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诗经·卫风·氓》课件(54张PPT) 2020—2021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

文档属性

名称 4《诗经·卫风·氓》课件(54张PPT) 2020—2021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5.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7-19 06:46:2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秦风·无衣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这是秦国的一首战歌,充满了激昂慷慨、同仇敌忾的气氛。全诗表现了秦国军民团结互助、共御外侮的高昂士气和乐观精神。
《必修二》
第二单元
《诗经两首》《离骚》《孔雀东南飞》《诗三首》
先秦——南北朝
《诗经两首》 《离骚》
《孔雀东南飞》
《诗三首》
《诗经》两首
《诗经 ? 卫风 ? 氓》
   1、《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500年间的诗歌,共305篇。
   2、又称《诗》或《诗三百》,汉代尊崇儒家被奉为
经典,才称为《诗经》,并沿用至今。
  3、《诗经》按乐曲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风”指“国风”,大都是民间歌谣——课文所选的
三首诗作均出自“风”;
  “雅” 分“大雅”和“小雅”,是宫廷乐曲歌词;
  “颂” 分“周颂”、“鲁颂”、“商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基本上是贵族们的歌颂祝祷之辞 。
文学常识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 总集。
内容:
形式:
手法:
收入 时期的诗歌 首。
汉以前被称为 或 。
《诗经》是我国古典诗歌 的源头。
诗歌
从西周到春秋
305
《诗》
《 诗三百》
风 雅 颂
赋 比 兴
四言为主,重章复唱
现实主义
诗经六义
诗经知多少?
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敷陈其事而直言之”,包括一般陈述和铺排陈述两种情况。
“以彼物比此物”,也就是比喻。
“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就是借助其他事物为所咏之内容作铺垫。即借其他事物作为诗歌的开头,兴这种手法能渲染气氛,衬托感情。(联想)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匪我愆期,子无良媒。
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主谓之间的结构助词,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
古义:直到;今义:递进关系连词。
古义:把……作为(看作);今义:认为。
小伙走来笑嘻嘻,?拿着布币来换丝。?
不是为了来买丝,?借机找我谈婚事。
谈完送你过淇水,?一直送你到顿丘。?
不是我要延婚期,?是你没找好媒人。
请你不要生我气,?定下秋天为婚期。?
以诗译诗:

用赋的手法,写男子向女子求婚。这个男子一脸憨笑,耍着小小的花招,假装拿布换丝,向女主人公求婚,一方面男子有点嬉皮笑脸不太严肃,另一方面,这男子求婚心切,不惜乔装冒险。这一句既表现了男子的狡黠、急切,又为下文两人的婚姻悲剧埋下伏笔并构成对比。
开头一句“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属于赋、比、兴中哪一种手法?有什么作用?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尔卜尔筮,体无咎言。
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指示代词,那。
承接关系连词,来。
借代手法,以人物的居住地代人物。
介词,用。
已经。
以诗译诗:
登上残破的墙垣,?心中念你望复关。
遥望不见复关影,?低头伤心泪满面。?
望见复关心中喜,?喜笑颜开话不断。
你又占卜又问卦,?卦象吉利没恶言。
?把你大车赶过来,?我带嫁妆随你迁。
朗读第一、二章思考
1.女子思念男子的具体表现有哪些? (用 原句回答)
2.从一、二章中,你了解了当时的哪些社会风俗?
3、从第一、二章看,两人的性格是怎样的?
男子脾气有些暴躁,女子率真、善良、温柔。

第一章:男(方式含蓄)
第二章:女(感情外露)
一、二章是如何描写热恋中的男女表现的?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
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用法同“氓之蚩蚩”的“之”。是放在主谓之间的结构助词。
物主代
词,它的。
动词,吃。它还可表“吃的东西,粮食”意。
连词,和,跟,同。
用法同“桑之未落”。
尚且,还。
于嗟:吁嗟,感叹词。(二字都表示感慨。)
以诗译诗:
桑树叶儿未落时,?枝叶繁茂色泽润。?
小斑鸠啊小斑鸠,?不要贪嘴吃桑葚。
好姑娘啊好姑娘,?不要痴情迷男人。
男人沉迷于爱情,?想离开时可脱身。
女子沉迷于爱情,?想要脱身不可能。?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徂尔,三岁食贫。
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主谓间的结构助词。
代词,它。
连词,表承接关系。
古汉语里的“三”和“九”往往不是具体数字,而是泛指多次。
本义为“吃”,此处引申为“过着”。
形容词活用作名词。
贫苦的生活。
三心二意。
不专一,指变了心。
毫厘不爽 屡试不爽
以诗译诗:
待到桑叶飘落时,?颜色枯黄落满地。
从我嫁进你家门,?三年吃苦又受累。
淇水浩荡滔滔流,?打湿我的车帷幔。
我作妻子没过错,?你作丈夫差错多。?
男人心理不可测,?三心二意没品德。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兄弟不知,咥其笑矣。
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作为。
已经。
代词,他,他们。
代词,代
这件事。
达到……地步。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以诗译诗:
当你妻子整三年,?终日忙碌活全干。?
起早贪黑操家务,?没有哪天有空闲。
生活安定无忧愁,?你却粗暴又专横。?
亲兄亲弟不知情,?总是拿我作笑柄。
静心思前又想后,?独自悲愁心哀伤。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怨恨。
(xí)低湿的地方。一说是水名,即“漯(tà)水”。
通“畔”,边,岸。
古代男女未成年时把头发扎成丫髻(jì),称为“总角”。这里指代少年时代。
欢乐。
欢乐、和悦的样子。
诚恳的样子。
指示代词,这,指代誓言。
了结,终止。
焉哉:语气词连用,加强感叹语气。
和,与。
共同,一起。
连词,用在对比句中。
助词,的。
想。
代词,他
以诗译诗:
当初相约同到老,?到老尽是愁和怨。
淇水虽宽有河岸,?漯河再阔也有边。
从小一块同游乐,?有说有笑心喜欢。
忠诚盟誓都明白,?哪知从此已改变。?
过去时光不留恋,?一刀两断不再谈!
知识点概括
一、通假字
【匪来贸丝】
【于嗟鸠兮】
【犹可说也】
【隰则有泮】
匪,通“非”,不是
于,通“吁”,感叹词
说,通“脱”,解脱,脱身
泮,通“畔”,边岸,边际
二、古今异义
【氓之蚩蚩】古义:民众,百姓,读“méng”
今义:流氓,读音:“máng”
【泣涕涟涟】古义:眼泪 今义:鼻涕
【至于顿丘】古义:到,到达;
今义:表示另提一事。
【三岁食贫】古义:多年; 今义:三岁的年龄
【总角之宴】古义:欢聚
今义:宴会
一词多义1、以 A、秋以为期(以:介词,把。以为:把...当做。 “以秋为期”,原句中宾语“秋”前置了。)B、乘彼垝垣,以(连词,表示目的,来)望复关C、以(介词,用)尔车来,以(介词,把)我贿迁2、言A、助词言既遂矣 言:句首助词。静言思之 言:句中助词。B、名词,言辞,说法。 体无咎言 C、动词,说。 言笑晏晏 载笑载言
3、之
A、之:主谓间结构助词, 取消句子独立性。
①氓之蚩蚩 ②桑之未落 ③士之耽兮 ④女之耽兮 ⑤桑之落矣
B、助词,的。
⑥总角之宴
C、代词,代那件事,指自己不幸的遭遇。(或释为:助词,无义。)
⑦静言思之
4、其
A、其:它的。 其叶沃若
B、助词,无义。 咥其笑矣
C、代词,你。 不思其反
四、词类活用
【夙兴夜寐】 夙:在早晨,夜:在夜里
名词作状语
【士贰其行】 贰:使......不专一 使动用法
【二三其德】 二三:使......三心二意
使动用法
【三岁食贫】 贫:贫苦的生活
形容词作名词
五、特殊句式:
秋以为期:宾语前置
文学常识积累
垂髫[tiáo] :三四岁---八九岁
总角:八九岁---十三四岁
豆蔻:女子十三四---十五六岁
束发:男子十五岁;及笄(ji):女子
弱冠:男子二十岁
而立:三十岁
不惑:四十岁
知天命 花甲/耳顺 古稀
耄耋mào dié 期颐[yí]
古代表示年龄的词语
1.这是一首叙事诗还是抒情诗?
2.叙事的主人公是谁?
3.叙述的是什么故事?
叙述的是女主人公从恋爱到结婚以至婚后婚姻发生变化,走上决绝道路的全过程。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尔卜尔筮,体无咎言。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徂尔,三岁食贫。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兄弟不知,咥其笑矣。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赋比兴
鉴赏本诗的艺术手法
第四章比兴手法的应用
鉴赏要点
比、兴艺术手法的运用
第三章

第四章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于嗟鸠兮, 无食桑葚”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淇水汤汤, 渐车帷裳”
兴、比
兴、比
兴、比

比、兴艺术手法的运用
第三章
1、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桑树没有落叶的时候,它的叶子新鲜润泽。


兴、比
提示
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
比:比喻
兴:
比:
以兴起,总结出自己得出的生活经验。
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喻体 本体

其叶沃若
女子
女子的青春年华
比、兴艺术手法的运用
第三章
2、 “于嗟鸠兮, 无食桑葚”
唉,斑鸠呀,不要贪吃桑葚!


兴、比
提示
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
比:比喻
兴:
比:
以兴起,引出观点。
于嗟女兮,无与士耽。
斑鸠
桑葚
女子
男子
用“鸠”“无食桑葚”比喻女子不要迷恋男子。
喻体 本体
第四章
3、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桑树落叶的时候,它的叶子枯黄,纷纷掉落下来。

兴、比
兴:
比:
以兴起,引出男子变心的原因。
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其黄而陨
女子
女子年长色衰
4、 “淇水汤汤, 渐车帷裳”
淇水波涛滚滚,浪花打湿了车上的布幔。

兴:
以“淇水”起兴,写出婚后的不幸,并点出婚姻不幸的根
本原因和女子的清白。
女也不爽……士也罔极……
第五章 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喻体 本体
《氓》
恋爱
婚变
决绝
章节:
一 二
三 四 五

人物:
女:秋以为期
载笑载言
士贰其行
至于暴矣
亦已焉哉 !
男:氓之蚩蚩
抱布贸丝
夙兴夜寐
靡有朝矣
反是不思
(憨厚老实)
(热情纯真)
(自私变心)
(辛苦蒙辱)
(冷酷无情)
(毅然坚决)
(对比)
情节:


《氓》是女主人公在回忆中叙事、抒情的。在回忆中运用了对比的手法,请找出几组对比来。
析:(1)女主人公婚前婚后形成对比。
婚前:“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我”生活幸福,温柔、纯真、热情。
婚后:“夙兴夜寐,靡有朝矣,”“静言思之,躬自悼矣”,辛苦而又蒙受耻辱,更突出思想上起了深刻的变化:“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我”受尽屈辱,但性格刚烈,认识清醒。
(2)氓婚前婚后也形成了对比。
婚前:“氓之蚩蚩”、 “信誓旦旦” 。
婚后:“女也不爽,士贰其行”,“言既遂矣,至于暴矣”,他“二三其德”,甚至凶暴起来。
女主人公从自己的遭遇中认识到了什么?
从痛苦的生活经历中,她认识到在恋爱、婚姻生活中男女是不平等的,认识到了没有爱情的“老使我怨”的婚姻的悲哀,清醒的知道这样的婚姻是决绝而不能留恋。
以现代观点看来,这是一篇典型的女性文学,探讨的是男女之间永恒的情爱和平等关系,甚至是一篇古老的女权宜言。
成语积累
1.二三其德
【释义】:二三:不专一。形容三心二意。
2.夙兴夜寐
【释义】:夙:早;兴:起来;寐:睡。早起晚睡。形容勤奋。
3.信誓旦旦
【释义】:信誓:表示诚意的誓言;旦旦:诚恳的样子。誓言说得真实可信。
4.载笑载言
【释义】:边笑边说话。

我如果爱你
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
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
我如果爱你
绝不学痴情的鸟儿,
为绿荫重复单纯的歌曲
也不只像泉源,
常年送来清凉的慰藉;
也不止像险峰,
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
甚至日光。
甚至春雨。
不,这些都还不够!
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
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根,紧握在地下,
叶,相触在云里。
每一阵风过,
我们都互相致意,
但没有人,
听懂我们的言语。
你有你的铜枝铁干
像刀,像剑,
也像戟;
我有我红硕的花朵,
像沉重的叹息,
又像英勇的火炬。
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
我们共享雾蔼、流岚、虹霓,
仿佛永远分离,
却又终身相依。
这才是伟大的爱情,
坚贞就在这里:

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
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足下的土地。
致橡树


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
纳兰容若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等闲变却故人心 ,却道故人心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零铃终不怨
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