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物质的形态及其变化
检测卷
(70分 45分钟)
题 号
一
二
三
四
总 分
得 分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将答案直接填写在横线上,不必写出解题过程)
1.用如图所示的体温计先后给甲、乙两个病人测量体温,甲的体温为38.7
℃,乙的体温为36.9
℃,如果在两次使用前都忘记甩,最后测得乙的体温是
℃。?
2.寒冷的冬季,人们在户外活动时,常常能看到自己会呼出“白气”,而在温暖的室内很少会呼出“白气”,“白气”的形成属于
(填物态变化名称)。?
3.霍山黄芽是我国著名的绿茶,其制作工艺中有一道重要环节称为“杀青”,通过加热使新鲜茶叶中的水分快速
,从而使茶叶干燥易于保存。?
4.十二月的漠河俨然一副冰河世纪的景象,零下四十多摄氏度的气温让游客洒出一杯热水就能玩出“泼水成冰”的景观,如图所示。“泼水成冰”需要用热水的主要原因是热水周围的水蒸气遇到极寒冷的空气能迅速成冰,这就是物理学中所说的
(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
5.表中是一些固体的熔点(在标准大气压下),分析表中数据,可以判断:-200
℃酒精为
态。?
物质
固态水银
铜
固态酒精
锡
铝
铜
纯铁
熔点/℃
-39
1083
-117
232
660
1515
1535
6.小明设计了一种灭火弹,弹内装有干冰,将灭火弹投入火场,外壳破裂,干冰迅速
(填物态变化名称)成二氧化碳气体,降低燃烧物温度,隔绝空气,可实现快速灭火。?
7.中国大飞机C919首飞成功后,将进入适航认证阶段,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就是结冰试验。飞机表面结冰是由于飞机飞行过程中过冷,水滴或降雨碰到机体后发生了
(填物态变化名称)过程。?
8.日光灯管用久了两端会发黑,是因为灯管内钨丝中的钨
(选填“先升华后凝华”“先汽化后液化”或“先熔化后凝固”)而形成的。?
9.在某些干旱缺水的地区,人们常采用如图所示的方法收集土壤中的水分。土壤中的水分蒸发形成的水蒸气,在塑料薄膜下凝结成水珠。由水蒸气形成水珠要
(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10.如图是某液态物质放在室温下凝固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由图像可知,第13
min该物质处于
态。?
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4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请把符合题意的选项序号填入下列表格内,答案未填入表格内的不能得分)
题 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答 案
11.新冠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之后,复学期间学校坚持每天早中晚给同学们测量一次体温。下面属于人体正常体温的是
A.37.8
℃
B.36.8
℃
C.35
℃
D.42
℃
12.“五水共治,治污为先”是人们提出改善生态环境的一项重要政策,为了防止水体污染,你认为下列措施中不可行的是
A.禁止使用农药和化肥
B.不任意排放生活污水
C.工业污水经净化处理后再排放
D.牲畜粪便适当处理后再施用
13.寒假,小华一家人驾车出去旅行时,小华发现汽车的前窗玻璃出现了一层水雾。打开除雾开关后,不一会玻璃上的水雾消失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水雾的形成是汽化现象
B.水雾出现在前窗玻璃的内表面
C.水雾是空气液化形成的
D.水雾消失是升华现象
14.关于物态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汽化
B.蒸发和沸腾都是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汽化现象,都是吸热的
C.清晨,路边的草上结有露珠,这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水滴
D.从冰箱内取出的冰棍周围会冒“白气”,这里的“白气”是水蒸气
15.如图是用3D打印技术将固态树脂打印成的工艺品。3D打印机的喷头在高能激光的作用下,可使固态树脂吸收热量变成液态,在喷头按照3D图纸轨迹运动的同时将液态材料挤出,液态材料放热后迅速变成固态,并与周围的材料粘结,就这样层层叠加组成了立体实物的工艺品。在上述过程中,先后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A.升华和凝华
B.汽化和液化
C.液化和凝固
D.熔化和凝固
16.甲、乙两图分别是根据探究冰的熔化和水的沸腾实验数据绘制的图像。根据图像信息,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图甲:冰在BC段处于液态
B.图甲:冰熔化的时间为10
min
C.图乙:水的沸点为98
℃
D.图乙:实验地点的大气压强高于1标准大气压
17.如图是一款新型水杯,在杯的夹层中封入适量的固态物质,实现了“快速降温”和“快速升温”的功能,使用时,将水杯上下晃动几分钟,可以将100
℃的开水降温至55
℃左右的温水,也可以将冷水升温到55
℃左右的温水,这款水杯被称为“55°杯”。“55°杯”的工作原理是
A.首次使用时,必须加注热水;降温时利用物质熔化吸热,升温时利用凝固放热
B.首次使用时,必须加注冷水;降温时利用物质凝固放热,升温时利用熔化吸热
C.首次使用时,加注冷热水均可;降温时利用物质熔化吸热,升温时利用凝固放热
D.首次使用时,加注冷热水均可;降温时利用物质凝固放热,升温时利用熔化吸热
三、实验题(第18小题6分,第19小题4分,第20小题6分,共16分)
18.小梦同学为探究液体蒸发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利用湿巾做了如下几个小实验。
(1)她取出两张相同的湿巾,一张展开、另一张折叠后平放在桌子上,过一段时间比较两张湿巾的干湿程度。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探究液体蒸发快慢与
的关系;?
(2)她再取出两张相同的湿巾,一张平放在窗口通风处,一张平放在窗口风吹不到的地方,过一段时间比较两张湿巾的干湿程度。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探究液体蒸发快慢与
的关系;?
(3)她又取出两张相同的湿巾,将其中一张湿巾展开放在阴凉处,另一张湿巾展开放在阳光下,过一段时间比较两张湿巾的干湿程度。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探究液体蒸发快慢与
的关系。?
19.小天在“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实验过程中,实验的装置如图所示。
(1)在图示的实验装置中,存在的错误是
;?
(2)改正错误后,继续进行实验,小天发现水在沸腾过程中,产生的气泡体积在上升过程中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温度计示数
。?
20.在探究“冰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的实验中,分别在烧杯和试管中放入适量的碎冰,并各放了一支温度计组成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完成下面探究实验。
(1)点燃酒精灯给烧杯加热,一段时间后温度计A的示数如图甲所示,此时温度计示数为
℃;?
(2)实验过程中A、B两个温度计的示数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通过分析图像可知,
(选填“实”或“虚”)线是试管内碎冰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第7
min时烧杯内的碎冰处于
态,此时试管内的碎冰
(选填“能”或“不能”)熔化。?
四、简答与计算题(第21小题6分,第22小题6分,第23小题8分,共20分)
21.“五一”放假期间,早晨小明帮助妈妈准备早餐,他从冰箱里拿出冷藏后的火腿,过一会儿发现它变湿了,马上用干布擦拭却擦不干,但是在桌面上放置一段时间后火腿却变干了,请你解释上述现象。
22.我国研制的一种聚乙烯材料,超过40
℃时完全熔化,低于15
℃时完全凝固。有人设计,把这种材料制成小颗粒,掺在水泥中制成地板或墙板,在昼夜温度变化大的地区用这种地板和墙板修筑房屋,便可以起到调节室温的作用。请你解释,这种设计的原理是什么?
23.一支内径、刻度均匀的温度计,当把它的玻璃泡放入冰水混合物中时读数为4
℃,当用它测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时,读数为94
℃。若现在它的读数为30
℃。求:
(1)这时所测物体的实际温度应该是多少?
(2)如果在这支温度计上存在一个刻度刚好等于实际温度,那么这个刻度是多少?
第四章检测卷
(70分 45分钟)
题 号
一
二
三
四
总 分
得 分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将答案直接填写在横线上,不必写出解题过程)
1.用如图所示的体温计先后给甲、乙两个病人测量体温,甲的体温为38.7
℃,乙的体温为36.9
℃,如果在两次使用前都忘记甩,最后测得乙的体温是 38.7 ℃。?
2.寒冷的冬季,人们在户外活动时,常常能看到自己会呼出“白气”,而在温暖的室内很少会呼出“白气”,“白气”的形成属于 液化 (填物态变化名称)。?
3.霍山黄芽是我国著名的绿茶,其制作工艺中有一道重要环节称为“杀青”,通过加热使新鲜茶叶中的水分快速 汽化(或蒸发) ,从而使茶叶干燥易于保存。?
4.十二月的漠河俨然一副冰河世纪的景象,零下四十多摄氏度的气温让游客洒出一杯热水就能玩出“泼水成冰”的景观,如图所示。“泼水成冰”需要用热水的主要原因是热水周围的水蒸气遇到极寒冷的空气能迅速成冰,这就是物理学中所说的 凝华 (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
5.表中是一些固体的熔点(在标准大气压下),分析表中数据,可以判断:-200
℃酒精为 固 态。?
物质
固态水银
铜
固态酒精
锡
铝
铜
纯铁
熔点/℃
-39
1083
-117
232
660
1515
1535
6.小明设计了一种灭火弹,弹内装有干冰,将灭火弹投入火场,外壳破裂,干冰迅速 升华 (填物态变化名称)成二氧化碳气体,降低燃烧物温度,隔绝空气,可实现快速灭火。?
7.中国大飞机C919首飞成功后,将进入适航认证阶段,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就是结冰试验。飞机表面结冰是由于飞机飞行过程中过冷,水滴或降雨碰到机体后发生了 凝固 (填物态变化名称)过程。?
8.日光灯管用久了两端会发黑,是因为灯管内钨丝中的钨 先升华后凝华 (选填“先升华后凝华”“先汽化后液化”或“先熔化后凝固”)而形成的。?
9.在某些干旱缺水的地区,人们常采用如图所示的方法收集土壤中的水分。土壤中的水分蒸发形成的水蒸气,在塑料薄膜下凝结成水珠。由水蒸气形成水珠要 放出 (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10.如图是某液态物质放在室温下凝固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由图像可知,第13
min该物质处于 固 态。?
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4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请把符合题意的选项序号填入下列表格内,答案未填入表格内的不能得分)
题 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答 案
B
A
B
C
D
C
A
11.新冠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之后,复学期间学校坚持每天早中晚给同学们测量一次体温。下面属于人体正常体温的是
A.37.8
℃
B.36.8
℃
C.35
℃
D.42
℃
12.“五水共治,治污为先”是人们提出改善生态环境的一项重要政策,为了防止水体污染,你认为下列措施中不可行的是
A.禁止使用农药和化肥
B.不任意排放生活污水
C.工业污水经净化处理后再排放
D.牲畜粪便适当处理后再施用
13.寒假,小华一家人驾车出去旅行时,小华发现汽车的前窗玻璃出现了一层水雾。打开除雾开关后,不一会玻璃上的水雾消失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水雾的形成是汽化现象
B.水雾出现在前窗玻璃的内表面
C.水雾是空气液化形成的
D.水雾消失是升华现象
14.关于物态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汽化
B.蒸发和沸腾都是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汽化现象,都是吸热的
C.清晨,路边的草上结有露珠,这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水滴
D.从冰箱内取出的冰棍周围会冒“白气”,这里的“白气”是水蒸气
15.如图是用3D打印技术将固态树脂打印成的工艺品。3D打印机的喷头在高能激光的作用下,可使固态树脂吸收热量变成液态,在喷头按照3D图纸轨迹运动的同时将液态材料挤出,液态材料放热后迅速变成固态,并与周围的材料粘结,就这样层层叠加组成了立体实物的工艺品。在上述过程中,先后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A.升华和凝华
B.汽化和液化
C.液化和凝固
D.熔化和凝固
16.甲、乙两图分别是根据探究冰的熔化和水的沸腾实验数据绘制的图像。根据图像信息,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图甲:冰在BC段处于液态
B.图甲:冰熔化的时间为10
min
C.图乙:水的沸点为98
℃
D.图乙:实验地点的大气压强高于1标准大气压
17.如图是一款新型水杯,在杯的夹层中封入适量的固态物质,实现了“快速降温”和“快速升温”的功能,使用时,将水杯上下晃动几分钟,可以将100
℃的开水降温至55
℃左右的温水,也可以将冷水升温到55
℃左右的温水,这款水杯被称为“55°杯”。“55°杯”的工作原理是
A.首次使用时,必须加注热水;降温时利用物质熔化吸热,升温时利用凝固放热
B.首次使用时,必须加注冷水;降温时利用物质凝固放热,升温时利用熔化吸热
C.首次使用时,加注冷热水均可;降温时利用物质熔化吸热,升温时利用凝固放热
D.首次使用时,加注冷热水均可;降温时利用物质凝固放热,升温时利用熔化吸热
三、实验题(第18小题6分,第19小题4分,第20小题6分,共16分)
18.小梦同学为探究液体蒸发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利用湿巾做了如下几个小实验。
(1)她取出两张相同的湿巾,一张展开、另一张折叠后平放在桌子上,过一段时间比较两张湿巾的干湿程度。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探究液体蒸发快慢与 表面积(2分) 的关系;?
(2)她再取出两张相同的湿巾,一张平放在窗口通风处,一张平放在窗口风吹不到的地方,过一段时间比较两张湿巾的干湿程度。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探究液体蒸发快慢与 空气流速(2分) 的关系;?
(3)她又取出两张相同的湿巾,将其中一张湿巾展开放在阴凉处,另一张湿巾展开放在阳光下,过一段时间比较两张湿巾的干湿程度。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探究液体蒸发快慢与 温度(2分) 的关系。?
19.小天在“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实验过程中,实验的装置如图所示。
(1)在图示的实验装置中,存在的错误是 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了烧杯壁(2分) ;?
(2)改正错误后,继续进行实验,小天发现水在沸腾过程中,产生的气泡体积在上升过程中 变大(1分)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温度计示数 保持不变(1分) 。?
20.在探究“冰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的实验中,分别在烧杯和试管中放入适量的碎冰,并各放了一支温度计组成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完成下面探究实验。
(1)点燃酒精灯给烧杯加热,一段时间后温度计A的示数如图甲所示,此时温度计示数为 -2(1分) ℃;?
(2)实验过程中A、B两个温度计的示数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通过分析图像可知, 虚(2分) (选填“实”或“虚”)线是试管内碎冰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第7
min时烧杯内的碎冰处于 固液共存(1分) 态,此时试管内的碎冰 不能(2分) (选填“能”或“不能”)熔化。?
四、简答与计算题(第21小题6分,第22小题6分,第23小题8分,共20分)
21.“五一”放假期间,早晨小明帮助妈妈准备早餐,他从冰箱里拿出冷藏后的火腿,过一会儿发现它变湿了,马上用干布擦拭却擦不干,但是在桌面上放置一段时间后火腿却变干了,请你解释上述现象。
因为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低的火腿液化成小水滴附着在火腿上,所以火腿变湿了。
(2分)
马上用干布擦拭,由于火腿的温度仍然很低,不断有水蒸气液化,因此擦不干。
(2分)
当放置一段时间后火腿温度升高,不再有水蒸气液化,小水滴汽化变成水蒸气散发到空气中,因此火腿变干了。(2分)
22.我国研制的一种聚乙烯材料,超过40
℃时完全熔化,低于15
℃时完全凝固。有人设计,把这种材料制成小颗粒,掺在水泥中制成地板或墙板,在昼夜温度变化大的地区用这种地板和墙板修筑房屋,便可以起到调节室温的作用。请你解释,这种设计的原理是什么?
当气温升高时,该材料吸热熔化,使室内温度不至于上升得太高或太快;
(3分)
当气温降低时,该材料会放热凝固,使室内温度不至于下降得太低或太快。
(3分)
23.一支内径、刻度均匀的温度计,当把它的玻璃泡放入冰水混合物中时读数为4
℃,当用它测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时,读数为94
℃。若现在它的读数为30
℃。求:
(1)这时所测物体的实际温度应该是多少?
(2)如果在这支温度计上存在一个刻度刚好等于实际温度,那么这个刻度是多少?
解:(1)在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温度为0
℃,沸水温度为100
℃,温度计一个小格表示的温度为
℃
(2分)
温度计显示温度为30
℃时,液体的实际温度
℃×(30-4)+0
℃≈28.9
℃
(2分)
(2)设外界的实际温度为t,则
℃×(t-4)+0
℃=t(2分)
解得t=40
℃
(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