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2张PPT)
关注三角形的外角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
第六章证明(一)第六节
2010年9月27日
关注三角形的外角
学情分析
目标分析
教学方法
过程设计
教学反思
教材分析
1
教学内容
本节课内容是北师大版教材数学八年级(下)第六章证明(一)第六节,其教学内容为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推论的推导和应用。
关注三角形的外角
学情分析
目标分析
教学方法
过程设计
教学反思
教材分析
2
地位与作用
本节是在已学三角形性质基础上对三角形进一步认识的重要内容之一,它为九年级数学证明(二)、证明(三)中用以研究角相等提供了一种重要依据。因此本节课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同时本节课给出了《空间与图形》中的第一个有关角的不等关系的定理,它的探究方法对后续的《空间与图形》的学习及高中阶段三角函数的学习有着方法上的指导意义。
关注三角形的外角
目标分析
教学方法
过程设计
教学反思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1
知识基础
初二年级学生初步学会了简单的逻辑推理方法,掌握了一些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能在教师的引导下独立地解决一些基本问题。
关注三角形的外角
目标分析
教学方法
过程设计
教学反思
教材分析
2
认知水平和能力
3
任教学生特点
我班学生基础知识较扎实、思维较活跃,能较好地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但逻辑推理能力和用数学语言进行正确表达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关注三角形的外角
教学方法
过程设计
教学反思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目标分析
1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1)能在三角形内角的基础上了解三角形的外角,了解三角形的外角与其相邻内角间的关系。
(2)掌握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两个推论,能运用推论1、推论2证明有关命题。
(3)进一步学会用数学语言正确规范地进行证明书写。
关注三角形的外角
教学方法
过程设计
教学反思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目标分析
1
教学目标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1)在利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推导三角形外角定理(推论
1、推论2)的过程中,经历观察、分析、猜想、论证,形成对三角形内外角关系的良好认识。
(2)在推理论证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从特殊到一般和转化等数学思想方法的重要性,并学会应用解决相关问题。
(3)在推论1、2的学习和应用中,初步学会科学地进行逻辑推理和表达。
关注三角形的外角
教学方法
过程设计
教学反思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目标分析
1
教学目标
(1)通过教材知识和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的实用性,有效激发学习兴趣。
(2)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几何推理的严谨性,从而培养严谨的学习态度。
(3)通过对范·希尔夫妇几何学习模型的了解渗透数学文化。
3. 情感态度价值观
关注三角形的外角
教学方法
过程设计
教学反思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目标分析
2
教学重难点
重点: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两个推论的推导.
难点: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两个推论的灵活运用.
关注三角形的外角
教学方法
过程设计
教学反思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目标分析
1
教学目标
2
教学重难点
重难点解决策略
本课在设计上采用了由特殊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的教学策略。通过学生自主思考和互动研讨,经历观察、分析、猜想、论证,自己推导出2个推论。同时,借助多媒体的直观演示,强化学生对推论1、推论2的理解认识,从而突出重点。
在两个推论的应用上,注意通过范例后的变式训练和教师的点拨引导,师生互动、讲练结合,从而突破教学难点。
关注三角形的外角
过程设计
教学反思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目标分析
教学方法
1.本课采用“合作——探究 ”教学模式.
2.教师的教法突出活动的安排与问题的引导.
3.学生的学法突出合作学习、探究发现与归纳建构.
教学模式与教法、学法
关注三角形的外角
教学反思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目标分析
教学方法
过程设计
探究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2个推论
(15分钟)
推论1的应用与议练活动
(10分钟)
创设情景
提出问题
(2分钟)
解决问题
归纳总结
(2分钟)
方法提炼
上升认识
(3分钟)
推论2的应用与议练活动
(8分钟)
教学环节与时间分配
关注三角形的外角
教学反思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目标分析
教学方法
过程设计
情境引入
定理探究
推论探究
议练1
议练2
问题解决
课堂总结
板书设计
问题 梅西应该将球传给谁?
在绿茵场上,梅西在E处受到阻挡需要传球,请帮助做出选择,应传给B球员还是C球员,使其射门更容易射进?(射门张角越大,射中的可能性越大)
关注三角形的外角
教学反思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目标分析
教学方法
过程设计
定理探究
推论探究
议练1
议练2
问题解决
课堂总结
板书设计
情境引入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推导
外角定义:
三角形内角的一边与另外一边的反向延长线组成的角,叫做三角形的外角.
三角形的外角其实是三角形内角的邻补角.
B
C
A
D
关注三角形的外角
教学反思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目标分析
教学方法
过程设计
定理探究
推论探究
议练1
议练2
问题解决
课堂总结
板书设计
情境引入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推论的推导
(1)如图1,在△ABC中,若∠2=60o,∠3=50o,则∠1=____度;∠1____∠2 ,∠1____∠3 .
(填“>”,“<”,“=”)
图1
小试身手
(2)如图2,在△ABC中,若∠A=α,∠C=β,则∠ABD= _______;
∠ABD ___∠C , ∠ABD ___∠A .
(填“>”,“<”,“=”)
图2
关注三角形的外角
教学反思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目标分析
教学方法
过程设计
推论探究
议练1
议练2
问题解决
课堂总结
板书设计
情境引入
定理探究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推导
猜想1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猜想2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
关注三角形的外角
教学反思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目标分析
教学方法
过程设计
推论探究
议练1
议练2
问题解决
课堂总结
板书设计
情境引入
定理探究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推论的推导
推论1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推论2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
【设计意图】
让学生经历“观察 —分析— 猜想 —论证”的全过程.
关注三角形的外角
教学反思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目标分析
教学方法
过程设计
议练1
议练2
问题解决
课堂总结
板书设计
情境引入
定理探究
推论探究
应用与议练活动(推论1)
例题1 已知:如图,在△ABC中,AD平分外角∠EAC,∠B=∠C.
求证:AD//BC .
方法2、方法3
学生自己完成
关注三角形的外角
教学反思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目标分析
教学方法
过程设计
议练1
议练2
问题解决
课堂总结
板书设计
情境引入
定理探究
推论探究
应用与议练活动(推论1)
变式1:
已知:如图, 在△ABC中, ∠ ABC
=80o ,∠C=60o ,∠EAC与 ∠EBC的平分线相交于点D, 求∠D的度数.
解:∵ ∠EAC=∠ABC+∠C,
∠ABC=80o ,∠C=60o,
∴∠EAC=140o.
又∵ AD平分外角∠EAC,
∴∠EAD=70o.
又∵ BD平分∠ABC ,
∴∠ABD=40o.
又∵∠EAD=∠ABD+∠D
∴∠D= ∠EAD - ∠ABD =30o.
变式2:
在变式1中, 若∠ABC=80o ,
∠C=70o , 求∠D的度数.
关注三角形的外角
教学反思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目标分析
教学方法
过程设计
议练1
议练2
问题解决
课堂总结
板书设计
情境引入
定理探究
推论探究
应用与议练活动(推论1)
变式3:
已知:如图,在△ABC中, ∠EAC与 ∠EBC的平分线相交于点D . 求证:∠D= ∠C.
D2
∠D2= ___∠C
∠D3= ___∠C
∠Dn= ___∠C
…
变式1:
已知:如图, 在△ABC中, ∠ ABC
=80o ,∠C=60o ,∠EAC与 ∠EBC的平分线相交于点D, 求∠D的度数.
变式2:
在变式1中, 若∠ABC=80o ,
∠C=70o , 求∠D的度数.
思想方法提炼:
从特殊到一般
关注三角形的外角
教学反思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目标分析
教学方法
过程设计
议练2
问题解决
课堂总结
板书设计
情境引入
定理探究
推论探究
议练1
应用与议练活动(推论2)
例题2 已知:如图所示,在△ABC中,∠1是它的一个外角,E是边AC上一点,延长BC到D,连接DE. 求证:∠1 >∠2.
证明:
∵∠1是△ABC的一个外角,
∴∠1>∠3.
又∵∠3是△CDE的一个外角,
∴∠3>∠2.
∴∠1>∠2.
变式:
E
F
思想方法提炼:
转化思想
关注三角形的外角
教学反思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目标分析
教学方法
过程设计
问题解决
课堂总结
板书设计
情境引入
定理探究
推论探究
议练1
议练2
梅西应该将球传给谁?问题得到解决
在绿茵场上,梅西在E处受到阻挡需要传球,请帮助做出选择,应传给B球员还是C球员,使其射门更容易射进 (射门张角越大,射中的可能性越大)
关注三角形的外角
教学反思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目标分析
教学方法
过程设计
课堂总结
板书设计
情境引入
定理探究
推论探究
议练1
议练2
问题解决
小结
作业与思考
感悟数学文化
1.回顾从特殊到一般,一般到特殊的研究方法.
2.体会将新问题转化熟悉问题的转化数学思想.
3.掌握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两个推论及简单应用.
关注三角形的外角
教学反思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目标分析
教学方法
过程设计
课堂总结
板书设计
情境引入
定理探究
推论探究
议练1
议练2
问题解决
小结
作业与思考
感悟数学文化
书面作业:
教材214—215页, 共4个大题.
思考题:
学习完这节课,对我们后续几何内容的学习有什么借鉴意义?
关注三角形的外角
教学反思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目标分析
教学方法
过程设计
课堂总结
板书设计
情境引入
定理探究
推论探究
议练1
议练2
问题解决
小结
作业与思考
感悟数学文化
分析Analysis
推理
Inference
严谨性Rigor
演绎Deduction
直观
Visualization
荷兰学者 范·希尔夫妇
几何学习模型
关注三角形的外角
教学反思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目标分析
教学方法
过程设计
板书设计
情境引入
定理探究
推论探究
议练1
议练2
问题解决
课堂总结
§6.6 关注三角形的外角
一、基本知识
1.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
推论1:
推论2:
二、数学思想与方法
(主板书)
三、例题解答
例1:
变式训练
例2:
变式训练
(副板书)
学
生
活
动
展
示
区
(辅助性板书)
关注三角形的外角
教学反思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目标分析
教学方法
过程设计
突出学生操作探索,效果较好
1
根据新课程课堂教学活动的基本理念:“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因此,我在本课教学设计中突出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自主探索,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互动交流,所以绝大多数学生能很好地掌握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2个推论,并能用于解决相关问题,形成了较好的数学学习经验。
关注三角形的外角
教学反思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目标分析
教学方法
过程设计
“从特殊到一般”和“转化” 思想
2
本课的设计特别强调数学知识和技能的训练,渗透“从特殊到一般”和“转化”两种数学思想与方法,推论的推导与例题后变式训练以及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的训练模式都是为了这两个目的而设计的 。
关注三角形的外角
教学反思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目标分析
教学方法
过程设计
模型建构、感悟文化
3
本课教学中始终贯穿学法指导,特别是通过对范·希尔夫妇几何学习模型的了解,不仅有利于学生探索学习方法,而且让学生感悟到数学文化。
关注三角形的外角
教学反思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目标分析
教学方法
过程设计
多媒体技术辅助
4
本节课充分利用了多媒体技术,使课堂教学情景化、直观化,生动活泼,趣意盎然.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使学生乐意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教学活动中去。
关注三角形的外角
教学反思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目标分析
教学方法
过程设计
目标达成
5
提出实际问题
知识与技能目标(1)
例 题 讲 解
变 式 训 练
知识与技能目标(2)
知识与技能目标(3)
活 动 参 与
方 法 提 炼
过程与方法目标
感 悟 数 学 文 化
情感与价值目标
敬请批评指正!
敬请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