验证对称?
师:对不对称,我们不是说了就算,我们还要验证的,你有什么办法来验证?
2、让学生拿出图片折一折。
师:大家可以拿出图片折一折,看看有什么现象发生?
学生汇报:两边完全重合在一起
(设计意图:这是本节课的重点,引导学生在动手操作中获得,两边完全复合是对称的另一表现形式,也是判断事物对称的一个重要因素。)
3、完善对称的概念。
师:原来对称除了两边一样,还要两边完全重合。(板书)
4、回顾生活,找一找身边的对称现象?
师:在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对称的现象呢?
(设计意图:数学来源于生活,也服务于生活。让学生找出身边的对称事物或现象,既能加深学生对对称现象的认识,也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从操作中认识轴对称图形
1、教学例1剪衣服
(1)提出:刚才,大家都知道这件小衣服是对称的,其实,它是可以剪出来。你有什么办法把它剪出来?
(2)学生分小组讨论如何画:画一件衣服还是画半件衣服?在哪儿开始画:在折痕处画还是在开口处画?
学生汇报后,师作点评。
(设计意图:正确在纸上剪出一个轴对称图形,是本节课的难点。为了突破教学的难点,让学生分小组讨论,目的就是为了在班上营造一种争辨的的氛围,使学生在辨论中掌握剪轴对称图形的关键。)
(3)电脑示范剪衣服。
(4)学生动手剪衣服。
2、开发学生思维,让他们动手剪其他图案。
师:你还能剪出其他图案吗?试试看,相信你一定能行!
(设计意图:数学的教学不应该只局限于模仿,更多的是学生教师的指引去创造。让学生根据老师教的方法,去剪出不同的图案,就是为了提高他们的创造能力。)
3、教学轴对称图形。
师:同学们剪的都很好看,这是作品都是对称的,而且这些图形的中间都有一条折痕,它叫对称轴,,我们把这种通过对折,两边完全重合的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也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内容。(板书)
4、在自己所剪的作品中画出对称轴。
(设计意图:再一步明确今天所学的内容,点出轴对称的概念,为学生判断轴对称图形提供了强而有力的证据。)
四、练习提高。
1、请在自己的作品上,画出对称轴。
2、做书本练习。
2、拓展:下面的图形(长方形、正方形、圆形)有多少条对称轴呢?
(设计意图:用练习巩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提升课堂的实效性。从长方形、正方形、圆形中,找出有多少条对称轴,考查了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综合运用。)
五、课堂小结。
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七、欣赏轴对称的美。
八、板书设计
轴对称图形
对称
两边一样 完全重合
对称轴
教学反思:
1、加强动手操作,感受对称。?
能从学生的实际生活情景买眼镜中引出:到底怎样才是对称呢?让学生给展示的图形分类,看看哪些图形对称?让学生用对号、错号、问号表出来,再让学生拿出信封,分一分,说一说有什么办法去判断,一步一步引出教学的重难点。在探究环节,教者始终以学生动手实践为主导,让学生在操作过程中体会成“轴对称图形”的要点,这样既多方发展了学生的各种能力,又使学生对轴对称图形的理解从感性升华到了理性。?
2.将轴对称图形与实际生活相融合。?
能有效的挖掘教材,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将教学内容与生活中常见的轴对称实物相结合,充分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特点。?
3.在练习中深化认识。?
巩固应用环节,在自己的作品上画对称轴,过渡到在长方形、正方形、圆形中找对称轴,是本节课质的飞跃,使得学生的思维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不足之处:
课堂教学中,忽略了对“两边一样”中“两边”的解释,它不应该只是左右、还应包含上下、斜面。
时间控制不够好,课堂教学出现前松后紧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