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世说新语》二则课件(幻灯片30张)2020年秋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8《世说新语》二则课件(幻灯片30张)2020年秋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7-19 12:40:3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0张PPT)
8、《世说新语》二则
借助注释疏通文意,初步感知古今汉语的差别;通过朗读培养文言语感。
感受古人的生活情趣和文化修养,欣赏古代少年的聪慧和方正,拉近与古人的心理距离。
了解“谦辞”和“敬辞”的概念,注意积累具有文言色彩的谦辞和敬辞,在言语交际中恰当使用,增强文化底蕴。
学习目标:
刘义庆与《世说新语》
《世说新语》原名《世说》,一称《世说新书》,古小说集。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等36门,主要记载了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当时士族的思想、生活和清谈放诞的风气,在书中得到较多反映。
知识链接:
志人小说
志人,记录人物奇闻逸事。志人小说是中国古典小说的一种样式,盛行于魏晋南北朝时期。这一时期的志人小说按其内容主要分为笑话、野史、逸闻轶事三大类。著名的志人小说有《笑林》、《世说新语》等。
古代常见的敬辞与谦辞
敬辞类
令:令尊、令堂、令郎、令爱
惠:惠顾、惠存、患赠
垂:垂问、垂询、垂念、垂爱
赐:赐教、赐复
高:高见、高论、高寿、高龄、高就、高朋、高邻贤贤弟、贤侄
奉:奉送、奉还、奉劝、奉陪
其他:久仰、劳驾、赏光、赏脸、贵姓、贵庚、大作、大驾
谦辞类

:家父、家严、家君、家母、家慈t|舍弟、舍妹
小:小弟、小儿、小女、小店愚愚兄、愚见
拙:拙作、拙著、拙见
敝:敝人、敝姓、敝校
鄙:鄙人、鄙见
其他:寒舍、见教、见谅
了解作者:
刘义庆(403-444),南朝宋文学家,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宋宗室,袭封临川王。他爱好文学,喜纳文土,《世说新语》就是由他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
咏雪
字词积累:
雪骤
差可拟
无奕女
王凝之
zhòu
chā

nínɡ
重点实词:
(1)寒雪日内集
(2)撒盐空中差可拟
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
相比
2、古今异义:
例句
古义
今义
(1)与儿女讲论文义
指儿子和女儿
(2)未若柳絮因风起
因为
文中泛指小辈,包括侄儿侄女
趁、乘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疏通文意:
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
文中泛指小辈,包括侄儿侄女
文章的义理
谢太傅在一个寒冷的雪天,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
跟子侄们谈论文章的义理。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不久,一会儿。

像什么
大体可以相比。
不如,不及
乘风
他哥哥的女儿说:"不如比作柳絮乘风满天飞舞。"
一会儿雪下得更急了,
谢太傅高兴地说:"这白雪纷纷扬扬的像什么呢?"
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把盐撒在空中大体可以相比。"
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谢太傅高兴得大笑起来。
(谢道韫)就是谢太傅大哥谢无奕的女儿,
文本探究:
1.“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氛围?
营造了一种温馨、愉快且文化气息浓厚的家庭氛围。
2.把大雪纷飞的情景分别比作“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谢安认为哪个比喻更好?你有不同看法吗?
从课文中谢安“大笑乐”的反应来看,他倾向于“柳絮因风起”的说法。
(1)可以认为“柳絮因风起”更好,因为它写出了雪花飘舞的轻盈姿态,
"柳絮”是轻盈的,
“盐”却是沉重的颗粒,缺乏美感。
(2)也可以认为“撒盐空中”更好,因为文中说到“雪骤",大雪下得猛烈密集时,只见雪粒片直落,看不见雪花轻飘曼舞的样子。"無空中”的比喻,也许更为真切地描摹了当时的场景。
2.文章结尾交代了谢道
的身份,有什么用意?
这是一个有力的暗示,表明赞赏谢道温的才气。
本文主要写了谢太傅在家中与子侄辈的人谈论诗文,运用了“撒盐空中”和“
"两个比喻来歌咏白雪。最后补充交代了
的身份,赞美了她的聪明才智。
课堂小结:
谢道韫
柳絮因风起
陈太丘与友期行
尊君在不
相委而去
友人惭
字词积累:
fǒu
wěi
cán
尊君在不
重点实词:
1、通假字:
不,通“否”,句末语气词。表询问。
2、词类活用: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友人惭
感到惭愧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疏通文意:
相约同行。期,约定。
正午时分。
丢下而离开

陈元方那年七岁,在门外嬉戏。
陈太丘跟一位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是正午时分。
过了正午那位朋友还没到,陈太丘丢下而离开,离开后才到。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令尊在不在?
丢下我走了。
朋友便很生气地骂道:“不是人哪!跟我约好了一起走,丢下我走了。”
客人问元方:“令尊在不在?”
(元方)回答说:“等您好久没有来,已经走了。”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对人谦称自己的父亲。
拉,牵拉
回头看
朋友感到很惭愧,便从车里下来想拉他的手,连头都不回。
元方说:“您跟我父亲约定在中午。
中午您没有来,这是不讲信用;对着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没有礼貌。”
1.你认为文中的元方和友人各是怎样的人?
文本探究:
友人:不守信用、不懂礼貌,但知错能改。
元方:聪敏、机智、善辩,懂得维护家人的尊严,懂得为人之道。
2.陈元方“人门不顾”是否失礼?结合文中内容,说说你的看法。
示例一:不失礼。元方当时才七岁,他能用自己的聪明才智从容不迫地反驳一个成年人,使对方明理,并使对方叹服,维护了父亲的名誉,这实属不易。
示例二:失礼。因为友人毕竟与父亲平辈,不应不尊重长辈。应该始终有礼貌,不能对客人置之不理,要给人一个改错的机会,允许人家道歉。人没有一生都不犯错误的,只要改正,就是好的。
3.《陈太丘与友期行》出自(方正》篇。方正,指人行为、品性正直,合乎道义文中哪些地方能够体现出陈元方的“方正”?
陈太丘依照约会行事,当他的朋友失约时,他决然舍去。七岁儿童元方也懂得交友以信的道理。他们身上体现的是古人崇尚的“诚信”理念。陈太丘的这位朋友,自己言而无信,失了约不自省,反而怒骂别人;陈元方据理抗辩,小小年纪就表现出“方正”之气:第一,他懂得“信”的重要;第二,他懂得“礼”的重要;第三,他的農驳有理有据,落落大方;第四,他以“入门不顾”的行为,维护了父亲和自己的尊严。
本文首先交代了友人没有按约来到,然后引出了友人与元方的对话,元方面对友人的“无信”“无礼”进行了
,最后友人认错,从而告诉我们做人一定要
的道理。
课堂小结:
反驳
诚实守信
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