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还记得战败的消息传到我的家乡时,我和哥哥痛哭不止。这真是前所未有的亡国条约!……从前我国还只是被西方大国打败过,现在竟被东方小国打败了,……这是多么大的耻辱啊!
——吴玉章《从甲午战争前后到辛亥革命前后的回忆》
第6课 戊戌变法
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
公车上书的背景、经过和影响。
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百日维新的背景、内容、结果和影响。
(重点)
2
1
3
(重点)
(难点)
伏乞皇上下诏鼓天下之气,迁都定天下之本,练兵强天下之势,变法成天下之治而已……窃认为今之为治,当以开创之势治天下,不当以守成之势治天下……
《易》曰:“穷则变,变则通。”……窃为皇上筹自强之策,计万世之安,非变通旧法,无以为治。
1895年的“公车上书”,标志着维新思想由书生
议政、舆论宣传,发展成为社会请愿、爱国救亡的政
治运动。拉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
康有为(1858—1927)
梁启超(1873—1929)
香港游历
研习西学
请求变法
宣传变法
(万木草堂)
师从康有为
报刊主笔
宣传变法
阅读教材“人物扫描”板块,归纳康有为、梁启超的生平要点
感知人物
戊戌变法时期学会、学堂、报馆分布
通览维新思潮
学堂
万木草堂
时务学堂
学会
强学会
上海强学会
南学会
农学会
兴儒会
励学斋
蜀学会
戊戌变法时期学会、学堂、报馆分布
通览维新思潮
严复(1854—1921)
严复 “为惊心动魄于保群进化之图”,频敲危亡警钟,力图救亡图存。
——汤志钧《戊戌变法史》
1897年底,全国出现了讲求维新变法的政治性学会33个,新式学堂17所,报刊19种;到了1898年,学会、学堂、报馆合计达300多所。
——汤志钧《戊戌时期的学会与报刊》
众多学会、学堂和报刊的创立,在当时产生了什么影响?
传播思想
储备人才
通览维新思潮
德国出兵强占胶州湾
(1897年11月)
若不及时图治,数年之后,四邻交逼,不能立国……恐皇上与诸臣求为长安布衣而不可得矣。
——康有为《上清帝第五书》(1897.12)
能变则全,不变则亡;全变则强,小变仍亡。
——康有为《上清帝第六书》 (1898.1)
光绪帝
(1871—1908)
1898年6月11日,清政府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实行变法。
百日维新
1898年6月16日,光绪召见康有为……任命康有为为总理衙门章京上行走,准予专折奏事。
——汤志钧《戊戌变法史》
1898年7月,光绪帝召见梁启超,赏六品衔,办理京师大学堂译书局事务。
1898年9月,光绪帝破格提拔谭嗣同、刘光第、杨锐、林旭为军机章京, 参预新政。
走近百日维新
{D7AC3CCA-C797-4891-BE02-D94E43425B78}
裁撤冗官冗员;允许官民上书言事
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发展农、工、商业;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算
裁减绿营;训练新式军队
废除八股,改试策论;
开办新式学堂(京师大学堂等)
百日维新主要内容:
打击旧官僚,有利于维新派参与新政
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有利于军事实力增强
有利于西学传播和新式人才培养
经济
政治
文化
教育
军事
百日维新“新”在哪里?
变
这些措施有何作用?
变法颁布了哪些措施?
废除变法诏令
(除保师大学堂外)
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等发动政变。
光绪帝被
囚于瀛台
戊戌政变
谭嗣同
刘光第
杨深秀
康广仁
杨锐
林旭
戊戌六君子
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从嗣同始!
谭嗣同殉难图
感知人物
如何看待谭嗣同的殉难?
背景
封建势力阻挠破坏
序幕
发展
结局
公车上书
创办报刊
组织学会
百日维新
实行变法
戊戌政变
变法失败
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推动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新思想的传播,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旧式官僚体制
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
戊戌变法
高潮
1.《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后,群情激愤,正在参加会试的康有为、梁启超等,联合各省参加会试的举人,上书光绪帝,请求变法。材料叙述的是中国近代历史上著名的( ) A.虎门销烟 B.公车上书
C.洋务运动 D.太平天国运动
?B
2.他积极宣传维新变法,指出“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他是( )
A.邓世昌 B.梁启超
C.林则徐 D.李鸿章
?B
3.1895—1898年,梁启超主笔的《时务报》在15个省和国外设有分销处67所,销量过万。这一时期宣传的主要思想是( )
A.屈辱与抗争 B.落后与探索
C.变法与图存 D.内忧与外患
?C ???
3.梁启超在《戊戌政变记》中说:“人人封章,得直达于上。……每日每署封章皆数十,上鸡鸣而起,日晡乃罢,览阅奏章,犹不能尽。”上述现象的出现是由于戊戌变法 ( )
A.允许官民上书言事 B.废除八股,改试策论
C.裁撤政府冗官冗员 D.广育人才,讲求实务
?A ???
4.对以下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①维新派在北京组织强学会,在上海创办《时务报》 ②戊戌变法作为一场政治运动失败了,但是作为一场思想文化运动,其作用远不是政变所能剿洗干净的
A.①属于历史结论
B.①说明戊戌变法废除了旧制度 C.②属于历史事实
D.②肯定了戊戌变法的历史作用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