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 升华和凝华
知识点1 升华
1.固态二氧化碳可以灭火,主要原因是它遇热后发生
现象,而这种现象需要
大量的热,使可燃物周围温度降低,同时又隔绝了空气,从而使燃烧的物体熄灭。?
2.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升华现象的是(
)
A.春雨天晴,路面变干
B.盛夏季节,天降冰雹
C.深秋清晨,薄雾弥漫
D.寒冷冬日,冻衣晾干
知识点2 凝华
3.早春时气温骤降,细心的小东发现下雨时夹杂着“冰粒”,这种“冰粒”称为“霰”,是高空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空气
(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此现象是一个
(选填“吸热”或“放热”)的过程。?
4.[河南中考]“霜降”是中国传统的二十四节气之一,霜的形成属于(
)
A.凝固
B.液化
C.凝华
D.升华
5.2021年1月22日,东营出现罕见的雾凇景观(如图所示),分外漂亮。“雾凇”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
(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该过程
(选填“吸热”或“放热”)。?
6.在少雨干旱的季节,为了使农作物能正常生长,必要时可利用干冰进行人工降雨。这是由于干冰在
(填物态变化名称)时迅速
热量使周围的气温急剧下降,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小水滴。?
7.寒冷冬天的清晨,经常看到房间的玻璃窗上有美丽的“冰花”,这是
(选填“室内”或“室外”)空气中的水蒸气
热量
(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
8.科学家计划利用空间站的激光为太空垃圾减速,使之坠入大气层烧毁。地球轨道上有一废弃卫星,如图所示,用大功率激光短暂照射该卫星的B面,其表面金属直接
(填物态变化名称)成气体向外喷射而出,从而减小卫星的速度。?
9.英国科学家研发出一种“激光橡皮”,在激光照射下,纸张上的黑色炭粉直接
为高温炭蒸气,字迹消失;经过特殊冷却装置,高温炭蒸气又直接
成炭粉。这样,废纸和炭粉重新得到了利用,可有效地节约资源并保护环境(均填物态变化名称)。?
10.如图所示,图中tA、tB两点坐标的温度分别对应的是某晶体物质的熔点和沸点,当该晶体物质由Ⅲ区域的状态到Ⅰ区域状态时,发生
现象,且
热量。?
11.[牡丹江中考]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升华的是(
)
A.初春,冰雪融化汇成溪流
B.深秋,清晨草叶上出现白霜
C.夏天,冰箱里取出的饮料瓶“出汗”
D.冬天,背阴处的雪没熔化却变少
12.冻肉刚出冷库时比进冷库时重,这是由于(
)
A.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成霜所致
B.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成水所致
C.冻肉中的冰熔化成水所致
D.冻肉中的水凝固成冰所致
13.金属在高温、低压下较易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用此方法可以给照相机、望远镜及其他光学仪器的玻璃镜头进行真空镀膜,即在真空内将金属或金属化合物加热,将其蒸气喷到玻璃镜头上去,从而镀上一层极薄的金属膜,这层镀膜可以改善玻璃镜头的光学性能,这层镀膜的形成原因是(
)
A.金属粘到玻璃镜头上
B.金属熔化后粘到玻璃镜头上
C.金属凝华到玻璃镜头上
D.金属升华后再凝华到玻璃镜头上
14.如图所示,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某同学将冰块放入空易拉罐中并加入适量的盐,用筷子搅拌大约30
s,测得易拉罐中冰与盐水混合物的温度低于0
℃,实验时易拉罐的底部有白霜生成。对于这一实验和现象的分析,正确的是(
)
A.盐使冰的熔点低于0
℃,白霜的生成是凝华现象
B.盐使冰的熔点高于0
℃,白霜的生成是凝华现象
C.盐使冰的熔点低于0
℃,白霜的生成是凝固现象
D.盐使冰的熔点高于0
℃,白霜的生成是凝固现象
15.如图所示是某地1月8日天气预报的截图,关于图中信息的说法正确的是(
)
A.5
℃读作“5
度”
B.云是由水蒸气组成的
C.雪的形成是凝华现象
D.雨的形成过程吸收热量
16.“冰火花”是一种新型的液体降温材料,把它喷在人的皮肤上会迅速凝成9
℃的固态凝胶,几秒钟后又消失不见了,在皮肤上不留黏黏的感觉,使人感到凉爽。请分析:
(1)上述过程包含的物态变化;
(2)“冰火花”使人感到凉爽的原因。
17.小明在观察“碘锤”中的物态变化中:
(1)如图甲所示,下部有少量的碘颗粒,当用酒精灯微微加热碘锤下部时,会看到碘锤内出现
,而碘颗粒将
(选填“增加”“不变”或“减少”)。停止加热,并在碘锤上部滴入适量冷水,你会看到碘锤内的
减少,而碘锤的
(选填“上部”“下部”或“整个玻璃壁”)出现大量碘颗粒,此现象说明碘在
(选填“凝固”或“凝华”)过程中放热;?
(2)细心的小华却发现小明的实验中出现了液态碘,他猜想:固态碘很可能先变成液体,再变成气体,难以说明碘升华了。他查阅资料得知:酒精灯外焰的温度为800
℃,碘的熔点为113.7
℃,水的沸点是100
℃。为了验证碘确实升华了,他改进了实验,用水浴法加热碘锤,如图乙所示,果然只看到了固态碘和气态碘之间的变化,没有液态碘的出现,这是因为
;?
(3)为了进一步探究此类现象,小明在另一个烧杯中放入适量的温水,然后放入一小块干冰(固态二氧化碳),此时观察到水中有大量气泡产生,同时水面上有大量白雾。水中大量的气泡是由
形成的,水面上大量的白雾是由
形成的。?
4.4 升华和凝华
知识点1 升华
1.固态二氧化碳可以灭火,主要原因是它遇热后发生 升华 现象,而这种现象需要 吸收 大量的热,使可燃物周围温度降低,同时又隔绝了空气,从而使燃烧的物体熄灭。?
2.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升华现象的是(
D
)
A.春雨天晴,路面变干
B.盛夏季节,天降冰雹
C.深秋清晨,薄雾弥漫
D.寒冷冬日,冻衣晾干
知识点2 凝华
3.早春时气温骤降,细心的小东发现下雨时夹杂着“冰粒”,这种“冰粒”称为“霰”,是高空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空气 凝华 (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此现象是一个 放热 (选填“吸热”或“放热”)的过程。?
4.[河南中考]“霜降”是中国传统的二十四节气之一,霜的形成属于(
C
)
A.凝固
B.液化
C.凝华
D.升华
5.2021年1月22日,东营出现罕见的雾凇景观(如图所示),分外漂亮。“雾凇”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 凝华 (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该过程 放热 (选填“吸热”或“放热”)。?
6.在少雨干旱的季节,为了使农作物能正常生长,必要时可利用干冰进行人工降雨。这是由于干冰在 升华 (填物态变化名称)时迅速 吸收 热量使周围的气温急剧下降,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小水滴。?
7.寒冷冬天的清晨,经常看到房间的玻璃窗上有美丽的“冰花”,这是 室内 (选填“室内”或“室外”)空气中的水蒸气 放出 热量 凝华 (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
8.科学家计划利用空间站的激光为太空垃圾减速,使之坠入大气层烧毁。地球轨道上有一废弃卫星,如图所示,用大功率激光短暂照射该卫星的B面,其表面金属直接 升华 (填物态变化名称)成气体向外喷射而出,从而减小卫星的速度。?
9.英国科学家研发出一种“激光橡皮”,在激光照射下,纸张上的黑色炭粉直接 升华 为高温炭蒸气,字迹消失;经过特殊冷却装置,高温炭蒸气又直接 凝华 成炭粉。这样,废纸和炭粉重新得到了利用,可有效地节约资源并保护环境(均填物态变化名称)。?
10.如图所示,图中tA、tB两点坐标的温度分别对应的是某晶体物质的熔点和沸点,当该晶体物质由Ⅲ区域的状态到Ⅰ区域状态时,发生 凝华 现象,且 放出 热量。?
11.[牡丹江中考]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升华的是(
D
)
A.初春,冰雪融化汇成溪流
B.深秋,清晨草叶上出现白霜
C.夏天,冰箱里取出的饮料瓶“出汗”
D.冬天,背阴处的雪没熔化却变少
12.冻肉刚出冷库时比进冷库时重,这是由于(
A
)
A.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成霜所致
B.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成水所致
C.冻肉中的冰熔化成水所致
D.冻肉中的水凝固成冰所致
13.金属在高温、低压下较易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用此方法可以给照相机、望远镜及其他光学仪器的玻璃镜头进行真空镀膜,即在真空内将金属或金属化合物加热,将其蒸气喷到玻璃镜头上去,从而镀上一层极薄的金属膜,这层镀膜可以改善玻璃镜头的光学性能,这层镀膜的形成原因是(
D
)
A.金属粘到玻璃镜头上
B.金属熔化后粘到玻璃镜头上
C.金属凝华到玻璃镜头上
D.金属升华后再凝华到玻璃镜头上
14.如图所示,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某同学将冰块放入空易拉罐中并加入适量的盐,用筷子搅拌大约30
s,测得易拉罐中冰与盐水混合物的温度低于0
℃,实验时易拉罐的底部有白霜生成。对于这一实验和现象的分析,正确的是(
A
)
A.盐使冰的熔点低于0
℃,白霜的生成是凝华现象
B.盐使冰的熔点高于0
℃,白霜的生成是凝华现象
C.盐使冰的熔点低于0
℃,白霜的生成是凝固现象
D.盐使冰的熔点高于0
℃,白霜的生成是凝固现象
15.如图所示是某地1月8日天气预报的截图,关于图中信息的说法正确的是(
C
)
A.5
℃读作“5
度”
B.云是由水蒸气组成的
C.雪的形成是凝华现象
D.雨的形成过程吸收热量
16.“冰火花”是一种新型的液体降温材料,把它喷在人的皮肤上会迅速凝成9
℃的固态凝胶,几秒钟后又消失不见了,在皮肤上不留黏黏的感觉,使人感到凉爽。请分析:
(1)上述过程包含的物态变化;
(2)“冰火花”使人感到凉爽的原因。
(1)“冰火花”喷在人的皮肤上迅速凝成9
℃的固态凝胶,是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属于凝固现象;固态凝胶几秒钟后消失不见了,是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属于升华现象。
(2)“冰火花”升华过程中需要吸收热量,所以会使人感到凉爽。
17.小明在观察“碘锤”中的物态变化中:
(1)如图甲所示,下部有少量的碘颗粒,当用酒精灯微微加热碘锤下部时,会看到碘锤内出现 紫色气体 ,而碘颗粒将 减少 (选填“增加”“不变”或“减少”)。停止加热,并在碘锤上部滴入适量冷水,你会看到碘锤内的 碘蒸气 减少,而碘锤的 上部 (选填“上部”“下部”或“整个玻璃壁”)出现大量碘颗粒,此现象说明碘在 凝华 (选填“凝固”或“凝华”)过程中放热;?
(2)细心的小华却发现小明的实验中出现了液态碘,他猜想:固态碘很可能先变成液体,再变成气体,难以说明碘升华了。他查阅资料得知:酒精灯外焰的温度为800
℃,碘的熔点为113.7
℃,水的沸点是100
℃。为了验证碘确实升华了,他改进了实验,用水浴法加热碘锤,如图乙所示,果然只看到了固态碘和气态碘之间的变化,没有液态碘的出现,这是因为 水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沸水的温度最高为100
℃,达不到碘的熔点,碘无法熔化 ;?
(3)为了进一步探究此类现象,小明在另一个烧杯中放入适量的温水,然后放入一小块干冰(固态二氧化碳),此时观察到水中有大量气泡产生,同时水面上有大量白雾。水中大量的气泡是由 干冰吸热升华 形成的,水面上大量的白雾是由 水蒸气遇冷液化 形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