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眉山市2021年中考历史真题试卷

文档属性

名称 四川省眉山市2021年中考历史真题试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1.0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7-18 22:04:41

文档简介

四川省眉山市2021年中考历史真题试卷
一、选择题
1.(2021·眉山)春秋时期,大的诸侯国兵力仅六七万人。战国时期,军队人数成倍增加,如秦、楚两国的兵力都达百万,齐、赵、魏、韩、燕等国的兵力也都有数十万。这一变化反映了当时(  )
A.人们踊跃参军作战 B.作战方式发生改变
C.战争破坏越来越大 D.统一已成必然趋势
【答案】D
【知识点】春秋战国时期的战争
【解析】【分析】A. 人们踊跃参军作战 ,不符合题意;
B. 作战方式发生改变 ,不符合题意;
C. 战争破坏越来越大 ,不符合题意;
D.据题干信息可知,战国时期战争规模大,参战兵力多。每个分裂时期的后期,割据政权数目减少,或某些力量的衰弱和某些力量的增长,都为后来的统一提供了方便,故选项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对题干信息的理解。解答时,紧贴题干信息进行理解回答,这类题目,就是要紧贴题干信息理解,不要向外延伸,本题的答案有些绕,要注意。
2.(2021·眉山)在今山东、山西、江苏、四川等地发掘的汉墓中,西域骆驼的形象在画像石、画像砖、壁画、摇钱树、铜镜、铜器装饰上随处可见。这反映出当时内地与西域(  )
A.商品买卖发达 B.文化交融密切
C.人员往来频繁 D.丧葬文化相同
【答案】B
【知识点】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融合
【解析】【分析】A.商品买卖发达,不符合题意;
B.据题干“在今山东、山西、江苏、四川等地发掘的汉墓中,西域骆驼的形象在画像石、画像砖、壁画、摇钱树、铜镜、铜器装饰上随处可见”可知,内地与西域往来频繁,文化交融密切,故选项B符合题意;
C.人员往来频繁,不符合题意;
D. 丧葬文化相同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对题干信息的理解。解答时,紧贴题干信息进行理解回答,这类题目,就是要紧贴题干信息理解,注意知道骆驼主要出自少数民族。
3.(2021·眉山)唐庚,字子西,眉州人,在《唐子西文录》中记载:“蜀道馆舍壁间题--联云:‘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不知何人诗也。”在后来的《朱子语类》卷九三《孔孟周程》中也引用了这句话。这一时期,人们把孔子塑造为“至圣先师”。这说明当时(  )
A.儒家思想成为正统 B.儒学社会基础牢固
C.南方文人地位提高 D.尊孔读经得到提倡
【答案】B
【知识点】孔子的贡献及评价
【解析】【分析】A.儒家思想成为正统,不符合题意;
B.题干中“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的大体意思是,如果没有孔子,漫漫历史就如同无边的黑夜。这句话是赞美孔子对人类文化的贡献。据题干材料“这一时期,人们把孔子塑造为‘至圣先师’”可知,社会各阶层都对孔子及儒家学说推崇,儒学社会基础牢固,故选项B符合题意;
C.南方文人地位提高,不符合题意;
D. 尊孔读经得到提倡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对题干信息的理解。解答时,紧贴题干信息进行理解回答,这类题目,就是要紧贴题干信息理解,不要向外延伸。
4.(2021·眉山)清朝前期,农业上普遍采用了轮作、复种、多熟等农作制,人们大量开垦荒地,种植玉米、甘薯等高产农作物。这(  )
A.源于新航路的开辟 B.彻底解决温饱问题
C.促进农业经济发展. D.导致经济重心南移
【答案】C
【知识点】清朝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
【解析】【分析】A.源于新航路的开辟,不符合题意;
B.测底解决温饱问题,不符合题意;
C.据题干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清朝前期在粮食种植方面,改进种植技术,改良新品种,推广玉米、甘薯等高产作物,使粮食产量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促进农业经济发展,故选项C符合题意;
D.导致经济重心南移,不符合史实;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看出现象,再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带来的影响回答,注意理解。
5.(2021·眉山)为了寻找查禁鸦片的国际法律依据,林则徐请人翻译了《各国律例》,了解外国对走私与偷渡的处理办法,从而使查禁鸦片“人即正法,货尽入官”有理有据。由此可见林则徐的做法(  )
A.适应了对外交涉需要 B.丰富了中国法学内容
C.维护了国家领土主权 D.打击了国际贩毒集团
【答案】A
【知识点】林则徐禁烟运动
【解析】【分析】A.据题干信息“为了寻找查禁鸦片的国际法律依据”“从而使查禁鸦片“人即正法,货尽入官”有理有据”可知,在清政府综合国力的衰微的历史背景下,林则徐通过寻找查禁鸦片的国际法律依据让虎门禁烟有理有据,适应了对外交涉需要,故选项A符合题意;
B.丰富了中国法学内容,不符合题意;
C.维护了国家领土主权,不符合题意;
D.打击了国际贩毒集团,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紧贴题干信息进行理解,理解这种做法带来的影响回答;也可以拿四个备选项与题干信息对照,细心辨别比对,找到最恰当的选项。
6.(2021·眉山)19世纪末,日本总领事大越成德通知在沪日侨中妇婴撤回国内,男子则“安分自守,不准出门,不准众人聚集。”于是日本寓沪侨民纷纷乘船回国。与此有关的事件是(  )
A.甲午中日战争 B.八国联军侵华
C.卢沟桥事变 D.八一三事变
【答案】A
【知识点】甲午中日战争与《马关条约》
【解析】【分析】A.据题干信息“19世纪末,日本总领事大越成德通知在沪日侨中妇婴撤回国内……”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与此相关的事件是甲午中日战争。1894年日本发动了侵略中国的甲午中日战争,为战争作准备,日本撤回在华日侨,故选项A符合题意;
B.八国联军侵华,不符合题意;
C.卢沟桥事变,不符合题意;
D.八一三事变,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特别是其中的时间等信息,把它和课本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分析回答;也可以拿题干中的时间等信息,来比对备选项,找到最恰当的选项。
7.(2021·眉山)为打破敌人的围剿与封锁,中国共产党在中央苏区公营企业中,组织工人开展劳动竞赛,比数量、比质量、比成本,并对先进个人授予“劳模”称号,劳动光荣的观念逐渐树立起来。这发生在(  )
A.国民革命时期 B.十年内战时期
C.全面抗战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答案】B
【知识点】工农武装割据
【解析】【分析】A.国民革命时期,不符合题意;
B.结合所学可知,题干中“为打破敌人的围剿与封锁,中国共产党在中央苏区公营企业中”中的“中央苏区”建立在国民大革命失败后的国共十年内战时期。为打破敌人的围剿与封锁,中国共产党在中央苏区进行土地革命,开展经济建设,发展文化教育等,故选项B符合题意;
C.全面抗战时期,不符合题意;
D.解放战争时期,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抓住题干中的关键词,把它和课本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分析回答,注意题干中的关键词,这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8.(2021·眉山)春节联欢晚会是赞助商竞争的舞台。20世纪80年代春晚的主流赞助商是钟表厂和自行车制造厂,90年代是家电生产厂,如今则是互联网公司。这反映了(  )
A.中国经济体制的变化 B.对外开放取得的成就
C.中国社会经济的变迁 D.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答案】C
【知识点】改革开放的意义
【解析】【分析】A.中国经济体制的变化,不符合题意;
B.对外开放取得的成就,不符合题意;
C.据题干“20世纪80年代春晚的主流赞助商是钟表厂和自行车制造厂,90年代是家电生产厂,如今则是互联网公司”可以看出,春晚选择的赞助商的变化,体现了我国“新经济”的潮流,反映了中国社会经济的变迁,故选项C符合题意;
D.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对题干信息的理解。解答时,紧贴题干信息进行理解回答,这类题目,就是要紧贴题干信息理解,不要向外延伸。
9.(2021·眉山)《汉谟拉比法典》规定:拥有公民权的自由民伤害同等自由民的眼睛,必须遭受同样损害;但如果损害无公民权的自由民的眼睛,则只需赔偿少量的钱财。这反映了该法典(  )
A.客观上迟滞巴比伦的发展 B.导致巴比伦阶级矛盾激化
C.养成自由民妄自尊大心理 D.旨在维护奴隶主阶级利益
【答案】D
【知识点】《汉谟拉比法典》
【解析】【分析】A. 客观上迟滞巴比伦的发展 ,不符合题意;
B. 导致巴比伦阶级矛盾激化 ,不符合题意;
C. 养成自由民妄自尊大心理 ,不符合题意;
D.据题干“拥有公民权的自由民伤害同等自由民的眼睛,必须遭受同样损害;但如果损害无公民权的自由民的眼睛,则只需赔偿少量的钱财”可知,材料表明在法律面前拥有公民权的自由民和无公民权的自由民是不平等的,这反映了该法典旨在维护奴隶主阶级利益,故选项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对题干信息的理解。解答时,紧贴题干信息,看出现象进行理解回答,这类题目,就是要紧贴题干信息理解,不要向外延伸。
10.(2021·眉山)1810年10月15日,法兰西第一帝国正式颁布了《关于工厂释放不卫生或妨害安宁的气味的帝国法令》,其立法理念对于法国环境法具有奠基性意义。这一法令颁布的背景是(  )
A.重化工业蓬勃兴起 B.拿破仑帝国的灭亡
C.工业革命迅速发展 D.环保意识普遍提高
【答案】C
【知识点】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及影响
【解析】【分析】A. 重化工业蓬勃兴起 ,不符合题意;
B. 拿破仑帝国的灭亡 ,不符合题意;
C.据题干信息“1810年10月15日,法兰西第一帝国正式颁布了《关于工厂释放不卫生或妨害安宁的气味的帝国法令》”并结合所学可知,工业革命迅速发展,化工行业迅速崛起,城市工业污染日益加剧,工厂排污与居民生活安宁、地产业主经济利益之间的矛盾日渐突出,在此背景下,法兰西第一帝国颁布了法令,故选项C符合题意;
D.环保意识普遍提高,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特别是其中的时间等信息,把它和课本所学知识结合分析这一时期的时代背景回答;也可以拿四个备选项与题干信息对照,细心辨别比对,找到最恰当的选项。
11.(2021·眉山)历史史实是指客观存在的历史人物或事件;历史结论是关于史实的基本判断和基本观点。下列表述对应正确的是(  )
  史实 结论
A 《清明上河图》 描绘了南宋东京汴河沿岸的风光和繁华景象
B 抗美援朝 打破了美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C 1952年毛泽东题词“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 表明中国已经成为体育大国
D 1972年尼克松访华 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A.A B.B C.C D.D
【答案】B
【知识点】抗美援朝;文化事业的发展;宋代的经济发展;中美建交
【解析】【分析】据所学知识,1950年10月,以彭德怀为司令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前线,1953年抗美援朝战争取得胜利,打破了美军不可战胜的神话,B正确;《清明上河图》描绘了北宋东京汴河沿岸的风光和繁华景象,不是南宋,排除A;1952年毛泽东题词“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不能表明我国已经成为体育大国,排除C;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排除D。故选项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对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解答时,依据对课本上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是课本上的基础知识,需要学生准确记忆回答。
12.(2021·眉山)1954年,苏联建成世界上第一座核电站。1957年,苏联成功发射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1961年,苏联宇航员加加林乘坐苏联第一艘载人宇宙飞船“东方一号”进入太空,后安全返回地面。这些成就 取得主要得益于(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市场经济体制
C.新经济政策 D.苏联模式
【答案】D
【知识点】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解析】【分析】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符合题意;
B.市场经济体制,不符合题意;
C.新经济政策,不符合题意;
D.据题干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 苏联的这些成就都是在高度集中的指令性计划下完成的。它使苏联能够在短时期内,集中全国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实现这些成就,故选项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看出现象,再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理解发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回答;也可以拿四个备选项与题干信息对照,细心辨别比对,找到最恰当的选项。
二、非选择题
13.(2021·眉山)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28~1949年中国共产党党员来源简表
时间 党员数量 来源
1928年6月(中共“六大”时) 4万多人 农民占76.6%,士兵占0.8%,知识分子占6.9%,其他成分占4.8%,工人只占10.9%。
1934年10月(红军长征前) 3万人左右 农民约占80%
1940年底 80多万人 新党员中的90%是农民、小资产阶级出身
1945年4月(中共“七大”时) 121.7万人 注:抗日战争爆发后,关于历年党员数量及成分,具体可考的资料很少
1949年 448.8万人 工人11.2万,占2.5%;农民267.6万,占59.6%;军人107.6万,占24%;职员49.8万,占11.1%;学生3.6万,占0.8%;其他9.0万,占2%。
——以上数据来自梁丽辉《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党员来源变动分析》
材料二 1953年起,国家开始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主要是把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引导他们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政府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改革先从农村开始。在中央的支持和倡导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逐步在全国推开,到1983年,已基本在全国农村普遍实行。
——摘编自部编版《中国历史》八下
材料三 2012年12月29日至30日,习近平在河北省阜平县看望慰问困难群众时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在贫困地区。没有农村的小康,特别是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013年,习近平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深刻阐述了中国梦的宏伟蓝图,强调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简史》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28~1949年中国共产党党员的主要来源并分析这种来源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农民在社会主义的制度建立和经济建设中的贡献。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农民与‘中国梦’”谈谈你 认识。
【答案】(1)党员主要来源:农民。原因:中国是农业大国,农民占绝大多数;实践证明资产阶级革命之路行不通;中国共产党必须依靠以农民为主的广大人民群众,才能取得革命的胜利;我党把工作重心转移到农村。
(2)积极参加农业社会主义改造,推动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为国家工业化建设作出贡献;积极探索社会主义农村改革新路,推动国家制度创新;积极进行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中心的改革,努力实现农民致富和农业现代化。
(3)广大农民是实现中国梦的生力军(或重要力量);农民的共同富裕是中国梦的主要内容;要充分调到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中国梦的早日实现而努力奋斗;实现农业现代化、农村振兴是中国梦的重要途径。
【知识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秋收起义与井冈山会师;工农武装割据;农业、手工业合作化
【解析】【分析】(1)问题一:依据材料信息“农民占76.6%”“农民约占80”“新党员中的90%是农民”“农民267.6万,占59.6%”可知,1928-1949年中国共产党党员的主要来源是农民。问题二:中国是农业大国,农民占绝大多数;实践证明资产阶级革命之路行不通,中国共产党必须依靠以农民为主的广大人民群众,才能取得革命的胜利;大革命失败后,中国革命从城市转入农村,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
(2)根据材料二“引导他们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党和政府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改革先从农村开始。在中央的支持和倡导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逐步在全国推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农民在社会主义的制度建立和经济建设中的贡献有:积极参加农业社会主义改造,推动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为国家工业化建设作出贡献;积极探索社会主义农村改革新路,推动国家制度创新;积极进行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中心的改革,努力实现农民致富和农业现代化;
(3)依据材料三信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在贫困地区。没有农村的小康,特别是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强调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并结合所学可知,我国农民是一个庞大的群体,农民是否脱贫、幸福生活关系到我国是否能够建成小康社会,是否实现中国梦。我们要充分调到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实现农业现代化、农村振兴,为中国梦的早日实现而努力奋斗。(结合材料及所学把农民与‘中国梦’联系起来,言之有理即可)
故答案为:(1) 党员主要来源:农民。原因:中国是农业大国,农民占绝大多数;实践证明资产阶级革命之路行不通;中国共产党必须依靠以农民为主的广大人民群众,才能取得革命的胜利;我党把工作重心转移到农村。
(2) 积极参加农业社会主义改造,推动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为国家工业化建设作出贡献;积极探索社会主义农村改革新路,推动国家制度创新;积极进行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中心的改革,努力实现农民致富和农业现代化。
(3) 广大农民是实现中国梦的生力军(或重要力量);农民的共同富裕是中国梦的主要内容;要充分调到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中国梦的早日实现而努力奋斗;实现农业现代化、农村振兴是中国梦的重要途径。
【点评】(1)(2)属于同一类型,都是要求学生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解答时,细心读材料,依据材料信息,再结合所学知识,两者相结合进行分析理解回答;
(3)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
14.(2021·眉山)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黄汲清(1904~1995),出生于仁寿县一教育世家,是中国的构造地质学家、地层古生物学家和石油地质学家。1924年,考入北京大学地质系。1932年夏,受中华教育文化基金会资助,赴瑞士留学,获理学博士学位,1936年返回祖国。1932年,黄汲清在地质调查的基础上发表专著《中国南部二叠纪地层)》,成为世界标准剖面之一。1945年,发表《中国主要地质构造单位》一书,奠定了用历史分析法研究中国大地构造的基础。1954年,黄汲清根据他的大地构造研究和陆相生油论,提出华北、松辽、鄂尔多斯和四川盆地为石油勘探重点普查地区(后在这些地方发现了丰富的油气资源)。1958年起,历任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委员、常委,中国地质学会理事长等,致力于培养研究生和国际交流,为我国地质学的发展与国际声誉的提高做出了贡献。
——摘编自吴志敏《中国石油之父黄汲清》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黄汲清的主要成就,分析其取得成就的原因。(不得照抄材料原文)
【答案】主要成就:推动中国地质学(大地构造)的发展;用理论指导国家石油勘探、油气田的开发;长期主持科研机构和进行科学研究;培养科学人才;参与国际交流,提高中国科学声誉。原因:家学影响,勤奋学习;献身科学,富有爱国精神;治学严谨,遵循科学要求;国家的大力支持,团队配合;时代的需要等。
【知识点】社会主义建设成就
【解析】【分析】(1)问题一:依据材料信息“1932年,黄汲清在地质调查的基础上发表专著《中国南部二叠纪地层)》,成为世界标准剖面之一。1945年,发表《中国主要地质构造单位》一书,奠定了用历史分析法研究中国大地构造的基础。1954年,黄汲清根据他的大地构造研究和陆相生油论,提出华北、松辽、鄂尔多斯和四川盆地为石油勘探重点普查地区(后在这些地方发现了丰富的油气资源)。1958年起,历任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委员、常委,中国地质学会理事长等,致力于培养研究生和国际交流,为我国地质学的发展与国际声誉的提高做出了贡献”可知,黄汲清的主要成就有:为世界标准剖面贡献了中国智慧;推动中国地质学(大地构造)的发展;用理论指导国家石油勘探、油气田的开发;长期主持科研机构和进行科学研究;培养科学人才;参与国际交流,提高中国科学声誉。
(2)依据材料信息“出生于仁寿县一教育世家”“受中华教育文化基金会资助,赴瑞士留学”“返回祖国”“根据他的大地构造研究和陆相生油论,提出华北、松辽、鄂尔多斯和四川盆地为石油勘探重点普查地区”“致力于培养研究生和国际交流,为我国地质学的发展与国际声誉的提高做出了贡献”并结合所学可知,黄汲清之所以能取得成就的原因是:受家学影响,勤奋学习;献身科学,富有爱国精神;治学严谨,遵循科学要求;国家的大力支持,团队配合;时代的需要等。(结合材料及所学言之有理即可)
故答案为: 主要成就:推动中国地质学(大地构造)的发展;用理论指导国家石油勘探、油气田的开发;长期主持科研机构和进行科学研究;培养科学人才;参与国际交流,提高中国科学声誉。原因:家学影响,勤奋学习;献身科学,富有爱国精神;治学严谨,遵循科学要求;国家的大力支持,团队配合;时代的需要等。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需要学生依据材料信息,再结合所学知识,两者相结合进行概括和分析,注意做到两者相结合,这样回答起来才完整全面。
15.(2021·眉山)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工业革命使资本主义经济高速发展,然而随着1825年英国爆发了经济危机,周期性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不断发生,造成资本主义社会阶级矛盾日益尖锐。19世纪三四十年代,欧洲爆发了三次工人运动,即法国里昂工人运动、英国宪章运动、德意志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运动。三大工人运动均以失败告终,但也证明了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必须有科学理论做指导,才能取得胜利。1848 年,《共产党宣言》诞生,从此,无产阶级的斗争有了科学的理论指导,社会主义运动也蓬勃地发展起来。
——摘编自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
材料二 1929~1933 年世界经济危机爆发,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工业产量下降了40%以上,贸易额减少了2/3, 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失业人数超过了3000万。为了应付日益严峻的经济大危机,美国罗斯福采用“新政”,德国、日本走上法西斯道路,企图解决危机。1928-1937年苏联完成了两个五年计划,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由落后的农业国变成了强大的工业国。
——摘编自部编版《世界历史》九下
材料三 2008年的金融危机,沉重打击了美国、日本和欧盟等国,削弱了西方发达国家的实力。但非西方国家受到的影响比较小,经济增速远远超过西方国家,其中中国的表现最为突出。中国在金融危机爆发当年的GDP增长率达到了9. 65%,一直到2015年,GDP增长率始终保持在7%以上,在世界主要国家中一枝独秀。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改变了中美之间的力量对比,中国GDP总量在2008年占美国的31%,到2019年则占美国的67%。危机导致国际关系格局发生重大变化。
——摘编自王立新《资本主义经济周期与世界政治的百年轮回》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早期经济危机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29~1933年经济危机对世界局势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材料中“危机导致国际关系格局发生重大变化”的认识。
【答案】(1)资本主义矛盾尖锐;工人运动蓬勃兴起;马克思主义诞生。
(2)美国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缓慢摆脱危机影响,成为后来抗击法西斯中坚力量;德国、日本走上法西斯道路,形成欧洲、亚洲战争策源地;苏联经济发展,国力上升;引发二战,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解体。
(3)国家实力决定国际地位;中国的实力日渐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国家利益决定国际关系;中国与美国必然会充满矛盾和斗争;应该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同应对危机与挑战。
【知识点】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及意义;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及影响;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大危机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一信息“周期性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不断发生,造成资本主义社会阶级矛盾日益尖锐”“欧洲爆发了三次工人运动”“证明了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必须有科学理论做指导,才能取得胜利。1848 年,《共产党宣言》诞生,从此,无产阶级的斗争有了科学的理论指导,社会主义运动也蓬勃地发展起来”并结合所学知识,19世纪早期经济危机的影响是:资本主义社会阶级矛盾尖锐;工人运动蓬勃兴起;马克思主义诞生;
(2)根据材料二信息“为了应付日益严峻的经济大危机,美国罗斯福采用“新政”,德国、日本走上法西斯道路,企图解决危机。1928-1937年苏联完成了两个五年计划,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由落后的农业国变成了强大的工业国”并结合所学知识,1929- 1933年经济危机对世界局势的影响是:美国实行罗斯福新政,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缓慢摆脱危机影响,成为后来抗击法西斯中坚力量;德国、日本走上法西斯道路,形成欧洲、亚洲战争策源地;苏联经济发展,国力上升;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最终引发二战爆发,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解体;
(3)根据材料三信息“2008年的金融危机,沉重打击了美国、日本和欧盟等国,削弱了西方发达国家的实力。但非西方国家受到的影响比较小,经济增速远远超过西方国家,其中中国的表现最为突出”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08年金融危机沉重打击了西方发达国家的实力,中国等非西方国家迅速崛起。国家实力决定国际地位;中国的实力日渐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国家利益决定国际关系;中国与美国必然会充满矛盾和斗争;应该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同应对危机与挑战。(此题是开放题,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有理即可,对内可从坚持改革开放、科教兴国、提高综合国力等方面去发表认识,对外可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角度发表认识)
故答案为:(1) 资本主义矛盾尖锐;工人运动蓬勃兴起;马克思主义诞生。
(2) 美国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缓慢摆脱危机影响,成为后来抗击法西斯中坚力量;德国、日本走上法西斯道路,形成欧洲、亚洲战争策源地;苏联经济发展,国力上升;引发二战,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解体。
(3) 国家实力决定国际地位;中国的实力日渐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国家利益决定国际关系;中国与美国必然会充满矛盾和斗争;应该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同应对危机与挑战。
【点评】(1)本题考查概括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两者相结合进行概括回答,注意两者的结合;
(2)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两者相结合进行分析回答,尽可能多回答,这样回答就全面了;
(3)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
1 / 1四川省眉山市2021年中考历史真题试卷
一、选择题
1.(2021·眉山)春秋时期,大的诸侯国兵力仅六七万人。战国时期,军队人数成倍增加,如秦、楚两国的兵力都达百万,齐、赵、魏、韩、燕等国的兵力也都有数十万。这一变化反映了当时(  )
A.人们踊跃参军作战 B.作战方式发生改变
C.战争破坏越来越大 D.统一已成必然趋势
2.(2021·眉山)在今山东、山西、江苏、四川等地发掘的汉墓中,西域骆驼的形象在画像石、画像砖、壁画、摇钱树、铜镜、铜器装饰上随处可见。这反映出当时内地与西域(  )
A.商品买卖发达 B.文化交融密切
C.人员往来频繁 D.丧葬文化相同
3.(2021·眉山)唐庚,字子西,眉州人,在《唐子西文录》中记载:“蜀道馆舍壁间题--联云:‘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不知何人诗也。”在后来的《朱子语类》卷九三《孔孟周程》中也引用了这句话。这一时期,人们把孔子塑造为“至圣先师”。这说明当时(  )
A.儒家思想成为正统 B.儒学社会基础牢固
C.南方文人地位提高 D.尊孔读经得到提倡
4.(2021·眉山)清朝前期,农业上普遍采用了轮作、复种、多熟等农作制,人们大量开垦荒地,种植玉米、甘薯等高产农作物。这(  )
A.源于新航路的开辟 B.彻底解决温饱问题
C.促进农业经济发展. D.导致经济重心南移
5.(2021·眉山)为了寻找查禁鸦片的国际法律依据,林则徐请人翻译了《各国律例》,了解外国对走私与偷渡的处理办法,从而使查禁鸦片“人即正法,货尽入官”有理有据。由此可见林则徐的做法(  )
A.适应了对外交涉需要 B.丰富了中国法学内容
C.维护了国家领土主权 D.打击了国际贩毒集团
6.(2021·眉山)19世纪末,日本总领事大越成德通知在沪日侨中妇婴撤回国内,男子则“安分自守,不准出门,不准众人聚集。”于是日本寓沪侨民纷纷乘船回国。与此有关的事件是(  )
A.甲午中日战争 B.八国联军侵华
C.卢沟桥事变 D.八一三事变
7.(2021·眉山)为打破敌人的围剿与封锁,中国共产党在中央苏区公营企业中,组织工人开展劳动竞赛,比数量、比质量、比成本,并对先进个人授予“劳模”称号,劳动光荣的观念逐渐树立起来。这发生在(  )
A.国民革命时期 B.十年内战时期
C.全面抗战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8.(2021·眉山)春节联欢晚会是赞助商竞争的舞台。20世纪80年代春晚的主流赞助商是钟表厂和自行车制造厂,90年代是家电生产厂,如今则是互联网公司。这反映了(  )
A.中国经济体制的变化 B.对外开放取得的成就
C.中国社会经济的变迁 D.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9.(2021·眉山)《汉谟拉比法典》规定:拥有公民权的自由民伤害同等自由民的眼睛,必须遭受同样损害;但如果损害无公民权的自由民的眼睛,则只需赔偿少量的钱财。这反映了该法典(  )
A.客观上迟滞巴比伦的发展 B.导致巴比伦阶级矛盾激化
C.养成自由民妄自尊大心理 D.旨在维护奴隶主阶级利益
10.(2021·眉山)1810年10月15日,法兰西第一帝国正式颁布了《关于工厂释放不卫生或妨害安宁的气味的帝国法令》,其立法理念对于法国环境法具有奠基性意义。这一法令颁布的背景是(  )
A.重化工业蓬勃兴起 B.拿破仑帝国的灭亡
C.工业革命迅速发展 D.环保意识普遍提高
11.(2021·眉山)历史史实是指客观存在的历史人物或事件;历史结论是关于史实的基本判断和基本观点。下列表述对应正确的是(  )
  史实 结论
A 《清明上河图》 描绘了南宋东京汴河沿岸的风光和繁华景象
B 抗美援朝 打破了美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C 1952年毛泽东题词“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 表明中国已经成为体育大国
D 1972年尼克松访华 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A.A B.B C.C D.D
12.(2021·眉山)1954年,苏联建成世界上第一座核电站。1957年,苏联成功发射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1961年,苏联宇航员加加林乘坐苏联第一艘载人宇宙飞船“东方一号”进入太空,后安全返回地面。这些成就 取得主要得益于(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市场经济体制
C.新经济政策 D.苏联模式
二、非选择题
13.(2021·眉山)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28~1949年中国共产党党员来源简表
时间 党员数量 来源
1928年6月(中共“六大”时) 4万多人 农民占76.6%,士兵占0.8%,知识分子占6.9%,其他成分占4.8%,工人只占10.9%。
1934年10月(红军长征前) 3万人左右 农民约占80%
1940年底 80多万人 新党员中的90%是农民、小资产阶级出身
1945年4月(中共“七大”时) 121.7万人 注:抗日战争爆发后,关于历年党员数量及成分,具体可考的资料很少
1949年 448.8万人 工人11.2万,占2.5%;农民267.6万,占59.6%;军人107.6万,占24%;职员49.8万,占11.1%;学生3.6万,占0.8%;其他9.0万,占2%。
——以上数据来自梁丽辉《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党员来源变动分析》
材料二 1953年起,国家开始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主要是把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引导他们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政府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改革先从农村开始。在中央的支持和倡导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逐步在全国推开,到1983年,已基本在全国农村普遍实行。
——摘编自部编版《中国历史》八下
材料三 2012年12月29日至30日,习近平在河北省阜平县看望慰问困难群众时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在贫困地区。没有农村的小康,特别是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013年,习近平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深刻阐述了中国梦的宏伟蓝图,强调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简史》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28~1949年中国共产党党员的主要来源并分析这种来源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农民在社会主义的制度建立和经济建设中的贡献。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农民与‘中国梦’”谈谈你 认识。
14.(2021·眉山)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黄汲清(1904~1995),出生于仁寿县一教育世家,是中国的构造地质学家、地层古生物学家和石油地质学家。1924年,考入北京大学地质系。1932年夏,受中华教育文化基金会资助,赴瑞士留学,获理学博士学位,1936年返回祖国。1932年,黄汲清在地质调查的基础上发表专著《中国南部二叠纪地层)》,成为世界标准剖面之一。1945年,发表《中国主要地质构造单位》一书,奠定了用历史分析法研究中国大地构造的基础。1954年,黄汲清根据他的大地构造研究和陆相生油论,提出华北、松辽、鄂尔多斯和四川盆地为石油勘探重点普查地区(后在这些地方发现了丰富的油气资源)。1958年起,历任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委员、常委,中国地质学会理事长等,致力于培养研究生和国际交流,为我国地质学的发展与国际声誉的提高做出了贡献。
——摘编自吴志敏《中国石油之父黄汲清》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黄汲清的主要成就,分析其取得成就的原因。(不得照抄材料原文)
15.(2021·眉山)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工业革命使资本主义经济高速发展,然而随着1825年英国爆发了经济危机,周期性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不断发生,造成资本主义社会阶级矛盾日益尖锐。19世纪三四十年代,欧洲爆发了三次工人运动,即法国里昂工人运动、英国宪章运动、德意志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运动。三大工人运动均以失败告终,但也证明了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必须有科学理论做指导,才能取得胜利。1848 年,《共产党宣言》诞生,从此,无产阶级的斗争有了科学的理论指导,社会主义运动也蓬勃地发展起来。
——摘编自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
材料二 1929~1933 年世界经济危机爆发,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工业产量下降了40%以上,贸易额减少了2/3, 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失业人数超过了3000万。为了应付日益严峻的经济大危机,美国罗斯福采用“新政”,德国、日本走上法西斯道路,企图解决危机。1928-1937年苏联完成了两个五年计划,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由落后的农业国变成了强大的工业国。
——摘编自部编版《世界历史》九下
材料三 2008年的金融危机,沉重打击了美国、日本和欧盟等国,削弱了西方发达国家的实力。但非西方国家受到的影响比较小,经济增速远远超过西方国家,其中中国的表现最为突出。中国在金融危机爆发当年的GDP增长率达到了9. 65%,一直到2015年,GDP增长率始终保持在7%以上,在世界主要国家中一枝独秀。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改变了中美之间的力量对比,中国GDP总量在2008年占美国的31%,到2019年则占美国的67%。危机导致国际关系格局发生重大变化。
——摘编自王立新《资本主义经济周期与世界政治的百年轮回》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早期经济危机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29~1933年经济危机对世界局势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材料中“危机导致国际关系格局发生重大变化”的认识。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春秋战国时期的战争
【解析】【分析】A. 人们踊跃参军作战 ,不符合题意;
B. 作战方式发生改变 ,不符合题意;
C. 战争破坏越来越大 ,不符合题意;
D.据题干信息可知,战国时期战争规模大,参战兵力多。每个分裂时期的后期,割据政权数目减少,或某些力量的衰弱和某些力量的增长,都为后来的统一提供了方便,故选项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对题干信息的理解。解答时,紧贴题干信息进行理解回答,这类题目,就是要紧贴题干信息理解,不要向外延伸,本题的答案有些绕,要注意。
2.【答案】B
【知识点】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融合
【解析】【分析】A.商品买卖发达,不符合题意;
B.据题干“在今山东、山西、江苏、四川等地发掘的汉墓中,西域骆驼的形象在画像石、画像砖、壁画、摇钱树、铜镜、铜器装饰上随处可见”可知,内地与西域往来频繁,文化交融密切,故选项B符合题意;
C.人员往来频繁,不符合题意;
D. 丧葬文化相同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对题干信息的理解。解答时,紧贴题干信息进行理解回答,这类题目,就是要紧贴题干信息理解,注意知道骆驼主要出自少数民族。
3.【答案】B
【知识点】孔子的贡献及评价
【解析】【分析】A.儒家思想成为正统,不符合题意;
B.题干中“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的大体意思是,如果没有孔子,漫漫历史就如同无边的黑夜。这句话是赞美孔子对人类文化的贡献。据题干材料“这一时期,人们把孔子塑造为‘至圣先师’”可知,社会各阶层都对孔子及儒家学说推崇,儒学社会基础牢固,故选项B符合题意;
C.南方文人地位提高,不符合题意;
D. 尊孔读经得到提倡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对题干信息的理解。解答时,紧贴题干信息进行理解回答,这类题目,就是要紧贴题干信息理解,不要向外延伸。
4.【答案】C
【知识点】清朝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
【解析】【分析】A.源于新航路的开辟,不符合题意;
B.测底解决温饱问题,不符合题意;
C.据题干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清朝前期在粮食种植方面,改进种植技术,改良新品种,推广玉米、甘薯等高产作物,使粮食产量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促进农业经济发展,故选项C符合题意;
D.导致经济重心南移,不符合史实;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看出现象,再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带来的影响回答,注意理解。
5.【答案】A
【知识点】林则徐禁烟运动
【解析】【分析】A.据题干信息“为了寻找查禁鸦片的国际法律依据”“从而使查禁鸦片“人即正法,货尽入官”有理有据”可知,在清政府综合国力的衰微的历史背景下,林则徐通过寻找查禁鸦片的国际法律依据让虎门禁烟有理有据,适应了对外交涉需要,故选项A符合题意;
B.丰富了中国法学内容,不符合题意;
C.维护了国家领土主权,不符合题意;
D.打击了国际贩毒集团,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紧贴题干信息进行理解,理解这种做法带来的影响回答;也可以拿四个备选项与题干信息对照,细心辨别比对,找到最恰当的选项。
6.【答案】A
【知识点】甲午中日战争与《马关条约》
【解析】【分析】A.据题干信息“19世纪末,日本总领事大越成德通知在沪日侨中妇婴撤回国内……”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与此相关的事件是甲午中日战争。1894年日本发动了侵略中国的甲午中日战争,为战争作准备,日本撤回在华日侨,故选项A符合题意;
B.八国联军侵华,不符合题意;
C.卢沟桥事变,不符合题意;
D.八一三事变,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特别是其中的时间等信息,把它和课本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分析回答;也可以拿题干中的时间等信息,来比对备选项,找到最恰当的选项。
7.【答案】B
【知识点】工农武装割据
【解析】【分析】A.国民革命时期,不符合题意;
B.结合所学可知,题干中“为打破敌人的围剿与封锁,中国共产党在中央苏区公营企业中”中的“中央苏区”建立在国民大革命失败后的国共十年内战时期。为打破敌人的围剿与封锁,中国共产党在中央苏区进行土地革命,开展经济建设,发展文化教育等,故选项B符合题意;
C.全面抗战时期,不符合题意;
D.解放战争时期,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抓住题干中的关键词,把它和课本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分析回答,注意题干中的关键词,这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8.【答案】C
【知识点】改革开放的意义
【解析】【分析】A.中国经济体制的变化,不符合题意;
B.对外开放取得的成就,不符合题意;
C.据题干“20世纪80年代春晚的主流赞助商是钟表厂和自行车制造厂,90年代是家电生产厂,如今则是互联网公司”可以看出,春晚选择的赞助商的变化,体现了我国“新经济”的潮流,反映了中国社会经济的变迁,故选项C符合题意;
D.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对题干信息的理解。解答时,紧贴题干信息进行理解回答,这类题目,就是要紧贴题干信息理解,不要向外延伸。
9.【答案】D
【知识点】《汉谟拉比法典》
【解析】【分析】A. 客观上迟滞巴比伦的发展 ,不符合题意;
B. 导致巴比伦阶级矛盾激化 ,不符合题意;
C. 养成自由民妄自尊大心理 ,不符合题意;
D.据题干“拥有公民权的自由民伤害同等自由民的眼睛,必须遭受同样损害;但如果损害无公民权的自由民的眼睛,则只需赔偿少量的钱财”可知,材料表明在法律面前拥有公民权的自由民和无公民权的自由民是不平等的,这反映了该法典旨在维护奴隶主阶级利益,故选项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对题干信息的理解。解答时,紧贴题干信息,看出现象进行理解回答,这类题目,就是要紧贴题干信息理解,不要向外延伸。
10.【答案】C
【知识点】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及影响
【解析】【分析】A. 重化工业蓬勃兴起 ,不符合题意;
B. 拿破仑帝国的灭亡 ,不符合题意;
C.据题干信息“1810年10月15日,法兰西第一帝国正式颁布了《关于工厂释放不卫生或妨害安宁的气味的帝国法令》”并结合所学可知,工业革命迅速发展,化工行业迅速崛起,城市工业污染日益加剧,工厂排污与居民生活安宁、地产业主经济利益之间的矛盾日渐突出,在此背景下,法兰西第一帝国颁布了法令,故选项C符合题意;
D.环保意识普遍提高,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特别是其中的时间等信息,把它和课本所学知识结合分析这一时期的时代背景回答;也可以拿四个备选项与题干信息对照,细心辨别比对,找到最恰当的选项。
11.【答案】B
【知识点】抗美援朝;文化事业的发展;宋代的经济发展;中美建交
【解析】【分析】据所学知识,1950年10月,以彭德怀为司令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前线,1953年抗美援朝战争取得胜利,打破了美军不可战胜的神话,B正确;《清明上河图》描绘了北宋东京汴河沿岸的风光和繁华景象,不是南宋,排除A;1952年毛泽东题词“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不能表明我国已经成为体育大国,排除C;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排除D。故选项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对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解答时,依据对课本上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是课本上的基础知识,需要学生准确记忆回答。
12.【答案】D
【知识点】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解析】【分析】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符合题意;
B.市场经济体制,不符合题意;
C.新经济政策,不符合题意;
D.据题干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 苏联的这些成就都是在高度集中的指令性计划下完成的。它使苏联能够在短时期内,集中全国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实现这些成就,故选项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看出现象,再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理解发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回答;也可以拿四个备选项与题干信息对照,细心辨别比对,找到最恰当的选项。
13.【答案】(1)党员主要来源:农民。原因:中国是农业大国,农民占绝大多数;实践证明资产阶级革命之路行不通;中国共产党必须依靠以农民为主的广大人民群众,才能取得革命的胜利;我党把工作重心转移到农村。
(2)积极参加农业社会主义改造,推动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为国家工业化建设作出贡献;积极探索社会主义农村改革新路,推动国家制度创新;积极进行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中心的改革,努力实现农民致富和农业现代化。
(3)广大农民是实现中国梦的生力军(或重要力量);农民的共同富裕是中国梦的主要内容;要充分调到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中国梦的早日实现而努力奋斗;实现农业现代化、农村振兴是中国梦的重要途径。
【知识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秋收起义与井冈山会师;工农武装割据;农业、手工业合作化
【解析】【分析】(1)问题一:依据材料信息“农民占76.6%”“农民约占80”“新党员中的90%是农民”“农民267.6万,占59.6%”可知,1928-1949年中国共产党党员的主要来源是农民。问题二:中国是农业大国,农民占绝大多数;实践证明资产阶级革命之路行不通,中国共产党必须依靠以农民为主的广大人民群众,才能取得革命的胜利;大革命失败后,中国革命从城市转入农村,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
(2)根据材料二“引导他们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党和政府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改革先从农村开始。在中央的支持和倡导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逐步在全国推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农民在社会主义的制度建立和经济建设中的贡献有:积极参加农业社会主义改造,推动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为国家工业化建设作出贡献;积极探索社会主义农村改革新路,推动国家制度创新;积极进行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中心的改革,努力实现农民致富和农业现代化;
(3)依据材料三信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在贫困地区。没有农村的小康,特别是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强调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并结合所学可知,我国农民是一个庞大的群体,农民是否脱贫、幸福生活关系到我国是否能够建成小康社会,是否实现中国梦。我们要充分调到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实现农业现代化、农村振兴,为中国梦的早日实现而努力奋斗。(结合材料及所学把农民与‘中国梦’联系起来,言之有理即可)
故答案为:(1) 党员主要来源:农民。原因:中国是农业大国,农民占绝大多数;实践证明资产阶级革命之路行不通;中国共产党必须依靠以农民为主的广大人民群众,才能取得革命的胜利;我党把工作重心转移到农村。
(2) 积极参加农业社会主义改造,推动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为国家工业化建设作出贡献;积极探索社会主义农村改革新路,推动国家制度创新;积极进行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中心的改革,努力实现农民致富和农业现代化。
(3) 广大农民是实现中国梦的生力军(或重要力量);农民的共同富裕是中国梦的主要内容;要充分调到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中国梦的早日实现而努力奋斗;实现农业现代化、农村振兴是中国梦的重要途径。
【点评】(1)(2)属于同一类型,都是要求学生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解答时,细心读材料,依据材料信息,再结合所学知识,两者相结合进行分析理解回答;
(3)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
14.【答案】主要成就:推动中国地质学(大地构造)的发展;用理论指导国家石油勘探、油气田的开发;长期主持科研机构和进行科学研究;培养科学人才;参与国际交流,提高中国科学声誉。原因:家学影响,勤奋学习;献身科学,富有爱国精神;治学严谨,遵循科学要求;国家的大力支持,团队配合;时代的需要等。
【知识点】社会主义建设成就
【解析】【分析】(1)问题一:依据材料信息“1932年,黄汲清在地质调查的基础上发表专著《中国南部二叠纪地层)》,成为世界标准剖面之一。1945年,发表《中国主要地质构造单位》一书,奠定了用历史分析法研究中国大地构造的基础。1954年,黄汲清根据他的大地构造研究和陆相生油论,提出华北、松辽、鄂尔多斯和四川盆地为石油勘探重点普查地区(后在这些地方发现了丰富的油气资源)。1958年起,历任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委员、常委,中国地质学会理事长等,致力于培养研究生和国际交流,为我国地质学的发展与国际声誉的提高做出了贡献”可知,黄汲清的主要成就有:为世界标准剖面贡献了中国智慧;推动中国地质学(大地构造)的发展;用理论指导国家石油勘探、油气田的开发;长期主持科研机构和进行科学研究;培养科学人才;参与国际交流,提高中国科学声誉。
(2)依据材料信息“出生于仁寿县一教育世家”“受中华教育文化基金会资助,赴瑞士留学”“返回祖国”“根据他的大地构造研究和陆相生油论,提出华北、松辽、鄂尔多斯和四川盆地为石油勘探重点普查地区”“致力于培养研究生和国际交流,为我国地质学的发展与国际声誉的提高做出了贡献”并结合所学可知,黄汲清之所以能取得成就的原因是:受家学影响,勤奋学习;献身科学,富有爱国精神;治学严谨,遵循科学要求;国家的大力支持,团队配合;时代的需要等。(结合材料及所学言之有理即可)
故答案为: 主要成就:推动中国地质学(大地构造)的发展;用理论指导国家石油勘探、油气田的开发;长期主持科研机构和进行科学研究;培养科学人才;参与国际交流,提高中国科学声誉。原因:家学影响,勤奋学习;献身科学,富有爱国精神;治学严谨,遵循科学要求;国家的大力支持,团队配合;时代的需要等。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需要学生依据材料信息,再结合所学知识,两者相结合进行概括和分析,注意做到两者相结合,这样回答起来才完整全面。
15.【答案】(1)资本主义矛盾尖锐;工人运动蓬勃兴起;马克思主义诞生。
(2)美国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缓慢摆脱危机影响,成为后来抗击法西斯中坚力量;德国、日本走上法西斯道路,形成欧洲、亚洲战争策源地;苏联经济发展,国力上升;引发二战,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解体。
(3)国家实力决定国际地位;中国的实力日渐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国家利益决定国际关系;中国与美国必然会充满矛盾和斗争;应该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同应对危机与挑战。
【知识点】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及意义;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及影响;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大危机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一信息“周期性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不断发生,造成资本主义社会阶级矛盾日益尖锐”“欧洲爆发了三次工人运动”“证明了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必须有科学理论做指导,才能取得胜利。1848 年,《共产党宣言》诞生,从此,无产阶级的斗争有了科学的理论指导,社会主义运动也蓬勃地发展起来”并结合所学知识,19世纪早期经济危机的影响是:资本主义社会阶级矛盾尖锐;工人运动蓬勃兴起;马克思主义诞生;
(2)根据材料二信息“为了应付日益严峻的经济大危机,美国罗斯福采用“新政”,德国、日本走上法西斯道路,企图解决危机。1928-1937年苏联完成了两个五年计划,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由落后的农业国变成了强大的工业国”并结合所学知识,1929- 1933年经济危机对世界局势的影响是:美国实行罗斯福新政,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缓慢摆脱危机影响,成为后来抗击法西斯中坚力量;德国、日本走上法西斯道路,形成欧洲、亚洲战争策源地;苏联经济发展,国力上升;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最终引发二战爆发,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解体;
(3)根据材料三信息“2008年的金融危机,沉重打击了美国、日本和欧盟等国,削弱了西方发达国家的实力。但非西方国家受到的影响比较小,经济增速远远超过西方国家,其中中国的表现最为突出”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08年金融危机沉重打击了西方发达国家的实力,中国等非西方国家迅速崛起。国家实力决定国际地位;中国的实力日渐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国家利益决定国际关系;中国与美国必然会充满矛盾和斗争;应该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同应对危机与挑战。(此题是开放题,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有理即可,对内可从坚持改革开放、科教兴国、提高综合国力等方面去发表认识,对外可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角度发表认识)
故答案为:(1) 资本主义矛盾尖锐;工人运动蓬勃兴起;马克思主义诞生。
(2) 美国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缓慢摆脱危机影响,成为后来抗击法西斯中坚力量;德国、日本走上法西斯道路,形成欧洲、亚洲战争策源地;苏联经济发展,国力上升;引发二战,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解体。
(3) 国家实力决定国际地位;中国的实力日渐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国家利益决定国际关系;中国与美国必然会充满矛盾和斗争;应该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同应对危机与挑战。
【点评】(1)本题考查概括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两者相结合进行概括回答,注意两者的结合;
(2)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两者相结合进行分析回答,尽可能多回答,这样回答就全面了;
(3)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
1 / 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