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熔化和凝固 同步练习 2021-2022学年北师大版物理八年级上册(有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2熔化和凝固 同步练习 2021-2022学年北师大版物理八年级上册(有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81.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1-07-18 22:18:5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2熔化和凝固
一、单选题
1.下列物质属于晶体的是(  )
A.蜡
B.海波
C.松香
D.沥青
2.如图所示,小鹏在收到的快递海鲜包装中发现装有冰袋,冰袋在海鲜运输中所起到的作用是(  )
A.熔化吸热
B.凝固放热
C.汽化吸热
D.升华吸热
3.从冰箱里拿出一冰块,过一段时间后变成了水。此现象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A.汽化
B.熔化
C.升华
D.凝固
4.如图所示是某种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AB段表示该物质温度逐渐升高,它的熔点也在逐渐升高
B.在第8分钟时该物质已全部熔化
C.该曲线可能是沥青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D.该物质在BC段吸收热量但温度保持不变
5.“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的壳体使用了我国白主研发的新型高强、高韧钛合金。金属钛是一种晶体,其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为图中的(  )
A.
B.
C.
D.
6.固体可分成晶体和非晶体,下列物质都属于晶体的是(  )
A.冰、玻璃、铜
B.萘、铁、沥青
C.海波、蜡、橡胶
D.水银、冰、钨
7.下列关于四种物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铁是单质但不是晶体
B.空气既是混合物又善于导热
C.石墨是导体但不是金属
D.甲烷是可燃物但不是有机物
8.夏天,我们要喝冰凉的饮料,往往会在饮料中加入冰块。这是利用了冰(  )
A.熔化吸热
B.凝固放热
C.升华吸热
D.汽化吸热
9.如图所示是甲乙两种固体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在第6min时是固态
B.甲在ab段不需要吸热
C.甲的熔点是48℃
D.甲和乙熔化过程所用的时间相同
10.有两杯冰水混合物,甲杯内的冰多一些,乙杯内的冰少一些。将甲杯放在阴凉处,乙杯放在阳光下。下列关于他们的描述正确的是(  )
A.两只杯内的物质温度相等
B.两只杯内的冰完全熔化需要的时间相等
C.甲杯比乙杯的温度低一些
D.甲杯内的冰不可能熔化
二、多选题
11.夏天打开冰箱,可以看到从冰箱里冲出一股“白气”。下列事例中,物态变化方式与“白气”形成原因相同的是(  )
A.冬天,温泉水面的上方笼罩着一层白雾
B.用牛奶自制牛奶雪糕
C.将丁烷气体贮存在气体打火机里
D.在饮料中添加冰块降温
12.如图是海波和蜡烛的熔化实验图象,下列从图象中获取的信息正确的是(  )
A.甲是晶体,其熔点是48℃
B.甲在段不吸热,温度保持不变
C.甲在第2min时处于固体状态
D.乙是蜡烛的熔化图象
13.如图是“探究某物质熔化和凝固规律”的实验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
t
=2min
时,该物质处于固态
B.该物质熔化用了
10min
C.该物质在
BC
过程中不吸收热量
D.该物质的凝固点是
45℃
14.下列说法是正确的是(  )
A.晶体和非晶体熔化时都在吸热
B.松香、海波、玻璃、明矾、冰都是非晶体
C.非晶体物质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
D.晶体吸收了热量,温度不一定升高
15.物质M原来没有流动性,在发生某种物态变化后具有流动性,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这种物态变化一定是熔化
B.这种物态变化一定是汽化
C.物质M发生该物态变化一定需要放热
D.物质M发生该物态变化一定需要吸热
三、填空题
16.俗语说“下雪不冷化雪冷”,化雪冷的原因是_________。
17.常见的温度计是利用液体________的性质制成的,一定质量的冰熔化成水的过程中温度_________(选填“不断升高”、“保持不变”或“不断降低”)。
18.在我国“祝融号”
火星车的顶部,有一个叫集热窗的装置,里面装有一种叫正十一烷的物质。这种物质在白天温度高时为液态。夜间温度低时会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放热,从而起到控温作用。
19.在探究固体熔化规律的实验中,某时刻用摄氏温度计测得的温度如甲图所示,则读数为_______℃;乙图为A、B两种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可判断______(选填“A”或“B”)物质为非晶体。
四、实验题
20.在探究某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的实验中,小明采用了水浴法加热。
(1)水浴法加热的好处是______;
(2)小明组装的实验器材如图甲所示,图中有在一处明显的不足,请你指出不足之处并说明理由______;
(3)小明纠正了不足,重新调整了器材,根据实验测得的数据作出图像,如图乙所示,由图像可知该物质的熔点是______℃,第10min时,该物质所处的状态是______(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
21.探究:冬天,在沿海地区,路上已经积了厚厚的冰,往往海水并没有结冰,这是为什么呢?
(1)猜想:
水中含盐越多凝固点越______(高/低)。
(2)主要器材和装置:
冰箱、三只烧杯、足量水、一些盐、三只温度计
(3)设计实验和进行实验:
①在烧杯中装入相同质量的水,分别加入质量______的盐;
②将烧杯置于______;
③观察温度计,记录混合液______时的温度。
(4)下表是某组同学记录的数据:
含盐量
较少量
中等量
较多量
凝固点/℃
-1
-3
-6
分析上述数据,初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
22.如图是某物理兴趣小组进行“探究某物质熔化时温度变化特点”的实验。
(1)该物质是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2)由乙图知晶体熔化时的特点为继续加热温度
______,该物质的熔点为
______℃;
(3)在第6min时该物质处于
______态(选填“固”、“液”或“固液共存”);
(4)实验完毕后,小组同学将试管中的物质换成了水,然后继续使用相同器材加热,想要探究水的沸腾现象。在探究过程中,发现当烧杯中的水开始沸腾之后,试管中的水
______(选填“能”或“不能”)沸腾,这是因为
______。
参考答案
1.B
解:蜡、松香、沥青无固定的熔点和凝固点,,因此都属于非晶体;海波有确定的熔点和凝固点,属于晶体。故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2.A
解:为了给海鲜降温,常在海鲜包装中放入冰袋,利用的是冰在熔化过程中会吸收热量。
故选A。
3.B
解:冰块是固态,水是液态,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4.D
解:A.AB段表示该物质吸热升温过程,温度逐渐升高,还没达到熔点,熔点是物质达到熔化时的温度,熔点不变,故A错误;
B.在第8分钟时,达到熔点,物质开始熔化,故B错误;
CD.BC段是物质的熔化过程,吸收热量但温度保持不变,该曲线是晶体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沥青不是晶体,故C错误,D正确。
故选D。
5.B
解:金属钛是一种晶体,熔化时温度不变,熔化前和熔化后温度要升高,故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B。
6.D
解:晶体有一定的熔点,非晶体没有。冰、铜、萘、铁、海波、水银、钨有固定的熔点,属于晶体;玻璃、沥青、蜡、橡胶没有固定的熔点,属于非晶体,故选D。
7.C
解:A.铁属于晶体,故A错误;
B.空气不易导热,故B错误;
C.石墨是导体属于非金属,故C正确;
D.甲烷具有可燃性,是最简单的有机物,故D错误。
故选C。
8.A
解:加在饮料中的冰块化成水,是温度低的冰吸受温度高的饮料的热量,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故此物态变化为熔化,冰熔化吸热,使饮料温度降低,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9.C
解:A.甲是晶体有固定的熔点,且熔点是48℃,从第4min开始熔化,到8min熔化完成,在第6min时处于熔化过程,处于固液共存状态,故A错误;
B.甲在ab段处于熔化过程,此时继续吸热,温度不变,但内能增加,故B错误;
C.由图可知,甲的熔点是48℃,故C正确;
D.甲是晶体,乙是非晶体,无法比较熔化的时间,故D错误。
故选C。
10.A
解:AC.甲、乙两个装有冰块的水杯,甲杯放在阴凉处,乙杯放在阳光下,在两杯里的冰还未完全熔化时,都是冰水混合物,在1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都是0℃,所以两杯里的物质温度是相同的,故A正确,C错误;
B.甲杯内的冰多一些,放在阴凉处,乙杯内的冰少一些,放在阳光下,根据,相同质量的冰熔化成水吸收相同的热量,两杯中冰的质量不同,并且相同时间吸收不同的热量,所以两杯中冰熔化成水所需时间不同,故B错误;
D.冰熔化的条件:达到熔点,继续吸热,甲杯中冰已经达到熔点,外界温度高于0℃时,冰可以吸收热量,是可以熔化的,故D错误。
故选A。
11.AC
解:夏天打开冰箱,可以看到从冰箱里冲出一股“白气”,这是因为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物态变化为液化;
A.冬天,温泉水面的上方笼罩着一层白雾,白雾是由水蒸气液化产生的,与“白气”形成原因相同,故A符合题意;
B.用牛奶自制牛奶雪糕,牛奶由液态变为固态,为凝固现象,所以与“白气”形成原因不同,故B不符合题意;
C.将丁烷气体贮存在气体打火机里,丁烷由气态变为液态,为液化现象,所以与“白气”形成原因相同,故C符合题意;
D.在饮料中添加冰块降温,冰块熔化吸热,所以“白气”形成原因不同,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C。
12.ACD
解:A
D.如图,甲有一段时间吸热温度不变,所以甲是晶体海波,由图知海波的熔点是48℃;乙吸热温度一直升高,所以乙是非晶体蜡烛,故AD正确;
B.甲在ab段,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故B错误;
C.在0~4min段,甲吸收热量,温度升高,处于固态,故C正确。
故选ACD。
13.AD
解:A.如图,在BC段,物质吸热温度不变,所以该物质是晶体,从3min开始熔化,故在t=2min时,该物质处于固态,故A正确;
B.在BC段3,该物质不断吸热,但温度不変,是该物质的熔化过程,该物质熔化用了3.5min,故B错误;
C..在BC段3,该物质不断吸热,但温度不変,是该物质的熔化过程,故C错误;
D.该物质在E点开始凝固,对应的温度是45℃,凝固点为45℃,对于同一物质熔点和凝固点相同,故D正确。
故选AD。
14.ACD
解:AC.晶体和非晶体熔化时都需要吸收热量,不同的是晶体有固定的熔化温度,而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即晶体有熔点而非晶体没有熔点,故AC正确;
B.松香、玻璃是非晶体,海波、明矾、冰是晶体,故B错误;
D.晶体熔化时吸收热量,但是温度保持不变,故D正确。
故选ACD。
15.D
解:液体和气体具有流动性,称为流体,之前无流动性,之后有流动性,可能发生了熔化或者升华,熔化和升华均需吸热,故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16.熔化吸热
解:化雪的过程即固态雪熔化为液态水的过程,熔化需要吸热,所以化雪时要从周围环境吸收热量,使周围环境温度降低,故化雪冷。
17.热胀冷缩
保持不变
解:[1]常用的温度计都是液体温度计,其原理就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制成的。
[2]冰是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但温度保持不变。
18.凝固
解:正十一烷这种物质在白天温度高时为液态,夜间温度低时会放热从液态变为固态,这个过程叫凝固。
19.56
B
解:[1]如图甲所示,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读数为56℃。
[2]如图乙所示,A物质有固定的熔点,是晶体,B物质没有固定的熔点,是非晶体。
20.使物质受热均匀,便于记录温度
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了容器底,测得物质的温度不准确
60
固液共存
解:(1)[1]水浴加热可以使物质受热均匀,且由于酒精灯的火焰温度太高,物质温度变化太快,不便于记录温度,所以水浴加热法也可以使物质的温度缓慢上升,便于记录温度。
(2)[2]由图可知,错误之处是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了容器底部,由于容器底部的温度稍高一些,这样测得的温度不准确。
(3)[3][4]由图像乙可知,该物质有固定的熔点,所以是晶体,该晶体在处于熔化阶段,所以该物质的熔点是60℃;第10min时,该物质处于熔化阶段,所以是固液共存状态。
21.低
不等
冰箱里
凝固
水中含盐越多凝固点越低
解:(1)[1]由于路上已经积了厚厚的冰,往往海水并没有结冰,所以进行猜想水中含盐越多凝固点越低。
(3)①[2]因为要探究水中含盐量与凝固点的关系,故需要在烧杯中加入质量不等的盐,保证含盐量不同。
②[3]接下来需要将烧杯放入冰箱,使混合液凝固。
③[4]记录烧杯中混合液的凝固时的温度,通过对比就可以得到含盐量与凝固点的关系。
(4)[5]通过表格可以发现,含盐量越多,凝固点越低,故可以得到结论:水中含盐越多凝固点越低。
22.晶体
保持不变
60
固液共存
不能
见解析
解:(1)[1]由乙图知,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变,所以该物质为晶体。
(2)[2][3]由乙图可以看出,该晶体熔化时温保持60°C不变,因此物质的熔点为60°C,晶体熔化的特点吸热温度保持不变。
(3)[4]第6min时,该物质处于熔化过程,其状态为固液共存态。
(4)[5][6]将试管中的固体物质换成水,试管中的水要从大烧杯中吸热,当烧杯中的水沸腾后,其温度保持不变,试管中的水温也达到沸点两者的温度相同,试管中的水无法继续吸热,故该管中的水不会沸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