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再塑生命的人
——2020年秋部编版七年级上册
时间:60分钟
满分:60分
积累与运用。(28分)
1.给下列画横线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10分)
捡拾(
)
感慨(
)
搓捻(
)
截然不同(
)
不求甚解(
)
绽开(
)
惭愧(
)
争执(
)
疲倦不堪(
)
混为一谈(
)
悔恨(
)
激荡(
)
奥秘(
)
小心翼翼(
)
恍然大悟(
)
拼凑(
)
企盼(
)
油然而生(
)
花团锦簇(
)
美不胜收(
)
2.下列各组词语中画横线的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2
分)
A.感慨(kǎi)
走廊(lánɡ)
疲倦不堪(kān)
B.搓捻(cuō)
奥秘(mì)
小心翼翼(yì)
C.航行(xíng)
模仿(mó)
截然不同(jié)
D.缝制(fénɡ)
绽开(dìng)
恍恍惚惚(huǎng)
3、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奥妙
绽放
浑为一谈
B.
懊悔
愧疚
花团锦簇
C.探测
慷慨
油然而生
D.
启示
缓慢
美不甚收
4.《再塑生命的人》的作者是
,国作家、教育家、慈善家。1964年被授予“总统自由勋章”。主要著作有《
》《我生活的故事》《我的老师》等。(4
分)
5.在下面横线上补写两个句子,使之构成一组排比句。(4
分)
爱是冬日里的一束阳光,给人带来温暖;爱是
,
;
爱是
,
。
下列句子中画横线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2
分)
A.这道题难住了我,在老师指导下,我才忽然恍然大悟。
B.我呆呆地望着这如火的夕阳,一种感慨油然而生。
C.母亲小心翼翼地起床做饭,心里想:让儿子多睡会儿,不要惊醒他。
D.我们要坚持“学以致用”,反对“不求甚解",着力斛决“不学习”的问题。
7、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2
分)
A.一个人如果要开创自己的光明前程,关键就在于持之以恒的努力和付出才能够实现。
B.通过老师的教导,使他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C.只有走好人生的每一步,我们才能真正拥有灿烂的明天。
D.家长要让孩子接受“吃苦教育”,以此提高孩子自食其力的能力和独立自主的精神。
8、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2
分)
A."上了台阶,面前是一堵石墙,墙上密密麻麻地刻着牺牲烈士的姓名。”这句话中第一个“上”是动词,第二个“上”是名词。
B.《再塑生命的人》叙述了莎莉文老师教小海伦识字、认识事物的过程,赞扬了莎莉文老师的教育艺术。
C.《世说新语》是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组织编写的一部志人小说集,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
D.《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自《朝花夕拾》。《朝花夕拾》这部小说集是鲁迅先生的代表作品之一。
二、现代文阅读。(32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9-12题。(16
分)
在信纸里微笑的老师
包利民
那么多年的学生岁月,那么多的老师在生命中来来去去,却有那么一张脸,一直在时光深处微笑。那是我初中时的语
文老师,四十岁左右,她讲课与众不同,虽然课讲得生动,却极少笑,似乎总是不开心的神情。
初一下半年,我从乡下中学转到县里,一到新学校,正逢期中考试,于是便仓猝上阵。几天后公布成绩,考得很一般,不过也挺让老师们吃惊的,因为当时农村的教育各方面都很落后,觉得我学成这样着实不易。试卷发下来后,意外地发现,在语文试卷里,还夹着一张纸,上面写满了字。竟然是语文老师写给我的一封信,我仔细地看着,老师知道我是新转来的学生,对我给予了肯定,特别是对我的作文大为称赞。她还很细心地问我是不是想家乡,还说她也曾离开过家乡。
老师的话驱散了我在陌生境遇中的不安和对故土的思念,使我心里有了暖暖的情绪。同学们见老师给我写了信,都羡慕得不行。从他们口中得知,语文老师经常给学生写信,写在作文本里。若是谁的作文写得好,她会在后面写上一页的信,作为评语。每个同学都盼望着自己的本子上能有老师的信,而且老师总在信后,画上一个笑脸。想起她很少笑的脸,便觉得她信末画的笑脸很温暖。
那时每周交一篇作文,几乎我的每篇作文后,都会有老师的信和笑脸,那是我那些日子里最大的安慰。虽然老师笑的时候很少,可她留在每个学生作文本里红红的字迹,都洋溢着一种温暖的感动,特别是画的那些笑脸,直印进我们少年的心灵深处。同学们对老师的个人情况都不了解,我们也曾偷偷猜测,为什么她的笑容那么少。虽然她会热情地给学生作文里写信,却极少和我们交流,总是下了课就离开,走得很慢很慢。
高三上学期的一天,上语文课的时候,老师把前几日收上的作文本发下,却让我们回去再看。那一堂课,她很是不一样,笑的时候很多,比以往两年加起来还要多。我们发现,她的笑很能感染我们。而且那天下课后,她没有立刻就离开,而是和我们聊了好一会儿,直到上课铃快响起,她才慢慢地走出教室。
那果然是她给我们上的最后一堂课。她离开了学校,回到另一个城市的老家,听说不久就住了院,病得很重。我回去看了她写在我作文本上的最后一封信,老师对自己的事只字未提,却是说许多学习以外的东西,比如如何做人,如何保持心底的梦想,以后遇到挫折时该怎样,等等,最后,仍是一个笑脸。后来问别的同学,老师给他们写的也大都差不多。我有时想,老师知道要离开我们,在那几天里给我们每人都写了信,四十多个学生,要写多久。
快中考的时候,才听到老师去世的消息,这是我们都在预料中却谁也不敢说出的结果。我们终究不知道,老师的短短的一生到底经历了什么,是什么让她失去了那么美的笑容,又是什么夺走了她四十多年的生命,我们只知道她对我们的好,从那最后一堂课里,我们都看出了她眼里的不舍。
许多年过去,我依然保留着那些作文本,在失落时,在心境黯淡时,那些红红的字迹仍能照亮我的心。可是,我的老师,她只能在那些泛黄的信纸里微笑了,我知道,那也许是她一生中最真心地笑容,也是我们心里永远的温暖。
9.文章以《在信纸里微笑的老师》为题,有什么好处?(4分)
10.从文中,我们看到了一位怎样的老师?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4分)
11.本文第①段有什么作用?(4分)
12.如何理解结尾段画线句子的含义。(4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13-16题。(16
分)
我住的地方发现狼
①听说我住的地方发现狼,我先是惊讶万分,紧接着就是惊喜万分。你也许以为我是神经错乱,思维不正常,怎么会喜欢狼?其实我知道狼是相当凶残的野兽,全世界都流传着各种各样狼外婆的恐怖故事,并且把狼描写成阴险、狡诈、狠毒、眼放绿光的妖怪。
②然而,我还是为地方发现狼而继续惊喜万分。
③一个日趋现代化的地方,高楼大厦拔地而起,市街人潮如江河奔流,霓虹灯彻夜闪烁,汽车隆隆轰鸣。在这样人烟喧闹的世界,所有的动物都会吓得逃之夭夭,可是竟有狼来光临,这实在是一个奇迹。
④小区的周围确实发生了变化。似乎就这几年间,周围光秃秃的荒山一下子丰满起来了,披上了一层厚厚的绿装。闲暇时散步,有些地方树林密不透风,人走不进去,偶尔还能看见野鸡、兔子这类的小动物。有阅历的老人说,藏得住小动物的树林不算什么,重要的是能养得住大动物。也就是说,有了数量充足的小动物,才能供养大动物。这样看来,在一个喧嚣的小区周围发现狼,应该是一种骄傲,是大自然与人类亲近的最生动的标志。
⑤狼曾经远离我们的生活,就像我记忆中的燕子。这一刻,关于燕子的记忆汹涌而来。
⑥记得念小学时,我们常常唱起这样一支歌:“燕子在蓝色的天空飞翔,寻找自己从前的家乡。它朝着四处张望,为什么这里变了样?去年这里是荒凉的山冈,如今变成高大的厂房,马达声日夜欢唱……”年少的我们自豪地、动情地歌唱着,嘲弄着找不到家乡的燕子,歌颂着震耳欲聋的马达欢唱。那时候,我们认定所有的荒山野岭都要建满厂房。
⑦这种无知一直延续到我拿起笔写小说。我的一篇小说《大鱼》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推荐到《世界小说选》发表时,我大梦初醒似的感到一种内疚。那是一个很简单的故事,老渔人舍不得捉一条正在产卵的大鱼。他最终两手空空地爬上岸,对企盼他有所收获的老婆子说:它正在下崽呢!这么简单的小说受到国内外同行的赞誉,评价是具有生态意识的觉醒。
⑧我无地自容。
⑨记忆中的燕子再次扑飞到眼前……人类的智慧带来了现代式的繁荣,也带来了现代式的灾难。生命逐渐失去了原本鲜活的状态,借助一切工具,借助电脑和网络,疏远了、隔绝了一切与生命真相相关的细节,那么,人类最终会成为什么?
⑩一个夏天的夜晚,我乘坐出租车回到居住的小区。出租车司机很神秘地告诉我,他在小区尽头的山脚下曾看见三只狼。长长的尾巴拖地,绿绿的眼睛痔人。我怔住了,不由得激动起来:“太好了!”司机大吃一惊,愣愣地盯着我,大概以为我脑子有病。
?于是,我给他讲了一个故事。一个水草丰美的田园,在人们的保护下,生活着一群无忧无虑的鹿,由于没有天敌的侵扰,这群鹿日渐肥胖、贪吃,草地被啃光,田园变成荒漠,只有鹿群在斑秃的草地上蠕动。人们设想用炸弹,用毒药,最终都一一否定。最后,生物学家引进了狼。凶恶的狼仿佛落进了肉锅里,它们先吃跑不动的肥鹿,这使得鹿群精简机构一般精干起来,数量剧减,个个拼力奔跑,精神抖擞,荒芜的田园也渐渐恢复原来的貌美。我还给他讲了地球的危机,比如温室效应、臭氧空洞和冰川融化。
?出租车司机安静地听我讲完,“你这么说,狼还真是个好东西。”瞥了我一眼,他停了一下又说,“这么看,地球还挺危险的。”
?我松了一口气,回答说:“现在还不算太危险,你看看周围茂密的树林。再说,你不是看见狼了吗?”
(选自《意林》,有删改)
13.阅读文章第③~?段,按顺序填入恰当内容。(4分)
文中的“我”以亲身经历讲述对生态规律认识的过程。在“我”眼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生态变的“奇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生态观念的“无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生态意识的“觉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我”为传播生态文明理念所做的事情。
14.文章第⑥段在内容和结构上有何作用?(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文章第?段中司机认为“地球还挺危险的”,而第?段中的“我”却认为“现在还不算太危险”,为什么?(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选文的标题有什么作用?(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shí
kǎi
cuō
jié
shèn
zhàn
cán
zhí
pí
hùn
huǐ
jī
ào
yì
huǎnɡ
còu
qǐ
yóu
cù
shènɡ
2.D
【解析】本题考查辨析重点字音的能力。D项,绽zhàn。
3.B
【解析】本题考查辨析重点字形的能力。A项,浑混。C项,概一慨。D项,甚一胜。
4.海伦·凯勒
美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5.【示例】沙漠里的一泓清泉
滋润着干涸的心灵
黑夜里的一盏明灯
给迷失者指引方向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应用之补写句子的能力。由题干可知,排比句式为“爱是…里的-...…(作用)",形式上要保持一致,并注意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表现爱的作用。
6、A
【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A项,语义重复,“恍然大悟"指忽然间明白过来。与句中“忽然"语义重复。B项,使用正确,“油然而生"指某种思想感情自然而然地产生。C项,使用正确,“小心翼翼"原形容严肃虔敬的样子,现用来形容举动十分谨慎,丝毫不敢疏忽。
D项,使用正确,“学以致用”指学到的知识得以用于实际。
7.
C
【解析】本题考查辨析病句的能力。A项,句式杂糅,可删去“才能够实现”。B项,成分残缺,缺少主语,可册去“使”。D项,搭配不当,“提高”与“精神”搭配不当,可删去"和独立自主的精神"。
8.
D
【解析】本题考查识记语法知识、文学常识的能力。D项有误,《朝花夕拾》是一部散文集,并非小说集。
(一)
9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题目新颖,吸引读者阅读兴趣;点明了文章的主旨;突出老师写信带给“我”温暖,表达对老师的赞美和怀念之情。
10.关爱学生:在“我”刚转学过来时,写信安慰、鼓励“我”。
敬业:语文老师经常给学生写信,写在作文本里,而且总在信末画上一个笑脸;离开“我们”之前还给四十多个学生每人都写了信。
11.第①段介绍了“我”的语文老师,开篇点题,引起下文老师写信带给“我”温暖的内容,表达了“我”对老师的怀念之情。
12.语文老师通过写信表达对学生的关心和鼓励,老师是真心爱学生的;这些安慰和鼓励成为学生永远美好的记忆,让学生温暖,照亮学生们前行的道路。画线句表达了作者对老师的赞美和怀念之情。
(二)
13、人烟喧闹的世界竟有狼来光临
“我们”认定所有的荒山野岭都要建满厂房
“我”的小说大鱼》受到赞誉
“给司机讲故事、讲知识
14.内容上:表现早年人们生态意识的淡薄,解释上文“我”想起燕子的原因。结构上:为下人类的智慧带来了现代式的灾难作铺垫(或:与下文“我”感到内疚形成对比)。
15.“挺危险”指地球存在危机。“不算太危险”指小区出现了狼,生态环境变好;人们的生态意识在增强,人们越来越重视生态文明
【考点精讲】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由文章第
段中“我还给他讲了地球的危机,比如温室效应、臭氧空洞和冰川融化”可知,司机认为“地球还挺危险的”指的是地球存在危机。由文章第⑩段中“现在还不算太危险,你看看周围茂密的树林。再说,你不是看见狼了吗”可以看出,“不算太危险”指的是生态环境变好,人们的生态意识增强。据此分析作答即可。
16、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以“我住的地方发现狼”为线索,安排组织全文;设置悬念,激发读者阅读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