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台就是阵地
手术台和阵地两个完全不相关的地方怎么会联系在一起呢?让我们带着问题细读课文,走近齐会战斗,看一看在当时的环境下白求恩是怎样工作的吧。
引入新课
战 斗
当 头 一 棒
白 求 恩
大 夫
血 丝
撤 走
危 险
瓦 片
布 帘
迅 速
争 分 夺 秒
字词识读
陆续:表示有先有后,时断时续。
镇静:心情安定、平静。
争分夺秒:一分一秒也不放过。形容充分利用时间。
仍然:仍旧,照样。表示某种情况持续不变。
敏捷:指反应(多指动作或言行)迅速快捷。
字词识读
斗
棒
恩
大
撤
险
瓦
帘
迅
夺
秒
速
血
敏捷的反义词是什么?
灵敏
迟钝
灵活
激烈的近义词是什么?
迟缓
剧烈
缓慢
表示“心情安定、平静”的词语是?
安静
镇静
慌乱
人物介绍
白求恩(1890-1939) 加拿大人,著名胸外科医师。中国抗日战争爆发后,受加拿大共产党和美国共产党的派遣,为了支援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率领医疗队,不远万里来到解放区。他以极端负责的工作态度和精湛的医疗技术,为中国的抗日军民医病疗伤,并培训了大批医务干部,为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做出了卓越贡献。毛泽东主席称他是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
课文讲述了一件什么事情?
默读课文,探究下列问题:
课文解读
课文解读
课文主要写了白求恩大夫在万分危急的情况下,坚守阵地,连续三天三夜冒着生命危险为伤员动手术的事迹。
请你朗读全文试着给课文划分段落,并说说课文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描写的?
①
事情的起因。
②-④
事情的经过。
⑤
事情的结果。
事情发展顺序
课文解读
你觉得文中的白求恩大夫具有怎样的品质?
不怕牺牲
工作负责
关爱战士
临危不惧
忠于革命
突然,几发炮弹落在小庙前的空地上。硝烟滚滚,弹片纷飞,小庙被烟雾淹没了。
环境描写
敌机不断地在上空吼叫。炮弹不断地在周围爆炸。
一连几发炮弹落在小庙的周围。庙的一角落下了许多瓦片。挂在门口的布帘烧着了,火苗向手术台扑过来。
环境描写一
环境描写二
环境描写三
课文解读
新知探究
一连几发炮弹落在小庙的周围。庙的一角落下许多瓦片。挂在门口的布帘烧着了,火苗向手术台扑过来。
白求恩仍然争分夺秒地给伤员做手术,做了一个又一个。
坚守
岗位
争分夺秒
新知探究
齐会战斗进行了三天三夜,胜利结束了。白求恩大夫在手术台旁,连续工作了六十九个小时。
战斗进行了三天三夜,白求恩一刻也没有休息,坚守住了手术台这个阵地,多么崇高的国际主义精神!?
连续工作了六十九个小时
国际
主义
精神
文中三次环境描写有什么不同?说明了什么?
课文解读
冒着生命危险
坚守阵地
不顾疲劳
形势
越来越危险
白求恩
课文解读
白求恩是怎样工作的?
仍然
仍旧、照样,表示某种情况持续不变。
遇到紧急情况不慌乱。
白求恩给伤员动手术两天两夜没休息,现在环境更危险了,他还是那样工作。
镇定
白求恩仍然镇定地站在手术台旁。他接过助手递过来的镊子,敏捷地从伤员的腹腔里取出一块弹片,丢在盘子里。
课文解读
“谢谢师长的关心。可是,手术台是医生的阵地。战士们没有离开他们的阵地,我怎么能离开自己的阵地呢?部长同志,请您转告师长,我是一名八路军战士,不是你们的客人。”
表明白求恩把自己当作一名中国的八路军战士,把中国人民的事业当作自己的事业,是一名对工作极端热忱的共产主义战士。
白求恩不是八路军的战士,为什么说自己是八路军战士,不是客人?
课文解读
白求恩仍然争分夺秒地给伤员做手术,做了一个又一个。
体现了他把伤员看得比自己更重要,突出了白求恩坚守阵地的精神。表现了白求恩对自己的工作极端负责任的优秀品质。
说明白求恩一心只想着加快手术的速度,尽可能地在短时间里抢救更多的伤员。
课文解读
怎么理解“手术台就是阵地”这句话?
环境
越来越危险
气氛
越来越紧张
白求恩
三天三夜不下手术台,把手术台当作阵地。
课文解读
环境描写
环境描写是指对人物活动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当时情景等进行有目的的描绘,以起到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的作用。本文就有三处环境描写,突出了白求恩坚守阵地的精神,对自己的工作极端负责任的优秀品质。
含义:
课文解读
环境描写
可较好地烘托人物,进而充分、明确地表达中心。
好处:
运用恰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人物心情。关键是看人物内心的感情,如果是喜悦的那么笔下的景物应是明朗的、轻快的。如果是忧愁的,那么景物应该是萧条的、朦胧的。
运用:
课文解读
对工作积极负责
不顾个人安危
弹片纷飞
不断爆炸
火苗扑来
(越来越危险)
手术台就是阵地
情况
白求恩
仍然镇定
继续手术
争分夺秒
(坚守阵地)
忠于职守
课文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