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论语十二章 同步检测测试题-2020年秋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1、论语十二章 同步检测测试题-2020年秋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Word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2.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7-18 20:24: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1.论语十二章
——2020年秋部编版七年级上册
时间:90分钟
满分:70分
解释重点实词。(25分)
学而时习之
不亦说乎
人不知而不愠
不亦君子乎
吾日三省吾身
吾日三省吾身
吾日三省吾身
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
三十而立
四十而不惑
五十而知天命
不逾矩
思而不学则殆
人不堪其忧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饭疏食
于我如浮云
必有我师焉
三军可夺帅也
匹夫不可夺志也
博学而笃志
仁在其中矣
文言句子(12分)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6、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8、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10、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11、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12、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三、理解性默写。(18分)
1、子曰:“
,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学而》。
3、子曰:“
,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4、子曰:“
,可以为师矣。”《为政》。
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
。”《为政》。
6、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
,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雍也》。
8、子曰:“饭疏食饮水,
,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9、子曰:“三人行,
。择其善者而从之,
。”——《述而》。
10、子在川上曰:“
,不舍昼夜。”——《子罕》。
11、子曰:“三军可夺帅也,
。”——《子罕》。
12、子夏曰:“博学而笃志,
,仁在其中矣。”
四、真题演练(23分)
(一)阅读文段,完成1-5题(13分)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3分)
(1)不逾矩
矩:
(2)人不堪其忧
堪:
(3)匹夫不可夺志也
夺:
2、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4分)
(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当别人不了解自己的时候,孔子认为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是“吾日三省吾身"。
B.选文中阐述学习与思考的关系,强调学思结合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C.孔子认为军队的首领可以被改变,但是一个普通人的志向是不能被改变的。
D.孔子感叹时光易逝,启示我们要珍惜时间。
4、下列对语句的内容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2分)
①人不知而不愠。
②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③学而不思则周,思而不学则殆。
④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⑤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⑥学而时习之。
⑦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⑧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⑨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A
.①②③④⑤⑨/⑥⑦⑧
B.①⑤⑧⑨/②③④⑥⑦
C.①②③⑥/④⑤⑦⑧⑨
D.①②③⑤/④⑥⑦⑧⑨
5、《论语)十二章》中,你感受最深的是哪一章?请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谈谈你的切身体会。(4分)
(二)阅读文段,完成6-10题(10分)
【甲】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乙】王生好学而不得法。其友李生阿之曰:“或谓君不善学,信乎?”王生不说,曰:“凡师之所言,吾悉能志之,是不亦善学乎?”李生说之曰:“孔子云“学而不思则周".
盖学贵善思,君但志之而不思之,终必无所成,何以谓之善学也?”王生益幅,不应而还走。居五日,李生故寻王生,告之曰:“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而从,翼闻道也。
学者之大忌,莫逾自厌,套改之乎?不然,追年事磋跑,虽欲改励,恐不及矣!”王生惊觉,谢曰:“余不敏,今日始知君言之善。请铭之坐右,以昭焖戒。”
6、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学而不/思则/罔
B.可/以为/师矣
C.盖/学贵善思
D.请铭之坐/右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学而不思则周,思而不学则殆。
(2)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而从,冀闻道也。
8、这两篇文章都讲到了一个共同的话题,即学习方法。那么孔子和李生都认为什么样的人才是“善学者”?(用原文中的词语回答)这对我们又有怎样的启发?(4分)
答案:
一、
按时。
同"悦",愉快。
生气,恼怒。
指有才德的人。

每天
自我检查、反省。
竭尽自己的心力
诚信
传授,这里指老师传授的知识。
立身,指能有所成就。
迷惑,疑惑。
命令
越过法度
疑惑
能忍受
代词,它,指学问和事业。一说,指仁德。
喜爱,爱好;以········为快乐

介词,对,对于
于此,意思是在其中。
指军队。
改变。
坚定
仁德
二、
孔子说:"学习了然后按时温习它,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生气,不是有才德的人吗?"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进行自我检查:替人谋划事情是不是竭尽自己的心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做到诚实了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了呢?"
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学习,三十岁能有所成就,四十岁(掌握了知识)而不致迷惑,五十岁知道(哪些是)上天的意旨,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七十岁可以顺从意愿,又不越过法度。"
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可以凭借这做老师了。"
孔子说:"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而无所适从;只空想却不读书,就会有疑惑。"
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箪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忍受不了那穷困的忧愁,颜回却依然自得其乐。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
孔子说:"懂得学问和事业的人比不上喜爱学问和事业的人;喜爱学问和事业的人比不上以学问和事业为快乐的人。"
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浮云一样。"
孔子说:"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师。选择他们好的方面向他们学习,看到他们的不好的地方,改掉自己也具有的缺点。"
孔子在河边感叹道:"逝去的一切像河水一样流去,
日夜不停。"
孔子说:"军队可以改变主帅,一个平民百姓,不可以改变(他们)的志气。"
子夏说:"广泛地学习,坚定(自己的)志向,恳切的发问求教,多思考当前的事情。仁德就在这里面了。"
三、
学而时习之
不亦乐乎
为人谋而不忠乎
传不习乎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五十而知天命
温故而知新
人不堪其忧
思而不学则殆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曲肱而枕之
必有我师焉
其不善者而改之
逝者如斯夫
匹夫不可夺志也
切问而近思
四、
(一)1.
(1)法度
(2)能忍受
(3)改变
2.(1)别人不了解我,我却不因此恼怒,不也是有才德的人吗?
(2)广泛地学习且能坚定(自己的)志向,恳切地发问求教,多思考当前的事情,仁德就在其中了。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重点词:愠、笃、切。
3.A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A项,当别人不了解自己的时候,孔子认为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是“不愠”,即不恼怒。
4.B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可以从学习、个人修养两个方面来归类。其中②③④⑥⑦都是在讲学习,①⑤③④都是在讲个人修养。
5.
[示例】我感受最深的是第五章。这一章讲的是“学”与“思”的关系。只学习而不思考,就不能深刻理解,甚至会陷入迷茫。就像读《论语》,即使你过目不忘,学到的也只是别人的东西。只思考而不学习,则终究会疑惑而一无所得。我们如果能够参考前人对同一个问题的看法,则可能会有豁然开朗的感觉。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应用之阐述观点的能力。结合文本内容谈自己的感受,进行个性化解读。可以从学习、修身等不同角度进行深入分析。
(二)
6.C
【解析】本题考查划分文言语句朗读节奏的能力。A项,句意为: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应划分为:学而不思/则。B项,句意为:那么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去做老师了。应划分为:可以/为师矣。
项,句意为:学习贵在善于思考。"盖"是句首发语词,划分正确。D项,句意为:请让我把你的话当作座右铭。应划分为:请铭之/坐右。
7.(1)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是思考却不认真学习,就会疑惑。
(2)那些善于学习的人不把向地位比自己低的人请教当成耻辱,选择他们的优点来学习,希望听到真理啊。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1)合关键词:则,就。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殆:疑惑。(2)句关键词:耻,把
当成耻辱。择,选择。冀,希望。
8.①学贵善思,不耻下问,择善而从。②【示例】有位哲人说过:“方法比知识更重要。”的确,好问善思、取长补短等,都是正确的学习方法,掌握了这些方法,是学有所才的关键。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意与表达感悟的能力。甲文给出了许多学习方法,如“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都强调了在学三的同时思考与向他人学习的重要性。乙文引用“学而不思则图"“择善而从”两句,由此可见孔子和李生都认“学贵善思”不耻下问,择善而从”是"善学"的表现。然后抓住这些学习方法来谈我们应如何正确学习即可。
【参考译文】
王生爱好学习而不得法。他的朋友李生问他:“有人说你不善于学习,是真的吗?”王生不高兴,说:“凡是老师所讲的,我都能记住它,这不也是善于学习吗?”李生劝他说:“孔子说过‘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学习贵在善于思考,你只是记住老师讲的知识,但不去思考它,最终一定不会有什么成就,根据什么说你善于学习呢?”王生更生气,不回应李生,转身就跑。过了五天,李生特地找到王生,告诉他说:“那些善于学习的人不把向地位比自己低的人请教当成耻辱,选择他们的优点来学习,希望听到真理啊。学习的人最大的忌讳,没有超过自我满足的,你为什么不改正呢?如不改正,等年纪大了,贻误了岁月,即使想改过自勉,恐怕也来不及了!”王生感到震惊,醒悟过来,道歉说:“我真不聪明,今天才知道你说得对。请让我把你的话当作座右铭,用来表示明显的警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