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新课标版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第20课 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一案三单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新课标版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第20课 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一案三单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7.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2-05-16 21:44:04

文档简介

第20课 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 问题导读 —评价单
班 级 组 别 姓 名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并记住明清经济的发展概况、资本主义萌芽、闭关政策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等基础知识。
2.过程与方法:学习和对比清朝前期“闭关锁国”政策的正反两方面的影响,逐步提高辩证地观察和分析事物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腐朽封建制度是清朝前期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同时认识到落后和封闭就要挨打,只有开放才是民族的发展的必由之路。
【重点难点】
重点:清朝“闭关锁国”的政策。
难点:“资本主义萌芽”。
【课前导读】 (一)明清经济的发展:
1.农业:引进作物 、 、 、 、 等。
2.手工业: (1)棉纺织业:从 向 推进。
(2)丝织业: 、 。
(3)制瓷业:以 为中心。
3.商业:商品经济空前活跃, 、 是全国性商贸城市。
(二)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4.时间: 地区: 、 等江南地区 领域: 部门
5.特征:以生产 为目的;“ 出资、 出力”。
6.实质:机户是 ,机工是 ;
他们之间是 与 的关系,是 性质的生产关系。
7.发展:清代具有 性质的手工业部门增多,生产规模也进一步扩大。
(三)“闭关锁国”的政策:
8.原因: (1) ;
(2) ;
(3) 。
9.过程:清初40年实行严厉的 政策;统一台湾后,开放 个港口,作为对外通商口岸,后来下令只开 一处作为对外通商口岸,由“ ”统一经营管理贸易。。
10.影响: (1)积极方面: ;
(2)消极方面: ,
自我评价: 小组评价: 教师评价:
问题导读 —评价单答案:
1. 玉米 甘薯 马铃薯 花生 向日葵。
2.(1)南方 北方。(2)苏州 南京。(3)景德镇。
3. 南京 北京。
4. 明朝中期以后 苏州 松江 纺织业。
5. 商品 机户 机工。
6. 早期的资本家 早期的雇用工人 雇佣 被雇佣 资本主义。
7. 资本主义。
8.(1)清朝统治者坚持以农为本的传统观念,推行“重农抑末”政策,压抑、限制民间工商业的发展。(2)清朝前期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稳定,统治者认为天朝物产丰富,无所不有,无需同外国进行经济交流。(3) 清朝统治者担心国家领土主权受到外国侵略,又害怕沿海人民同外国人交往,会危及自己的统治。
9. 禁海 四 广州 广州十三行。
10.(1)它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起过一定的自卫作用。
(2)使中国与世隔绝,既看不到世界形势的变化,也不能适时地向外国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使中国逐渐在世界上落伍了。
PAGE
1第20课 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 问题生成 —评价单
班 级 组 别 姓 名
一、合作探究题:
1.唐朝和清朝处理民族关系和对外关系的方式有何不同?清朝以前对外交往的重大事件有哪些?分别发生于何时?唐朝和清朝对外政策各自有何影响?
2.明朝资本主义萌芽出现的条件、表现、 意义?
3.说出清朝闭关政策对中国社会造成的影响及认识。
二、我的生成问题:
1.
2.
自我评价: 小组评价: 教师评价:
问题生成 —评价单答案:
1.⑴民族关系不同:唐朝采取开明的民族政策,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辖与联系;清朝采取的方式只是加强管辖。
⑵对外关系不同:唐朝:采取对外开放、友好往来的政策;清朝进行反侵略斗争,同时实行了闭关政策。
⑶对外交往的重大历史事件:西汉时,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了丝绸之路,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明朝时,郑和七下西洋,加强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友好往来。
⑷影响:唐朝的对外政策,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扩大了中国的影响,封建经济走向繁荣,国力强盛,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科技文化兼容并收,取得了许多领先世界的成就。清朝前期进行了反侵略斗争,,维护了国家主权和领土的完整,但实行闭关政策,虽然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起过一定的抵制作用,却隔绝了中国与外部世界经济文化联系,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使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了。
2.明朝资本主义萌芽出现的条件、表现、 意义:
(1)条件:由于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明朝中期以后,商品经济空前活跃起来。
(2)表现:明朝中后期,苏州,松江等地有许多以纺织为业的“机户”。 他们拥有资金和织机,开设“机房”雇佣机工进行生产。 “机工”计日领取工资维持贫困的生活。机户是早期的资本家,机工是早期雇拥工人。他们之间是雇佣与被雇拥的关系,也就是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
(3)意义: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是中国封建社会走向衰落的标志。
3.清朝闭关政策对中国社会造成的影响及认识。
影响:(1)限制了我国对外贸易和航海事业的发展;(2)阻碍了中外文化的交流;(3)不能从根本上低档殖民势力的侵略;(4)中国更加远离世界发展潮流,最终陷入被动挨打的局面。
认识:(1)从“闭关锁国”政策中吸取教训;(2)坚定不移的走改革开放之路。
PAGE
1第20课 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 问题训练 —评价单
班 级 姓 名
一、选择题
1.明代引进原产南美洲的高产粮食作物是( )
A.玉米、甘薯 B.花生、马铃薯
C.葡萄、花生 D.向日葵、玉米
2.清朝前期,丝织业后来居上,超过苏州的城市是(  )
A. 广州  B. 南京  C.上海  D.宁波
3.明朝时期,全国的制瓷中心是(  )
 A.邢窑 B.越窑 C.哥窑 D.景德镇
4.“素胚勾勒出青花笔锋浓转淡”, 周杰伦在今年春节联欢晚会上的一曲《青花瓷》,唱出了浓浓的中国风,瓷器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一个伟大贡献。你知道下列瓷器中,哪一件是那“传世的青花瓷” ( )
A. B. C. D.
5.清政府只开广州商埠,关闭其他开放港口后,广州统一经营管理对外贸易的是(  )
A. 市舶使  B. “广州十三行”  C. 市舶司  D.理蕃院
6.清朝统一台湾后,开放四个港口进行对外贸易,后来又关闭其他港口,只留一个港口对外通商,这个港口是(  )
A.广州  B.漳州  C.宁波  D.云台山
7.明朝时出现的“机户出资,机工出力”反映的是(  )
 A.封建的生产关系、奴隶制  B.奴隶制的生产关系
C.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    D.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
8. 导致清朝统治采取“闭关锁国”政策的根源是(  )
 A.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占统治地位  B.人民的抗清斗争
C.西方殖民者的侵略        D.清朝是少数民族建立的,思想保守
9. 下列有关“闭关锁国”政策的评价中,不正确的是(  )
 A.阻碍了手工业的进步和发展   B.不能同外国进行科技文化交流 
C.对西方殖民侵略有完全自卫作用 D.中国逐渐落伍于世界
10. 下面是四位同学对清朝社会经济面貌的概括,较准确的应该是(  )
 A.繁荣与开放的经济社会 B.万千气象的经济社会 
C.闭关保守的经济社会  D.万世平和的经济社会
二、材料分析题
11. 阅读下列材料:
“机户出资,机工出力”。
请回答:
(1)“机户”“机工”有什么区别?
(2)你怎样理解“机户出资,机工出力”?
(3)比较一下,机户的剥削与封建地主的剥削有什么不同?
三、简答题
12. 清政府为什么要实行“闭关锁国”政策?这一政策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小组评价: 教师评价:
问题训练 —评价单答案:
1.A 2.B 3.D 4.D 5.B 6.A 7.C 8.A 9.C 10.C
11.(1)机户拥有大量资金和织机,开设机房,雇用机工进行生产,是早期的资本家;机工计日向机户领取工资,维持一家人的生活,是早期的雇佣工人。(2)机户是早期的资本家,机工是早期的雇佣工人,他们之间是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是一种资本主义性质的关系。(3)机户占有生产资料和资金,靠剥削雇佣工人为生;封建社会的地主则占有土地,靠剥削农民为生。
12.原因:清统治者坚持以农为本的传统观念,推行“重本抑末”政策,压抑、限制民间工商业的发展;由于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稳定,清政府认为天朝物产丰富,无所不有,无需同外国进行经济交流;当时西方的殖民者正向东方扩展势力,清统治者担心国家的领土主权受到外国侵略,又害怕沿海人民同外国人交往,会危及自己的统治,于是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严格限制对外贸易。
影响:闭关锁国政策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起着一定的自卫作用。但是,清政府闭关锁国,与世隔绝,既看不到世界形势的变化,也未能适时地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使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了。
PAGE
1第20课 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并记住明清经济的发展概况、资本主义萌芽、闭关政策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等基础知识。
2.过程与方法:学习和对比清朝前期“闭关锁国”政策的正反两方面的影响,逐步提高辩证地观察和分析事物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腐朽封建制度是清朝前期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同时认识到落后和封闭就要挨打,只有开放才是民族的发展的必由之路。
【教学重难点】
重点:清朝“闭关锁国”的政策。
难点:“资本主义萌芽”。
【教学方法】讲述法、图示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出示上课前准备好的玉米、土豆、花生等农作物,在学生的疑问中提出问题:同学们,这些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的农产品你知道原产于哪里吗?它们是怎样从国外传入我国,在我国又是怎样发展的呢?学习了这一课你就会了解这些问题。
二、自主学习,生成问题:
1.农作物引入和推广的过程和意义如何?
2.手工业发展状况是以哪几个手工业部门为例介绍的?这些部门有哪些突出成就?
3.商品经济活跃表现在哪些方面?
4.明朝中期以后资本主义萌芽及清朝资本主义性质手工业发展概况。
5.说出“闭关锁国”政策实行的原因及影响。
三、针对问题,有效点拨:
1.明代从国外引进的新物种──玉米、甘薯、马铃薯、花生和向日葵。原产美洲的高产粮食作物甘薯,自明中期经菲律宾传入中国后,先在广东、福建种植,稍后传入周边省份。18世纪中期以前主要在南方传播,清嘉庆以后,已成为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甘薯“每亩可得数千斤,胜种五谷几倍”,玉米“种一收千,其利甚大”,马铃薯的产量也很高,粮食产量大幅度提高,不仅可以缓解人口增长压力,还能促进粮食商品化和农民转入手工业生产。经济作物的引进,则能促进农业中商品经济的发展,并为手工业生产提供更多的原料。
2.手工业:(1)棉纺织业在明代已从南方推向北方。(2)苏州是明代的丝织业中心,南京后来居上。(3)景德镇是全国的制瓷中心(青花瓷器),畅销海内外。
3.商品经济活跃的表现: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空前活跃。著名的商贸城市:南京和北京。很多富人从事商业活动,推动了商业发展。如山西的晋商和皖南的徽商最出名。
4.资本主义萌芽:
(1)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①时间:明朝中期以后。②地点:苏州、松江等地。③部门:纺织业。④“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含义:机户拥有大量资金和织机,开设机房,雇用机工进行生产,机工计日向机户领取工资,维持一家人的生活。⑤实质:机户是早期的资本家,机工是早期的雇用工人。⑥关系:机户与机工之间是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是一种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
(2)清代,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手工业部门增多了,生产的规模也进一步扩大。
5.“闭关锁国”政策实行的原因及影响:
原因:(1)清朝统治者坚持以农为本的传统观念,推行“重农抑末”政策,压抑、限制民间工商业的发展。(2)清朝前期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稳定,统治者认为天朝物产丰富,无所不有,无需同外国进行经济交流。(3)清朝统治者担心国家领土主权受到外国侵略,又害怕沿海人民同外国人交往,会危及自己的统治。
影响:(1)积极方面:它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起过一定的自卫作用。(2)消极方面:使中国与世隔绝,既看不到世界形势的变化,也不能适时地向外国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使中国逐渐在世界上落伍了。
四、合作探究,质疑解惑:
请你归纳和回忆本节所学内容,认真想一想,你还有哪些疑难问题没有解决,说出来大家共同解决。
教师预设问题:
1.唐朝和清朝处理民族关系和对外关系的方式有何不同?清朝以前对外交往的重大事件有哪些?分别发生于何时?唐朝和清朝对外政策各自有何影响?
2.明朝资本主义萌芽出现的条件、表现、 意义?
3.说出清朝闭关政策对中国社会造成的影响及认识。
五、思维拓展,问题延伸:
1.清朝面临的危机的主要表现:
(1)阶级矛盾尖锐,农民战争的打击。
(2)封建统治者愚昧自大,固步自封,不了解外部世界,落伍与世界潮流。
(3)统治者实行闭关锁国、重农抑商、大兴文字狱等政策阻碍了历史发展。
(4)英国19世纪推行罪恶的“鸦片贸易”,中国更加陷入了深重的危机。
2.清朝前期实行的闭关锁国政策:
“闭关”原指关闭城门,后引申为断绝往来;“锁国”指像锁门似的把国家关闭起来,不与外国交往。“闭关锁国”是明清时期封建政府限制和禁止对外交通、贸易,拒绝和他国往来交流的政策。
六、归纳概括,感悟提高:
明清时期,大量高产农作物的引种,手工业技艺的进步,商品经济的空前活跃使封建经济得到了高度发展,“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应运而生,但类似于闭关锁国这种背离世界发展潮流的封建国策却严重地阻碍了资本主义的正常发展,使中国落后于世界发展大势,同时也加速了封建制度走向衰亡的进程。
【达标测试】 见问题训练 —评价单。
【板书设计】
【教后反思】
“闭关锁国”
明清经济的发展
影响
表现
原因
商业
手工业
农业
启示
资本主义萌芽
PAGE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