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让声音为人类服务 同步练习2021---2022学年沪粤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有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4 让声音为人类服务 同步练习2021---2022学年沪粤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有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2.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粤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1-07-18 20:15:17

文档简介

2.4 让声音为人类服务
第1课时 超声与次声
知识点1 声音与音乐、建筑
1.[教材图片题]如图所示,驰名中外的北京天坛里的回音壁、三音石、圜丘三处建筑有非常美妙的声音现象,它是我国古代建筑师利用声音的 
 造成的音响效果。?
知识点2 超声
2.医护人员在救治伤员时,使用的“B超”是利用  
 波获得信息。?
3.港珠澳大桥在修建过程中,利用超声波进行海底探测,选择超声波的原因不包括(
)
A.超声波方向性好
B.超声波穿透能力强
C.超声波能量集中
D.超声波人耳听不到
知识点3 次声
4.2021年3月19日14时11分,在西藏那曲市比如县发生了6.1级地震,此次地震共计30153人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地震观测站是利用  
 波接收器来测定何时、何地、发生了几级地震的。?
5.海上发生风暴时会产生次声波,次声波在空气和海水中传播的速度比风暴移动的速度快,次声波接收处理设备就是利用这一特点提前感知、预报海上风暴,从而为渔业、航海等服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次声波不能传递信息
B.次声波在海水中比空气中传播慢
C.次声波的频率太高,人耳听不见
D.次声波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6.如图,用超声测速仪能准确测定快速飞行的网球的速度,测速过程中传播信息的超声是由  
 (选填“网球”或“测速仪”)发出的,超声测速仪是利用超声遇到障碍物会  
 的特性进行测速的。?
7.学校在举行防震逃生演练,同学们听到广播中的警报声迅速离开教室,人在奔跑后,脉搏会迅速提高到每分钟120次,此时脉搏频率较高,这种频率的声波称为  
 (选填“超声波”或“次声波”)。?
8.
习总书记在青岛考察时指出,发展海洋科研是推动强国战略的重要方向。我国自主研发的深海水声学探测器,安装了包括导航、水声通信、测速、图像信号传输等多部不同功能的声呐。由此可以说明声音可以传递  
 ,声呐使用时发出的是  
 (选填“超声波”或“次声波”),这种声波在水中的传播速度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9.[常州中考]英国科学家切断番茄植株的茎,用人耳倾听没有引起任何听觉。但在靠近茎的切口处放置录音机录音,然后用超大音量、超低速度播放,居然能清晰地听到“尖叫”声。这说明,番茄植株遭受伤害后,会发出(
)
A.响度很小的超声
B.响度很大的超声
C.响度很小的次声
D.响度很大的次声
10.[随州中考]现代社会里,养狗成为一种“时尚”,但遛狗伤人事故也时有发生,超声驱狗器(如图所示为网上一款)应运而生。实验结果显示:对着狗一按开关,狗好像听到巨大的噪声而躲开,而旁边的人什么也没听见。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
A.人什么也没听见,是因为它发出声音的响度小
B.人什么也没听见,是因为它发出声波的频率不在人耳能够感受的频率范围内
C.人什么也没听见,是因为它发出的声音不是振动产生的
D.人什么也没听见,是因为它发出的声波不能在空气中传播
11.海豚能够发出超声波,老虎能够发出次声波。下列关于超声波和次声波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超声波听起来比较高亢
B.次声波听起来比较低沉
C.次声波可以传递信息也可以传递能量
D.超声波可以传递信息但不能传递能量
12.下列事例是利用声传递能量的是(
)
A.医生用听诊器诊断病情
B.利用超声波排除人体内的结石
C.渔民捕鱼时利用声呐探测鱼群的位置
D.蝙蝠利用“回声定位”确定目标的位置
13.用如图所示的超声波清洁器来清洗眼镜,使用时先向水槽中加水使眼镜完全浸没水中,给清洁器通电后开始工作。此清洁器工作时人站在旁边能听到“嗞嗞”的声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超声波的音调比人能听到的声音音调低
B.超声波只能在水中传播
C.人听到“嗞嗞”声是超声波
D.超声波能用来清洗物体说明超声波能传递能量
14.科考船利用声呐系统对某海域的海底形状进行了测绘。具体方法:在经过该海域水平面等间距的A、B、C、D、E五个位置时,向海底定向发射超声,测得回收信号的时间分别为0.30
s、0.16
s、0.30
s、0.14
s、0.30
s。根据时间,求出海底与海平面的距离,就可以绘出海底的大致形状,则该海域海底的大致形状是图中的(
)
15.为了开辟新航道,某科学探测船装有回声探测仪器,探测水下有无暗礁,该探测船发出声音信号0.6
s后被探测仪器接收(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为1530
m/s)。
(1)为了使探测船发出的声音有更好的接收效果,最好用超声还是次声?为什么?
(2)海底障碍物到探测船的距离是多少?
(3)探测船在海上航行时,船上的一位气象学家将一只氢气球凑近耳朵听了听,马上向大家发出紧急报告:“海上风暴即将来临。”就在当天夜里,海上发生了强烈的风暴,试分析气象学家判断风暴来临的物理学依据。
16.如图为某国道直线路段的一处测速仪,测速仪内有能发射和接收超声的传感器。当汽车与测速仪相距64
m时,测速仪从发出超声至经该汽车反射后接收到超声信号的时间为0.4
s。已知此路段限速为80
km/h,超声的速度为340
m/s,则该汽车在此路段是否超速?
2.4 让声音为人类服务
第1课时 超声与次声
知识点1 声音与音乐、建筑
1.[教材图片题]如图所示,驰名中外的北京天坛里的回音壁、三音石、圜丘三处建筑有非常美妙的声音现象,它是我国古代建筑师利用声音的 反射 造成的音响效果。?
知识点2 超声
2.医护人员在救治伤员时,使用的“B超”是利用 超声 波获得信息。?
3.港珠澳大桥在修建过程中,利用超声波进行海底探测,选择超声波的原因不包括(
D
)
A.超声波方向性好
B.超声波穿透能力强
C.超声波能量集中
D.超声波人耳听不到
知识点3 次声
4.2021年3月19日14时11分,在西藏那曲市比如县发生了6.1级地震,此次地震共计30153人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地震观测站是利用 次声 波接收器来测定何时、何地、发生了几级地震的。?
5.海上发生风暴时会产生次声波,次声波在空气和海水中传播的速度比风暴移动的速度快,次声波接收处理设备就是利用这一特点提前感知、预报海上风暴,从而为渔业、航海等服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A.次声波不能传递信息
B.次声波在海水中比空气中传播慢
C.次声波的频率太高,人耳听不见
D.次声波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6.如图,用超声测速仪能准确测定快速飞行的网球的速度,测速过程中传播信息的超声是由 测速仪 (选填“网球”或“测速仪”)发出的,超声测速仪是利用超声遇到障碍物会 反射 的特性进行测速的。?
7.学校在举行防震逃生演练,同学们听到广播中的警报声迅速离开教室,人在奔跑后,脉搏会迅速提高到每分钟120次,此时脉搏频率较高,这种频率的声波称为 次声波 (选填“超声波”或“次声波”)。?
8.
习总书记在青岛考察时指出,发展海洋科研是推动强国战略的重要方向。我国自主研发的深海水声学探测器,安装了包括导航、水声通信、测速、图像信号传输等多部不同功能的声呐。由此可以说明声音可以传递 信息 ,声呐使用时发出的是 超声波 (选填“超声波”或“次声波”),这种声波在水中的传播速度 大于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9.[常州中考]英国科学家切断番茄植株的茎,用人耳倾听没有引起任何听觉。但在靠近茎的切口处放置录音机录音,然后用超大音量、超低速度播放,居然能清晰地听到“尖叫”声。这说明,番茄植株遭受伤害后,会发出(
A
)
A.响度很小的超声
B.响度很大的超声
C.响度很小的次声
D.响度很大的次声
10.[随州中考]现代社会里,养狗成为一种“时尚”,但遛狗伤人事故也时有发生,超声驱狗器(如图所示为网上一款)应运而生。实验结果显示:对着狗一按开关,狗好像听到巨大的噪声而躲开,而旁边的人什么也没听见。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B
)
A.人什么也没听见,是因为它发出声音的响度小
B.人什么也没听见,是因为它发出声波的频率不在人耳能够感受的频率范围内
C.人什么也没听见,是因为它发出的声音不是振动产生的
D.人什么也没听见,是因为它发出的声波不能在空气中传播
11.海豚能够发出超声波,老虎能够发出次声波。下列关于超声波和次声波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C
)
A.超声波听起来比较高亢
B.次声波听起来比较低沉
C.次声波可以传递信息也可以传递能量
D.超声波可以传递信息但不能传递能量
12.下列事例是利用声传递能量的是(
B
)
A.医生用听诊器诊断病情
B.利用超声波排除人体内的结石
C.渔民捕鱼时利用声呐探测鱼群的位置
D.蝙蝠利用“回声定位”确定目标的位置
13.用如图所示的超声波清洁器来清洗眼镜,使用时先向水槽中加水使眼镜完全浸没水中,给清洁器通电后开始工作。此清洁器工作时人站在旁边能听到“嗞嗞”的声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A.超声波的音调比人能听到的声音音调低
B.超声波只能在水中传播
C.人听到“嗞嗞”声是超声波
D.超声波能用来清洗物体说明超声波能传递能量
14.科考船利用声呐系统对某海域的海底形状进行了测绘。具体方法:在经过该海域水平面等间距的A、B、C、D、E五个位置时,向海底定向发射超声,测得回收信号的时间分别为0.30
s、0.16
s、0.30
s、0.14
s、0.30
s。根据时间,求出海底与海平面的距离,就可以绘出海底的大致形状,则该海域海底的大致形状是图中的(
A
)
15.为了开辟新航道,某科学探测船装有回声探测仪器,探测水下有无暗礁,该探测船发出声音信号0.6
s后被探测仪器接收(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为1530
m/s)。
(1)为了使探测船发出的声音有更好的接收效果,最好用超声还是次声?为什么?
(2)海底障碍物到探测船的距离是多少?
(3)探测船在海上航行时,船上的一位气象学家将一只氢气球凑近耳朵听了听,马上向大家发出紧急报告:“海上风暴即将来临。”就在当天夜里,海上发生了强烈的风暴,试分析气象学家判断风暴来临的物理学依据。
解:(1)最好用超声,因为超声方向性较好。
(2)超声从船所在的位置传播到海底障碍物所用的时间
t=×0.6
s=0.3
s
海底障碍物到探测船的距离
s=vt=1530
m/s×0.3
s=459
m
(3)风暴来临前一般会产生次声,次声引起氢气球内氢气振动,人耳能听到氢气球内气体振动发出的声音,从而推测出风暴即将来临。
16.如图为某国道直线路段的一处测速仪,测速仪内有能发射和接收超声的传感器。当汽车与测速仪相距64
m时,测速仪从发出超声至经该汽车反射后接收到超声信号的时间为0.4
s。已知此路段限速为80
km/h,超声的速度为340
m/s,则该汽车在此路段是否超速?
解:超声从发射到被反射的时间
t=×0.4
s=0.2
s
超声0.2
s内传播的距离
s=vt=340
m/s×0.2
s=68
m
该汽车0.2
s内通过的距离
s汽车=68
m-64
m=4
m
该汽车行驶的速度
v汽车==20
m/s=72
km/h
因为72
km/h<80
km/h,所以该汽车在此路段未超速。第2课时 控制和减少恼人的噪声
知识点1 什么是噪声
1.我们生活在声音的世界里,声音无处不在。下列声音:①工厂车间机器刺耳的轰鸣声,②山间小溪潺潺的流水声,③清晨公园里小鸟的鸣叫声,④装修房子时的电钻声,⑤飞机起飞时的声音。其中属于噪声的是(
)
A.①③④
B.①②⑤
C.①④⑤
D.①②④⑤
2.下列声音属于噪声的是(
)
A.足球比赛时球迷震耳欲聋的呐喊助威声
B.交响乐团演奏时的乐鼓声
C.工人师傅在一台有毛病的柴油机旁仔细听它发出的声音
D.上课时小林和同桌轻声细语的交谈声
3.如图所示,甲、乙是两种声音的波形,则图 
 是噪声的波形,理由是 
 。?
知识点2 噪声的危害与防治
4.[西宁中考]我们以 
 为单位来表示声音强弱的等级。当人们感觉室外的噪声过大时,习惯于关闭门窗,从控制噪声角度分析,这是在 
 中减弱噪声。?
5.下列控制噪声的措施中,相对应的解释正确的是(
)
A.高速公路旁安装隔音墙——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B.走廊张贴“禁止喧哗”提示语——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C.给摩托车安装消声器——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D.机场跑道工作人员戴防噪声耳罩——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6.噪声严重污染人类环境,被列为国际公害。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噪声妨碍人们的生活
B.噪声会引起人们中毒
C.噪声影响人们的工作和学习
D.噪声有害人体健康
7.[十堰中考]考试前,“请考生进入考场”指令是播音员的声带 
 产生的,经扬声器传出后再通过
 
 传到考生耳中,考试过程中,考场周围禁止建筑工地施工和车辆鸣笛,是从 
 减弱噪声。?
8.某县在争创“全国文明城市”活动中对城市的许多地方进行了改造,比如对城市的主路面进行了“刷黑”,使其表面平整、无接缝、振动小、噪音低、行车舒适,这是在 
 减弱噪声。?
9.[陕西中考]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图1中人在水面下能听到岸上的说话声,表明声音的传播不需要介质
B.图2中改变试管内的水量可以改变吹气时声音的音调
C.图3中禁止鸣笛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D.图4中B超诊断仪是利用次声波工作的
10.广场舞虽然丰富了阿姨们的生活,但给每天晚上想写作业的同学带来了噪声污染。为了减弱噪声,阿姨们把声音调小,这种控制噪声的途径是(
)
A.在声源处
B.在人耳处
C.在传播过程中
D.在声源和人耳处
11.“海巡31”轮船配有强声设备,可以定向远距离发射高达150
dB的警示音,用于警示海盗等人员。关于强声设备发出的警示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强声设备发出的警示音是次声波,具有较强杀伤力
B.强声设备发出的警示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C.发射器做成喇叭状可以减少警示音的分散,从而使响度变大
D.护航官兵佩戴耳罩是在声源处控制警示音,以保护听力
12.下列做法属于在声源处防止噪声产生的是(
)
A.在嘈杂的环境中戴耳塞
B.会场里将手机调成静音
C.歌厅的内墙使用很厚的软材料装修
D.在居民区的公路旁修建隔音墙
13.小明在家进行网课学习时,将门窗关闭,从控制噪声的途径来分析,下列做法中,与这种控制噪声的方法相同的是(
)
A.工人戴上防噪声耳罩
B.在道路旁设置隔声板
C.张贴禁鸣笛的标志牌
D.摩托车上安装消声器
14.防治噪声已经成为日常课题。“公共场合请保持安静”是在 
 减弱噪声;睡觉时戴耳塞是在
 
 减弱噪声;用空心砖砌墙是在 
 减弱噪声。?
第2课时 控制和减少恼人的噪声
知识点1 什么是噪声
1.我们生活在声音的世界里,声音无处不在。下列声音:①工厂车间机器刺耳的轰鸣声,②山间小溪潺潺的流水声,③清晨公园里小鸟的鸣叫声,④装修房子时的电钻声,⑤飞机起飞时的声音。其中属于噪声的是(
C
)
A.①③④
B.①②⑤
C.①④⑤
D.①②④⑤
2.下列声音属于噪声的是(
D
)
A.足球比赛时球迷震耳欲聋的呐喊助威声
B.交响乐团演奏时的乐鼓声
C.工人师傅在一台有毛病的柴油机旁仔细听它发出的声音
D.上课时小林和同桌轻声细语的交谈声
3.如图所示,甲、乙是两种声音的波形,则图 乙 是噪声的波形,理由是 波形不规则 。?
知识点2 噪声的危害与防治
4.[西宁中考]我们以 dB(分贝) 为单位来表示声音强弱的等级。当人们感觉室外的噪声过大时,习惯于关闭门窗,从控制噪声角度分析,这是在 传播过程 中减弱噪声。?
5.下列控制噪声的措施中,相对应的解释正确的是(
C
)
A.高速公路旁安装隔音墙——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B.走廊张贴“禁止喧哗”提示语——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C.给摩托车安装消声器——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D.机场跑道工作人员戴防噪声耳罩——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6.噪声严重污染人类环境,被列为国际公害。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B
)
A.噪声妨碍人们的生活
B.噪声会引起人们中毒
C.噪声影响人们的工作和学习
D.噪声有害人体健康
7.[十堰中考]考试前,“请考生进入考场”指令是播音员的声带 振动 产生的,经扬声器传出后再通过 空气 传到考生耳中,考试过程中,考场周围禁止建筑工地施工和车辆鸣笛,是从 声源处 减弱噪声。?
8.某县在争创“全国文明城市”活动中对城市的许多地方进行了改造,比如对城市的主路面进行了“刷黑”,使其表面平整、无接缝、振动小、噪音低、行车舒适,这是在 声源处 减弱噪声。?
9.[陕西中考]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B
)
A.图1中人在水面下能听到岸上的说话声,表明声音的传播不需要介质
B.图2中改变试管内的水量可以改变吹气时声音的音调
C.图3中禁止鸣笛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D.图4中B超诊断仪是利用次声波工作的
10.广场舞虽然丰富了阿姨们的生活,但给每天晚上想写作业的同学带来了噪声污染。为了减弱噪声,阿姨们把声音调小,这种控制噪声的途径是(
A
)
A.在声源处
B.在人耳处
C.在传播过程中
D.在声源和人耳处
11.“海巡31”轮船配有强声设备,可以定向远距离发射高达150
dB的警示音,用于警示海盗等人员。关于强声设备发出的警示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强声设备发出的警示音是次声波,具有较强杀伤力
B.强声设备发出的警示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C.发射器做成喇叭状可以减少警示音的分散,从而使响度变大
D.护航官兵佩戴耳罩是在声源处控制警示音,以保护听力
12.下列做法属于在声源处防止噪声产生的是(
B
)
A.在嘈杂的环境中戴耳塞
B.会场里将手机调成静音
C.歌厅的内墙使用很厚的软材料装修
D.在居民区的公路旁修建隔音墙
13.小明在家进行网课学习时,将门窗关闭,从控制噪声的途径来分析,下列做法中,与这种控制噪声的方法相同的是(
B
)
A.工人戴上防噪声耳罩
B.在道路旁设置隔声板
C.张贴禁鸣笛的标志牌
D.摩托车上安装消声器
14.防治噪声已经成为日常课题。“公共场合请保持安静”是在 声源处 减弱噪声;睡觉时戴耳塞是在 人耳处 减弱噪声;用空心砖砌墙是在 传播过程中 减弱噪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